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系统方法的理论视角,探索钢琴教学的思路与观念。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前提下,借鉴和运用融会哲学和科学于一身的系统方法的理论精华,研究和探索钢琴演奏中各种动态的系统变化和调节过程,应用系统方法于钢琴教学中,开拓更具科学决策性的系统思维方式,这对当下的钢琴教学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王海波 北京生,1987年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从事钢琴主科教学至今。音乐学硕士、教育学博士,研究钢琴课程与教学论,师从知名钢琴教育家周铭孙教授。主持多项科研、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中国钢琴教学曲选》和音像《名师教钢琴》两套。中国音乐家钢琴协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专家、中国文联中国音协特聘教授等。
目录
CHAPTER1绪 论
1.1 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环境基础 2
1.2 钢琴演奏艺术流派的演化历程 4
1.3 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趋向 7
1.3.1系统论 7
1.3.2控制论 8
1.3.3信息论 9
1.4 系统科学思想的浸润 11
CHAPTER2系统科学与系统方法
2.1 系统科学—复杂性研究的学科 19
2.1.1系统论—系统的各要素关系 20
2.1.2一般系统论—系统科学的基础 21
2.1.3广义系统论—综合学科的再综合 22
2.1.4系统思维—新的思维方式 23
2.1.5系统方法 25
2.2 控制论 27
2.2.1控制论的影响与传播 29
2.2.2控制论—一门直接接近哲学的学科 32
2.2.3控制论系统 33
2.2.4控制论的方法 36
2.2.5控制论方法对文艺理论的浸润—文艺控制论 40
2.3 信息科学 42
2.3.1信息论 43
2.3.2信息科学方法论 44
2.3.3信息的调节与控制原理 44
CHAPTER3思想的渗透—钢琴艺术与系统观念
3.1 钢琴艺术发展历程中辩证唯物观的显现 48
3.1.1钢琴的革新与弹奏技术 48
3.1.2钢琴教学观点的进步 53
3.2 系统方法在钢琴教学中的隐性体现 62
3.2.1技术和技巧的原则 62
3.2.2大脑的有意识参与 64
3.2.3听的艺术 66
3.2.4用力的科学 68
3.2.5中枢神经的系统功能 69
CHAPTER4钢琴教学中系统方法的应用
4.1 钢琴弹奏中控制和反馈的动态调节 73
4.1.1钢琴教学中的可能性空间探讨 73
4.1.2钢琴教学中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86
4.2 钢琴教学中的信息控制和控制系统 101
4.2.1钢琴演奏中意识和思维的概念 101
4.2.2滤波理论在钢琴教学的应用 106
4.2.3钢琴弹奏中的思维意识与信息传递 113
4.2.4思维中的形象空间和概念空间 116
4.3 钢琴教学中系统方法的渗透 125
4.3.1钢琴演奏中的系统状态 125
4.3.2钢琴演奏系统中的因果关系 127
4.3.3系统的稳定状态应用于钢琴教学 134
4.3.4系统的组织状态在钢琴教学中的体现 154
4.4 黑箱方法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159
4.4.1认识黑箱的方法 160
4.4.2钢琴教学中可观察和可控制变量的局限 163
4.4.3以黑箱方法为基础的钢琴教学模式 164
结 语 173
参考文献 174
后 记 180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我们也常见到一些钢琴教师,他们能够很尽责地为学生勾画出每一个踏板的起始位置,要求学生严格遵照;有一些教师相反则会不强调给予学生关键的踏板提示,或者是随着学生的自我感觉任意发挥;还有的教师会告诫学生按照节奏换踏板,忽略由于踏板控制的长短深浅所制造出音乐中许多特殊音响色彩的功能。以稳态结构的系统方法来审视,这些针对踏板的教学方式,都有其方法和观念的缺陷。主要的问题是从音乐本身所需要的角度给予学生的目标有着相对的局限性,学生获取的音响仅仅是一种无目的性的、懵懂的试探。
如果从声学原理角度来理解和体会踏板的调色,其中存在着更多的变数,相比颜料的配色来讲更具备不可复制性,色彩的变幻纷呈更要丰富许多。方方面面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我们所演奏乐器——钢琴的不同,或者演奏场地、空间的变换,甚至演奏者情绪的波动等,都可能会导致踏板运用中的微微调整甚至整体的改变,许多状况需要演奏者具备敏感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也反映系统的反馈式调整与改变的观念。在弹奏训练中,我们建立起辅助声音的触键方式与力度作用技巧系统,但是这种技巧是根据音乐的声音需求,踏板的运用也是辅佐于音乐的重要技巧组成,其中仅有音乐中音响特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其他一切技术需求,包括踏板技巧,应该会随着我们不断地从一个琴房到另一个琴房、从一个演奏厅到另一个剧场而作相应的调适或改变,这对于有经验的钢琴家来讲都是要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这种调整主要为维护和保障音乐中音效的完美与精准,是为了适应不同的音响环境状态,这种平衡以及优化音响的技巧也是做录音工程的艺术家、声学专家甚至建筑学家的座右铭。最直观的感受是,一间小琴房和一个大剧场的音响状况完全不同;一个空旷的环境和处在满座观众的厅室中更是需要改变弹奏中技巧的施展及踏板的组合模式。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带领学生一起去体会不同的踏板技巧所产生的音效,学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去调配所期望音效的踏板方式,以随时随地地调整由于变换的外界条件所造成的减小或放大声音的细微改变,当演奏环境的空间空旷使声音过于共鸣和反射时,就需要缩减踏板的延续程度或使用程度。这些种种变化的因素使踏板的运用更为复杂和扑朔迷离,在多变环境下如何寻找标准,这也是系统方法中稳态结构原理的应用环节。
本书基于系统方法的理论视角,探索钢琴教学的思路与观念。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前提下,借鉴和运用融会哲学和科学于一身的系统方法的理论精华,研究和探索钢琴演奏中各种动态的系统变化和调节过程,应用系统方法于钢琴教学中,开拓更具科学决策性的系统思维方式,这对当下的钢琴教学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王海波 北京生,1987年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从事钢琴主科教学至今。音乐学硕士、教育学博士,研究钢琴课程与教学论,师从知名钢琴教育家周铭孙教授。主持多项科研、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中国钢琴教学曲选》和音像《名师教钢琴》两套。中国音乐家钢琴协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专家、中国文联中国音协特聘教授等。
目录
CHAPTER1绪 论
1.1 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环境基础 2
1.2 钢琴演奏艺术流派的演化历程 4
1.3 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趋向 7
1.3.1系统论 7
1.3.2控制论 8
1.3.3信息论 9
1.4 系统科学思想的浸润 11
CHAPTER2系统科学与系统方法
2.1 系统科学—复杂性研究的学科 19
2.1.1系统论—系统的各要素关系 20
2.1.2一般系统论—系统科学的基础 21
2.1.3广义系统论—综合学科的再综合 22
2.1.4系统思维—新的思维方式 23
2.1.5系统方法 25
2.2 控制论 27
2.2.1控制论的影响与传播 29
2.2.2控制论—一门直接接近哲学的学科 32
2.2.3控制论系统 33
2.2.4控制论的方法 36
2.2.5控制论方法对文艺理论的浸润—文艺控制论 40
2.3 信息科学 42
2.3.1信息论 43
2.3.2信息科学方法论 44
2.3.3信息的调节与控制原理 44
CHAPTER3思想的渗透—钢琴艺术与系统观念
3.1 钢琴艺术发展历程中辩证唯物观的显现 48
3.1.1钢琴的革新与弹奏技术 48
3.1.2钢琴教学观点的进步 53
3.2 系统方法在钢琴教学中的隐性体现 62
3.2.1技术和技巧的原则 62
3.2.2大脑的有意识参与 64
3.2.3听的艺术 66
3.2.4用力的科学 68
3.2.5中枢神经的系统功能 69
CHAPTER4钢琴教学中系统方法的应用
4.1 钢琴弹奏中控制和反馈的动态调节 73
4.1.1钢琴教学中的可能性空间探讨 73
4.1.2钢琴教学中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86
4.2 钢琴教学中的信息控制和控制系统 101
4.2.1钢琴演奏中意识和思维的概念 101
4.2.2滤波理论在钢琴教学的应用 106
4.2.3钢琴弹奏中的思维意识与信息传递 113
4.2.4思维中的形象空间和概念空间 116
4.3 钢琴教学中系统方法的渗透 125
4.3.1钢琴演奏中的系统状态 125
4.3.2钢琴演奏系统中的因果关系 127
4.3.3系统的稳定状态应用于钢琴教学 134
4.3.4系统的组织状态在钢琴教学中的体现 154
4.4 黑箱方法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159
4.4.1认识黑箱的方法 160
4.4.2钢琴教学中可观察和可控制变量的局限 163
4.4.3以黑箱方法为基础的钢琴教学模式 164
结 语 173
参考文献 174
后 记 180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我们也常见到一些钢琴教师,他们能够很尽责地为学生勾画出每一个踏板的起始位置,要求学生严格遵照;有一些教师相反则会不强调给予学生关键的踏板提示,或者是随着学生的自我感觉任意发挥;还有的教师会告诫学生按照节奏换踏板,忽略由于踏板控制的长短深浅所制造出音乐中许多特殊音响色彩的功能。以稳态结构的系统方法来审视,这些针对踏板的教学方式,都有其方法和观念的缺陷。主要的问题是从音乐本身所需要的角度给予学生的目标有着相对的局限性,学生获取的音响仅仅是一种无目的性的、懵懂的试探。
如果从声学原理角度来理解和体会踏板的调色,其中存在着更多的变数,相比颜料的配色来讲更具备不可复制性,色彩的变幻纷呈更要丰富许多。方方面面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我们所演奏乐器——钢琴的不同,或者演奏场地、空间的变换,甚至演奏者情绪的波动等,都可能会导致踏板运用中的微微调整甚至整体的改变,许多状况需要演奏者具备敏感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也反映系统的反馈式调整与改变的观念。在弹奏训练中,我们建立起辅助声音的触键方式与力度作用技巧系统,但是这种技巧是根据音乐的声音需求,踏板的运用也是辅佐于音乐的重要技巧组成,其中仅有音乐中音响特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其他一切技术需求,包括踏板技巧,应该会随着我们不断地从一个琴房到另一个琴房、从一个演奏厅到另一个剧场而作相应的调适或改变,这对于有经验的钢琴家来讲都是要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这种调整主要为维护和保障音乐中音效的完美与精准,是为了适应不同的音响环境状态,这种平衡以及优化音响的技巧也是做录音工程的艺术家、声学专家甚至建筑学家的座右铭。最直观的感受是,一间小琴房和一个大剧场的音响状况完全不同;一个空旷的环境和处在满座观众的厅室中更是需要改变弹奏中技巧的施展及踏板的组合模式。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带领学生一起去体会不同的踏板技巧所产生的音效,学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去调配所期望音效的踏板方式,以随时随地地调整由于变换的外界条件所造成的减小或放大声音的细微改变,当演奏环境的空间空旷使声音过于共鸣和反射时,就需要缩减踏板的延续程度或使用程度。这些种种变化的因素使踏板的运用更为复杂和扑朔迷离,在多变环境下如何寻找标准,这也是系统方法中稳态结构原理的应用环节。
ISBN | 9787115447043,7115447047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作者 | 王海波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