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经济学部卷(套装共2册)》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经济学部卷·上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经济学部卷·下册》共2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周溯源,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历史学博士,编审。历任求是杂志社哲史部副主任、文化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兼《中国社会科学报》副主编、《历史研究》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武汉大学、广州大学、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独著、合著、主编、合编出书40多部。发表学术理论文章近300篇,有多篇(部)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主要有:《学与思的足迹》、《振兴中华之路》、《文史哲三十论》、《资政史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千年忧思》、《论三大矛盾与科学发展观》、《文章五境界》等。
赵剑英,现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哲学博士,编审(专业二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著有《时代的哲学回声——赵剑英学术自选集》、《哲学的力量——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哲学》、《复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研究》(合著)等,发表《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论人类实践形态的当代发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等论文数十篇。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壹届青年成果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一等奖等。
目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经济学部卷·上册》目录:
于光远:我的学术道路
王松霈:为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创建发展奋斗终生
王国刚:努力奋进,寻求学术之道
王贵宸:淡泊名利德研双馨
田雪原:学然后知不足
吕政:求真务实,努力探索中国工业发展理论
朱玲:月坛边的学术人生
刘文璞:六十年学术历程
刘国光:我的学术人生
刘树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杨圣明:勤勉耕耘五十载独树一帜铸新篇
李扬:笔墨人生
李京文:我的学术经历和治学体会
吴家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经济学研究的必由之路
——治学五十载的感悟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经济学部卷·下册》
序言
今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成立十周年,我们适时编纂出版这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这是一件嘉惠学人的好事,也是赠贺学部成立十周年的一份厚礼!学部委员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荣誉称号,获此殊荣者是各个学术领域中的佼佼者和领军者,学术素养深厚、学术成就。这套学部委员学术自传的出版,可以使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些优秀学者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使后学者能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同时,这套学术自传也是对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的巡礼,展示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薪火相承、人才辈出的盛况。在出版之际我谈一点感想和体会,代为序言。
我国的学部委员制度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之初,即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全国科学事业的领导机构。1953年,中央派钱三强、张稼夫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出访苏联,调研苏联在组织、领导科学事业等方面的经验,了解苏联科学院的学术管理体制等情况。1955年6月,中央决定在中国科学院建立学部委员制度,设立哲学社会科学部、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和技术科学部四个学部,产生第一批学部委员233人。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哲学社会科学部产生学部委员61人。学部委员包括了我国社会科学各方面有代表性的著名学者。
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后,哲学社会科学部先后于1955年、1957年、1960年、1963年召开了四次学部委员大会,讨论、确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方针、任务和交流经验,规划重点研究项目。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等,在推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树立优良学风、努力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63年以后,由于错误路线干扰,学部再未举行过学术活动,学部委员也再未增选,学部基本处于瘫痪和停滞状态。
1977年中国科学院恢复学部活动并开始增选学部委员,1993年学部委员改称院士,成为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恢复学部委员制度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强烈愿望。中国社会科学院自1977年成立后,在历届院长的领导下,与哲学社会科学界一起进行反复调研和论证,形成了大量的报告和方案,为恢复学部委员制度做了充分准备。2003年我院制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十年发展纲要》,明确提出“着手设立学部委员制度”,以此作为加强人才建设,建成培养和造就一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重要基地的具体措施和步骤。2006年8月3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正式成立,分别设立了文史哲学部、经济学部、社会政法学部、国际研究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五大学部,2010年文史哲学部分为文哲学部与历史学部,形成目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文哲学部、历史学部、经济学部、社会政法学部、国际研究学部六大学部布局。2006年,我院推选出首批学部委员47人、荣誉学部委员95人。2011年,增选学部委员10人、荣誉学部委员38人。2014年,增选学部委员4人。自学部成立后,我院共产生学部委员61人、荣誉学部委员133人。
我院遴选学部委员的标准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在遵守科学道德、维护科学精神、发扬优良学风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学部委员以自己的言行践行了这一标准和要求,他们将学术专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主持和参与了若干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在学科建设、学术发展、理论创新、资政建言、人才培育、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深厚的理论素养、开阔的学术视野、勤勉的治学精神、优良的学术操守垂范于后学,是我院宝贵的学术财富。
中国社会科学网自2011年1月1日创办上线,为服务中央对我院“三个定位”的要求,增强我院在社科领域乃至国际上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宣传好我院的科研成果与优秀人才,引领理论学术的思潮,该网在首页开辟了“学部委员”专栏,一是为学部委员开设专题介绍,二是设置“学部委员学术自传”栏目。这一专栏受到了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好评,展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对外形象,扩大了学术影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将学部委员宝贵的学术财富薪火相承,在学部成立十周年之际,我院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在周溯源同志的积极推动下,在社科网专栏资料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撰写学术自传。除了已经病逝或年高病重无法写作者外,有140位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撰写了学术自传。这些自传朴实亲切、明白晓畅,讲述了各自的人生经历和学术经历,叙述了自己如何做人,如何为人民求学、治学,如何克服困难,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忍受清贫寂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追求精品力作,追求立德立功立言。这套自传不仅介绍了学部委员的学术成就,而且总结了他们各自的治学经验。从学部委员的学术自传中,可以看出他们在为人民做学问的路上,如何废寝忘食,争分夺秒,惜时如金。
由于时间所限,这套学术自传有约稿型、访谈型、随笔型,虽然在整体设计和文体方面看似不甚统一,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些学者的学术个性与风格。另外,由于各位学部委员学术自传的篇幅长短不一,考虑到篇幅的均衡问题,在付梓出版时没有按各学部划分独立成册,也是本套丛书的缺憾。此外,如能增加同行专家对学部委员学术成就与学术贡献的评价,则将起到锦上添花之效。
学术自传是作者对学术道路的回顾与总结,其中凝聚了作者的治学经验与治学方法,又有对新中国关于学术人才培养的描述,更不乏作者对学术与人格、学术与利益、学术与功名等关系的人生思考,因而这套学术自传既富有启发和感染力,又具有当代学术史的史料价值。当前,我院的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总体年龄偏大,有很多已到耄耋之年,他们的学术智慧和治学经验需要传承与发扬。因此,这套学部委员学术自传,可以称得上是一项学术史料的保护和抢救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今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要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为人民做学问,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习近平同志的殷切期望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们也期盼这套学术自传的出版能乘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东风,推动我院、我国的科研人员以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的高尚追求和优良学风为榜样,不畏艰辛、不辱使命,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6年8月3日写于建国门社科院科研楼
后记
本书收录了近140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或荣誉学部委员撰写的学术自传,这些自传,以第一人称(有少量几篇为第三人称)讲述了自己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成就,并且总结介绍了自己的治学和为人的体会,相信必将对读者有着很好的示范、借鉴作用。
在本书出版之际,首先要感谢各位学部委员或荣誉学部委员提供了精彩的自传文稿。大部分文稿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过,此次收入本书时,多数委员进行了修订。定稿之后,各位委员又认真审定清样,翻找、提供合适的照片。有的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有的放弃了出差机会,有的身体不适仍抱病写稿、改稿,其奉献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学风。令人敬佩。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社科院前院长陈奎元同志担任本书编委会顾问,为本书题写书名,支持本书的出版。
中国社科院学部主席团主席、院长王伟光同志指示务必把本书出成精品,并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学部主席团秘书长李培林副院长主持阅评书稿,提出了重要的修改与完善意见。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马援局长高度重视,将学部委员或荣誉学部委员学术自传的征集与出版,视为科研局和学部的一项基本学术建设,热心支持,全程跟踪,仔细阅读样稿,多次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和科研局张国春副局长、王子豪副局长以及相关处室的同志,为本书出版的立项和评审,做了许多具体工作。院其他职能部门从不同方面也给予了积极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部的同志承担了大部分文稿在该网初始发表的组稿、编辑工作。2016年,周溯源同志又新组稿几十篇,并负责全书的统稿。
因本书稿篇幅庞大,且来稿体例不完全一致,有些自传缺少学术简介或照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组织精干的编辑队伍,加班加点,花功夫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审、编、校工作,查缺补漏,统一体例,并一一电话联系100多位学部委员或荣誉学部委员本人或相关人员,分别寄送清样,收集、整理诸位学部委员或荣誉学部委员的改稿意见,最后送审的样稿得到各位学部委员或荣誉学部委员和相关部门的肯定。
对以上提到和没有提到的为本书出版予以支持帮助的领导、专家和员工,谨致以真挚的谢忱和敬意!
限于我们的学术和业务水平,本书可能还存在一些差错或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备将来修订完善。
周溯源赵剑英
2017年春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实践期间,我挂职公司副总裁,负责发行部、交易部、基金部和国际部等业务部门的工作,主持或参加了青岛海尔、大连大冷、江苏春兰、贵州凯涤等诸多公司的股份制改制、股票发行和股票上市工作,指导了股票自营操作,主持了对东四证券营业部的内部管理整顿,指导了深圳证券营业部、南京证券营业部等的设立。通过这些实践,使我深深感到了原有教科书知识与实践要求的脱节和差距,尤其是教科书的一些原理不仅不符合实践机制,而且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制度要求是不一致的。1994年5月以后,我一方面在思考从南京调回北京工作的事宜;另一方面在常振明、吕哲权等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人员的动员下,参加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筹建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思考,1994年8月,我向南京大学领导提出了调动工作的申请。南京大学校长曲钦岳、常务副校长陈懿分别与我谈话,挽留我继续在南京大学工作,但我去意已决,还是办理了从南京大学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手续。
社会实践是短暂的,但它给我留下了一系列值得回昧和思弩的问题。其中包括:第一,它使我认识到,存西方国家历史上通过不断试错从混沌中探索出的结果,在中国改革发展中需要根据国情进行理论探讨、凝聚共识才能实践;第二,与理论原则相比,在经济发展中体制机制、操作路径、法治环境乃至政策的包容度等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三,在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中,货币和金融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仅仅关注实体经济部门是不够的。通过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我决定将日后的研究重心从企业运行机制转向金融运行。
《经济学部卷(套装共2册)》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经济学部卷·上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经济学部卷·下册》共2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周溯源,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历史学博士,编审。历任求是杂志社哲史部副主任、文化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兼《中国社会科学报》副主编、《历史研究》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武汉大学、广州大学、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独著、合著、主编、合编出书40多部。发表学术理论文章近300篇,有多篇(部)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主要有:《学与思的足迹》、《振兴中华之路》、《文史哲三十论》、《资政史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千年忧思》、《论三大矛盾与科学发展观》、《文章五境界》等。
赵剑英,现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哲学博士,编审(专业二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著有《时代的哲学回声——赵剑英学术自选集》、《哲学的力量——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哲学》、《复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研究》(合著)等,发表《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论人类实践形态的当代发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等论文数十篇。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壹届青年成果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一等奖等。
目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经济学部卷·上册》目录:
于光远:我的学术道路
王松霈:为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创建发展奋斗终生
王国刚:努力奋进,寻求学术之道
王贵宸:淡泊名利德研双馨
田雪原:学然后知不足
吕政:求真务实,努力探索中国工业发展理论
朱玲:月坛边的学术人生
刘文璞:六十年学术历程
刘国光:我的学术人生
刘树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杨圣明:勤勉耕耘五十载独树一帜铸新篇
李扬:笔墨人生
李京文:我的学术经历和治学体会
吴家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经济学研究的必由之路
——治学五十载的感悟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经济学部卷·下册》
序言
今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成立十周年,我们适时编纂出版这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这是一件嘉惠学人的好事,也是赠贺学部成立十周年的一份厚礼!学部委员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荣誉称号,获此殊荣者是各个学术领域中的佼佼者和领军者,学术素养深厚、学术成就。这套学部委员学术自传的出版,可以使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些优秀学者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使后学者能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同时,这套学术自传也是对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的巡礼,展示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薪火相承、人才辈出的盛况。在出版之际我谈一点感想和体会,代为序言。
我国的学部委员制度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之初,即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全国科学事业的领导机构。1953年,中央派钱三强、张稼夫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出访苏联,调研苏联在组织、领导科学事业等方面的经验,了解苏联科学院的学术管理体制等情况。1955年6月,中央决定在中国科学院建立学部委员制度,设立哲学社会科学部、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和技术科学部四个学部,产生第一批学部委员233人。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哲学社会科学部产生学部委员61人。学部委员包括了我国社会科学各方面有代表性的著名学者。
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后,哲学社会科学部先后于1955年、1957年、1960年、1963年召开了四次学部委员大会,讨论、确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方针、任务和交流经验,规划重点研究项目。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等,在推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树立优良学风、努力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63年以后,由于错误路线干扰,学部再未举行过学术活动,学部委员也再未增选,学部基本处于瘫痪和停滞状态。
1977年中国科学院恢复学部活动并开始增选学部委员,1993年学部委员改称院士,成为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恢复学部委员制度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强烈愿望。中国社会科学院自1977年成立后,在历届院长的领导下,与哲学社会科学界一起进行反复调研和论证,形成了大量的报告和方案,为恢复学部委员制度做了充分准备。2003年我院制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十年发展纲要》,明确提出“着手设立学部委员制度”,以此作为加强人才建设,建成培养和造就一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重要基地的具体措施和步骤。2006年8月3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正式成立,分别设立了文史哲学部、经济学部、社会政法学部、国际研究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五大学部,2010年文史哲学部分为文哲学部与历史学部,形成目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文哲学部、历史学部、经济学部、社会政法学部、国际研究学部六大学部布局。2006年,我院推选出首批学部委员47人、荣誉学部委员95人。2011年,增选学部委员10人、荣誉学部委员38人。2014年,增选学部委员4人。自学部成立后,我院共产生学部委员61人、荣誉学部委员133人。
我院遴选学部委员的标准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在遵守科学道德、维护科学精神、发扬优良学风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学部委员以自己的言行践行了这一标准和要求,他们将学术专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主持和参与了若干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在学科建设、学术发展、理论创新、资政建言、人才培育、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深厚的理论素养、开阔的学术视野、勤勉的治学精神、优良的学术操守垂范于后学,是我院宝贵的学术财富。
中国社会科学网自2011年1月1日创办上线,为服务中央对我院“三个定位”的要求,增强我院在社科领域乃至国际上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宣传好我院的科研成果与优秀人才,引领理论学术的思潮,该网在首页开辟了“学部委员”专栏,一是为学部委员开设专题介绍,二是设置“学部委员学术自传”栏目。这一专栏受到了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好评,展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对外形象,扩大了学术影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将学部委员宝贵的学术财富薪火相承,在学部成立十周年之际,我院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在周溯源同志的积极推动下,在社科网专栏资料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撰写学术自传。除了已经病逝或年高病重无法写作者外,有140位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撰写了学术自传。这些自传朴实亲切、明白晓畅,讲述了各自的人生经历和学术经历,叙述了自己如何做人,如何为人民求学、治学,如何克服困难,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忍受清贫寂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追求精品力作,追求立德立功立言。这套自传不仅介绍了学部委员的学术成就,而且总结了他们各自的治学经验。从学部委员的学术自传中,可以看出他们在为人民做学问的路上,如何废寝忘食,争分夺秒,惜时如金。
由于时间所限,这套学术自传有约稿型、访谈型、随笔型,虽然在整体设计和文体方面看似不甚统一,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些学者的学术个性与风格。另外,由于各位学部委员学术自传的篇幅长短不一,考虑到篇幅的均衡问题,在付梓出版时没有按各学部划分独立成册,也是本套丛书的缺憾。此外,如能增加同行专家对学部委员学术成就与学术贡献的评价,则将起到锦上添花之效。
学术自传是作者对学术道路的回顾与总结,其中凝聚了作者的治学经验与治学方法,又有对新中国关于学术人才培养的描述,更不乏作者对学术与人格、学术与利益、学术与功名等关系的人生思考,因而这套学术自传既富有启发和感染力,又具有当代学术史的史料价值。当前,我院的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总体年龄偏大,有很多已到耄耋之年,他们的学术智慧和治学经验需要传承与发扬。因此,这套学部委员学术自传,可以称得上是一项学术史料的保护和抢救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今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要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为人民做学问,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习近平同志的殷切期望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们也期盼这套学术自传的出版能乘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东风,推动我院、我国的科研人员以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的高尚追求和优良学风为榜样,不畏艰辛、不辱使命,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6年8月3日写于建国门社科院科研楼
后记
本书收录了近140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或荣誉学部委员撰写的学术自传,这些自传,以第一人称(有少量几篇为第三人称)讲述了自己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成就,并且总结介绍了自己的治学和为人的体会,相信必将对读者有着很好的示范、借鉴作用。
在本书出版之际,首先要感谢各位学部委员或荣誉学部委员提供了精彩的自传文稿。大部分文稿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过,此次收入本书时,多数委员进行了修订。定稿之后,各位委员又认真审定清样,翻找、提供合适的照片。有的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有的放弃了出差机会,有的身体不适仍抱病写稿、改稿,其奉献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学风。令人敬佩。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社科院前院长陈奎元同志担任本书编委会顾问,为本书题写书名,支持本书的出版。
中国社科院学部主席团主席、院长王伟光同志指示务必把本书出成精品,并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学部主席团秘书长李培林副院长主持阅评书稿,提出了重要的修改与完善意见。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马援局长高度重视,将学部委员或荣誉学部委员学术自传的征集与出版,视为科研局和学部的一项基本学术建设,热心支持,全程跟踪,仔细阅读样稿,多次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和科研局张国春副局长、王子豪副局长以及相关处室的同志,为本书出版的立项和评审,做了许多具体工作。院其他职能部门从不同方面也给予了积极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部的同志承担了大部分文稿在该网初始发表的组稿、编辑工作。2016年,周溯源同志又新组稿几十篇,并负责全书的统稿。
因本书稿篇幅庞大,且来稿体例不完全一致,有些自传缺少学术简介或照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组织精干的编辑队伍,加班加点,花功夫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审、编、校工作,查缺补漏,统一体例,并一一电话联系100多位学部委员或荣誉学部委员本人或相关人员,分别寄送清样,收集、整理诸位学部委员或荣誉学部委员的改稿意见,最后送审的样稿得到各位学部委员或荣誉学部委员和相关部门的肯定。
对以上提到和没有提到的为本书出版予以支持帮助的领导、专家和员工,谨致以真挚的谢忱和敬意!
限于我们的学术和业务水平,本书可能还存在一些差错或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备将来修订完善。
周溯源赵剑英
2017年春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实践期间,我挂职公司副总裁,负责发行部、交易部、基金部和国际部等业务部门的工作,主持或参加了青岛海尔、大连大冷、江苏春兰、贵州凯涤等诸多公司的股份制改制、股票发行和股票上市工作,指导了股票自营操作,主持了对东四证券营业部的内部管理整顿,指导了深圳证券营业部、南京证券营业部等的设立。通过这些实践,使我深深感到了原有教科书知识与实践要求的脱节和差距,尤其是教科书的一些原理不仅不符合实践机制,而且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制度要求是不一致的。1994年5月以后,我一方面在思考从南京调回北京工作的事宜;另一方面在常振明、吕哲权等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人员的动员下,参加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筹建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思考,1994年8月,我向南京大学领导提出了调动工作的申请。南京大学校长曲钦岳、常务副校长陈懿分别与我谈话,挽留我继续在南京大学工作,但我去意已决,还是办理了从南京大学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手续。
社会实践是短暂的,但它给我留下了一系列值得回昧和思弩的问题。其中包括:第一,它使我认识到,存西方国家历史上通过不断试错从混沌中探索出的结果,在中国改革发展中需要根据国情进行理论探讨、凝聚共识才能实践;第二,与理论原则相比,在经济发展中体制机制、操作路径、法治环境乃至政策的包容度等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三,在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中,货币和金融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仅仅关注实体经济部门是不够的。通过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我决定将日后的研究重心从企业运行机制转向金融运行。
ISBN | 9787520303743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周溯源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