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研究读本》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姜海波,男,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近年来,在《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世界哲学》《学术月刊》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青年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人道主义的视野与批判的内省——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实践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20世纪中叶的卡尔·马克思》等著作、译著10余部。
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历史考证
第一章写作背景
一社会历史背景
二理论背景
第二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准备
一马克思的理论准备
二恩格斯的理论准备
第三章《神圣家族》的出版和传播
一《神圣家族》的写作契机与成书经过
二《神圣家族》国外主要版本和传播情况
三《神圣家族》国内主要版本和传播情况
第二部分研究状况
第四章国外研究状况
一《神圣家族》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
二《神圣家族》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五章国内研究状况
一《神圣家族》的理论定位
二《神圣家族》的理论观点
三《神圣家族》的理论意义
四《神圣家族》的文献学问题
五《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
第三部分当代解读
第六章《神圣家族》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赋予特征的翻译和批判性的评注:马克思对蒲鲁东的评价
二批判的秘密与秘密的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评价
三绝对的批判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布鲁诺·鲍威尔的批判
四“通讯”作为非批判的群众
五关于恩格斯的五个短篇
第七章《神圣家族》的重要理论观点
一《神圣家族》中的实践观
二《神圣家族》中的群众观
第四部分经典著作选编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节选)
马克思马克思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弗·恩格斯布鲁诺·鲍威尔和原始基督教
第五部分附录
附录Ⅰ研究文献精选
一(波)兹维·罗森:《马克思与鲍威尔之间的论战》
二(日)城琢登:关于《神圣家族》
三(波)科拉科夫錾基:《神圣家族》
附录Ⅱ延伸阅读书目
一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传记研究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著述
三关于黑格尔哲学与青年黑格尔派研究的著述
四关于蒲鲁东的研究著作
文摘
版权页:
人们可以看出,基督教认为,上帝只有一个化身,而思辨哲学则认为,有多少事物就有多少化身,比如在这里,在思辨哲学看来,每一种果实都是实体的化身,即绝对的果实的化身。所以,思辨哲学家最感兴趣的就是,把现实的、普通的果实的存在制造出来,然后以神秘的口吻说,有苹果、梨、扁桃、葡萄干。但是,我们在思辨的世界里重新找到的这些苹果、梨、扁桃和葡萄干最多不过是虚幻的苹果、虚幻的梨、虚幻的扁桃和虚幻的葡萄干,因为它们是“果品”这种抽象的理智本质的生命的各个环节,因而就是抽象的理智本质本身。在思辨中使人们感到高兴的,就是重新获得了各种现实的果实,但这些果实已经是具有更高的神秘意义的果实,它们是从你的脑子的以太中,而不是从物质的土地中生长出来的,它们是“果品”的化身,是绝对主体的化身。因此,当你从抽象,从“果品”这一超自然的理智本质返回到各种现实的天然的果实时,你倒使这些天然的果实具有了一种超自然的意义,使它们变成了纯粹的抽象。所以,你最感兴趣的正是证明“果品”在它的这一切生命表现即苹果、梨、扁桃等等中的统一性,也就是证明这些果实的神秘的联系,证明“果品”怎样在这些果实的每一种中逐渐地实现自身,并怎样必然地从自己的一种定在转变为另一种定在,例如,从葡萄干转变为扁桃。因此,通常的果实的价值已经不在于它们的天然属性,而在于使它们在“绝对果品”的生命过程中获得一定地位的思辨属性。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研究读本》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姜海波,男,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近年来,在《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世界哲学》《学术月刊》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青年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人道主义的视野与批判的内省——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实践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20世纪中叶的卡尔·马克思》等著作、译著10余部。
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历史考证
第一章写作背景
一社会历史背景
二理论背景
第二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准备
一马克思的理论准备
二恩格斯的理论准备
第三章《神圣家族》的出版和传播
一《神圣家族》的写作契机与成书经过
二《神圣家族》国外主要版本和传播情况
三《神圣家族》国内主要版本和传播情况
第二部分研究状况
第四章国外研究状况
一《神圣家族》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
二《神圣家族》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五章国内研究状况
一《神圣家族》的理论定位
二《神圣家族》的理论观点
三《神圣家族》的理论意义
四《神圣家族》的文献学问题
五《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
第三部分当代解读
第六章《神圣家族》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赋予特征的翻译和批判性的评注:马克思对蒲鲁东的评价
二批判的秘密与秘密的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评价
三绝对的批判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布鲁诺·鲍威尔的批判
四“通讯”作为非批判的群众
五关于恩格斯的五个短篇
第七章《神圣家族》的重要理论观点
一《神圣家族》中的实践观
二《神圣家族》中的群众观
第四部分经典著作选编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节选)
马克思马克思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弗·恩格斯布鲁诺·鲍威尔和原始基督教
第五部分附录
附录Ⅰ研究文献精选
一(波)兹维·罗森:《马克思与鲍威尔之间的论战》
二(日)城琢登:关于《神圣家族》
三(波)科拉科夫錾基:《神圣家族》
附录Ⅱ延伸阅读书目
一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传记研究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著述
三关于黑格尔哲学与青年黑格尔派研究的著述
四关于蒲鲁东的研究著作
文摘
版权页:
人们可以看出,基督教认为,上帝只有一个化身,而思辨哲学则认为,有多少事物就有多少化身,比如在这里,在思辨哲学看来,每一种果实都是实体的化身,即绝对的果实的化身。所以,思辨哲学家最感兴趣的就是,把现实的、普通的果实的存在制造出来,然后以神秘的口吻说,有苹果、梨、扁桃、葡萄干。但是,我们在思辨的世界里重新找到的这些苹果、梨、扁桃和葡萄干最多不过是虚幻的苹果、虚幻的梨、虚幻的扁桃和虚幻的葡萄干,因为它们是“果品”这种抽象的理智本质的生命的各个环节,因而就是抽象的理智本质本身。在思辨中使人们感到高兴的,就是重新获得了各种现实的果实,但这些果实已经是具有更高的神秘意义的果实,它们是从你的脑子的以太中,而不是从物质的土地中生长出来的,它们是“果品”的化身,是绝对主体的化身。因此,当你从抽象,从“果品”这一超自然的理智本质返回到各种现实的天然的果实时,你倒使这些天然的果实具有了一种超自然的意义,使它们变成了纯粹的抽象。所以,你最感兴趣的正是证明“果品”在它的这一切生命表现即苹果、梨、扁桃等等中的统一性,也就是证明这些果实的神秘的联系,证明“果品”怎样在这些果实的每一种中逐渐地实现自身,并怎样必然地从自己的一种定在转变为另一种定在,例如,从葡萄干转变为扁桃。因此,通常的果实的价值已经不在于它们的天然属性,而在于使它们在“绝对果品”的生命过程中获得一定地位的思辨属性。
ISBN | 9787511732682 |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作者 | 姜海波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