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减排的协同效应评价 中日污染减排与协同效应研究示范项目联合研 978751112159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污染减排的协同效应评价》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目的
1.5 技术路线和内容结构
2 协同效应内涵
2.1 协同效应内涵的文献综述
2.2 中国及本书中的协同效应内涵
3 中国传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相关政策分析
3.1 传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政策
3.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政策
3.3 中国传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相关政策分析
4 传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型技术评价
4.1 钢铁行业主要的协同效应技术
4.2 电力行业主要的协同效应技术
4.3 水泥行业主要的协同效应技术
4.4 其他行业主要的协同效应技术
4.5 协同效应技术评价小结
5 协同效应评价方法
5.1 目的
5.2 思路
5.3 计算方法
6 城市协同效应评估案例之一——攀枝花市
6.1 攀枝花市基本情况
6.2 攀枝花总量减排政策
6.3 攀枝花市污染物减排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评估
6.4 攀枝花市总量减排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评估
结论
7 城市协同效应评估案例之二——湘潭市
7.1 湘潭市基本情况
7.2 湘潭市污染减排政策
7.3 湘潭市协同效应评价
7.4 湘潭市污染减排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评估
结论
8 行业协同效应评估案例——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及低氮燃烧技术应用
8.1 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及低氮燃烧技术应用的环境协同效应原理
8.2 水泥窑协同处置发展的基本情况
8.3 中国水泥企业利用日本技术和管理协同处置污泥试点项目协同效应预评估
8.4 水泥窑处置废弃物的协同效应评估结论
9 政策协同效应评估案例——煤炭总量控制
9.1 中国煤炭总量控制背景
9.2 中国煤炭总量控制政策及措施
9.3 中国煤炭总量控制政策的协同效应评估
9.4 中国煤炭总量控制政策的协同效应评估结论
10 协同效应评价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从协同效应走向协同控制
10.1 结果分析
10.2 主要结论
10.3 政策建议
缩略语Abbreviations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二是明确职责,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环境质量负责,要制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计划,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各排污单位。环保部门负责对减排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发展改革部门将减排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做好关停小火电工作;经济管理部门负责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统计部门负责提供经济发展及城市发展的基础数据和发展预测数据,负责发布污染减排统计信息;建设部门和公用事业部门分别负责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管理。畜牧水产部门负责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财政部门负责安排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专项经费,加强对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管理体系的投入和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监察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完善环保问责追究制,对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行动计划不落实的地方和部门追究责任。电力监管部门负责执行关停小火电机组计划,落实对污染企业的停电、限电措施。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按照各自职能,积极配合推进减排工作。
ISBN9787511121592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作者中日污染减排与协同效应研究示范项目联合研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