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 唐崇健 9787111572787,711157278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企业,伟大的企业需要伟大的员工。的企业一定是两条生产线并存:一条是制造产品的生产线,
一条是制造匠人的生产线。
企业管理的根本在于,对外真诚地为客户服务,感动客户并创造超越他预期的价值;对内真诚对待员工,激发员工的热情,
为员工创造一个甘心奉献又能施展才华的平台。
过去、现在和未来,考量中国企业家的依然是坚持和坚定,是创新和实干,更重要的是“匠心”!
不忘初心,不负匠心,奋力前行!中国制造业必将再创辉煌!

名人推荐

唐崇健先生的新著《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正式出版,有幸拜读书稿,收益匪浅。
做为“坚持企业家俱乐部”的“坚果”,崇健先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笔耕不断,精品频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每天在朋友圈发的信息,或启迪心灵,或修身养性,满满正能量,给予我们精神食粮。
当今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之必需!认真、严谨、严格、严肃,专注、专心、专业、专一,用心工作,充满感情,以“出品”即“人品”的理念,执着地热爱你的事业,精雕细硺你干的事,这就是工匠精神。
致敬,事业之敬!
致敬,平凡中的不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邢颖

有幸拜读唐总的新书《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一直坚持写作的人生导师仍然坚持了贯有的严谨、专注、专业而不失儒雅的风格。
匠心是一种态度,充满敬畏的态度。
匠心是一种责任,坚持践行品质的责任。
匠心是一种精神,一种时代永远需要的精神。
向永远坚持匠心精神的唐总致敬!
——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周晓莉

崇健兄是中国电线电缆行业杰出的专家及企业家,正逢聚集崇健兄管理智慧精华的新著《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正式出版,我有幸拜读其手稿并与之交流,顿觉醍醐灌顶,字字珠玑,真是受益匪浅。
匠心管理是一个名词,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即经历光阴与岁月,但仍不忘初心,执着信念,砥砺前行;怀着一颗沉潜淡泊的心追求,全身心投入,倾注心血打造经典,致物我两忘;不断打磨,守住内心的平和,创造完美、传世的作品。
匠心管理更是一个动词,存在于工作生活的点滴之中,怀敬畏之心,确保精益求精的工作过程;存感恩之心,追求作品即人品的精神状态。如果工作是人格精进的“道场”,那么精业是在累积生命的厚重,而匠心独具就是让人生与众不同的导航灯。
向崇健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景峰医药执行总裁 刘华


倡导工匠精神,践行工匠之路,培育一流匠人,制造匠心产品,这是时代赋予企业家的使命,需要我们秉持初心、坚定信心、独运匠心,坚持创新和实干,大力推进实体企业转型升级。
——江苏中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飞

在这个变革时代,需要埋头创业、创新、创造的实干家,更需要作者这样匠心独具、知行合一的企业家。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精进,为振兴中国制造业而殚精竭虑、不懈追求。
——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柏兴

蒙崇健兄厚爱,收到《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书稿,得以先睹为快。
本书提倡工匠精神,作为管治企业的模范: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凡事用心、精益求精、刻苦忍耐。
确实,企业运作的背后,涉及无数烦琐的工作,但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心,就像工匠一般的用心。
作为一位企业家,企业管理既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最大兴趣。崇健兄的精辟见解,让本人得到极大的助益和启发。

——衍生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彭少衍

崇健先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利用其兼具实践和理论的优势,在书里他用生动的案例,通过对中外成功企业的考察,用心分析和归纳,提出自己的见解。全书言之有物,独具慧心,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借鉴性。崇健先生有一句话,读后觉得深获我心,他说,“过去、现在和未来,考量企业家的依然是坚持和坚定,是信心、决心、恒心、戒心和爱心,更重要的是‘匠心’”!我想,这是本书所要表现的重要内容,也最具启迪性。
感谢崇健先生写出这本《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灵感的好书。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宜华健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壮青

中国目前最缺什么?我觉得最缺精英企业家。想成为精英企业家。必须在财富独立前提下,拥有爱国主义、信仰、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未来思维和智慧。匠心管理,就涵盖了信仰、创新精神和未来思维。唐崇健先生《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一书,心系民族,情牵企业,工于精品,是建立百年老店必读佳作。
太安堂第十四代传人
——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柯少彬

在拜读了当代电线电缆行业专家唐崇健先生的《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使我备受启发,唐总在我们线缆行业的追求和执着使我敬佩。他以虚心、恒心、细心的心态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工艺及标准,为线缆行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 张月芳


唐崇健同志是电线电缆行业少有的文武全才,既是著名的电缆工程技术专家,也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还在职工思想教育、企业管理理论等方面论著颇丰。《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是在社会呼唤“工匠精神”,企业弘扬工匠文化的社会环境下的又一力作。
我国电缆行业发展需要“工业4.0”,更需要“工匠精神”。《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一书,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作用、成长与环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全面论述,拜读此书,对正确理解、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大有裨益,对企业的结构调整和健康发展也有很大促进。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沛

媒体推荐

大国崛起,良匠为基。《匠心管理》一书可谓生当逢时,无论是电缆行业内部人士,
——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徐东华
工匠精神是中国优秀的传统之一,而工匠精神之灵魂,就是王阳明先生提倡的良知。中国制造业要想获得世界人民的尊重,“中国制造”要想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商品,中国产品必须成为精品,而精品只能出自怀有良知的人们之手,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具有“匠心”的“工匠之手”。我希望更多的人读一读《匠心管理》,把宏伟的人生目标或企业愿景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以良知为源泉,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到极致。
——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
唐崇健先生目睹电线电缆行业30年的变化沧桑,对于行业内的诸多变化洞察至深,相信这本《匠心管理》能够为浮躁的世界带来一片清凉的思想。
——坚持创新学院院长周永亮

作者简介

唐崇健:工商管理硕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在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精耕30多年,对该行业的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质量等创新工作有着精深的研究。先后担任过三家电线电缆上市公司的副总裁、总裁,董事,并在政府相关部门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
出版有《管理贵在坚持》《销售贵在有心》《有些道理, 你应该明白》《CEO的微思考》等图书。
作者联系邮箱:13873149999@139.com

目录

推荐序一 大国崛起,良匠为基
推荐序二 匠心,即为致良知
推荐序三 内有匠心,外有良品
推荐序四 思想者唐崇健
前言 不忘初心

第一章 工匠精神,源自正心
用心,才能铸就“工匠精神” /00
发心,傻傻的倔强 /00
专心,不懈的行动 /00
定心,正确的坚持 /0
静心,神般的专注 /0


第二章 智慧之匠,成就领导者
独具匠心,才能成就真正的企业家 /0
简约匠心,才能成就的领导者 /0
育人匠心,才会锻造“职业化的教练” /0
细微匠心,方能谈得上职业化 /0


第三章 匠心之韵,让每件事都产生价值

修炼匠心,先学思考在别人的前面 /0
锻造匠心,时时刻刻注重微思考 /0
验证匠心,关注工作的实际成效 /0
贯通匠心,不断复盘的精进 /0
匠心之城,现场,现场,还是现场 /0
匠心之手,找对方法做对事 /0
……

第四章 创新的变现,正是匠心的外化

创新,是需要变现的 /0
创新需要灵感,更需要潜心落地 /0
创新,需要自己与自己竞争 /0
创新,一定要摆脱“路径依赖” /0
创新,通过匠心将创意变成市场 /0
创新之匠,要抓住核心价值 /0
创新管理: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驱动器 /0
减少浪费就是最大的创新 /0

第五章工匠精神,源于严苛的管理

有尊严的企业更倡导工匠精神 /0
制度大于老板,管理多用匠心 /0
匠心管理,标准化先行 /0
精益管理是一种工匠的信仰 /0
持续的工作热情,不是三分钟的热度 /0
管理是盯出来的 /
管理最长的距离是从说到做 /

第六章工匠尊严,凡事讲究精致
工匠有严格的时间意识 /
工匠,醉心于细节 /
工作,要从小事做起 /
真正的工匠,不怕反复核对 /
巧匠,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
大工匠,都是诞生于现场 /
工匠,耐得住寂寞 /
工匠,是“做”出来的,不是“坐”出来的/


第七章大匠眼中,人皆可成才

伟大企业,需要伟大的员工 /
具有匠心的人才爱学习 /
匠人,不能管,只能理 /
复合型匠人,企业的未来 /
匠人心得:只要会雕琢,就没有无用之材 /
匠人,就是活儿做得极为精致的人 /

第八章好产品必然来自好工匠

要做个好企业,必须做出好产品 /
比别人付出更多一点,产品就会比别人好一点 /
重复的事求精进,生产出来的产品就经得起考验 /
我们为什么勤劳而不敬业 /
工作要有敬畏之心 /
诚信是一种责任 /
诚信是需要积累的 /

第九章只要你走心,处处皆匠心

感动客户,从用心服务开始 /
……
工作,请给出结果 /
管理要用报表说话 /
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
习惯于缺点是最大的缺点 /
用匠心在暗处积蓄能量 /

第十章他山之匠,可以攻心

管理的目标,就是造就源源不断的匠人 /
管理至道,就是替别人着想 /
别急,先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 /
自责,叫不出员工的名字 /
“确认”习惯会让你高效 /
做笨笨地事,笨笨地做事 /
需要无比的勤奋 /
换个角度看优势和劣势 /
为什么大多数人抓不住机会 /
文明驾驶不应该离我们太远 /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


跋 时光去了,但爱更深了 /
后 记 /

序言

大国崛起,良匠为基
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 徐东华

作者是我的老朋友,是电线电缆行业的先锋!目前,电线电缆行业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因西安地铁电缆事件引发的行业地震尚在。此时此刻,作者出版《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一书,我觉得意义非凡,委托我作序,欣然从命,我也想把自己的感想与各位分享。
第一,电缆行业问题不仅存在于电缆行业,这是有普遍性的,只是在电缆行业表现比较突出。就我多年从事产业研究而言,其他装备制造业领域也存在类似问题,这才是中国制造的隐忧。大家知道,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电缆行业是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产业。整个装备制造业,哪个行业不用电缆?电线、电缆影响巨大。为此,《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一书可谓生当逢时,无论是电线电缆行业内部人士,还是整个制造业从业人员,都应该好好读读。我们企业管理者有如此匠心,工匠会少吗?工匠精神有了,偷工减料事情还会有吗?
第二,一个大国的崛起,一定是以大批良匠为基础的,良匠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大国的竞争力。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举世瞩目,特别是在关键领域,我们已经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但不得不说,在不少核心零部件领域,我国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2017年我们刚刚突破成为“制造业之痒”的圆珠笔芯的滚珠,而核电、高铁、飞机等不少核心部件仍然依赖进口。这其中原因很多,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缺少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关键人才。浮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专注于某个领域、甘心寂寞的大国工匠才能创造奇迹,为中国制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以此作序,同时也以此献给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崛起而埋头苦干的工匠们!


后记

时光去了,但爱更深了
英国卡斯商学院硕士唐淼
我一直活在自己二十岁的梦里,直到2014年春节过后,突然意识到爸爸今年虚岁五十岁,五十知天命。知天命是古人形容人到了五十岁大雅的叙述方法,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求结果。
五十岁,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所以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庆幸我的父亲在很多方面已然有所成就,作为女儿,我感到骄傲。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父亲,在我眼里,并不是他的事业成功,而是比任何人都为家人着想。
小的时候,我觉得爸爸是圣诞老人的代名词。每次他出差回来,不管多晚,我都会从床上爬起来偷偷摸到爸爸的箱子,看到他给我带的礼物。或者是我喜欢的毛绒玩具,或者是糖果,或者是《十万个为什么》,金币巧克力的香味溢满我的整个童年岁月。那时候,爸爸妈妈经常一个人抬着我的脚,一个人抬着我的头,摇晃我的身体,说是这样会长高。我记得很多这样的事情,也拥有一个有趣的童年。
长大之后,爸爸工作很忙,也有很多烦恼,他是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苛求细节,追求完美。青春期的时候,我经常不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总是看着我一脸失望,对我不成熟的行为不耐烦地打断,我一直以为他们不喜欢和我交流。长大之后的某天,我突然明白,可能那时候我也没有给他们平等交流的机会,我表现出来的非理性一定是很让人不可思议的。
父母儿女,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两种定位,没人知道怎么样做才算是好的,也没有人能够通过训练变得更好。然而血缘关系不能选择,反而显得更珍贵。当我在外面受了委屈,遇到困难,即使不说出口,也永远知道有一个坚实的后盾,所以才敢去做子己想做的事情。
前几天和爸爸妈妈出门,突然在车上说到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情,爸爸和小伙伴的一系列趣事让我意识到原来我的父母也有过很敢拼的时候,他们曾经年轻冲动,也像我们现在一样莽莽撞撞,这样的感觉真好。
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或者说和爸爸一样,不太会感情外露。但爸爸做过的很多事情都让我感动,比如我在苏州念书时,爸爸一有空就会来看我,带我吃好吃的东西,只要我有要求,爸爸总是尽力办到。
龙应台的《目送》里面有一段话,我一直记忆犹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想,大部分时候,并不是我们目送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是充满关心,充满不舍的目送。选择去相信身边所有的人和事情,最后才明白,父母是世界上最在意你的人。
我一直不知道要送什么礼物给爸爸,于是决定写下这篇文章。因为很久不写东西,写出来的内容自己不好意思回头再看,都是一些琐碎的感想。就写到这儿,祝爸爸生日快乐,未来的每一步都平安顺利。

文摘

用心,才能铸就“工匠精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2017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到“工匠精神”,可谓用意至深。同时,也让我们思考:一个曾经匠人层出不穷的国度为何重提“工匠精神”!
2016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
1895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了,高铁、飞机都造得出来的中国,竟然还不能生产圆珠笔头!如果不是总理说出来,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其实,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虽是农业大国,很多种子却长期被控制在国外;航空母舰造出来了,但尼龙绳却造不出来等。
当然,2016年,国内一家企业终于宣布:我们生产出了总理说的“圆珠笔头”,这既让我们兴奋,也让我们尴尬,似乎是被总理点了名以后才生产出来的。
看来,不是我们生产不出来,也不是我们不聪明,是我们很多人不愿意弯下腰来将一件小小的产品做到精致。
很长一段时间,国人都有些看不起“匠人”,很多人认为工匠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是一种气质,意味着坚定、踏实。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不一定会大富大贵,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西方人称之为“偏执”,比如乔布斯对苹果品质的偏执追求。
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竟然缺少“工匠精神”,这本身已经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而“中国制造”竟然在国际市场上长期成为劣质品的代名词,这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们更严谨。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秘诀就是他们工匠众多,更好地传承了“工匠精神”!
工匠,不是给钱多就能成的。把工作当作一种修行,才能做出极致的产品,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这主要体现在:第一,你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第二,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好的工匠,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改进生产工艺流程,从而提升产品质量、企业效益和工作效率。无数事实表明: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不仅是专家和工程师的事,工匠在其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严格来说,专家、工程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工匠。
我们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匠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源于“工匠精神”的思想和理念。在工匠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享誉中外、畅销世界。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荆棘。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长青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在互联网思维狂舞的疯狂年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不仅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由之路,而且是中华民族精髓的重振。
P2-4
ISBN9787111572787,7111572785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唐崇健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