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新技术战争》 李湖光 978751681486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一段成就明王朝二百七十余年霸业的战争史诗。
明朝战争同样可以出现类似现代战争那样的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场面。

作者简介

作者:李湖光,自由撰稿人,笔名“大好河山”,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历史研究与写作,已出版《霸者逐鹿?明蒙战争》等多部专著,发表字数过百万。

目录

引子 杀人利器
第1章 建功立业
一连续射击
二北方阵营
三神机铳炮
四塞上风云
五南疆烽火
第二章 盛极而衰
六土木之变
七保卫首都
八鞑靼叩关
九新式火器
第三章 保境安民
十沿海倭患
十一 兵强将勇
十二 除恶务尽
十三 整顿军备
第四章 万历武功
十四 宁夏平叛
十五 抗日援朝
十六 时移势易
十七 攻坚硬仗
十八 水上奇兵
十九 平定播州
第五章 关外硝烟
二十 后金崛起
二十一 战守之争
二十二 军事科技
二十三 精良器械
二十四 野战能力
二十五 红衣大炮
二十六 后来居上
第六章 改朝换代
二十七 逐鹿中原
二十八 天下兴亡
二十九 海外孤忠
三十曲折发展
参考书目
附录:古代与世界接轨的筑城体系——明末雏形棱堡初探
后记

后记

本来明朝创立之初,由于国力强盛,无论是火器的品种、数量,还是使用的
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而,当西方从黑暗的“中世纪”步入政治、经济与
文化都朝气蓬勃的资本主义社会时,西式火器的品种日益增加,制造技术也突飞
猛进。这些先进的火器带动了军事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因而使欧洲脱颖而出,确
立了世界军事变革的中心地位。在此期间,随着沟通欧亚大陆的新航线的开辟以
及海外贸易的兴起,东西方摆脱了过去各自的闭塞状态而走向前所未有的交流,
同时,西方的佛朗机、火绳枪、加农炮等精良的铳炮与制造技术也适时地传到了
东方,流入了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摘

插图:

明英宗在土木堡的惨败令明朝北部边境一片风声鹤唳,很多军事要塞里的明军只能闭门自守,而另一些将士则勇敢地把部队拉出城外,进行野战。例如1450年5月,宣府左都督朱谦在率军追击一股敌人时,不幸误入包围圈中,最后靠铳炮突围而出。同时,负责威远卫防务的游击将军都指挥石彪也用铳炮打死了一百多个敌人,斩首四级,缴获了百余匹战马。
明朝与退回塞外的瓦剌和谈,经过多次协商,双方恢复正常关系,此后虽然暂时停止了大战,可是小冲突一直不断。例如1451 年7 月,在永平、山海关等地镇守的明军就用火器击退了一百多名潜入防区的蒙古骑兵。
蒙古的政局不稳,说变就变。蒙古统治阶级内部长期积累的矛盾终于在1451年下半年爆发了,傀儡大汗脱脱不花被权臣也先篡夺汗位后在流亡途中死去,也先也在1454 年(明景泰五年)8 月被部属阿剌知院刺杀。从此,瓦剌势力衰落,逐渐向西退却,远离明朝重兵驻扎的边防线。鞑靼诸部取而代之,强盛起来,尽管他们四分五裂,互相争斗,但仍然时常腾出手来侵犯明边,整个北部边防线上硝烟弥漫。不过,这种骚扰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入塞的鞑靼诸部各自为战,通常是捞一把就走。
辽东地区面临着兀良哈三卫以及女真诸部等叛服无常的困扰。另外,鞑靼诸部也曾经多次进入辽东,企图控制那里的游牧与渔猎部落,并侵犯明境。然而,鞑靼骑兵与明军较量的主战场并非在辽东,而是宣府、大同以及陕、甘地区。
一些鞑靼部落绕过设防比较坚固的宣府、大同地区,开始进入水草肥沃的河套地区游牧,这使明朝西北边境地区的局势紧张起来,当地的边防线上针锋相对地布满了沿边卫所、墩台等据点。但是明军战斗力已经相应衰退,这支军队无论怎么分散驻防,都不可能在漫长的防线上做到面面兼顾,杜绝鞑靼部落的骚扰。
从1457 年起,鞑靼的孛来、阿罗出、毛里孩等封建主在四五年间多次叩关,每次出动成千上万人,经河套突入甘凉地区四处劫掠。明军环绕着河套而布防,尽力抵御,彼此之间处于犬牙交错的状态。
鞑靼诸部后来因为内部不断分裂,力量进一步分散,削弱了战斗力,因而与明朝的紧张关系有缓和的迹象。不料祸起萧墙,某些归顺明朝的蒙古人开始与河套地区的鞑靼部落暗中勾结,图谋不轨。1467 年(明成化三年),陕西固原被称为“土达”的蒙古人满四叛乱,纠集部属与同族之人共二万余众,意图归附游牧在河套地区的鞑靼部落。但是黄河尚未冰封,在没有船只的情况下不能渡过,这些人便暂时屯兵于石城,等待时机。
《西征石城记》记载这座城位于峭壁耸立的山峰之间,可以驻扎大量军队,只有一条栈道通行,易守难攻。明朝调动陕西、宁夏、延绥诸军分批前往讨伐,均以失利告终,将士伤亡惨重,损失军械数以千计,其中包括两门铜制的大将军炮。
同年8月,总督项忠等人率领五千名配备神枪的京营官军会合甘、凉、延绥、宁夏、陕西等地的五万军队,兵分六路而来,陆续发起强攻,用枪炮打死了大量叛军,缴获了数以千计铜炮、神枪以及一批辎重。但明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伏羌伯毛忠等将领战死……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作者李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