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韩庆祥,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2008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4年入选“万人计划”第壹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国务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中国大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有关学术机构兼职教授。中共中央组织部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大学、能力问题、结构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出版专著《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的大学理论》《能力本位》《社会层级结构理论》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求是》《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9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研究”,重点项目“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和“马克思的大学理论”等6个。
黄相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科研部协作处处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学习时报》《北京日报》,以及《求是》《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撰写《不忘初心》《治心的学问》《互联网治理的中国经验》《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竞争性集权”模式》等著作;翻译《公共协商》《民主与差异》等著作。
目录
导言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
一、中国道路的生存性贡献
二、中国道路的发展性贡献
三、中国道路的制度性贡献
四、中国道路的文化性贡献
五、中国道路的和平性贡献
六、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第一章中国道路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政治格局: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第二节政治运作:选贤任能的官治和治官
第三节政治社会化: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章中国道路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中国道路的历史生成
第二节中国道路的政治密码
第三节中国道路的哲学精髓
第四节中国道路的核心要义
第三章中国道路的生存性贡献
第一节中国道路使中国人解决了吃饭问题
第二节中国道路使中国人解决了普遍贫穷的问题
第三节中国道路使中国人解决了生存保障问题
第四节新时期负责任大国的新贡献
第四章中国道路的发展性贡献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可以发展中国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发展中国
第三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法宝
第四节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发展性贡献
第五章中国道路的制度性贡献
第一节中国制度的现实逻辑
第二节中国道路的核心制度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节中国道路的制度优势
第六章中国道路的文化性贡献
第一节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文化强国
第二节中国道路的文化方案
第三节中国道路的价值贡献
第四节中国道路的文明性贡献
第七章中国道路的和平性贡献
第一节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
第二节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了世界和平
结语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其上的其他各种制度所形成的制度体系,有效保障了中国社会治理水平和国家主权安全,对当代中国的稳固发展壮大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以社会主义为其规定性,以满足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正确的方向引领。这些“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的关键特征,既是中国成功的部分秘诀所在,也恰恰是其他许多国家所缺乏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对于这一点人们看得越来越清楚了。
“中国方案”是一个中国人自己用马克思主义的智慧、东方的智慧解决现代化难题的方案,它是在近现代历史的运动中孕育生成的,是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方案。20世纪初,基于西方列强欺负凌辱的切肤之痛,基于对西方列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反思,基于亟须彻底摆脱封建落后的制度文化的迫切需要,引领时代潮流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武装夺取政权为基本形式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这就从源头上注定了中国的现代化一定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也就是具有独特“中国方案”的现代化。革命胜利后,由于西方国家的压制与围堵,由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与帮助,在革命时代所形成的带有萌芽性质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中国创设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带着落后国家快速实现现代化的急切心情,以苏联模式为参照建立了庞大的计划经济体制。尽管这套体制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它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病,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病显露得越来越明显。于是,改革开放就被提升到了中国现代化的日程上来。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20世纪后期中国为顺应世界潮流、加速实现现代化而做出的战略抉择,它使得中国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困扰,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中国路径。
《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韩庆祥,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2008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4年入选“万人计划”第壹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国务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中国大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有关学术机构兼职教授。中共中央组织部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大学、能力问题、结构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出版专著《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的大学理论》《能力本位》《社会层级结构理论》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求是》《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9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研究”,重点项目“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和“马克思的大学理论”等6个。
黄相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科研部协作处处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学习时报》《北京日报》,以及《求是》《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撰写《不忘初心》《治心的学问》《互联网治理的中国经验》《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竞争性集权”模式》等著作;翻译《公共协商》《民主与差异》等著作。
目录
导言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
一、中国道路的生存性贡献
二、中国道路的发展性贡献
三、中国道路的制度性贡献
四、中国道路的文化性贡献
五、中国道路的和平性贡献
六、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第一章中国道路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政治格局: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第二节政治运作:选贤任能的官治和治官
第三节政治社会化: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章中国道路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中国道路的历史生成
第二节中国道路的政治密码
第三节中国道路的哲学精髓
第四节中国道路的核心要义
第三章中国道路的生存性贡献
第一节中国道路使中国人解决了吃饭问题
第二节中国道路使中国人解决了普遍贫穷的问题
第三节中国道路使中国人解决了生存保障问题
第四节新时期负责任大国的新贡献
第四章中国道路的发展性贡献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可以发展中国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发展中国
第三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法宝
第四节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发展性贡献
第五章中国道路的制度性贡献
第一节中国制度的现实逻辑
第二节中国道路的核心制度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节中国道路的制度优势
第六章中国道路的文化性贡献
第一节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文化强国
第二节中国道路的文化方案
第三节中国道路的价值贡献
第四节中国道路的文明性贡献
第七章中国道路的和平性贡献
第一节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
第二节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了世界和平
结语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其上的其他各种制度所形成的制度体系,有效保障了中国社会治理水平和国家主权安全,对当代中国的稳固发展壮大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以社会主义为其规定性,以满足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正确的方向引领。这些“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的关键特征,既是中国成功的部分秘诀所在,也恰恰是其他许多国家所缺乏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对于这一点人们看得越来越清楚了。
“中国方案”是一个中国人自己用马克思主义的智慧、东方的智慧解决现代化难题的方案,它是在近现代历史的运动中孕育生成的,是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方案。20世纪初,基于西方列强欺负凌辱的切肤之痛,基于对西方列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反思,基于亟须彻底摆脱封建落后的制度文化的迫切需要,引领时代潮流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武装夺取政权为基本形式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这就从源头上注定了中国的现代化一定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也就是具有独特“中国方案”的现代化。革命胜利后,由于西方国家的压制与围堵,由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与帮助,在革命时代所形成的带有萌芽性质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中国创设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带着落后国家快速实现现代化的急切心情,以苏联模式为参照建立了庞大的计划经济体制。尽管这套体制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它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病,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病显露得越来越明显。于是,改革开放就被提升到了中国现代化的日程上来。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20世纪后期中国为顺应世界潮流、加速实现现代化而做出的战略抉择,它使得中国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困扰,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中国路径。
ISBN | 9787300243702,7300243703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韩庆祥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