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孙骁著的《一张大事年表--快读中国历史(最新修订版)》是一本中国历史普及读物。以历史时间为轴线,从先秦时期到清朝,从公元前6000年华夏文明的起源,至1912年清王朝灭亡,对数千年中国史实、人物进行了清晰而客观地叙述。本书将中国历史上重要节点的一些人物和故事进行简单梳理,内容包括历史上中国政治社会变迁、对外关系、学术思想渊流、各种制度的演进等,带给读者一份快速、及时、准确、全面掌握中国历史知识的盛宴。
作者简介
孙骁,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边疆民族史、清史、云南地方史研究。
目录
先秦
约公元前6000~前3000年——华夏文明的起源,仰韶文化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的鼎盛
约公元前0年——华夏文明的曙光,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父系氏族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夏朝;“禹传子,家天下”
约公元前19~前16世纪——孔甲乱夏,鸣条之战,商汤灭夏,商王朝建立
约公元前14~前13世纪——商王朝的前期统治,盘庚迁殷与武丁中兴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西周建立,定都镐京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共和行政
公元前771~770年——犬戎入侵,幽王被杀,西周结束,平王东迁,春秋时代开始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称霸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23年——秦霸西戎
公元前597~546年——晋楚邲之战,楚庄王称霸,晋楚鄢陵之战,晋悼公复霸,弭兵之会
公元前506年——吴国伍子胥伐楚
公元前496~473年——吴军伐越,阖闾战死,夫差继位,吴越争霸
公元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时代开始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公元前354年——齐魏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魏主帅庞涓战死
公元前334年——齐魏徐州相王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公元前296年——赵国灭中山国
公元前284年——燕国乐毅伐齐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壁归赵
公元前279年——田单攻燕,恢复齐国
公元前278年——屈原投汨罗江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朝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
公元首227年——荆轲刺秦王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秦汉
公元前221年——秦王称始皇帝;郡县制建立
公元前213~前212年——秦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胡亥继位为秦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刘邦、项梁起兵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约法三章;秦灭亡,项羽称西楚霸王,楚汉战争爆发
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楚汉战争结束;刘邦称帝,西汉王朝建立
公元前200年——白登之围
公元前196年——韩信被吕后处死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
公元前188年——吕太后临朝
公元前180年——汉文帝继位,文景之治时代开始
公元前141年~前87年——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丝绸之路的开辟
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
公元8年——王莽称帝,建立新朝,西汉王朝灭亡
公元17—27年——绿林、赤眉大起义,昆阳之战,新朝灭亡,刘秀称帝,东汉建立
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
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迁都许城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王朝灭亡
公元221~265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吴蜀彝陵之战
公元223年~263年——诸葛亮治蜀,蜀魏战争,蜀国的灭亡
公元229~280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吴国的发展与衰落,晋灭吴之战
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魏亡
两晋南北朝
公元291~306年——八王之乱
公元316年——匈奴刘曜攻占长安,西晋亡
公元317年——永嘉南渡,东晋时期开始,东晋北伐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
公元399~420年——孙恩卢循起义,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王朝亡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公元479年——萧道成称帝,建立南齐,刘宋灭亡,南齐的短暂统治
公元501年——萧衍称帝,建立梁朝,侯景之乱,梁朝的衰亡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东魏
公元550~557年——高洋建立北齐,东魏亡;字文觉建立北周,西魏灭亡
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梁灭亡
公元53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北周灭亡
隋唐
公元605年——隋炀帝兴建东都,开凿大运河
公元611年——隋末农民大起义,隋朝的灭亡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入藏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公元712年——唐玄宗继位
公元755~763年——安史之乱
公元805年——永贞革新
公元835年——甘露之变
公元874年——王仙芝起义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进入长安,建立大齐
五代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唐朝亡,五代时期开始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灭后唐,建立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公元946年——契丹灭后晋
公元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
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亡
辽宋夏金元
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后周亡。五代时期结束
公元1004年——宋真宗亲征辽国,宋辽澶渊之盟
公元1038年——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公元1043年——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宋高宗继位,南宋时期开始
公元1140年——郾城之战
公元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
公元1161年——采石之战
公元1205年——韩侂胄北伐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
公元1271~1279年——忽必烈称帝,定国号为元;元朝灭南宋,文天祥抗元
公元1351年——红巾军起义
明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元灭亡
公元1399年——靖难之役
公元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
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
公元1565年——戚继光抗倭胜利
公元1572年——张居正改革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公元1619年——萨尔浒之战
公元1626年——宁远之战
公元1628年——陕北农民起义
公元1636~1664年——后金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清军入关,各势力抗清活动
清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公元1673~1681年——三藩之乱
公元1685~1686年——雅克萨之战
公元1681~1796年——康乾盛世时期
公元1796~1804年——白莲教大起义
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公元1851年——金田起义,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
公元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公元1856年——天京变乱
公元1861年——北京政变
公元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兴中会成立
公元1898年——戊戌变法
公元1900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公元1894~1905年——孙中山展开革命活动,同盟会成立
公元1911年——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开始
公元1912年——清帝退位,清王朝灭亡;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建立
文摘
1894年,清政府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一结果显示出了清政府的腐朽,也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失败了。清政府的统治日薄西山,正在一步步地走向灭亡。1897年,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被当地人民打死。德国以此作为借口,出兵侵占胶州湾。俄军在此时趁火打劫,占领旅顺,英国和法国也分别占领威海和广州湾。
国土的沦丧激起了山东地区的反侵略运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义和团。义和团最初叫作义和拳。1898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义和团运动范围逐渐增加,影响力也在扩大。清政府此时决定对拳民加以利用,借义和拳的力量来与列强对抗。1899年,山东巡抚毓贤招抚义和拳,纳入民团。义和拳由此改称“义和团”,口号由“反清复明”改为“扶清灭洋”。义和团成员极度仇视外国人,一切涉及外国人的事务都被抵制,凡外国人一律杀无赦,中国人信奉洋教或者为外国人工作者亦遭受不公对待,有大批国人被侮辱乃至劫杀。
义和团运动发展迅速,对列强在中国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与破坏,外国列强多次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1900年4月,义和团势力发展到北京,俄、美、英、法、德等国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必须马上剿除义和团。他们将舰队聚集在大沽口进行威胁。但此时义和团影响力愈发扩大,甚至有大量的清军加入义和团。同时,清廷中以端亲王为首的排外势力此时正占据朝野的主动位置。各国见清政府无心亦无法控制团民运动,便决定直接出兵镇压义和团。当年5月底,由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国所组成的联军,以保护使馆为名进军北京,各国舰队也陆续到达并开始备战。6月,八国联合侵华战争爆发。
6月11日,英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两干多人出兵北京。义和团在铁路沿线展开抵抗。经过七天的周旋作战,义和团虽损失隆重,但仍打死打伤联军三百余人,西摩尔暂时退回天津修整。
6月中旬,联军海军进攻大沽口炮台,清军守将罗荣光战死,清军溃败,大沽炮台由是失守。清政府此时错误的判断了对联军作战的形势,6月21日,清政府向各国同时宣战。
大沽口失陷后,一俄、英、德、美援军数干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动猛攻,义和团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董福祥率义和团一部进攻老龙头火车站,毙伤俄军五百余名,数度占领车站。张德成率义和团及清军一部围攻紫竹林,以“火牛阵”踏平雷区,冲入租界。聂士成部清军坚守城南海光寺一带。7月9日八里台一战,聂土成身受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力竭而亡。14日,天津为联军攻陷。
8月4日,联军两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13日进至北京城下,进攻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英军率先由广渠门破城窜入。14日,北京失陷。次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联军入城后,猛烈进攻义和团,义和团损失很大,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侵略者。慈禧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鸿章为与列强议和全权代表,发布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于是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了。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派兵四处攻城略地,扩大侵略。9月,俄军在侵占秦皇岛、山海关的同时,集中庞大兵力,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10月中旬,德军统帅瓦德两率兵三万来华,攻占保定、张家口等地。但法、德联军在侵犯井陉、娘子关一带时,受到清军刘光才部的顽强阻击,付出重大伤亡后败退。
P304-305
孙骁著的《一张大事年表--快读中国历史(最新修订版)》是一本中国历史普及读物。以历史时间为轴线,从先秦时期到清朝,从公元前6000年华夏文明的起源,至1912年清王朝灭亡,对数千年中国史实、人物进行了清晰而客观地叙述。本书将中国历史上重要节点的一些人物和故事进行简单梳理,内容包括历史上中国政治社会变迁、对外关系、学术思想渊流、各种制度的演进等,带给读者一份快速、及时、准确、全面掌握中国历史知识的盛宴。
作者简介
孙骁,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边疆民族史、清史、云南地方史研究。
目录
先秦
约公元前6000~前3000年——华夏文明的起源,仰韶文化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的鼎盛
约公元前0年——华夏文明的曙光,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父系氏族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夏朝;“禹传子,家天下”
约公元前19~前16世纪——孔甲乱夏,鸣条之战,商汤灭夏,商王朝建立
约公元前14~前13世纪——商王朝的前期统治,盘庚迁殷与武丁中兴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西周建立,定都镐京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共和行政
公元前771~770年——犬戎入侵,幽王被杀,西周结束,平王东迁,春秋时代开始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称霸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23年——秦霸西戎
公元前597~546年——晋楚邲之战,楚庄王称霸,晋楚鄢陵之战,晋悼公复霸,弭兵之会
公元前506年——吴国伍子胥伐楚
公元前496~473年——吴军伐越,阖闾战死,夫差继位,吴越争霸
公元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时代开始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公元前354年——齐魏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魏主帅庞涓战死
公元前334年——齐魏徐州相王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公元前296年——赵国灭中山国
公元前284年——燕国乐毅伐齐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壁归赵
公元前279年——田单攻燕,恢复齐国
公元前278年——屈原投汨罗江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朝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
公元首227年——荆轲刺秦王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秦汉
公元前221年——秦王称始皇帝;郡县制建立
公元前213~前212年——秦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胡亥继位为秦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刘邦、项梁起兵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约法三章;秦灭亡,项羽称西楚霸王,楚汉战争爆发
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楚汉战争结束;刘邦称帝,西汉王朝建立
公元前200年——白登之围
公元前196年——韩信被吕后处死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
公元前188年——吕太后临朝
公元前180年——汉文帝继位,文景之治时代开始
公元前141年~前87年——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丝绸之路的开辟
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
公元8年——王莽称帝,建立新朝,西汉王朝灭亡
公元17—27年——绿林、赤眉大起义,昆阳之战,新朝灭亡,刘秀称帝,东汉建立
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
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迁都许城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王朝灭亡
公元221~265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吴蜀彝陵之战
公元223年~263年——诸葛亮治蜀,蜀魏战争,蜀国的灭亡
公元229~280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吴国的发展与衰落,晋灭吴之战
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魏亡
两晋南北朝
公元291~306年——八王之乱
公元316年——匈奴刘曜攻占长安,西晋亡
公元317年——永嘉南渡,东晋时期开始,东晋北伐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
公元399~420年——孙恩卢循起义,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王朝亡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公元479年——萧道成称帝,建立南齐,刘宋灭亡,南齐的短暂统治
公元501年——萧衍称帝,建立梁朝,侯景之乱,梁朝的衰亡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东魏
公元550~557年——高洋建立北齐,东魏亡;字文觉建立北周,西魏灭亡
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梁灭亡
公元53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北周灭亡
隋唐
公元605年——隋炀帝兴建东都,开凿大运河
公元611年——隋末农民大起义,隋朝的灭亡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入藏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公元712年——唐玄宗继位
公元755~763年——安史之乱
公元805年——永贞革新
公元835年——甘露之变
公元874年——王仙芝起义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进入长安,建立大齐
五代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唐朝亡,五代时期开始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灭后唐,建立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公元946年——契丹灭后晋
公元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
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亡
辽宋夏金元
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后周亡。五代时期结束
公元1004年——宋真宗亲征辽国,宋辽澶渊之盟
公元1038年——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公元1043年——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宋高宗继位,南宋时期开始
公元1140年——郾城之战
公元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
公元1161年——采石之战
公元1205年——韩侂胄北伐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
公元1271~1279年——忽必烈称帝,定国号为元;元朝灭南宋,文天祥抗元
公元1351年——红巾军起义
明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元灭亡
公元1399年——靖难之役
公元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
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
公元1565年——戚继光抗倭胜利
公元1572年——张居正改革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公元1619年——萨尔浒之战
公元1626年——宁远之战
公元1628年——陕北农民起义
公元1636~1664年——后金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清军入关,各势力抗清活动
清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公元1673~1681年——三藩之乱
公元1685~1686年——雅克萨之战
公元1681~1796年——康乾盛世时期
公元1796~1804年——白莲教大起义
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公元1851年——金田起义,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
公元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公元1856年——天京变乱
公元1861年——北京政变
公元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兴中会成立
公元1898年——戊戌变法
公元1900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公元1894~1905年——孙中山展开革命活动,同盟会成立
公元1911年——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开始
公元1912年——清帝退位,清王朝灭亡;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建立
文摘
1894年,清政府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一结果显示出了清政府的腐朽,也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失败了。清政府的统治日薄西山,正在一步步地走向灭亡。1897年,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被当地人民打死。德国以此作为借口,出兵侵占胶州湾。俄军在此时趁火打劫,占领旅顺,英国和法国也分别占领威海和广州湾。
国土的沦丧激起了山东地区的反侵略运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义和团。义和团最初叫作义和拳。1898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义和团运动范围逐渐增加,影响力也在扩大。清政府此时决定对拳民加以利用,借义和拳的力量来与列强对抗。1899年,山东巡抚毓贤招抚义和拳,纳入民团。义和拳由此改称“义和团”,口号由“反清复明”改为“扶清灭洋”。义和团成员极度仇视外国人,一切涉及外国人的事务都被抵制,凡外国人一律杀无赦,中国人信奉洋教或者为外国人工作者亦遭受不公对待,有大批国人被侮辱乃至劫杀。
义和团运动发展迅速,对列强在中国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与破坏,外国列强多次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1900年4月,义和团势力发展到北京,俄、美、英、法、德等国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必须马上剿除义和团。他们将舰队聚集在大沽口进行威胁。但此时义和团影响力愈发扩大,甚至有大量的清军加入义和团。同时,清廷中以端亲王为首的排外势力此时正占据朝野的主动位置。各国见清政府无心亦无法控制团民运动,便决定直接出兵镇压义和团。当年5月底,由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国所组成的联军,以保护使馆为名进军北京,各国舰队也陆续到达并开始备战。6月,八国联合侵华战争爆发。
6月11日,英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两干多人出兵北京。义和团在铁路沿线展开抵抗。经过七天的周旋作战,义和团虽损失隆重,但仍打死打伤联军三百余人,西摩尔暂时退回天津修整。
6月中旬,联军海军进攻大沽口炮台,清军守将罗荣光战死,清军溃败,大沽炮台由是失守。清政府此时错误的判断了对联军作战的形势,6月21日,清政府向各国同时宣战。
大沽口失陷后,一俄、英、德、美援军数干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动猛攻,义和团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董福祥率义和团一部进攻老龙头火车站,毙伤俄军五百余名,数度占领车站。张德成率义和团及清军一部围攻紫竹林,以“火牛阵”踏平雷区,冲入租界。聂士成部清军坚守城南海光寺一带。7月9日八里台一战,聂土成身受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力竭而亡。14日,天津为联军攻陷。
8月4日,联军两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13日进至北京城下,进攻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英军率先由广渠门破城窜入。14日,北京失陷。次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联军入城后,猛烈进攻义和团,义和团损失很大,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侵略者。慈禧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鸿章为与列强议和全权代表,发布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于是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了。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派兵四处攻城略地,扩大侵略。9月,俄军在侵占秦皇岛、山海关的同时,集中庞大兵力,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10月中旬,德军统帅瓦德两率兵三万来华,攻占保定、张家口等地。但法、德联军在侵犯井陉、娘子关一带时,受到清军刘光才部的顽强阻击,付出重大伤亡后败退。
P304-305
ISBN | 9787512653047,7512653042 |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作者 | 孙骁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