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nn山地车维修与保养宝典》 辛蓝纳 (Lennard Zinn), 雨儿, 于觐城, 韩璐, 祁洪旭 978711545927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自行车维修与保养非常权V、全面的宝典。不仅仅是维修,从前面适合自己车型的挑选,到改进爱车性能,一应俱全。本书在自行车维修与保养领域内知名度极高。

基础篇:
挑选自行车,包括选择尺寸和适身调整
日常保养的简易指引
完整涵盖公路车、旅行车、新旧款竞赛车,还包括通勤车

进阶维修:
一体式曲柄加上外挂式/压入式轴承、卡踏、碳纤前叉、隐藏式车头碗、花毂及飞轮翻修、一体式座杆等等
零件咬死、螺栓崩牙、遗失小零件的解决方法
加速工作效率的专业技巧

车轮:
无内胎系统、管胎、传统内外胎、碳纤轮圈
编轮以及车轮的一般保养和维修

zui新鲜:
Campagnolo 11速套件、Shimano Dura Ace Di2电子变速套件、SRAM Red套件
增加更完整的越野公路车(Cyclocross)篇幅

完整的参考资料:
自行车辞彙、螺栓紧固扭力值、标准盘和压缩盘的推进比完整表格、疑难杂症简易索引
超过350帧插图,包括分解图和关键的组装图

作者简介

辛蓝纳(Lennard Zinn),自行车运动员、车架制造者及技术类专栏撰稿人。自幼喜欢骑自行车、滑雪、漂流和划船运动,加上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维修机械的经验,进入科罗拉多学院学习,获得物理学学位后,进入美国奥林匹克自行车代表队(DevelopmentCycling Team)。其后进入TomRitchey车架设计公司。自1989年起,创办Zinn Cycles(www.zinncycles.com),为客户定制山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和铁人三项自行车车架及曲柄和把立。1982年起,辛蓝纳担任VeloNews杂志技术专栏作家。已出版的著作有:Zinn&the Art of Mountain Bike Maintenance(Velopress,2005)、Zinn's Cycling Primer ( Velopress, 2004 )、Mountain Bike Performance Handbook ( MBI,1998 )以和Mountain Bike Owner's Manual ( Velopress, 1998 )。

目录

写在前面:感恩的心
导读

1 工具 1
2 基本调整:骑行前检查、轮组拆除、普通清洗 13
3 紧急修理:严重故障、迷路或受伤时如何返程 27
4 链条 40
5 变速系统:前拨链器、后拨链器、变速线和指拨 56
6 轮组:轮胎、车圈、辐条、花毂和飞轮 89
7 刹车:刹车线、制手(刹车手把)、夹器 119
8 牙盘、曲柄和中轴 160
9 脚踏 185
10 鞍座和座管 199
11 车把、把立和碗组 210
12 编轮 237
13 前叉 253
14 车架 283
附录
A 排疑解难索引 301
B 驱动比换算表 307
C 山地自行车Fitting 312
D 紧固扭力参考表 319
词汇表 334
参考书目 342
关于本书作者 343
关于插画师 343
VeloPress出版社图书 344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换新胎之前,先清除外胎上的尖锐物体或玻璃等,再用手沿着外胎的里面摸一圈,检查有没有尖锐物体(译者注:摸的时候当心不要被刺入外胎里的尖锐物体、玻璃等划破手指)。切记一定要在外胎上细查引起扎胎的尖锐物体之类的东西,若不细查就直接换上新胎,那么,打足气后,新胎还会被扎。
有的时候扎胎并不是被外物刺穿,而是内胎本身的原因。尤其是天热时,捏刹车或下陡坡时,贴着车圈一侧的气嘴附近,容易爆胎。对扎漏气很快,内胎一上一下扎两个离得很近的洞(也称为“蛇之吻”)。对扎是胎压不足时,路面上有坚硬且边缘尖薄的物体,突然骑过去,内胎和车圈激烈碰撞造成的。
扎胎后细查车圈:爆胎是因被辐条或辐条帽刺穿,是因被车圈内异物刺穿,还是辐条孔的边缘刺穿了胎垫。胎垫是一根塑料条或橡胶条,绕在车圈上,盖住辐条孔,保护车圈(图6—13)并防止辐条孔刺穿内胎。很多胎垫质量欠佳,或是太窄,或是容易开裂。工厂生产车圈时,车圈上钴的孔里若残留金属屑,也会刺穿内胎。骑车旅行前,应该先解决掉这些问题,拿到车后,先把胎拆下来,上下颠颠车圈,把金属屑颠掉;换上质量好的胎垫或一对防刺胎(内含纵向的强力纤维)。若内胎被扎的洞在车圈一侧,因为骑行中车轮转动时产生离心力,轮胎自补液没办法修补。
ISBN9787115459275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辛蓝纳 (Lennard Zinn)
尺寸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