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冷战后印巴安全关系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印巴关系作为南亚*重要的双边关系一直是政治家、学者瞩目的焦点,冷战后的印巴安全关系作为牵动印巴关系实质性改善的“中枢”,自然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有关印巴安全关系的研究著述较为丰富。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印巴关系改善的趋势明朗化,措施多样化,期间虽经历多次突发事件的干扰,两国仍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尝试使两国关系走上正常化的轨道。本书力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资料较为丰富的优势,对安全因素在两国关系中的重要位置、冷战后时期两国的安全互动、转化与调整以及迟滞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两国关系发展的脉络、前景作出说明。为更精准、深刻的说明印巴关系的变化、调整及其制约,本书拟采用多种理论视角和分析方法,包括现实主义的权力结构、建构主义文化与观念结构、巴里?布赞(BarryBuzan)的安全复合体理论以及对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印巴改善关系的动因、举措及制约、前景,进行了研判。
作者简介
刘红良,安徽蚌埠人。历史学博士,赣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教师,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国际安全、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等。在《南亚研究》《国际论坛》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和主持“南亚反恐合作”“中印边界问题”“印美安全合作”等多项省部级课题。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第一章冷战后的南亚安全构造
第一节冷战后的全球安全环境
第二节主要大国的南亚政策
一美国的南亚政策
二俄罗斯与南亚的关系
三中国的南亚战略
第三节印巴安全复合体的塑造及阐释
一冷战后的冲突及分析范式
二巴里·布赞的安全复合体理论
三南亚安全复合体:基本态势及演变、前景
第四节印巴两国的战略选择和利益诉求
一冷战后印度的国家战略
二冷战后巴基斯坦的国家战略
第二章印巴安全关系的历史因袭及现实对抗
第一节影响印巴关系演化的历史因素
一克什米尔及三次印巴战争
二黄铜钉危机
第二节以对抗为特征的90年代印巴关系
一印巴关系中的重大事件
二90年代印巴关系评析
第三章印巴关系的缓和与波折
第一节缓和初现与纷争再起
一阿格拉峰会
二印度议会大厦遇袭事件
第二节2003年始印巴关系的改善
一印巴缓和的序幕:南盟峰会
二印巴和谈进程及议题
三印巴和谈:评价与总结
第三节印巴关系改善的动因
一美国作用的发挥
二减少核风险的诱因
三推动印巴和谈的利益基础
四其他因素
第四节孟买恐怖袭击事件及两国和谈的恢复
一孟买恐怖袭击事件:过程及影响
二孟买恐怖袭击事件后两国的对话进程
第四章层次分析法与印巴关系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层次分析法:内涵及应用
第二节国内层次:政治生态及伊斯兰教
一印度的政治体制、主要政党及政策倾向
二巴基斯坦的政治体制、主要政党及政策倾向
三伊斯兰教在印巴两国的作用及差异
第三节双边层次:印巴关系中的关键议题
一克什米尔
二恐怖主义
三水资源
四核武器及核战略
第四节地区层次:阿富汗及中亚因素
一印巴两国在阿富汗的利益博弈
二印巴在中亚的竞争
第五节国际体系层次(结构与进程)
一冷战后的国际体系:结构、进程的特征及其影响
二主要大国的影响
结语总结与展望
一印巴关系:总结与诠释
二印巴关系: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叶利钦执政初期,奉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将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心完全放到与西方七国集团尤其是与美国的合作七,以便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及技术支持,赢得西方的接纳,逐渐形成以美俄以及欧洲为中心的新大西洋体系。由于外交政策重心的调整,俄罗斯对加入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组织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对发展与传统战略伙伴的关系并不热衷,俄印关系几乎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境地,双边贸易联系崩溃、防务合作举步维艰、政治接触游移不定。政府层面的访问中,仅有1992年5月,副总理布尔布利斯(Gennady Burbulis)出访印度,讨论经济及防务合作问题。同年9月,印度国防部长访问俄罗斯,谈论采购军事装备一事,以更新印度的军事装备,但收效不大。
《冷战后印巴安全关系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印巴关系作为南亚*重要的双边关系一直是政治家、学者瞩目的焦点,冷战后的印巴安全关系作为牵动印巴关系实质性改善的“中枢”,自然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有关印巴安全关系的研究著述较为丰富。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印巴关系改善的趋势明朗化,措施多样化,期间虽经历多次突发事件的干扰,两国仍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尝试使两国关系走上正常化的轨道。本书力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资料较为丰富的优势,对安全因素在两国关系中的重要位置、冷战后时期两国的安全互动、转化与调整以及迟滞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两国关系发展的脉络、前景作出说明。为更精准、深刻的说明印巴关系的变化、调整及其制约,本书拟采用多种理论视角和分析方法,包括现实主义的权力结构、建构主义文化与观念结构、巴里?布赞(BarryBuzan)的安全复合体理论以及对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印巴改善关系的动因、举措及制约、前景,进行了研判。
作者简介
刘红良,安徽蚌埠人。历史学博士,赣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教师,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国际安全、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等。在《南亚研究》《国际论坛》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和主持“南亚反恐合作”“中印边界问题”“印美安全合作”等多项省部级课题。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第一章冷战后的南亚安全构造
第一节冷战后的全球安全环境
第二节主要大国的南亚政策
一美国的南亚政策
二俄罗斯与南亚的关系
三中国的南亚战略
第三节印巴安全复合体的塑造及阐释
一冷战后的冲突及分析范式
二巴里·布赞的安全复合体理论
三南亚安全复合体:基本态势及演变、前景
第四节印巴两国的战略选择和利益诉求
一冷战后印度的国家战略
二冷战后巴基斯坦的国家战略
第二章印巴安全关系的历史因袭及现实对抗
第一节影响印巴关系演化的历史因素
一克什米尔及三次印巴战争
二黄铜钉危机
第二节以对抗为特征的90年代印巴关系
一印巴关系中的重大事件
二90年代印巴关系评析
第三章印巴关系的缓和与波折
第一节缓和初现与纷争再起
一阿格拉峰会
二印度议会大厦遇袭事件
第二节2003年始印巴关系的改善
一印巴缓和的序幕:南盟峰会
二印巴和谈进程及议题
三印巴和谈:评价与总结
第三节印巴关系改善的动因
一美国作用的发挥
二减少核风险的诱因
三推动印巴和谈的利益基础
四其他因素
第四节孟买恐怖袭击事件及两国和谈的恢复
一孟买恐怖袭击事件:过程及影响
二孟买恐怖袭击事件后两国的对话进程
第四章层次分析法与印巴关系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层次分析法:内涵及应用
第二节国内层次:政治生态及伊斯兰教
一印度的政治体制、主要政党及政策倾向
二巴基斯坦的政治体制、主要政党及政策倾向
三伊斯兰教在印巴两国的作用及差异
第三节双边层次:印巴关系中的关键议题
一克什米尔
二恐怖主义
三水资源
四核武器及核战略
第四节地区层次:阿富汗及中亚因素
一印巴两国在阿富汗的利益博弈
二印巴在中亚的竞争
第五节国际体系层次(结构与进程)
一冷战后的国际体系:结构、进程的特征及其影响
二主要大国的影响
结语总结与展望
一印巴关系:总结与诠释
二印巴关系: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叶利钦执政初期,奉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将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心完全放到与西方七国集团尤其是与美国的合作七,以便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及技术支持,赢得西方的接纳,逐渐形成以美俄以及欧洲为中心的新大西洋体系。由于外交政策重心的调整,俄罗斯对加入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组织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对发展与传统战略伙伴的关系并不热衷,俄印关系几乎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境地,双边贸易联系崩溃、防务合作举步维艰、政治接触游移不定。政府层面的访问中,仅有1992年5月,副总理布尔布利斯(Gennady Burbulis)出访印度,讨论经济及防务合作问题。同年9月,印度国防部长访问俄罗斯,谈论采购军事装备一事,以更新印度的军事装备,但收效不大。
ISBN | 9787516187937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刘红良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