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隐士居士文化与文学》 张海鸥 978752010653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851658 类别: 图书 社会科学 文化 文化史
编辑推荐

《宋代隐士居士文化与文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张海鸥,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华诗教学会会长、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古代文学学会秘书长、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等。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诗词学,写作各体诗歌。

目录

上编隐上居士文化与文学
绪论
一隐士
二居士
三本书的价值和意义
四本书的基本思路
第一章宋代隐士文化研究
第一节宋代隐士隐居概况及隐居原因研究
第二节宋代隐士的自由价值观
第三节宋代隐逸之士的疏狂心态
第二章宋代隐士文学研究
第一节宋代隐逸诗歌中的自然象喻
第二节邵雍的快乐哲学和快乐诗学
第三章居士心态研究
第一节淮海居士未仕心态
——兼与后山居士比较
第二节宋代贬谪居士的谪居心态
第三节苏轼谪居或外任时期的疏狂心态
第四节宋代致仕居士的自由心态
第五节居士名称中的文化意蕴
——以斜川居士、芗林居士、遂初居士为例
第四章居士文学研究
第一节苏轼对白居易的文化受容和诗学批评
第二节苏轼谪居文学的清美意识
第三节斜川居士的“斜川之志”
第四节东坡词与《世说新语》
第五节稼轩词与《世说新语》
下编宋代隐士、居士叙录
一宋代隐士叙录
二宋代居士叙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据日本学者宇野直人统计,唐代诗人用“狂”字最多者,李白997首诗中27次,杜甫1450首诗中26次,韩愈387首诗中25次,白居易2800首诗中97次。他认为,杜甫之“狂”对柳永、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均有明显影响。李白用“狂”字描写自然现象,借以象征“主人公极端化心理状态”的表现方法,也为柳永所继承。柳永“用‘狂’字来表现自己在狂歌醉舞中的放纵情怀,这正是从杜甫开始的用法”。
在唐、宋文人的作品中,狂的心态与独立人格意识、自由人生观念、审美生活情趣密切相关。
至此,发源于儒、道又密切关系着俗世享乐的中国文人之狂全面形成了。它最基本的特征——无论从行为还是心理意义上说——是对常规的超出,是对通常情况的超越,因而狂者往往是孤独者,并且常常显得有点不合时宜。这种超出在实践意义上分解为两种指向:可称为进取之狂和疏放之狂。
所渭进取之狂,是对事业功名而言,是争取实现个人对社会事业的价值,即“为君、为国、为民”;“立功、立言、立德”。进取者力图在这些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意志。为此而执着地、狂热地、超出常人地付出。是之谓进取之狂,本书暂且不论。
所谓疏放之狂,偏重于个人的审美自由。较多地表现为对个人审美趣尚、享乐欲望的追求。这是个人化的生活意向,虽然也带有积极行动的性质,但人们习惯上不称之为进取,以便与社会进取有所区别。宋人自称“狂”,多指这种个人的、自由化的心理和行为。
ISBN978752010653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张海鸥
尺寸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