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研究》 孙凌宇 978701013793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孙凌宇,男,汉族,1979年生,河南省鹿邑县人。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现为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青海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校院2011—2012年度十佳优秀教师,校院首届科研新秀。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在站博士后。

长期从事可持续发展及资源型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3项、厅级课题及委托课题10余项,参与省级重大课题及厅级以上课题20余项,获厅级以上奖励10余项,发表各类论文40余篇。

主要社会兼职有:青海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青海省青联委员、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会员,青海省审计学会理事、青海省价格认证特邀专家、青海金融超市有限公司管理顾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一、循环经济实践的局限性
二、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具备了基础条件
第二节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逻辑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四节本书的基本概念界定
一、资源型企业
二、资源型企业绿色成长
三、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
四、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企业成长理论的演进
一、国外学者对企业成长理论的探讨
二、国内学者对企业成长理论的探索
三、对本书的启示
第二节生态产业链与企业网络
一、生态产业链与企业成长
二、生态产业链形成及其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
三、企业网络与企业成长
四、对本书的启示
第三节动态能力及企业战略转型
一、动态能力的内涵及特征
二、企业战略转型的内涵
三、对本书的启示
第四节文献评述及本书欲回答的问题
第三章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生态网络是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的基础
一、资源型企业的生态网络的构成
二、资源型企业生态网络之间的活动及其特征
三、资源型企业生态网络的内在机理
第二节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
一、企业能力的内涵和演进
二、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的实质
三、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与资源型企业成长
第三节绿色转型成长的重要体现是承担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二、资源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依据及其维度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绩效
四、研究启示
第四章资源型企业生态网络的形成
第一节资源型产业链纵向企业竞争平衡研究
一、模型建立及平衡态讨论
二、数值模拟与讨论
三、案例研究
四、研究启示
第二节基于演化博弈的资源型企业生态产业链形成研究
一、资源型企业生态产业链的纵向演化博弈模型
二、资源生态产业链形成的横向演化博弈模型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三节基于微分博弈的资源型上下游企业合作研究
一、资源型企业上下游非合作微分博弈模型
二、合作博弈模型
三、研究结论和启示
第五章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的概念模型及测度
第一节绿色转型能力的理论基础
一、战略转型能力的维度
二、网络动态能力的维度
三、实施绿色发展对资源型企业的要求
第二节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的维度构成和分类
一、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的维度构成
二、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维度的分类
第三节绿色转型能力各维度的内涵
一、战略洞察能力的内涵
二、网络协调能力的内涵
三、管理控制能力的内涵
四、绿色创新能力的内涵
第四节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测度和量表
第五节统计分析
一、数据收集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三、信度检验
四、验证性因子分析
第六章绿色转型能力与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的关系
第一节资源型企业访谈
一、访谈的对象
二、访谈的内容
三、访谈所得到的启示
第二节绿色转型能力对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作用机理的概念模型
一、协同效应绩效的中介作用
二、网络类型的调节作用
三、概念模型的建立
第三节研究假设
一、绿色转型能力与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绩效
二、绿色转型能力与网络协同效应绩效
三、网络协同效应绩效与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绩效
四、网络类型与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绩效
第四节实证检验
一、研究方法
二、基于结构方程的模型检验
三、对调节作用的检验
第五节结果与讨论
一、实证研究结果
二、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第七章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的生态管理模式研究
第一节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生态管理的必要性
第二节企业生态管理的概念
第三节资源型企业生态管理的内涵及其理论框架
一、资源型企业生态管理的理论基础
二、资源型企业生态管理的内涵及原则
三、资源型企业生态管理的理论框架
第四节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生态管理模式
一、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概念模型
二、资源型企业实施绿色转型的生态管理模式
第五节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八章案例分析——以柴达木地区资源型企业为例
第一节案例研究方法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园区概况
一、案例研究方法
二、柴达木试验区概况
第二节青海省生态环境状况对资源型企业成长的约束
一、生态足迹模型介绍
二、青海省近年来的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第三节案例分析:德令哈纯碱化工工业园
一、资源型企业生态网络的形成
二、资源型企业生态网络刚性特征
三、纯碱类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及成长绩效
四、制约纯碱类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的原因
第九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主要结论
第二节研究的理论贡献
第三节管理启示
一、对政府管理资源型企业的启示
二、对资源型企业的管理启示
第四节研究局限及展望
一、研究的局限性
二、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ISBN978701013793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孙凌宇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