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马云三十年来的创业心得,跌宕起伏,震撼上市。
讲述马云的创业理念、领导法则、未来规划。
中国创业史上的精心之作!
激励中国年轻人的创业家、企业家,亲身经历,全程讲述。
翻开《马云 我的创业心得》这本书,听马云分享自己的创业之道。
媒体推荐
下一个比尔?盖茨就是马云。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
阿里巴巴在英国很有名,他们正在改变全世界做生意的方式。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5英尺高,100磅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拿破仑一般的身材,同时也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美国《福布斯》杂志
我曾多次透彻地感受他作为一个创业者的优秀程度,那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经历过事情的人、真正做出过事情的人和没做过什么事的人是多么不一样。
——《赢在中国》总制片人王利芬
作者简介
马云,男,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同年担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教师。
1995年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
1998年出任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并担任阿里集团CEO、董事局主席。
2013年,辞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继续担任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
2016年,马云任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签发任命书,宣布马云受邀出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顾问。
张笑恒,80后,畅销书作家,行文流畅,文笔深刻,作品较同类作品更具思想和内涵,出版多部畅销书。著有《白岩松的人生哲学》《乐嘉的说话之道》《马云的说话之道》等多部畅销作品。
目录
第一章创业者要有吃苦十年的心理准备
1. 创业每天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 2
2. 吃苦耐劳是大多数创业者的一大竞争优势 6
3. 百折不挠,不断跌倒就不断爬起来 10
4. 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你要比他们更有毅力 14
5. 接受所有严酷的敲打 18
6. 居安思危,随时做好“过冬”的准备 21
7. 即使失败了,也获得了别人不具备的经历 24
第二章创业需闯劲,更要谨慎前行
1. 避免“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28
2. 不安分才能不断突破 31
3.创业找最适合自己的项目,而不是最赚钱的 34
4. 先工作五年再去创业 37
5. 创业首先要用自己的钱,且资金不是越多越好 41
6. 无谓的风险不去冒 44
第三章小公司的战略:活下来,赚钱
1. 梦想未必很大,但一定要真实 48
2. 不能把钱看得太轻,也不能看得太重 51
3. 创业要先做好而不是做大 55
4. 公司的战略就是两个词:活下来,挣钱 58
5. 做好一个,再做第二个 61
6. 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 65
7.未来的企业因小而美 68
第四章不必用高人,只用合适的人
1. 最成功的人不适合一起创业 74
2. 人才不能完全由文凭来决定 78
3. 频繁跳槽的人用不得 82
4. 给应届毕业生一个机会 85
5.?最完美的团队是《西游记》中的唐僧团队 89
6. 我不相信有一流的人才,只相信有一流的努力 92
7. 不挖人也不留人 95
第五章模仿者永远只能是二流高手
1. 一个项目只有独特才能吸引人 100
2.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成功之道 103
3. 看事物的眼光要有突破性 107
4. 新生事物都是在非议中成长的 111
5. 模仿者永远只能是二流高手 114
6. 懂得变通,你就永远不会走投无路 117
7. 要做出自己的风格 120
第六章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最赚钱的
1. 充满激情是创业者的助燃剂 126
2. 不能经受挫折的激情只能算是冲动 130
3. 强烈的意愿,像坚持初恋一样坚持理想 134
4. 激励你的团队保持持久的激情 137
5. 只有疯狂的偏执狂才能生存 140
6. 短暂的激情不值钱,持久的激情才能赚钱 143
7. 人一辈子都在创业 146
第七章乐观是创业者必备的心态
1. 创业者没有借口 150
2. 这个世界上最不可靠的就是关系 153
3. 不抱怨,才有今天 156
4. 乐观是挺过难关的秘诀 159
5. 困难时,学会用左手温暖你的右手 161
6. 胸怀是委屈撑大的 167
第八章专注是不可忽略的力量
1. 创业路上,最可怕的是诱惑 172
2. 你没有入错行,是心太花 175
3. 赚钱模式越多,越说明你没有模式 179
4. 力量还很渺小的时候,必须非常专注 181
5. 专注就意味重复做简单的事 185
6. 专注的人,不吃亏 188
7. 前卫的创业,不一定走得远 192
8. 做生意用智慧作指导,而不是书本 196
第九章学会适应并拥抱变化
1. 创业就是在刀光剑影中求生存 200
2. 有运气好的时候,就会有倒霉的时候 203
3. 变化不来,压力一定会来 206
4. 在别人改变前先改变 209
5. 变化是应对竞争的利器 213
6.用创新去拥抱变化 216
7.化危机为转机 220
第十章对手死了,你一定活不好
1. 给竞争者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224
2.碰上优秀的对手,是你的幸运 228
3.永远不说竞争对手的坏话 232
4.竞争的时候不要带着仇恨 236
5.只有双赢才能走得长远 239
6.不要小看任何对手 243
7.善于向你的竞争对手学习 246
8. 消灭竞争对手,你未必会赢 249
第十一章创业者最大的错误就是不犯错误
1. 创业成功,取决于试错速度 254
2.“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 258
3.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 261
4.最大的错误就是不犯错误 264
5.错误犯得越早越好 267
6.永远把别人的批评记在心里 270
7.最大的财富是经历过许多失败 274
第十二章永不放弃,熬住了就能赢
1. 最困难的时候,比别人多熬一秒钟 278
2.走下去才会有运气,放弃就没有了 281
3.有兔子的速度,还要有乌龟一样的耐力 284
4.等别人倒下,跪着的你就是成功 287
5.永不忘记第一天的梦想 290
文摘
创业者要有吃苦十年的心理准备
1. 创业每天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
马云说:“如果你没有在创业路上摔100个跟头的准备,你不要创业;如果你没有无数次被拒绝甚至被嘲讽的准备,你不要创业;如果你没有做好‘被全世界人抛弃’的准备,你不要创业。”创业路上,最先到来的是接连不断的暴风雨,而不是成功。
在人们还对互联网一无所知的时候,马云创办了中国黄页。
马云和他的几个合伙人凭着几份美国寄来的打印纸和一个美国电话,开始向人们宣传黄页。但人们怎么会相信一种在国内还看不到的商品?有人怀疑马云是骗子,说这些打印纸是马云自己在电脑上制作出来的,并不在网上。尽管马云是真诚的,但他还是不被人们理解。另外,由于资金匮乏,公司举步维艰。为了让公司活下来,马云费尽了心机。1995年下半年,五个深圳老板主动到杭州找马云,说愿意出资20万元,做黄页的代理。
感激涕零的马云立刻将公司模式和技术支持和盘托出。老板们听了说还不太明白,马云立即派技术人员到深圳,昼夜不停地为其建立系统,老板们终于满意了,说三天后到杭州与马云签合同。
马云和他的合伙人盼了三天,盼来的却是深圳老板们刚开过新闻发布会,拿出来的东西与黄页的一模一样。马云这才知道上当受骗了。“当时真受不了,但我还是把它扛下来了。”事后马云说。
马云的创业之路上,就是这样不断地摔跟头,不断地爬起来。不管有多少损失,多少委屈,也不管有多大打击,多大压力,马云都扛下来了。他和他的创业团队经受住了一次次磨难的考验,不断成长,并逐渐走向成熟。
马云回首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说:“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就要有这个心理准备:每天要思考自己未来的十年、二十年要面对什么。要记住,你碰到的倒霉事情,在这几十年遇到的困难中,只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创业的过程虽然有很多痛苦,但只要克服了这些困难,你就会获得最终的成功。到时候你就会说:我奋斗过了,我得到了快乐。”
2014年,马云拿着IPO打算上市的时候,大家看到马云辉煌灿烂的一面,然而当初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创业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马云说:“我们阿里巴巴所经历的,大家看到辉煌的一面只占20%,艰难的一面达80%,五六年以来我们都是一路挫折走过来,没有辉煌的过去可谈。”
面对困难,马云看得很开,他说:“人生是一种经历。成功是在于你克服了多少困难,经历了多少灾难,而不是取得了什么结果。我希望等我七八十岁的时候,我跟我孙子说的是,你爷爷这辈子经历了多少,而不是取得了多少。”而这种心态,也应该是所有创业者应该具有的。
俞敏洪创立新东方的时候,第一天只来了两个学生报名。两个学生看看俞敏洪夫妻俩,再看看破桌子、破椅子、破房子和干干净净的报名册,满脸狐疑。俞敏洪见状连忙推销自己,好说歹说让两个学生交了钱。夫妻俩正高兴,两个学生还是心里不踏实,又回来把学费要了回去。虽然有学生来,但看过报名册就都走了。得制造出点生意红火的样子才行,第二天,俞敏洪在托福、GRE的报名册上各填上30个假名字,使得招生从第31个人开始。
接下来的星期六,终于有三个学生缴了费。“1000多块啊!一天的工夫,是我在北大教书四个月的工资啊!”俞敏洪说,虽然白天已经数清楚了,但晚上回家后,两口子还是把钱摊出来数,一边数着带角币的散钱,一边感叹:“来三个了,来三个了。”
还有一次,俞敏洪为了搞关系请客吃饭,差点把命送了。
刚开始招生,俞敏洪没有钱用在推广上,只能用土办法,他雇了几个人贴广告。为了抢生源,几家学校打起了“广告仗”。对手把俞敏洪雇的一个人捅了三刀。
俞敏洪报了案却没动静,据说对方和公安局打过招呼了。
俞敏洪思来想去决定也请几个警察吃饭,从来没与警察打过交道,不知道怎么应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话了,他就闷着头一口一口地喝酒。
结果一口气喝了两斤白酒,送到医院抢救了6个小时才抢救过来。
抢救过来后,俞敏洪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不干了,我要关掉学校。”
可是因为晚上7点还有课,为了生计,他抹干眼角的泪,又背起包去上课了。俞敏洪说,新东方那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校训,就酝酿于从北大出来后的这一阶段。
据美国一家调查机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创业成功率仅有3%。这就意味着100个创业团队,最后能生存下来的也只能是3个左右。在成立半年以内就结束的团队占到48%,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因为对困难估计不足,盲目乐观。
与整天面对困难和失败相反,部分创业者还认为,创业就是注册一个公司,招些基层人员,招几个管理人员,自己就可以坐在CEO的岗位上。其实这种想法,是因为经历现实打击过少,对现实把握不足。
创业其实就是不断地面临困难,克服困难,继续往前走。可多数创业团队都是经过了几次困境后,死在了今天,没有看到后天的太阳。
马云三十年来的创业心得,跌宕起伏,震撼上市。
讲述马云的创业理念、领导法则、未来规划。
中国创业史上的精心之作!
激励中国年轻人的创业家、企业家,亲身经历,全程讲述。
翻开《马云 我的创业心得》这本书,听马云分享自己的创业之道。
媒体推荐
下一个比尔?盖茨就是马云。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
阿里巴巴在英国很有名,他们正在改变全世界做生意的方式。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5英尺高,100磅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拿破仑一般的身材,同时也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美国《福布斯》杂志
我曾多次透彻地感受他作为一个创业者的优秀程度,那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经历过事情的人、真正做出过事情的人和没做过什么事的人是多么不一样。
——《赢在中国》总制片人王利芬
作者简介
马云,男,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同年担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教师。
1995年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
1998年出任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并担任阿里集团CEO、董事局主席。
2013年,辞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继续担任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
2016年,马云任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签发任命书,宣布马云受邀出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顾问。
张笑恒,80后,畅销书作家,行文流畅,文笔深刻,作品较同类作品更具思想和内涵,出版多部畅销书。著有《白岩松的人生哲学》《乐嘉的说话之道》《马云的说话之道》等多部畅销作品。
目录
第一章创业者要有吃苦十年的心理准备
1. 创业每天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 2
2. 吃苦耐劳是大多数创业者的一大竞争优势 6
3. 百折不挠,不断跌倒就不断爬起来 10
4. 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你要比他们更有毅力 14
5. 接受所有严酷的敲打 18
6. 居安思危,随时做好“过冬”的准备 21
7. 即使失败了,也获得了别人不具备的经历 24
第二章创业需闯劲,更要谨慎前行
1. 避免“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28
2. 不安分才能不断突破 31
3.创业找最适合自己的项目,而不是最赚钱的 34
4. 先工作五年再去创业 37
5. 创业首先要用自己的钱,且资金不是越多越好 41
6. 无谓的风险不去冒 44
第三章小公司的战略:活下来,赚钱
1. 梦想未必很大,但一定要真实 48
2. 不能把钱看得太轻,也不能看得太重 51
3. 创业要先做好而不是做大 55
4. 公司的战略就是两个词:活下来,挣钱 58
5. 做好一个,再做第二个 61
6. 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 65
7.未来的企业因小而美 68
第四章不必用高人,只用合适的人
1. 最成功的人不适合一起创业 74
2. 人才不能完全由文凭来决定 78
3. 频繁跳槽的人用不得 82
4. 给应届毕业生一个机会 85
5.?最完美的团队是《西游记》中的唐僧团队 89
6. 我不相信有一流的人才,只相信有一流的努力 92
7. 不挖人也不留人 95
第五章模仿者永远只能是二流高手
1. 一个项目只有独特才能吸引人 100
2.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成功之道 103
3. 看事物的眼光要有突破性 107
4. 新生事物都是在非议中成长的 111
5. 模仿者永远只能是二流高手 114
6. 懂得变通,你就永远不会走投无路 117
7. 要做出自己的风格 120
第六章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最赚钱的
1. 充满激情是创业者的助燃剂 126
2. 不能经受挫折的激情只能算是冲动 130
3. 强烈的意愿,像坚持初恋一样坚持理想 134
4. 激励你的团队保持持久的激情 137
5. 只有疯狂的偏执狂才能生存 140
6. 短暂的激情不值钱,持久的激情才能赚钱 143
7. 人一辈子都在创业 146
第七章乐观是创业者必备的心态
1. 创业者没有借口 150
2. 这个世界上最不可靠的就是关系 153
3. 不抱怨,才有今天 156
4. 乐观是挺过难关的秘诀 159
5. 困难时,学会用左手温暖你的右手 161
6. 胸怀是委屈撑大的 167
第八章专注是不可忽略的力量
1. 创业路上,最可怕的是诱惑 172
2. 你没有入错行,是心太花 175
3. 赚钱模式越多,越说明你没有模式 179
4. 力量还很渺小的时候,必须非常专注 181
5. 专注就意味重复做简单的事 185
6. 专注的人,不吃亏 188
7. 前卫的创业,不一定走得远 192
8. 做生意用智慧作指导,而不是书本 196
第九章学会适应并拥抱变化
1. 创业就是在刀光剑影中求生存 200
2. 有运气好的时候,就会有倒霉的时候 203
3. 变化不来,压力一定会来 206
4. 在别人改变前先改变 209
5. 变化是应对竞争的利器 213
6.用创新去拥抱变化 216
7.化危机为转机 220
第十章对手死了,你一定活不好
1. 给竞争者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224
2.碰上优秀的对手,是你的幸运 228
3.永远不说竞争对手的坏话 232
4.竞争的时候不要带着仇恨 236
5.只有双赢才能走得长远 239
6.不要小看任何对手 243
7.善于向你的竞争对手学习 246
8. 消灭竞争对手,你未必会赢 249
第十一章创业者最大的错误就是不犯错误
1. 创业成功,取决于试错速度 254
2.“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 258
3.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 261
4.最大的错误就是不犯错误 264
5.错误犯得越早越好 267
6.永远把别人的批评记在心里 270
7.最大的财富是经历过许多失败 274
第十二章永不放弃,熬住了就能赢
1. 最困难的时候,比别人多熬一秒钟 278
2.走下去才会有运气,放弃就没有了 281
3.有兔子的速度,还要有乌龟一样的耐力 284
4.等别人倒下,跪着的你就是成功 287
5.永不忘记第一天的梦想 290
文摘
创业者要有吃苦十年的心理准备
1. 创业每天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
马云说:“如果你没有在创业路上摔100个跟头的准备,你不要创业;如果你没有无数次被拒绝甚至被嘲讽的准备,你不要创业;如果你没有做好‘被全世界人抛弃’的准备,你不要创业。”创业路上,最先到来的是接连不断的暴风雨,而不是成功。
在人们还对互联网一无所知的时候,马云创办了中国黄页。
马云和他的几个合伙人凭着几份美国寄来的打印纸和一个美国电话,开始向人们宣传黄页。但人们怎么会相信一种在国内还看不到的商品?有人怀疑马云是骗子,说这些打印纸是马云自己在电脑上制作出来的,并不在网上。尽管马云是真诚的,但他还是不被人们理解。另外,由于资金匮乏,公司举步维艰。为了让公司活下来,马云费尽了心机。1995年下半年,五个深圳老板主动到杭州找马云,说愿意出资20万元,做黄页的代理。
感激涕零的马云立刻将公司模式和技术支持和盘托出。老板们听了说还不太明白,马云立即派技术人员到深圳,昼夜不停地为其建立系统,老板们终于满意了,说三天后到杭州与马云签合同。
马云和他的合伙人盼了三天,盼来的却是深圳老板们刚开过新闻发布会,拿出来的东西与黄页的一模一样。马云这才知道上当受骗了。“当时真受不了,但我还是把它扛下来了。”事后马云说。
马云的创业之路上,就是这样不断地摔跟头,不断地爬起来。不管有多少损失,多少委屈,也不管有多大打击,多大压力,马云都扛下来了。他和他的创业团队经受住了一次次磨难的考验,不断成长,并逐渐走向成熟。
马云回首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说:“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就要有这个心理准备:每天要思考自己未来的十年、二十年要面对什么。要记住,你碰到的倒霉事情,在这几十年遇到的困难中,只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创业的过程虽然有很多痛苦,但只要克服了这些困难,你就会获得最终的成功。到时候你就会说:我奋斗过了,我得到了快乐。”
2014年,马云拿着IPO打算上市的时候,大家看到马云辉煌灿烂的一面,然而当初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创业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马云说:“我们阿里巴巴所经历的,大家看到辉煌的一面只占20%,艰难的一面达80%,五六年以来我们都是一路挫折走过来,没有辉煌的过去可谈。”
面对困难,马云看得很开,他说:“人生是一种经历。成功是在于你克服了多少困难,经历了多少灾难,而不是取得了什么结果。我希望等我七八十岁的时候,我跟我孙子说的是,你爷爷这辈子经历了多少,而不是取得了多少。”而这种心态,也应该是所有创业者应该具有的。
俞敏洪创立新东方的时候,第一天只来了两个学生报名。两个学生看看俞敏洪夫妻俩,再看看破桌子、破椅子、破房子和干干净净的报名册,满脸狐疑。俞敏洪见状连忙推销自己,好说歹说让两个学生交了钱。夫妻俩正高兴,两个学生还是心里不踏实,又回来把学费要了回去。虽然有学生来,但看过报名册就都走了。得制造出点生意红火的样子才行,第二天,俞敏洪在托福、GRE的报名册上各填上30个假名字,使得招生从第31个人开始。
接下来的星期六,终于有三个学生缴了费。“1000多块啊!一天的工夫,是我在北大教书四个月的工资啊!”俞敏洪说,虽然白天已经数清楚了,但晚上回家后,两口子还是把钱摊出来数,一边数着带角币的散钱,一边感叹:“来三个了,来三个了。”
还有一次,俞敏洪为了搞关系请客吃饭,差点把命送了。
刚开始招生,俞敏洪没有钱用在推广上,只能用土办法,他雇了几个人贴广告。为了抢生源,几家学校打起了“广告仗”。对手把俞敏洪雇的一个人捅了三刀。
俞敏洪报了案却没动静,据说对方和公安局打过招呼了。
俞敏洪思来想去决定也请几个警察吃饭,从来没与警察打过交道,不知道怎么应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话了,他就闷着头一口一口地喝酒。
结果一口气喝了两斤白酒,送到医院抢救了6个小时才抢救过来。
抢救过来后,俞敏洪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不干了,我要关掉学校。”
可是因为晚上7点还有课,为了生计,他抹干眼角的泪,又背起包去上课了。俞敏洪说,新东方那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校训,就酝酿于从北大出来后的这一阶段。
据美国一家调查机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创业成功率仅有3%。这就意味着100个创业团队,最后能生存下来的也只能是3个左右。在成立半年以内就结束的团队占到48%,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因为对困难估计不足,盲目乐观。
与整天面对困难和失败相反,部分创业者还认为,创业就是注册一个公司,招些基层人员,招几个管理人员,自己就可以坐在CEO的岗位上。其实这种想法,是因为经历现实打击过少,对现实把握不足。
创业其实就是不断地面临困难,克服困难,继续往前走。可多数创业团队都是经过了几次困境后,死在了今天,没有看到后天的太阳。
ISBN | 7513915849,9787513915847 |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作者 | 张笑恒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