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自然界没有顶层设计,一切源于野蛮生长
道德、经济、政府、科学、技术也在遵循同样的演进逻辑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年度重磅图书
一本生物学与经济学的跨界著作。
如果真的存在乌托邦,它注定不是超凡天才设计的结果,而一定源于特定环境的自然演化。
亿万年的物质与生物演化告诉我们,既然宇宙中并不存在设计之手,那么社会与政治中也不存在。
名人推荐
华尔街日报》
很少有人能向马特•;里德利这样触类旁通,驾驭这样宏大的话题。从《理性乐观派》开始,里德利就在宣扬开放性社会对于进步的重要性。对于里德利来说,思想的市场需要尽可能地开放,这样才能从群体的思维中繁衍出真知灼见。这是一本让人提神的好书。
《纽约时报》
这本书再次驳斥了那些末日论与命定论者,但是里德利教授没有止步于此,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进化的逻辑,从石器时代一直到2100年的未来世界。这是个大胆的计划,但是他有足够的知识深度与广度去驾驭这一主题。
《华盛顿邮报》
一本非常棒的书,富含丰富的论证与分析。里德利的观点是建立在牢靠的进化生物学、人类学、经济学、哲学与世界历史的基础上的,阅读本书,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历史旅程。他不愧是一位令人信服而博学多才的社评家。
史蒂芬•;平克
精彩而引人入胜,充满了洞见与真知。
作者简介
作者:(英)马特·里德利 译者:闾佳
马特·里德利,先在牛津大学做动物学研究,然后又当了一名记者。他在《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了八年,在《星期日电讯》和《每日电讯》开设了七年专栏。《毫不掩饰》(WartsandAll)一书就是他的作品,写的是美国的总统政治;《红色皇后》(TheRedQueen)是他口碑*好的一本书,写的是性的进化,由企鹅书局出版;同时他还写了《基因组》(Genome)。他的书曾入围六大文学奖项。他是国际生命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Life)机构的主席,妻子是纽卡斯尔大学心理学系的高级讲师。
目录
序言 演变通论
第1章宇宙的演变 / 001
异端卢克莱修 / 005
牛顿的"轻轻一推" / 007
偏离 / 008
面团,还是蠕虫 / 010
不需要那种假设 / 013
泥浆总是刚好填满泥坑 / 014
为自己而思考 / 015
第2章道德的演变 / 017
道德是怎样形成的 / 022
善良天使 / 025
甜蜜的商业活动 / 027
法律的演变 / 030
第3章生命的演变 / 035
休谟的偏离 / 039
达尔文对眼睛的解释 / 041
感光基因 / 044
概率太渺茫,所以不可能吗 / 045
仍然对达尔文保持怀疑 / 047
古尔德的偏离 / 051
拉马克的诱惑 / 053
文化驱动的遗传进化 / 055
第4章基因的演变 / 057
全是起重机,没有天钩 / 061
为谁做代表 / 064
废物和垃圾不一样 / 067
红皇后比赛 / 071
第5章文化的演变 / 075
语言的演变 / 079
人类革命实际上是一场演变 / 082
婚姻的演变 / 085
城市的演变 / 090
机构制度的演变 / 093
第6章经济的演变 / 097
人的行动,而非人的设计 / 100
不完善的市场好过没有市场 / 102
无形之手 / 105
收益在递减吗 / 106
创新主义 / 109
斯密和达尔文 / 111
至高无上的消费者 / 113
取代利维坦 / 116
第7章技术的演变 / 119
不可抵挡的技术进步 / 124
大海塑造了船只 / 128
对专利的怀疑态度 / 133
抄袭并不便宜 / 134
科学是技术之女 / 135
科学曾是私人事业 / 139
第8章思想的演变 / 143
异端 / 146
寻找小矮人 / 148
惊人的假说 / 149
自由意志的错觉 / 151
决定论世界里的责任 / 154
第9章性格的演变 / 159
力不从心的家长 / 163
地位商数 / 166
智力源自内部 / 169
天生的性取向 / 171
杀戮的演变 / 173
性吸引力的演变 / 175
第10章教育的演变 / 177
普鲁士模式 / 179
排挤私立学校 / 181
教育创新 / 183
教育技术 / 187
灌输式教育的继续 / 191
教育带来经济增长 / 192
第11章人口的演变 / 197
这套理论用在了爱尔兰 / 200
国有化婚姻 / 202
绝育开始 / 205
为杀人辩白 / 207
还是人口 / 208
人口勒索 / 211
人口怀疑论者 / 213
第12章领导力的演变 / 217
中国改革的自发性质 / 221
蚊子打赢了战争 / 221
帝国式首席执行官 / 224
管理的演变 / 227
经济发展的演变 / 229
中国香港地区的演变 / 233
第13章政府的演变 / 235
监狱里的政府演变 / 238
收取保护费的组织演变成政府 / 240
自由主义平等派 / 242
商贸是自由的助产士 / 244
自由贸易和自由思考 / 245
政府反对革命 / 248
自由派法西斯主义 / 251
自由主义的复兴 / 253
政府是上帝 / 254
第14章宗教的演变 / 257
诸神的可预见性 / 261
先知的演变 / 263
麦田圈崇拜 / 266
迷信的诱惑 / 268
活力妄想 / 271
气候之神 / 273
天气之神 / 276
第15章金钱的演变 / 279
苏格兰实验 / 284
马拉奇·马拉格劳瑟出手相助 / 286
金融稳定,不靠央行 / 287
2008年金融危机式的代价 / 290
有多少是房利美的错 / 291
移动支付的演变 / 296
第16章互联网的演变 / 301
网络变成了巴尔干火药桶 / 305
区块链的离奇演变 / 309
神秘的创始人 / 312
区块链,为所有人谋福利 / 315
政治的再演变 / 316
结 语 未来的演变 / 319
致 谢 / 322
参考文献 / 324
序言
序言The Evolution of Everything演变通论“演变”(evolution)一词的本意为“渐次展开”(unfolding,也有“演变”之意)。演变是一个故事,讲述世事如何变迁。它是一个有着诸多其他含义的词,涉及特定类型的变化。它暗示一种东西从另一种东西里出现。它又有“增量式渐进变化”的隐含意思,与突发革命相对。它既是自发的,又是不可抵挡的。它表明从简单起点开始的累积变化。它意味着来自内部的变化,而不是从外部引导的变化。它通常还指没有特定目标、对在何处结束也持开放态度的变化。当然,它还特指生物体当中通过自然选择机制逐代修正的基因遗传。
本书认为,演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是理解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如何变化的最佳途径。人类制度、人工制品和习惯的改变,都是渐进的、必然的、不可抵挡的。它遵循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叙述方式;它慢慢推进而非大步跳跃;它有自己自发的势头,不为外部所推动;它心里没有什么目标,也没有具体的终点;它基本上是靠试错产生的,而试错是自然选择的一种形式。以电光源为例。1712年,一位籍籍无名的工程师托马斯·纽科门(Thomas Newcomen)碰巧找到了第一种把热转化为功的实用方法,虽然他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发明(把水煮沸,生成膨胀的蒸汽)背后的基本原理最终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水在机器里,通过无数细小的步骤,变成蒸汽后可发电,提供第一道人造的光线:这就是热做功发电。从白炽灯到荧光灯再到LED灯的变化,迄今仍在展开。这一系列的事件,就叫作演变。
我的论点是,在上述所有含义中,演变远比大多数人意识到的更为常见,更具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仅局限于遗传系统,还能解释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改变方式:从道德到技术,从金钱到宗教。人类文化的发展,是渐进的、增量的、无预定方向的、自然发生的,并受种种竞争理念自然选择的推动。对出乎意料的变化,人类往往是承受者而非肇事者。虽然文化演变并无目标,但针对问题所生成的巧妙功能性解决方案,丝毫不亚于生物学家所谓的适应。我们早就发现,若不引入蓄意设计之说,动植物在形式及行为上那些明显的目的性很难得到解释。眼睛难道不是专门为看而设计的?出于同样的道理,每当看到人类文化很好地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问题,我们往往倾向于认为,这是因为有些聪明人存心设计了它。如此,我们常把太多的荣誉,放到了碰巧出现在那附近的某个聪明人头上。
人类历史的传授方式,也由此充满了误导,因为它太过强调设计、指导和规划,而太少关注演变。所以,打了胜仗的,是将军;经营国家的,是政客;发现真理的,是科学家;创造流派的,是艺术家;实现突破的,是发明家;塑造心灵的,是老师;改变思想的,是哲学家;布道的,是教士;做生意的,是商人;阴谋导致危机;神祇订立道德。不光是个人,也包括机构和制度:公司、政党、宗教——据说,塑造世界的,是它们。
当年,老师就是这样教导我的。现在,我觉得这么说恐怕错多对少。诚然,个人能够有所作为,政党或者大公司也一样。领导很重要。但如果说,世界上有一套延续至今的主流神话,我们所有人都犯过同一个惊天大错,存在同一个盲点,那就是:人人都以为,世界这个地方主要仰赖规划。这样一来,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弄错了因果:我们把船舶扬帆归咎于风,又误把旁观者当成了肇事者。一场战斗打赢了,那必然是将军打赢的(而非疟疾流行,敌军萎靡);孩子学习,一定是老师教的(而非老师帮他找到了书籍、同伴和好奇心);物种存活下来,一定是环保人士救了它(而不是化肥的发明减少了养育人口所需的土地数量);发明的诞生,必然来自发明家之手(而非下一级技术台阶不可避免的必然成熟);危机出现,一定是因为有阴谋(绝对不是编出来的)。我们描述世界的时候,总觉得人和制度是关键,可大多数时候并非如此。一如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在《反脆弱》(Antifragile)一书中所说,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因”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怀疑:“这就是别太在乎报纸说什么的另一个原因,它们总是无休无止地为事情找原因”。
塔勒布无情地嘲笑他戏称为“苏联-哈佛错觉”的观点:讲授鸟类的飞行原理,就误以为是讲座造就了鸟类的飞行技能。亚当·斯密对自己笔下的“系统之人”也毫不客气,这样的人幻想“可以轻松地安排庞大社会中的不同成员,就如同一只手可以摆布棋盘上的不同棋子,”却完全忘记了:在人类社会这个大棋盘上,棋子本身会做自有运动。
借用亚伯拉罕·林肯创造的一个说法,我希望,通过本书,能逐渐让你“释放”(disenthrall)对人类意图、设计和规划的痴迷。我想把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生物学理论,套用到人类世界的方方面面,让你透过设计的错觉,看到潜藏在底层的,自然发生、未经规划、无情推进却又美丽动人的变化过程。
我常发现,人类很不擅长解释自己的世界。如果有一位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外星人类学家来到地球,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他是得不到精彩答案的。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杀人率都在下降
自然界没有顶层设计,一切源于野蛮生长
道德、经济、政府、科学、技术也在遵循同样的演进逻辑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年度重磅图书
一本生物学与经济学的跨界著作。
如果真的存在乌托邦,它注定不是超凡天才设计的结果,而一定源于特定环境的自然演化。
亿万年的物质与生物演化告诉我们,既然宇宙中并不存在设计之手,那么社会与政治中也不存在。
名人推荐
华尔街日报》
很少有人能向马特•;里德利这样触类旁通,驾驭这样宏大的话题。从《理性乐观派》开始,里德利就在宣扬开放性社会对于进步的重要性。对于里德利来说,思想的市场需要尽可能地开放,这样才能从群体的思维中繁衍出真知灼见。这是一本让人提神的好书。
《纽约时报》
这本书再次驳斥了那些末日论与命定论者,但是里德利教授没有止步于此,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进化的逻辑,从石器时代一直到2100年的未来世界。这是个大胆的计划,但是他有足够的知识深度与广度去驾驭这一主题。
《华盛顿邮报》
一本非常棒的书,富含丰富的论证与分析。里德利的观点是建立在牢靠的进化生物学、人类学、经济学、哲学与世界历史的基础上的,阅读本书,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历史旅程。他不愧是一位令人信服而博学多才的社评家。
史蒂芬•;平克
精彩而引人入胜,充满了洞见与真知。
作者简介
作者:(英)马特·里德利 译者:闾佳
马特·里德利,先在牛津大学做动物学研究,然后又当了一名记者。他在《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了八年,在《星期日电讯》和《每日电讯》开设了七年专栏。《毫不掩饰》(WartsandAll)一书就是他的作品,写的是美国的总统政治;《红色皇后》(TheRedQueen)是他口碑*好的一本书,写的是性的进化,由企鹅书局出版;同时他还写了《基因组》(Genome)。他的书曾入围六大文学奖项。他是国际生命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Life)机构的主席,妻子是纽卡斯尔大学心理学系的高级讲师。
目录
序言 演变通论
第1章宇宙的演变 / 001
异端卢克莱修 / 005
牛顿的"轻轻一推" / 007
偏离 / 008
面团,还是蠕虫 / 010
不需要那种假设 / 013
泥浆总是刚好填满泥坑 / 014
为自己而思考 / 015
第2章道德的演变 / 017
道德是怎样形成的 / 022
善良天使 / 025
甜蜜的商业活动 / 027
法律的演变 / 030
第3章生命的演变 / 035
休谟的偏离 / 039
达尔文对眼睛的解释 / 041
感光基因 / 044
概率太渺茫,所以不可能吗 / 045
仍然对达尔文保持怀疑 / 047
古尔德的偏离 / 051
拉马克的诱惑 / 053
文化驱动的遗传进化 / 055
第4章基因的演变 / 057
全是起重机,没有天钩 / 061
为谁做代表 / 064
废物和垃圾不一样 / 067
红皇后比赛 / 071
第5章文化的演变 / 075
语言的演变 / 079
人类革命实际上是一场演变 / 082
婚姻的演变 / 085
城市的演变 / 090
机构制度的演变 / 093
第6章经济的演变 / 097
人的行动,而非人的设计 / 100
不完善的市场好过没有市场 / 102
无形之手 / 105
收益在递减吗 / 106
创新主义 / 109
斯密和达尔文 / 111
至高无上的消费者 / 113
取代利维坦 / 116
第7章技术的演变 / 119
不可抵挡的技术进步 / 124
大海塑造了船只 / 128
对专利的怀疑态度 / 133
抄袭并不便宜 / 134
科学是技术之女 / 135
科学曾是私人事业 / 139
第8章思想的演变 / 143
异端 / 146
寻找小矮人 / 148
惊人的假说 / 149
自由意志的错觉 / 151
决定论世界里的责任 / 154
第9章性格的演变 / 159
力不从心的家长 / 163
地位商数 / 166
智力源自内部 / 169
天生的性取向 / 171
杀戮的演变 / 173
性吸引力的演变 / 175
第10章教育的演变 / 177
普鲁士模式 / 179
排挤私立学校 / 181
教育创新 / 183
教育技术 / 187
灌输式教育的继续 / 191
教育带来经济增长 / 192
第11章人口的演变 / 197
这套理论用在了爱尔兰 / 200
国有化婚姻 / 202
绝育开始 / 205
为杀人辩白 / 207
还是人口 / 208
人口勒索 / 211
人口怀疑论者 / 213
第12章领导力的演变 / 217
中国改革的自发性质 / 221
蚊子打赢了战争 / 221
帝国式首席执行官 / 224
管理的演变 / 227
经济发展的演变 / 229
中国香港地区的演变 / 233
第13章政府的演变 / 235
监狱里的政府演变 / 238
收取保护费的组织演变成政府 / 240
自由主义平等派 / 242
商贸是自由的助产士 / 244
自由贸易和自由思考 / 245
政府反对革命 / 248
自由派法西斯主义 / 251
自由主义的复兴 / 253
政府是上帝 / 254
第14章宗教的演变 / 257
诸神的可预见性 / 261
先知的演变 / 263
麦田圈崇拜 / 266
迷信的诱惑 / 268
活力妄想 / 271
气候之神 / 273
天气之神 / 276
第15章金钱的演变 / 279
苏格兰实验 / 284
马拉奇·马拉格劳瑟出手相助 / 286
金融稳定,不靠央行 / 287
2008年金融危机式的代价 / 290
有多少是房利美的错 / 291
移动支付的演变 / 296
第16章互联网的演变 / 301
网络变成了巴尔干火药桶 / 305
区块链的离奇演变 / 309
神秘的创始人 / 312
区块链,为所有人谋福利 / 315
政治的再演变 / 316
结 语 未来的演变 / 319
致 谢 / 322
参考文献 / 324
序言
序言The Evolution of Everything演变通论“演变”(evolution)一词的本意为“渐次展开”(unfolding,也有“演变”之意)。演变是一个故事,讲述世事如何变迁。它是一个有着诸多其他含义的词,涉及特定类型的变化。它暗示一种东西从另一种东西里出现。它又有“增量式渐进变化”的隐含意思,与突发革命相对。它既是自发的,又是不可抵挡的。它表明从简单起点开始的累积变化。它意味着来自内部的变化,而不是从外部引导的变化。它通常还指没有特定目标、对在何处结束也持开放态度的变化。当然,它还特指生物体当中通过自然选择机制逐代修正的基因遗传。
本书认为,演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是理解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如何变化的最佳途径。人类制度、人工制品和习惯的改变,都是渐进的、必然的、不可抵挡的。它遵循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叙述方式;它慢慢推进而非大步跳跃;它有自己自发的势头,不为外部所推动;它心里没有什么目标,也没有具体的终点;它基本上是靠试错产生的,而试错是自然选择的一种形式。以电光源为例。1712年,一位籍籍无名的工程师托马斯·纽科门(Thomas Newcomen)碰巧找到了第一种把热转化为功的实用方法,虽然他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发明(把水煮沸,生成膨胀的蒸汽)背后的基本原理最终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水在机器里,通过无数细小的步骤,变成蒸汽后可发电,提供第一道人造的光线:这就是热做功发电。从白炽灯到荧光灯再到LED灯的变化,迄今仍在展开。这一系列的事件,就叫作演变。
我的论点是,在上述所有含义中,演变远比大多数人意识到的更为常见,更具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仅局限于遗传系统,还能解释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改变方式:从道德到技术,从金钱到宗教。人类文化的发展,是渐进的、增量的、无预定方向的、自然发生的,并受种种竞争理念自然选择的推动。对出乎意料的变化,人类往往是承受者而非肇事者。虽然文化演变并无目标,但针对问题所生成的巧妙功能性解决方案,丝毫不亚于生物学家所谓的适应。我们早就发现,若不引入蓄意设计之说,动植物在形式及行为上那些明显的目的性很难得到解释。眼睛难道不是专门为看而设计的?出于同样的道理,每当看到人类文化很好地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问题,我们往往倾向于认为,这是因为有些聪明人存心设计了它。如此,我们常把太多的荣誉,放到了碰巧出现在那附近的某个聪明人头上。
人类历史的传授方式,也由此充满了误导,因为它太过强调设计、指导和规划,而太少关注演变。所以,打了胜仗的,是将军;经营国家的,是政客;发现真理的,是科学家;创造流派的,是艺术家;实现突破的,是发明家;塑造心灵的,是老师;改变思想的,是哲学家;布道的,是教士;做生意的,是商人;阴谋导致危机;神祇订立道德。不光是个人,也包括机构和制度:公司、政党、宗教——据说,塑造世界的,是它们。
当年,老师就是这样教导我的。现在,我觉得这么说恐怕错多对少。诚然,个人能够有所作为,政党或者大公司也一样。领导很重要。但如果说,世界上有一套延续至今的主流神话,我们所有人都犯过同一个惊天大错,存在同一个盲点,那就是:人人都以为,世界这个地方主要仰赖规划。这样一来,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弄错了因果:我们把船舶扬帆归咎于风,又误把旁观者当成了肇事者。一场战斗打赢了,那必然是将军打赢的(而非疟疾流行,敌军萎靡);孩子学习,一定是老师教的(而非老师帮他找到了书籍、同伴和好奇心);物种存活下来,一定是环保人士救了它(而不是化肥的发明减少了养育人口所需的土地数量);发明的诞生,必然来自发明家之手(而非下一级技术台阶不可避免的必然成熟);危机出现,一定是因为有阴谋(绝对不是编出来的)。我们描述世界的时候,总觉得人和制度是关键,可大多数时候并非如此。一如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在《反脆弱》(Antifragile)一书中所说,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因”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怀疑:“这就是别太在乎报纸说什么的另一个原因,它们总是无休无止地为事情找原因”。
塔勒布无情地嘲笑他戏称为“苏联-哈佛错觉”的观点:讲授鸟类的飞行原理,就误以为是讲座造就了鸟类的飞行技能。亚当·斯密对自己笔下的“系统之人”也毫不客气,这样的人幻想“可以轻松地安排庞大社会中的不同成员,就如同一只手可以摆布棋盘上的不同棋子,”却完全忘记了:在人类社会这个大棋盘上,棋子本身会做自有运动。
借用亚伯拉罕·林肯创造的一个说法,我希望,通过本书,能逐渐让你“释放”(disenthrall)对人类意图、设计和规划的痴迷。我想把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生物学理论,套用到人类世界的方方面面,让你透过设计的错觉,看到潜藏在底层的,自然发生、未经规划、无情推进却又美丽动人的变化过程。
我常发现,人类很不擅长解释自己的世界。如果有一位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外星人类学家来到地球,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他是得不到精彩答案的。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杀人率都在下降
ISBN | 9787111559924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马特·里德利 (Matt Ridley)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