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一座房子,如何一步步变成一个让你再也不想出门的家?
《家的居心地》作者日本著名建筑师阿部勤用他的生花妙笔,以文字加黑白线条素描画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他是如何设计他的房子,如何把一座单纯的房子,变为家+家人+生活。
他提出的重要理念是,一个家要有核心区,也就是居心地。
居心在日文中的意思是感觉,心情,心境,所以居心地的大致意思就是居住中让你有感觉的地方。好比宠物会有特别喜爱的自己的地盘一样,居心地是使住宅有生命力的关键空间,比如密闭的静思空间,培养自己爱好的空间等等,在这样一个空间里能享受属于自己的珍贵的时间,是在住家的日常中增加感情的地方。
家并等于三室两厅,不等于豪华装修,高档家具。一个有温度的,让人留恋的家,需要有把家人凝聚在一起的居心地,让人自在舒服,无论你是住在蜗居斗室,还是宽敞大宅,都要为自己设计出这样一个居心地,哪怕岁月变迁,物是人非,这个居心地仍是你最珍贵的空间,仿佛时光就此凝固,过去的一切仍能回来。
作者简介
1936年东京出生。1960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建筑学科,毕业后就职于建筑研究所。1975年与室伏次郎一起建立的一所建筑研究所。2004年本书获得日本建筑家协会25周年赏受奖。
目录
正文
序言
介绍一下我的家吧
我是一个建筑师。
在做设计时我会把住户的愉悦感和舒适感放在第一位。
我认为设计关乎心灵,通过用心的设计,让人们感受到家带来的愉悦和舒适。
我的家也是由我设计的。
接下来我会聊聊我家的构造和环境,还有日常使用的物品和工具等等。如果可以让诸位感受到我的舒适生活,哪怕只有一点点,我也心满意足了。
为了让大家尽情地想象这种舒适感,我将家的场景做成了填色绘本。
请用心和身共同去感受,试着涂上你心目中最适宜的色彩,看一座房子,如何一步步变成一个家。
后记
说实话,创作绘本真的是挺难的工作。
真壁先生跟我说这个想法的时候,我只想着“好棒的点子,一定要参与”,就立刻答应了下来。
在画草稿的时候我也是一边哼着曲子一边莫名地兴奋。既不是学者又不是画家的我也写不出多么了不起的内容,便决定从我身边的家开始写起。
正好,记述以我为中心,在我周围的,我喜欢的空间、物品,这种表达自我的形式也很惬意吧。
然而,我发现要把开心、愉悦的感受表现出来,并让人有同感,这很难实现。
这是当然了,要表达视觉以外的东西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感受这东西,例如感受阳光、和风、香味、空气很难表现。特别是如果绘本已经上了颜色,样貌就被固化了。那样的话,就和我所感受到的空间截然不同了。
于是我带着没有上色的底稿来找真壁先生,跟他进行了商谈。做成“涂色本”吧,让读者把底稿的力量引出来,我提出这样的方案后,他二话没说就赞同了。
这样做当然不是为了我自己省事儿。
这本绘本不是传递知识的书,我希望读者可以和这本书建立深深的关联。通过这样的关联,让大家更好地感受到我的感受。我希望这是可以跟你的内心对话的一本书。
这样的想法正好跟我在设计住房时的思路是一样的。
涂色作为建立关联的手段之一,我认为是一个非常棒的主意。在涂色的过程中,我们会更仔细地发现画面的深层细节。想着:这是什么东西,光线会从哪边射进来呢?影子在哪个方向呢?在意识里提出问题,仔细观察画面的话会发现很多原本很容易忽略的东西。
“啊,好舒服的感觉! 好漂亮! 真精美! 这是什么? 咦?”你心中浮现出来的,即便是很细小的事物也请珍惜。这些触动你心底琴弦的部分,就是你心中的感性所在。
接下来请尽情地想象一下,在脑海中描绘一番。绘本中没有画出在屋里面的人,请想象一下人在其中的生活,画下人物试试看。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在其中生活。
是的,请搬到我的绘本里面来怎么样?然后请找到你自己的居心地吧。我独自居住在这房子里,所以请一起过来住吧。
最近周遭都是被贴心地设置好了的东西,用来想象和创造的脑细胞都越来越少了。用意识去思考,用心中的眼睛看到的事物才可以唤醒你的感性。多去想象才可以提高创造力。
为了创作这本绘本,我和很多人建立了关联,这也是一个“社会”。真壁智治先生、池田博范先生、堀込一博先生、崎浜志津先生、齐下纪惠小姐,ARTEC的成员。还有跟我的家相关的各位,谢谢大家。
这本绘本创造了另一个“社会”。那自然是你&绘本&我们。请让这个“社会”诞生吧。
我的家真的很有趣很舒适。而在我看来自己独占这样的美妙实在太浪费了,欢迎大家前来玩耍,这样乐趣和舒适都会倍增。请你也一定前来感受一番吧。
文摘
家&家人&生活的关系
铃木明
“这棵合抱的连理树叫作‘武者立’,就像七个武士背靠背围成一圈,准备迎战从四面八方进攻过来的敌人一样。”阿部先生解释着,做出把刀举在腰间的样子。站在阿部先生房前的七棵榉树下,我却没有这样的紧张感,只感到宁静和温和。
我从前听人说榉树并不适合种植在庭院里,其中缘由便是这种树木种下时虽小,却会不停地生长,越长越大,很快便会把整个庭院遮盖得密不透风。不过对于种在阿部先生门前临街一角的榉树来说,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多亏了这棵巨大的连生榉树,在十字路口旁的四个角落里,只有这个角落被绿荫庇护,静谧得像公园一样。
这座房子建成之初我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它的照片,当时这棵榉树还小,并不起眼。我自然也想象不到,在那之后经过了三十年,当时的小树也成长为像“武者立”一样的大树,一直在守护着这个家。在高高的树冠顶端,向四方伸展开来的枝杈上正在萌出嫩芽。我正凝神注视那抹新绿,阿部先生已经站在入口的台阶上面,挥手招呼我往玄关前面去了。越过停着的车子顶部,有一根树枝就伸到了阿部先生的头顶上方。阿部先生一边用手轻轻地扶住树枝,一边笑道:“不错吧,这个天棚。这可是我特别珍爱的树枝啊。”大树守护着房子,同时也被住在房子里面的阿部先生珍视并照顾着。
把我带到家中间的大厅里面,在沙发上坐定后,阿部先生直接谈起了刚上初中时候的第一节社会课。
“和辻夏彦老师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社会是什么’,然后一个接一个地轮流问学生们答案。猛地被问到社会这个词,大家很难回答上来吧?”
“啊?”
“突然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阿部先生继续说道,“结果大家都答不出来,一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那之后的一周,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下了同样的问题,再接下来的一周也是。要是现在,学生就可以查查字典,很流利地答出‘社会便是共同生活的集团’‘是集体啦’这样的答案了。当第二周又被问到相同的问题时,也有同学稍微查了一下,但也说不出太多的答案。一整个学期社会课都围绕着‘社会是什么’这个问题展开,在最后一堂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社会便是我和他人的关系’这么一行大字。”
据他说至今再见到武藏中学时代的同学,大家每次都会互相问这个问题,然后莞尔一笑说“是我和他人的关系”。成为建筑师后,阿部先生又回想起了这句话,他逐渐意识到:所谓的建筑设计,其实就是设计空间和物品的关系。
一听到“建筑和社会”“空间和社会”这样的字眼,大家脑中浮现的都是一些大型的建筑物,例如车站、礼堂或者写字楼这类,但其实就算是在自己的小家里,也是存在“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的。就如同阿部先生的房子和门前的榉树一样,榉树和阿部先生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也建立了紧密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就存在于身边各处。
我坐在沙发上环视四周,屋里有各种各样的摆设:地毯、粗陶器、木制的躺椅等等。木制的天花板和房梁看起来颜色较深。从屋里望向庭院的方向,窗户外的树木有一种天然密林的感觉。
只有使用柚木实木板雕花而成的入户门才是厚重而气派的。它是阿部先生居住在泰国古都清迈时,请当地的工匠为自己雕刻而成的定制品。可以说先有的这个门,之后才设计的房子,这个顺序也是挺与众不同的。
接下来阿部先生带我去了二层。二层正中是卧室,周围的回廊整体都是工作的地方,三面环窗,视野十分开阔。光线充足,置身其中感觉很舒服。办公桌上放有彩色铅笔、画具、三角尺等。尺子有好几种,还有各种罕见的工具。阿部先生从窗户微微探出头,摘下一支黄色的金钩吻:“这个家的香水,请。”他随手把那支也叫“黄色茉莉”的香气宜人的花送给了同行的女编辑。
厨房被改造了,按阿部先生的说法——是“半岛型”的。阿部主厨让客人们在桌前落座,然后便在我们面前展露了刀工,还有使用炉子和平底锅制作的美味料理。从前家人团坐的餐桌,现在是阿部先生一个人的舞台。被招待的客人便成了观众,很是热闹。舞台的背景是搁板上的各式餐具和玻璃器皿,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我们每每为阿部先生所使用的各种罕见的工具而惊讶,大大的高脚杯中的红酒划过舌尖,先生的独创料理“大蒜橄榄油拌腌紫苏意面”技艺娴熟,非常美味,我吃了一大盘。
现在阿部先生独自居住在这个房子里。他的妻子在数年前去世了,儿子已经长大独立,搬走了,但是在家的中心,客厅里面的钢琴和墙壁上挂着的大幅油画仍然保持以前的样子。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阿部先生家里的居住密度虽然经历了很多变化,家的基本格局构造却是一点儿也没有变过。
再次回想起房屋竣工时的照片,年轻的夫妇和年幼的孩子组成的家庭(这也是社会吧)在这个家里开始生活。在这样简洁大方的混凝土房子里生活,一定非常清爽宜人吧。
相对于空间的大小,家里的家具物品只是星星点点地布置着。家的正中是卧室,二层回廊的一角是阿部先生的书斋,反方向的一角是儿童房的阵地。听说也曾经有过把这里变成封闭房间的想法,最终还是保持开放的状态。庭院中的植物不太高又很稀疏。当我是中学生的时候,基本对自己三十年后的生活难以想象。只有“有一天我也会变成大人吧”这样模糊的对未来的想法。那时候各种各样的事情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也没有什么多余的精力去思考“我和他人的关系”。最最重要的是:当自己还飘摇不定的时候,是无法考虑和他人的关系的。所以当我面对房龄已经三十年的这个家,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树木的生长,不仅仅是加深的木色,我更感受到了三十年间缓慢地在变化但又难以被察觉的东西。那是一点一点在变化着的“家人和家的关系”。
大家在构建自己的家的时候,都会想到诸如:会客区域就安排在这边吧,孩子大了要怎么办等等这样的具体问题,然后思考解决的方案。只是把房子看作一个容器,能容纳全家人将来生活的容身之所。但房子并不只是单纯的容身之所。在三十年的时间长河里,要历经居住其中的家人的成长、生活方式的变更,房子也有就要容纳不下的时候,但这时房子的形态却反过来成为了家人保护的对象。那样,房子便不再是单纯的容器,立场完全交换了。
如今,阿部先生仍然享受着和房子及空间持续了三十年的各种关联。在制作料理的途中更换灭掉的煤气炉气罐时,嘴上说着“咦?应该装哪儿来着”,脸上却一点儿都不见慌张,只是兴趣盎然地摸索着。卧室里面放着非洲鼓、形状奇怪的床,他还会把庭院中圣诞树的树枝砍掉,削成手杖,在家里的地板上敲着的声音来回踱步。
“家里到处都有床无论在哪儿都可以舒服地躺着哟。”先生说。
随处可见像阿拉伯国王宫殿中的卧室一样的角落确实是有的,整个家可以说就是一个大卧室。在自己独居的这个家中,阿部先生走到哪儿都像第一次见到一样,明明是自己设计的,却充满好奇感,时而惊讶时而开心。看到这样的先生我打心里感到羡慕。
一座房子,如何一步步变成一个让你再也不想出门的家?
《家的居心地》作者日本著名建筑师阿部勤用他的生花妙笔,以文字加黑白线条素描画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他是如何设计他的房子,如何把一座单纯的房子,变为家+家人+生活。
他提出的重要理念是,一个家要有核心区,也就是居心地。
居心在日文中的意思是感觉,心情,心境,所以居心地的大致意思就是居住中让你有感觉的地方。好比宠物会有特别喜爱的自己的地盘一样,居心地是使住宅有生命力的关键空间,比如密闭的静思空间,培养自己爱好的空间等等,在这样一个空间里能享受属于自己的珍贵的时间,是在住家的日常中增加感情的地方。
家并等于三室两厅,不等于豪华装修,高档家具。一个有温度的,让人留恋的家,需要有把家人凝聚在一起的居心地,让人自在舒服,无论你是住在蜗居斗室,还是宽敞大宅,都要为自己设计出这样一个居心地,哪怕岁月变迁,物是人非,这个居心地仍是你最珍贵的空间,仿佛时光就此凝固,过去的一切仍能回来。
作者简介
1936年东京出生。1960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建筑学科,毕业后就职于建筑研究所。1975年与室伏次郎一起建立的一所建筑研究所。2004年本书获得日本建筑家协会25周年赏受奖。
目录
正文
序言
介绍一下我的家吧
我是一个建筑师。
在做设计时我会把住户的愉悦感和舒适感放在第一位。
我认为设计关乎心灵,通过用心的设计,让人们感受到家带来的愉悦和舒适。
我的家也是由我设计的。
接下来我会聊聊我家的构造和环境,还有日常使用的物品和工具等等。如果可以让诸位感受到我的舒适生活,哪怕只有一点点,我也心满意足了。
为了让大家尽情地想象这种舒适感,我将家的场景做成了填色绘本。
请用心和身共同去感受,试着涂上你心目中最适宜的色彩,看一座房子,如何一步步变成一个家。
后记
说实话,创作绘本真的是挺难的工作。
真壁先生跟我说这个想法的时候,我只想着“好棒的点子,一定要参与”,就立刻答应了下来。
在画草稿的时候我也是一边哼着曲子一边莫名地兴奋。既不是学者又不是画家的我也写不出多么了不起的内容,便决定从我身边的家开始写起。
正好,记述以我为中心,在我周围的,我喜欢的空间、物品,这种表达自我的形式也很惬意吧。
然而,我发现要把开心、愉悦的感受表现出来,并让人有同感,这很难实现。
这是当然了,要表达视觉以外的东西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感受这东西,例如感受阳光、和风、香味、空气很难表现。特别是如果绘本已经上了颜色,样貌就被固化了。那样的话,就和我所感受到的空间截然不同了。
于是我带着没有上色的底稿来找真壁先生,跟他进行了商谈。做成“涂色本”吧,让读者把底稿的力量引出来,我提出这样的方案后,他二话没说就赞同了。
这样做当然不是为了我自己省事儿。
这本绘本不是传递知识的书,我希望读者可以和这本书建立深深的关联。通过这样的关联,让大家更好地感受到我的感受。我希望这是可以跟你的内心对话的一本书。
这样的想法正好跟我在设计住房时的思路是一样的。
涂色作为建立关联的手段之一,我认为是一个非常棒的主意。在涂色的过程中,我们会更仔细地发现画面的深层细节。想着:这是什么东西,光线会从哪边射进来呢?影子在哪个方向呢?在意识里提出问题,仔细观察画面的话会发现很多原本很容易忽略的东西。
“啊,好舒服的感觉! 好漂亮! 真精美! 这是什么? 咦?”你心中浮现出来的,即便是很细小的事物也请珍惜。这些触动你心底琴弦的部分,就是你心中的感性所在。
接下来请尽情地想象一下,在脑海中描绘一番。绘本中没有画出在屋里面的人,请想象一下人在其中的生活,画下人物试试看。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在其中生活。
是的,请搬到我的绘本里面来怎么样?然后请找到你自己的居心地吧。我独自居住在这房子里,所以请一起过来住吧。
最近周遭都是被贴心地设置好了的东西,用来想象和创造的脑细胞都越来越少了。用意识去思考,用心中的眼睛看到的事物才可以唤醒你的感性。多去想象才可以提高创造力。
为了创作这本绘本,我和很多人建立了关联,这也是一个“社会”。真壁智治先生、池田博范先生、堀込一博先生、崎浜志津先生、齐下纪惠小姐,ARTEC的成员。还有跟我的家相关的各位,谢谢大家。
这本绘本创造了另一个“社会”。那自然是你&绘本&我们。请让这个“社会”诞生吧。
我的家真的很有趣很舒适。而在我看来自己独占这样的美妙实在太浪费了,欢迎大家前来玩耍,这样乐趣和舒适都会倍增。请你也一定前来感受一番吧。
文摘
家&家人&生活的关系
铃木明
“这棵合抱的连理树叫作‘武者立’,就像七个武士背靠背围成一圈,准备迎战从四面八方进攻过来的敌人一样。”阿部先生解释着,做出把刀举在腰间的样子。站在阿部先生房前的七棵榉树下,我却没有这样的紧张感,只感到宁静和温和。
我从前听人说榉树并不适合种植在庭院里,其中缘由便是这种树木种下时虽小,却会不停地生长,越长越大,很快便会把整个庭院遮盖得密不透风。不过对于种在阿部先生门前临街一角的榉树来说,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多亏了这棵巨大的连生榉树,在十字路口旁的四个角落里,只有这个角落被绿荫庇护,静谧得像公园一样。
这座房子建成之初我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它的照片,当时这棵榉树还小,并不起眼。我自然也想象不到,在那之后经过了三十年,当时的小树也成长为像“武者立”一样的大树,一直在守护着这个家。在高高的树冠顶端,向四方伸展开来的枝杈上正在萌出嫩芽。我正凝神注视那抹新绿,阿部先生已经站在入口的台阶上面,挥手招呼我往玄关前面去了。越过停着的车子顶部,有一根树枝就伸到了阿部先生的头顶上方。阿部先生一边用手轻轻地扶住树枝,一边笑道:“不错吧,这个天棚。这可是我特别珍爱的树枝啊。”大树守护着房子,同时也被住在房子里面的阿部先生珍视并照顾着。
把我带到家中间的大厅里面,在沙发上坐定后,阿部先生直接谈起了刚上初中时候的第一节社会课。
“和辻夏彦老师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社会是什么’,然后一个接一个地轮流问学生们答案。猛地被问到社会这个词,大家很难回答上来吧?”
“啊?”
“突然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阿部先生继续说道,“结果大家都答不出来,一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那之后的一周,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下了同样的问题,再接下来的一周也是。要是现在,学生就可以查查字典,很流利地答出‘社会便是共同生活的集团’‘是集体啦’这样的答案了。当第二周又被问到相同的问题时,也有同学稍微查了一下,但也说不出太多的答案。一整个学期社会课都围绕着‘社会是什么’这个问题展开,在最后一堂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社会便是我和他人的关系’这么一行大字。”
据他说至今再见到武藏中学时代的同学,大家每次都会互相问这个问题,然后莞尔一笑说“是我和他人的关系”。成为建筑师后,阿部先生又回想起了这句话,他逐渐意识到:所谓的建筑设计,其实就是设计空间和物品的关系。
一听到“建筑和社会”“空间和社会”这样的字眼,大家脑中浮现的都是一些大型的建筑物,例如车站、礼堂或者写字楼这类,但其实就算是在自己的小家里,也是存在“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的。就如同阿部先生的房子和门前的榉树一样,榉树和阿部先生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也建立了紧密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就存在于身边各处。
我坐在沙发上环视四周,屋里有各种各样的摆设:地毯、粗陶器、木制的躺椅等等。木制的天花板和房梁看起来颜色较深。从屋里望向庭院的方向,窗户外的树木有一种天然密林的感觉。
只有使用柚木实木板雕花而成的入户门才是厚重而气派的。它是阿部先生居住在泰国古都清迈时,请当地的工匠为自己雕刻而成的定制品。可以说先有的这个门,之后才设计的房子,这个顺序也是挺与众不同的。
接下来阿部先生带我去了二层。二层正中是卧室,周围的回廊整体都是工作的地方,三面环窗,视野十分开阔。光线充足,置身其中感觉很舒服。办公桌上放有彩色铅笔、画具、三角尺等。尺子有好几种,还有各种罕见的工具。阿部先生从窗户微微探出头,摘下一支黄色的金钩吻:“这个家的香水,请。”他随手把那支也叫“黄色茉莉”的香气宜人的花送给了同行的女编辑。
厨房被改造了,按阿部先生的说法——是“半岛型”的。阿部主厨让客人们在桌前落座,然后便在我们面前展露了刀工,还有使用炉子和平底锅制作的美味料理。从前家人团坐的餐桌,现在是阿部先生一个人的舞台。被招待的客人便成了观众,很是热闹。舞台的背景是搁板上的各式餐具和玻璃器皿,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我们每每为阿部先生所使用的各种罕见的工具而惊讶,大大的高脚杯中的红酒划过舌尖,先生的独创料理“大蒜橄榄油拌腌紫苏意面”技艺娴熟,非常美味,我吃了一大盘。
现在阿部先生独自居住在这个房子里。他的妻子在数年前去世了,儿子已经长大独立,搬走了,但是在家的中心,客厅里面的钢琴和墙壁上挂着的大幅油画仍然保持以前的样子。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阿部先生家里的居住密度虽然经历了很多变化,家的基本格局构造却是一点儿也没有变过。
再次回想起房屋竣工时的照片,年轻的夫妇和年幼的孩子组成的家庭(这也是社会吧)在这个家里开始生活。在这样简洁大方的混凝土房子里生活,一定非常清爽宜人吧。
相对于空间的大小,家里的家具物品只是星星点点地布置着。家的正中是卧室,二层回廊的一角是阿部先生的书斋,反方向的一角是儿童房的阵地。听说也曾经有过把这里变成封闭房间的想法,最终还是保持开放的状态。庭院中的植物不太高又很稀疏。当我是中学生的时候,基本对自己三十年后的生活难以想象。只有“有一天我也会变成大人吧”这样模糊的对未来的想法。那时候各种各样的事情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也没有什么多余的精力去思考“我和他人的关系”。最最重要的是:当自己还飘摇不定的时候,是无法考虑和他人的关系的。所以当我面对房龄已经三十年的这个家,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树木的生长,不仅仅是加深的木色,我更感受到了三十年间缓慢地在变化但又难以被察觉的东西。那是一点一点在变化着的“家人和家的关系”。
大家在构建自己的家的时候,都会想到诸如:会客区域就安排在这边吧,孩子大了要怎么办等等这样的具体问题,然后思考解决的方案。只是把房子看作一个容器,能容纳全家人将来生活的容身之所。但房子并不只是单纯的容身之所。在三十年的时间长河里,要历经居住其中的家人的成长、生活方式的变更,房子也有就要容纳不下的时候,但这时房子的形态却反过来成为了家人保护的对象。那样,房子便不再是单纯的容器,立场完全交换了。
如今,阿部先生仍然享受着和房子及空间持续了三十年的各种关联。在制作料理的途中更换灭掉的煤气炉气罐时,嘴上说着“咦?应该装哪儿来着”,脸上却一点儿都不见慌张,只是兴趣盎然地摸索着。卧室里面放着非洲鼓、形状奇怪的床,他还会把庭院中圣诞树的树枝砍掉,削成手杖,在家里的地板上敲着的声音来回踱步。
“家里到处都有床无论在哪儿都可以舒服地躺着哟。”先生说。
随处可见像阿拉伯国王宫殿中的卧室一样的角落确实是有的,整个家可以说就是一个大卧室。在自己独居的这个家中,阿部先生走到哪儿都像第一次见到一样,明明是自己设计的,却充满好奇感,时而惊讶时而开心。看到这样的先生我打心里感到羡慕。
ISBN | 9787508674841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 | 原艺菲 |
尺寸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