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第一次品白茶就上手(图解版)(第2版)》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荐
本书是以白茶的种植、采摘、制作、品鉴及药用价值为脉络,立体而详实地向我们展现了白茶的魅力与文化底蕴。读这本书就如同品饮白茶一般,幽香如兰,清冽醇厚,让人心旷神怡,越品越有味道。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理事 吴兆明
一番江南小女子徜徉草木间的诗意人生:她懂茶,洗尽铅华长相伴守;她侍茶,不拘于心不役于物;她写茶,绵绵细笔涓涓情深;无一神思不灵动、剔透,无一笔触不自然、生动。翻开书页便成邂逅——银针的秀颀清甜、牡丹的丰美雍雅、寿眉的雄浑澹远……恰如一场注定的遇见,秦时明月,照梦里芳华。
——茶友 子和
因为茶会有机会结识秦姐,而后秦姐与惠量合做了上百场茶会,对惠量的支持倾注心力。茶者,云山万里、乾坤一滴,贵在其真。茶人,感念天地,浓缩历史,知行合一。秦姐便是能够知行合一的茶人。知者解惑,一字一句;行者担当,一日一锄。秦姐研茶,著书解惑,正本清源、汲古润今,本分学者修为。秦姐行茶,不以师者居,数百场荣会让数千人切实饮一杯茶,却不只是提壶演绎。秦姐喜欢诗,总在茶会上带着大家读诗。茶让生活不再苟且,诗言志,志在远方。和秦姐在一起喝茶,可以体会到茶人本分的味道。茶人的本分就是带给大家真实的美好,如《第1次品白茶就上手(图解版)》一书惠在当下、量及未来。
——惠量创文CEO 季烨
茶人的角色丰富多彩,有种茶的、有卖茶的、有品茶的、有写茶的、有讲茶的,也有演茶的,而本书作者却是六者合一,可谓不折不扣的全能茶人。何况,作者又是最早接触白茶的茶人之一。这样的白茶书,读起来自然有别他论。对读者来说,邂逅此书也当是件幸事。原因很简单,虽说这是本普及读物,字里行间却透着茶理与茶情,是可以用来“品”的。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喝口茶而已,确也未必牵扯到修行。可茶的事情,真的很难说。倒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茶是很讲究“缘”的。邂逅此书,或许就是份“缘”。
——唐晖
作者简介
秦梦华,国家评茶师、茶艺师,北京茶韵谷茶庄总经理。2009年11月在《茶精品》发表《至纯白茶,洗尽铅华》专题白茶文章,2011年4月在《翯》杂志发表《品之心,茶之意》。已在媒体发表茶文逾五十多篇,主持茶会、茶讲座数百场。现为惠量书院茶老师。
目录
第一章神农,上古的自茶,可是这味?——溯源自茶
白茶的概述
白茶的出现
寻踪白茶的史载足迹
听听白茶的故事,聊聊当地的风俗
延伸阅读:中国茶的品饮历史及用途的变迁
第二章或凭海而居,或依山而卧——福鼎、政和
白茶的主要生产地——福鼎、政和
福鼎
政和
白茶的树种介绍
说在产地后面的话
第三章接天连地,恰那时相识——白茶的家谱
与白茶的缘
白毫银针:款款如斯,晨雾中走来的仙子
白毫银针是什么样的茶
白毫银针之品赏
银针饮法之浅说
白牡丹:翩翩起舞的你,记得的还是裙裾
走近白牡丹(形色味)
与白牡丹相处之道——说说冲泡
白牡丹的质——是一个中庸的道场
寿眉:山野的味道
浅述寿眉
寿眉和贡眉的差别
寿眉的冲泡概述
吾识寿眉
一点儿迷醉——新工艺白茶
什么是新工艺白茶
新工艺白茶和传统工艺白茶的区别
第四章雕刻年轮——老白茶
老白茶的定义
品赏老白茶
老白茶的功效——“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
提高免疫力,清肺、祛寒
败火、消炎
三抗、三降——抗辐射、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
缓解高原反应
老白茶的鉴别
看干茶
观汤色
口感甄别
细品滋味
体感
看叶底
老茶饼的争议
白茶饼还是白茶吗?
散茶一定比饼茶好?
关于老白茶的一点儿忠告
第五章至真至简,至纯至淡——自茶的加工
白茶制作技艺的传承
白茶的加工流程
鲜叶的采摘
萎凋
干燥
自茶的精加工
白茶的深加工
加工之道
第六章唤醒沉睡的太阳——自茶冲泡技巧
泡茶前的闲话
冲泡之水
冲煮之器
冲泡之法
泡茶四要素
泡茶之人
白茶的泡法
杯泡法
盖碗法
壶泡法
大壶法
大壶煮法
白毫银针的冲泡方法
白牡丹的冲泡方法
寿眉的冲泡方法
老白茶的冲泡方法
第七章品饮自茶,身通而心畅——白茶与养生
茶之药用——史册循迹
白茶,一个小药箱
白茶的主要功能成分
白茶主要的药用原理分析
四季品饮白茶的学问
品饮白茶因人而异
关于养生的片语
……
第八章记忆一点点沉淀——白茶的存储
第九章满地翠英,心落哪方——如何挑选白茶
第十章千年留白后的今天——白茶的现状
附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当地小伙子姑娘谈婚论嫁要举行的仪式,叫“插茶”,就是未来的新媳妇给公婆泡茶,表示对婚事的认可。还有就是喝喜茶,也叫“新娘茶”,在高山地区又称为“端午茶”,是一次盛大的山乡茶宴,这个习俗在政和杨源乡一带盛行。在端午节前一天,由新娶进门的新媳妇给乡亲们主持乡村茶宴,茶宴对水、茶、冲泡器皿甚至于茶配(配茶的茶食,有自家腌的咸菜,还有豆子、花生、红蛋、水果等)都很有要求,水要泉水或自家的井水,茶要新制的清明茶,泡茶用的器皿要陶罐。茶宴要新娘一个人来完成,体现新娘的能干与热情。茶宴没有请帖,一到时间,大家都知道陆续过来参加,一般为长辈妇女和孩子,客人来得越多,新娘越高兴,临走,新娘还要赠送红绳,挂在客人的肩上,客人也沾了喜气。还有一种“醒眠茶”,更是充满爱意,早晨起来,妻子要给丈夫泡一碗茶,给丈夫提神,茶都是媳妇自己做的,冲泡得好不好体现妻子的贤惠与否。“茶灯戏”就是在茶园里唱戏了,是采茶期间一种自娱自乐的田间戏,有道具,载歌载舞,在每年正月里,茶灯戏最热闹,村头村尾空一点儿的场地,都是舞台。
《第一次品白茶就上手(图解版)(第2版)》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荐
本书是以白茶的种植、采摘、制作、品鉴及药用价值为脉络,立体而详实地向我们展现了白茶的魅力与文化底蕴。读这本书就如同品饮白茶一般,幽香如兰,清冽醇厚,让人心旷神怡,越品越有味道。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理事 吴兆明
一番江南小女子徜徉草木间的诗意人生:她懂茶,洗尽铅华长相伴守;她侍茶,不拘于心不役于物;她写茶,绵绵细笔涓涓情深;无一神思不灵动、剔透,无一笔触不自然、生动。翻开书页便成邂逅——银针的秀颀清甜、牡丹的丰美雍雅、寿眉的雄浑澹远……恰如一场注定的遇见,秦时明月,照梦里芳华。
——茶友 子和
因为茶会有机会结识秦姐,而后秦姐与惠量合做了上百场茶会,对惠量的支持倾注心力。茶者,云山万里、乾坤一滴,贵在其真。茶人,感念天地,浓缩历史,知行合一。秦姐便是能够知行合一的茶人。知者解惑,一字一句;行者担当,一日一锄。秦姐研茶,著书解惑,正本清源、汲古润今,本分学者修为。秦姐行茶,不以师者居,数百场荣会让数千人切实饮一杯茶,却不只是提壶演绎。秦姐喜欢诗,总在茶会上带着大家读诗。茶让生活不再苟且,诗言志,志在远方。和秦姐在一起喝茶,可以体会到茶人本分的味道。茶人的本分就是带给大家真实的美好,如《第1次品白茶就上手(图解版)》一书惠在当下、量及未来。
——惠量创文CEO 季烨
茶人的角色丰富多彩,有种茶的、有卖茶的、有品茶的、有写茶的、有讲茶的,也有演茶的,而本书作者却是六者合一,可谓不折不扣的全能茶人。何况,作者又是最早接触白茶的茶人之一。这样的白茶书,读起来自然有别他论。对读者来说,邂逅此书也当是件幸事。原因很简单,虽说这是本普及读物,字里行间却透着茶理与茶情,是可以用来“品”的。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喝口茶而已,确也未必牵扯到修行。可茶的事情,真的很难说。倒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茶是很讲究“缘”的。邂逅此书,或许就是份“缘”。
——唐晖
作者简介
秦梦华,国家评茶师、茶艺师,北京茶韵谷茶庄总经理。2009年11月在《茶精品》发表《至纯白茶,洗尽铅华》专题白茶文章,2011年4月在《翯》杂志发表《品之心,茶之意》。已在媒体发表茶文逾五十多篇,主持茶会、茶讲座数百场。现为惠量书院茶老师。
目录
第一章神农,上古的自茶,可是这味?——溯源自茶
白茶的概述
白茶的出现
寻踪白茶的史载足迹
听听白茶的故事,聊聊当地的风俗
延伸阅读:中国茶的品饮历史及用途的变迁
第二章或凭海而居,或依山而卧——福鼎、政和
白茶的主要生产地——福鼎、政和
福鼎
政和
白茶的树种介绍
说在产地后面的话
第三章接天连地,恰那时相识——白茶的家谱
与白茶的缘
白毫银针:款款如斯,晨雾中走来的仙子
白毫银针是什么样的茶
白毫银针之品赏
银针饮法之浅说
白牡丹:翩翩起舞的你,记得的还是裙裾
走近白牡丹(形色味)
与白牡丹相处之道——说说冲泡
白牡丹的质——是一个中庸的道场
寿眉:山野的味道
浅述寿眉
寿眉和贡眉的差别
寿眉的冲泡概述
吾识寿眉
一点儿迷醉——新工艺白茶
什么是新工艺白茶
新工艺白茶和传统工艺白茶的区别
第四章雕刻年轮——老白茶
老白茶的定义
品赏老白茶
老白茶的功效——“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
提高免疫力,清肺、祛寒
败火、消炎
三抗、三降——抗辐射、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
缓解高原反应
老白茶的鉴别
看干茶
观汤色
口感甄别
细品滋味
体感
看叶底
老茶饼的争议
白茶饼还是白茶吗?
散茶一定比饼茶好?
关于老白茶的一点儿忠告
第五章至真至简,至纯至淡——自茶的加工
白茶制作技艺的传承
白茶的加工流程
鲜叶的采摘
萎凋
干燥
自茶的精加工
白茶的深加工
加工之道
第六章唤醒沉睡的太阳——自茶冲泡技巧
泡茶前的闲话
冲泡之水
冲煮之器
冲泡之法
泡茶四要素
泡茶之人
白茶的泡法
杯泡法
盖碗法
壶泡法
大壶法
大壶煮法
白毫银针的冲泡方法
白牡丹的冲泡方法
寿眉的冲泡方法
老白茶的冲泡方法
第七章品饮自茶,身通而心畅——白茶与养生
茶之药用——史册循迹
白茶,一个小药箱
白茶的主要功能成分
白茶主要的药用原理分析
四季品饮白茶的学问
品饮白茶因人而异
关于养生的片语
……
第八章记忆一点点沉淀——白茶的存储
第九章满地翠英,心落哪方——如何挑选白茶
第十章千年留白后的今天——白茶的现状
附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当地小伙子姑娘谈婚论嫁要举行的仪式,叫“插茶”,就是未来的新媳妇给公婆泡茶,表示对婚事的认可。还有就是喝喜茶,也叫“新娘茶”,在高山地区又称为“端午茶”,是一次盛大的山乡茶宴,这个习俗在政和杨源乡一带盛行。在端午节前一天,由新娶进门的新媳妇给乡亲们主持乡村茶宴,茶宴对水、茶、冲泡器皿甚至于茶配(配茶的茶食,有自家腌的咸菜,还有豆子、花生、红蛋、水果等)都很有要求,水要泉水或自家的井水,茶要新制的清明茶,泡茶用的器皿要陶罐。茶宴要新娘一个人来完成,体现新娘的能干与热情。茶宴没有请帖,一到时间,大家都知道陆续过来参加,一般为长辈妇女和孩子,客人来得越多,新娘越高兴,临走,新娘还要赠送红绳,挂在客人的肩上,客人也沾了喜气。还有一种“醒眠茶”,更是充满爱意,早晨起来,妻子要给丈夫泡一碗茶,给丈夫提神,茶都是媳妇自己做的,冲泡得好不好体现妻子的贤惠与否。“茶灯戏”就是在茶园里唱戏了,是采茶期间一种自娱自乐的田间戏,有道具,载歌载舞,在每年正月里,茶灯戏最热闹,村头村尾空一点儿的场地,都是舞台。
ISBN | 9787563731398 |
---|---|
出版社 |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
作者 | 秦梦华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