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6-2017)》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978752010990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6-2017)》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伟东,男,博士,副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北京市社会学会理事、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农民工问题、城市化理论及社会记忆。主持“北京市社会建设管理创新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等重点课题。
李洋,任职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流动、社区与社会组织。

目录

Ⅰ 总报告
1 促进社会公平发展,提高居民获得感(李伟东)/001
一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分析/002
二 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007
三 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建议/015
Ⅱ 社会结构篇
2 北京城市多面现代化及治理需求分析(石秀印)/024
32016年北京市劳动关系形势分析研判报告(冯丽君 冯 晶 陈丽丽)/042
4 北京流动人口在京购房状况研究报告(李君甫 朱孔阳)/055
5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化流动(曹婷婷)/071
Ⅲ 社会建设篇
6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践探索与改革创新——以北京市社会建设专项资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为例(岳金柱)/082
7 北京市老年教育及社区老年教育创新发展(李金娟)/101
8 北京市流动人口卫生基本公共服务的“二元结构”及其破解——以妇幼保健领域为例(刘 阳)/113
9 社会企业与北京市社会治理问题研究(李 洋)/127
10 北京市就业领域的社会建设分析(汪琳岚)/135
11 北京市小学家长择校状况的调查研究(涂元玲)/144
Ⅳ 社区治理篇
12 单位身份与市场逻辑:单位制社区物业化改造的途径与挑战(白明泽 晋 军)/165
13 当前城镇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路径(谭日辉)/178
14 旧城区棚户区改造的案例与思考——以北京城南某地为例(赵亮员 周晓春)/196
15 朝阳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研究(李文兵)/217
Ⅴ 城市问题篇
16 北京市居民小客车限购政策评价调查(胡建国 刘 央)/228
17 首都主要社会问题调查研究(马福云)/248
18 北京市公共空间社会治理问题调查研究(张静波)/258
19 北京城乡接合部的外来人口就业状况研究——基于S地区的调查数据分析(李 升)/274
20 北京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政策现状与对策研究(李晓壮)/296
21 社区改造过程中的社会参与意愿调查报告(李伟东)/313
Abstract/332
Contents/334

文摘

版权页:

2.中产阶层兴起
服务业是专业化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日益庞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数量为363万人,平均每5个北京人中即有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这显示北京市已经是一个中产阶层占据重要地位的社会。中产阶层以自己的庞大数量和专业技术影响着城市社会,改变和塑造着社会关系。例如,北京有科学研究人员7.7万人,他们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科学思维影响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社会关系的调整;有法律专业人员6.5万人,他们在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传播了法律观念和法律思维,改变着社会关系的标准和规则;有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22.5万人,他们向大众提供选择性的知识和信息,改变和刷新公众关于社会关系的观念,影响人际行为。
3.新价值观的孕育
服务业的内核是知识经济。科学知识是服务活动的核心内容,居于社会的中心。与此相伴随,专业人员或科技人员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与蓝领阶层较为注重感觉经验不同,专业人员更为注重科学,将知识和科学作为看待事物的标准。与蓝领阶层较为注重民生不同,专业人员更为注重“发言”,将民主作为看待和评价事物的标准。与蓝领阶层较为注重功利不同,专业人员较多地注重正当性,将是否正当、是否有道理、是否讲道理作为看待和评价事物的标准。服务业的发展引发了科学、民主、正当等价值的增长。
ISBN978752010990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