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家忠德思想研究》 欧阳辉纯 978701017711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传统儒家忠德思想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欧阳辉纯,男,1976年生,湖南永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山东大学政治学博士后。现为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贵阳孔学堂签约入驻学者,广西伦理学会理事、云南省道德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金阳医院)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伦理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儒学和中国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厅级基金项目6项,在《孔子研究》《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齐鲁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导论
一、忠德地位与研究意义
二、忠德乏研究状况述评
三、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一章忠德含义论析
第一节忠德起源
一、“忠”字义辨
二、忠德起源
第二节做人之忠
一、尽己利人
二、待人以善
三、持事以敬
第三节为政之忠
一、一心事君
二、公忠爱国
三、明道救世
第二章忠德观念演变
第一节整合与创建:先秦之忠
一、儒家之忠
二、墨家之忠
三、道家之忠
四、法家之忠
五、四家异同
第二节发展与抗争:汉唐至明清之忠
一、忠德发展
二、忠德成熟
三、忠德抗争
第三节批判与重构:近现代之忠
一、忠德批判
二、忠德重构
第三章忠德历史实践
第一节忠德主体与客体
一、忠德主体
二、忠德客体
第二节忠德实践类型
一、立德之忠
二、立言之忠
三、立功之忠
第三节忠孝统一与冲突
一、忠孝统一
二、忠孝冲突
第四节忠德与五常
一、忠与仁
二、忠与义
三、忠与礼
四、忠与智
五、忠与信
第四章忠德价值审视
第一节忠德历史影响
一、忠德与做人
二、忠德与做事
三、忠德与社会稳定
第二节忠德当代价值
一、忠德与爱国精神
二、忠德与敬业精神
三、忠德与国民人格
第三节忠德当代养成
一、文化教育
二、个体修养
三、制度保障
结语:忠,德之正也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近代广大有识之士对这种腐败无能的政府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良方案,但是最终都归于失败,直到用革命的方式才把两千多年的皇帝赶下龙椅。这些先进的中国人最先发动洋务运动,从技术层面上学习西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仅有一点具有战斗力的北洋舰队也被日本列强摧毁,先进的中国人从甲午之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决定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发动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对中国实行改良运动。然而,这种脆弱的改良运动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中国的面貌,中国依旧处于被动挨打的困境。人们终于彻底明白把中国的前途寄托在一个皇帝身上本身就是一个虽璀璨夺目但毫不现实的美梦。“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证明了觉醒的中国人要从文化上全面学习西方,要用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拯救中国。这个时期是先进的中国人向一切专制统治宣战的时期,他们从各个层面全面冲破封建罗网,提出“文化革命”、“道德革命”,倡导“民主”、“自由”、“科学”,反对封建统治者提倡的“三纲五常”、“礼义廉耻”。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与传统决裂、向西方靠拢又回到中国历史文化实践,走中国人自己道路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是向西方学习又被西方列强欺凌并与之反抗且对封建君主制进行批判的历史;也是对忠德理论进行重构的历史。这个时代,被皇权极力强化和宣扬的“私忠”、“愚忠”受到了全面彻底的批判,而“公忠”、“爱国”等忠德伦理则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内涵。
ISBN978701017711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欧阳辉纯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