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倪学德 978752030478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外交政策的演变》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本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靠前格局的变迁为主线,论述了英国的外交政策理念从战前的理想主义到战后现实主义的重大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英国外交的演变过程。全书共分为三章,靠前章主要论述了战前英国的理想主义外交,第二章概述了战时外交及其影响,第三章着重论述战后初期十年的英国外交,这一时期的外交特征奠定了以后几十年英国外交的基本格局,从而为20世纪60年代的外交大调整埋下了伏笔。

作者简介

倪学德,男,1964年生,山东高密市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英国现代史。著有《和平的社会革命》《萨摩亚》,参编著作5部,发表论文73篇,其中3篇被《新华文摘》转摘,1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0篇收录CSSCI。

目录

第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理想主义外交
第一节理想主义外交出现的国际背景
第二节国际联盟的成立及其缺陷
第三节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理想主义外交
第四节30年代英国的理想主义与绥靖外交
第五节工党与理想主义外交
第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国外交
第一节丘吉尔临危受命与英国战时外交的展开
第二节构筑英美联盟的外交努力
第三节援苏抗德与英苏同盟的形成
第四节第二战场与英国的现实主义外交
第五节新的英法关系所折射出的现实主义外交
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英国外交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变化与战时外交的影响
第二节工党政府的建立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第三节联美抗苏与英美特殊关系
第四节置身欧洲联合进程之外
第五节非殖民化过程的开始
第六节对华关系
附录一相关论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工党外交政策的转变
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
战后初期英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政策选择及其得失
论战后初期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的外交政策
附录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历届政府主要成员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5)假如一个国家坚持要进攻另一个国家,那么你是否认为其他国家应该联合起来采用下列手段(经济的、非军事的制裁;必要时采用军事制裁)强迫它停止进攻?1935年6月27日公布的投票结果表明,参加投票者达1150万人之多,其中约有1116万余票赞成英国仍为国联会员国,1054万余票赞成由国际协定保证全面裁军,960多万票赞成由国际协定保证全面废除航空部队,1048万余票赞成用国际协定禁止制造和出售军火,1009万余票赞成对侵略国采取经济的与非军事的制裁。
在希特勒上台的1933年,工党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决议:“保证不参加战争,并以劳工运动的全部力量来反对战争,立刻谋求同工会和合作运动进行协商,以便决定并向全国宣布,将采取包括总罢工在内的一系列步骤,以便一旦发生战争或战争威胁时,可以把有组织的工人阶级的反抗运动组织起来。”1934年,工党代表会议又通过了题为《争取社会主义与和平》的新纲领,宣布工党忠于国际联盟,建议各国之间缔结和平公约,号召组织一次能掀起群众性反战运动的争取和平的十字军远征。
ISBN978752030478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倪学德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