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欧阳祯人,湖北建始人,哲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及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阳明学研究》杂志执行主编,现为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周易》研究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武汉市孝文化国学院院长。已出版《郭店儒简论略》、《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从简帛中挖掘出来的政治哲学》等各类论著16部,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
目录
第一章先秦儒家的宗教性
一、郭店儒简的宗教思想论析
二、从《鲁邦大旱》看孔子的宗教思想
第二章诚信社会何以建立
一、《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六德》《尊德义》合论
二、论《民之父母》的政治哲学内涵
第三章简帛文献中的性情思想
一、《性自命出》的性情思想研究
二、帛书《要》篇的人学思想研究
第四章简帛文献中的伦理思想
一、《六德》与儒家的伦理智慧
二、从《周易》的角度看《保训》《中庸》的“中”
第五章从文本的差异到思想的差异
一、论子张氏之儒与孔子的思想差异
二、郭店简《缁衣》与《礼记·缁衣》的思想异同
三、《容成氏》的思想倾向简析
第六章政治哲学的理想
一、新近出土简帛文献中禅让制的诉求
二、《三德》中的儒家思想初探
三、上博简《仲弓》的思想史意义
文摘
版权页: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人不可能没有神性。“否认有神的人是毁灭人类的尊贵的;因为人类在肉体方面的确是与禽兽相近的;如果人类在精神方面再不与神相类的话,那么人就是一种卑污下贱的动物了。同样,无神论也毁灭英雄气概与人性的提高。……因此,无神论在一切方面可恨,在这一方面也如此,就是它削夺了人性所赖以自拔于人类的弱点的助力。这在个人如此,在民族亦如此。”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哲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历尽人生的各种磨难,对这些问题难道就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我们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衡量孔子的所谓“无神论”思想就是尊敬孔子吗?笔者以为,刚好相反,如果我们否定了孔子的宗教精神,孔子的历史文化地位将大打折扣。
但是,正如上文引用康德的论述,孔子是利用“理性借助于它的道德原则”对传统宗教进行了有意识的改造之后,才纳入他的政治哲学体系的。例如,孔子是非常重视“礼”的,而“礼”的内容主要都是通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关系来实现的。这在《论语》中有铁的证据: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欧阳祯人,湖北建始人,哲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及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阳明学研究》杂志执行主编,现为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周易》研究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武汉市孝文化国学院院长。已出版《郭店儒简论略》、《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从简帛中挖掘出来的政治哲学》等各类论著16部,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
目录
第一章先秦儒家的宗教性
一、郭店儒简的宗教思想论析
二、从《鲁邦大旱》看孔子的宗教思想
第二章诚信社会何以建立
一、《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六德》《尊德义》合论
二、论《民之父母》的政治哲学内涵
第三章简帛文献中的性情思想
一、《性自命出》的性情思想研究
二、帛书《要》篇的人学思想研究
第四章简帛文献中的伦理思想
一、《六德》与儒家的伦理智慧
二、从《周易》的角度看《保训》《中庸》的“中”
第五章从文本的差异到思想的差异
一、论子张氏之儒与孔子的思想差异
二、郭店简《缁衣》与《礼记·缁衣》的思想异同
三、《容成氏》的思想倾向简析
第六章政治哲学的理想
一、新近出土简帛文献中禅让制的诉求
二、《三德》中的儒家思想初探
三、上博简《仲弓》的思想史意义
文摘
版权页: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人不可能没有神性。“否认有神的人是毁灭人类的尊贵的;因为人类在肉体方面的确是与禽兽相近的;如果人类在精神方面再不与神相类的话,那么人就是一种卑污下贱的动物了。同样,无神论也毁灭英雄气概与人性的提高。……因此,无神论在一切方面可恨,在这一方面也如此,就是它削夺了人性所赖以自拔于人类的弱点的助力。这在个人如此,在民族亦如此。”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哲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历尽人生的各种磨难,对这些问题难道就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我们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衡量孔子的所谓“无神论”思想就是尊敬孔子吗?笔者以为,刚好相反,如果我们否定了孔子的宗教精神,孔子的历史文化地位将大打折扣。
但是,正如上文引用康德的论述,孔子是利用“理性借助于它的道德原则”对传统宗教进行了有意识的改造之后,才纳入他的政治哲学体系的。例如,孔子是非常重视“礼”的,而“礼”的内容主要都是通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关系来实现的。这在《论语》中有铁的证据: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ISBN | 9787300245256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欧阳祯人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