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扬格瑜伽学院指定教材:瑜伽经的核心》 B.K.S.艾扬格 (B.K.S.Iyengar), 朱彩红, 王东旭 978754433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851712 类别: 图书 时尚 美体、塑身 瑜伽
编辑推荐

艾杨格大师93岁巅峰之作
融汇80年的瑜伽实修经验,艾杨格大师以崭新见地揭示《瑜伽经》的核心要义

名人推荐

本书是对帕坦伽利作品的再创造,艾扬格博士或将作为帕坦伽利《瑜伽经》的很好注释者而被铭记。
——穆尔里·马诺哈尔·乔什 印度国会议员
本书不是简单的对《瑜伽经》的翻译,也不是一般性的注释,而是基于艾扬格先生自身的探索和深度的经验而撰写的研究性著作,他对《瑜伽经》的诸多论述超越了以前很多《瑜伽经》学者和注释者的认识。
——王志成浙江大学教授

作者简介

B.K.S.艾扬格(1918.12.14—2014.8.20)是印度最著名的瑜伽大师,艾扬格瑜伽的创始人。艾扬格被看作是目前世界上最伟大的瑜伽导师之一,在西方享有盛誉。艾扬格瑜伽也被看作是当今世界最为广泛练习的一种瑜伽。
在今天,全球有180个艾扬格瑜伽学院,分散在40个国家。艾扬格大师已获得多项荣誉,包括联合国和平署的科学博士,美国整体医学会PurnaSwasthya奖、美国传记研究所的年度瑜伽教育奖等。

目录

祈祷文i
毗耶娑祈祷文iii
致谢iv
推荐序v
自序vii
前言xiii
导言瑜伽的基石001
第一章瑜伽的传承009
第二章瑜伽之法:瑜伽的概念013
第三章觉悟之路021
第四章造物主:原初普鲁沙或自在天029
第五章创生过程:宇宙的结构035
一、普鲁沙(阿特曼)036
二、我性037
三、宇宙意识能量037
四、三德038
五、原质(自然)040
六、普鲁沙与原质的结合041
七、“心”(意识)044
第六章普鲁沙:观者047
第七章意识的本然状态053
一、我慢:观者与观看对象的镜子054
二、菩提(智慧,智性)056
三、末那(心意)059
四、绝对意识(大我)062
五、变动意识(小我)062
六、意识的表述或定义065
第八章意识的特征069
一、意识的基础072
二、意识的特征073
第九章意识的阶段075
一、生起心和控制心077
二、平静心078
三、专注心078
四、有穿心079
五、应心079
六、神圣心080
第十章痛苦、波动与障碍083
一、波动087
二、潜在印象的波动090
三、有利波动与不利波动091
四、有利波动092
五、不利波动096
六、九个障碍097
第十一章瑜伽引发的意识转变101
第十二章修习方法106
一、修习方法112
二、修习克里亚113
三、苦行115
四、研习116
五、臣服于神117
六、修习基柱121
第十三章瑜伽的剃刀123
一、悬崖128
第十四章瑜伽八支的应用及其作用129
一、身体、观者、感知130
二、身体各鞘130
三、外专念与内专念136
四、专念的效果140
五、瑜伽的应用143
六、禁制144
七、禁制的效果145
八、劝制146
九、劝制的效果146
十、体式147
十一、体式应当如何完成148
十二、体式的效果151
十三、体式与冥想的区别153
十四、调息153
十五、调息的作用155
十六、气157
十七、脉轮159
十八、制感160
十九、制感的作用162
二十、专注162
二十一、专注的定义162
二十二、专注的作用164
二十三、冥想164
二十四、冥想的作用165
二十五、瑜伽最深的方面166
二十六、三摩地或三摩钵底166
二十七、三摩地的作用167
二十八、内三摩地167
二十九、业力休眠169
三十、业力休眠的作用170
三十一、关于三摩地,对修习者的告诫170
三十二、三摩地的果实171
三十三、无种三摩地171
三十四、瑜伽八支的作用172
三十五、征服原质与普鲁沙
第十五章三摩地与独存的区别179
梵文词汇表183

文摘

第一章瑜伽的传承

依照传说,瑜伽在无从追忆的古老年代就已存在。史诗《摩诃婆罗多》说,瑜伽在梵天创世之时就被启示。
hira?ya garbha yogasya proktā nanyā purātana?
(《摩诃婆罗多》) 瑜伽出自创造者梵天的金胎,而梵天自毗湿奴而非他人的肚脐生出。梵天本身来自毗湿奴,因而第一位瑜伽导师就是毗湿奴,他将瑜伽传授给梵天。
根据《薄伽梵歌》,瑜伽从远古就已存在。
sa evā’ya? mayā te’dya yoga? prokta? purātana? /bhakto’si me sakhā ce’ti rahasya? hy etad uttamam //
你虔诚,是我朋友,因此今天我告诉你,这个古老的瑜伽,这个最高的秘密。(《薄伽梵歌》4.3) 主克里希那对阿周那说;“古老的瑜伽最基本的秘密,我已在今天告知你,因为你是我的虔信者和我的朋友。”
帕坦伽利在经文开篇就用了“确定的教导”(anu?āsanam)这个词。前缀“anu”的意思是“传统上遵从”,意味着瑜伽出自梵天之口,从吠陀时代便已存在。
据说,一个人不应追问圣人的出身或河流的源头,这也适用于吠陀和吠檀多。据说瑜伽出自梵天,源自最根本的普鲁沙(mūla puru?a)——室利·毗湿奴,所以自宇宙伊始,瑜伽就已存在。
瑜伽之美在于,它是为整个人类的演化而生的。瑜伽是普世的。它让男男女女的本能弱点显形,并提供很多方法去克服(见经文2.1)[]智性的、情感的和本能的缺陷(见经文2.3)[
]。
毫无疑问,神与原质,以及物质世界和灵性王国的快乐,在人类能够实现潜能之前就已存在。人类被赋予了智性和分辨力。通过这种智性,语言得以发展出来。语言产生神、原质、正法和瑜伽的概念,以区分感官欢愉和灵性喜乐。
通过语言,人开始理解世俗欢乐,并根据自己的个人精神能力去寻求解脱。后来,人成为世俗欢乐的猎物,忘记了永恒喜乐。这为人创造了动机去重新审视好与坏、善与恶、伦理与非伦理、道德与不道德的对立。
随后,他们想到利用瑜伽作为修习正法的方法,去重获他们原本的幸福状态。
通过修习瑜伽和遵循正法,让身体与心意、心意与自我联结并合一,古代圣人们找到了平静心意的方法,为的是达到智性与灵性的双重发展。

1.刻苦修习,自我研习和研习经典,将自我交托给神,就是瑜伽行动(克里亚瑜伽)。(《瑜伽经》2.1)2.如果无明与私我是智性缺陷,那么执着和厌弃就是情感性缺陷,贪生怕死是本能性缺陷。(《瑜伽经》2.3)
ISBN9787544333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B.K.S.艾扬格 (B.K.S.Iyengar)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