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广西生态旅游研究》可供涉旅人员和高校旅游、地学等专业师生参考。广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水平还有待提高。广西生态旅游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解决问题,关键是应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地(环境)关系,特别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探讨广西落实“商养学闲情奇”六要素、解决好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关系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生态旅游概述
第一节生态旅游基本内涵
一、生态旅游相关概念
二、生态旅游的核心思想
第二节生态旅游相关理论
一、科学发展观理论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三、生物多样性理论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
五、区域主体功能理论
六、生态旅游美学理论
第二章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及其价值分析
第一节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一、山地型生态旅游资源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三、生物生态旅游资源
四、山地气候生态旅游资源
五、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第二节广西生态旅游的环境条件
一、自然环境
二、社会经济环境
三、近10多年来广西生态环境的演变
第三节广西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分析
一、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概述
二、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初步评价
三、广西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美学内涵
四、广西生态旅游资源科普内涵
第三章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第一节广西原生态环境及其文化
一、广西自然生态资源存在的问题
二、广西人文生态资源的破坏
第二节广西生态资源保护
一、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滞后的原因
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对策
第三节广西生态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利用
一、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概况
二、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经营
第四节广西喀斯特环境敏感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广西喀斯特环境敏感地区的确定
二、广西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现状
三、广西喀斯特环境敏感地区理性发展生态旅游对策
第五节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实例
一、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旅游资源开发
二、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
三、靖西市通灵大峡谷景区
四、大明山生态旅游发展
第四章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分区论述
第一节桂东北山水生态旅游片区
一、桂东北片区概况
二、生态旅游小区策划
第二节桂西北长寿生态旅游片区
一、桂西北片区概况
二、生态旅游小区策划
第三节桂西民族生态旅游片区
一、桂西片区概况
二、生态旅游小区策划
第四节桂西南边境生态文化旅游片区
一、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二、生态旅游小区策划
第五节南北钦防海洋生态旅游片区
一、旅游发展概况
二、生态旅游小区策划
第六节桂中生态工业旅游片区
一、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二、生态旅游小区策划
第七节桂东南生态农业旅游片区
一、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二、生态旅游小区策划
第八节桂东民俗文化旅游片区
一、桂东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二、生态旅游小区策划
第五章广西新型城镇生态旅游
第一节新型城镇与乡愁文化
一、新型城镇化的文化内涵
二、乡愁文化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特点
三、乡愁文化与新型城镇园林绿化
四、广西新型城镇园林绿化发展路径
第二节南宁市园林建设实证调研
第三节广西其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及其旅游发展
一、柳州市——工业园林城市
二、桂林市——山水旅游名城
三、北海市——海洋文化旅游城
四、梧州市——广府民俗文化城
第六章广西乡村生态旅游
第一节乡村旅游发展态势
一、乡村旅游发展契机
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第二节广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一、广西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二、广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第三节广西代表性乡村生态旅游
一、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历史文化旅游村
二、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生态农业旅游村
三、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多元化农家乐旅游村
四、百色市百成生态园旅游探索试点
五、黄姚古镇历史文化旅游镇
第四节环大明山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一、环大明山社区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二、环大明山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三、环大明山社区生态旅游开发分区
第五节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岜盆站与社区和谐发展
一、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的意义
二、岜盆保护站与渠楠村社区合作共赢
三、全社会支持社区发展
第七章广西生态旅游与自助游
第一节广西自助游概况
一、自助游定义
二、广西自助游条件
三、广西自助游者
四、广西自助游特点及其发展
五、自助游与旅行社的关联
第二节自助游与生态旅游地协调发展
一、自助游与旅游景区协调发展
二、自助游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
三、自助游与保护区及社区和谐发展
四、广西边境自助游
第八章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名录(截至2012年底)
附录2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名录
附录3广西壮族自治区拟命名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名单
附录4广西壮族自治区2016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
图版
文摘
版权页:
为此,景区可以有很多对策。如:①加强景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一方面突出自助游线路咨询、餐饮住宿订购、自驾游攻略、景区旅游指示系统(指示交通,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休憩设施等配套服务设施)内容;另一方面及时公布包括游客人数、交通住宿条件等信息,根据景区容量调节客流量。②加强景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首先解决景区的“可进人性”问题,如乐业县布柳江漂流景区十分优美,但散客较难进入。加强景区管理,和导游一起尽到更多提示、引导、劝阻的义务。③广西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很多也很优美,但比较分散,也缺乏宣传和包装,大多数鲜为人知,应加强捆绑包装,配备一整套强有力的营销人马。④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广泛分布,且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等是旅游扶贫最有效措施。⑤解决黄金周拥堵问题的关键,不是取消节假日,而是在于空间上的分流。空间上的分流也能促进其他地区旅游的发展,这对同质化景区多且分散的广西具有特别现实的意义。⑥利用广西北热带和南亚热带的气候旅游资源优势和滨海优势积极拓展国内旅游市场,特别是与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开展定点联系旅游,并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如将热带水果转化为旅游商品等。⑦按照世界遗产、国家A级景区等标准,推进“大景区”、星级酒店等快速发展。
二、自助游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
(一)自然保护区对自助游的吸引力
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多地处边远地区,人少地广,原始风貌改变不大,多保留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广西自然保护区及其社区为例,自然风光有雄伟的中山地貌、砂岩峰林、花岗岩峰柱石蛋、丹霞地貌、喀斯特峰丛峰林与洞穴、山溪涧潭与瀑布、地下河与泉水、海蚀与海积地貌、各种珍稀动植物等。人文景观有少数民族村寨及文化、古村落、古驿道、古寺庙、古墓葬、龙母文化、句町文化、佛教与道教等。这些自然与人文资源以其优异的生态美、神秘感、知识性和趣味性,对自助游客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现在,生态文化的深入传播激励着旅游者出游。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渴望走进大自然,探索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关系,体验与自然环境水乳交融和睦共处的天人合一境界。他们提出了“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生态环境游——时尚选择”等口号,倡导“森林浴”、“空气负离子浴”、“野外生存”等新的旅行方式。而自然保护区就是他们的首选目的地。
《广西生态旅游研究》可供涉旅人员和高校旅游、地学等专业师生参考。广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水平还有待提高。广西生态旅游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解决问题,关键是应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地(环境)关系,特别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探讨广西落实“商养学闲情奇”六要素、解决好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关系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生态旅游概述
第一节生态旅游基本内涵
一、生态旅游相关概念
二、生态旅游的核心思想
第二节生态旅游相关理论
一、科学发展观理论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三、生物多样性理论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
五、区域主体功能理论
六、生态旅游美学理论
第二章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及其价值分析
第一节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一、山地型生态旅游资源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三、生物生态旅游资源
四、山地气候生态旅游资源
五、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第二节广西生态旅游的环境条件
一、自然环境
二、社会经济环境
三、近10多年来广西生态环境的演变
第三节广西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分析
一、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概述
二、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初步评价
三、广西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美学内涵
四、广西生态旅游资源科普内涵
第三章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第一节广西原生态环境及其文化
一、广西自然生态资源存在的问题
二、广西人文生态资源的破坏
第二节广西生态资源保护
一、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滞后的原因
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对策
第三节广西生态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利用
一、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概况
二、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经营
第四节广西喀斯特环境敏感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广西喀斯特环境敏感地区的确定
二、广西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现状
三、广西喀斯特环境敏感地区理性发展生态旅游对策
第五节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实例
一、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旅游资源开发
二、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
三、靖西市通灵大峡谷景区
四、大明山生态旅游发展
第四章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分区论述
第一节桂东北山水生态旅游片区
一、桂东北片区概况
二、生态旅游小区策划
第二节桂西北长寿生态旅游片区
一、桂西北片区概况
二、生态旅游小区策划
第三节桂西民族生态旅游片区
一、桂西片区概况
二、生态旅游小区策划
第四节桂西南边境生态文化旅游片区
一、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二、生态旅游小区策划
第五节南北钦防海洋生态旅游片区
一、旅游发展概况
二、生态旅游小区策划
第六节桂中生态工业旅游片区
一、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二、生态旅游小区策划
第七节桂东南生态农业旅游片区
一、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二、生态旅游小区策划
第八节桂东民俗文化旅游片区
一、桂东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二、生态旅游小区策划
第五章广西新型城镇生态旅游
第一节新型城镇与乡愁文化
一、新型城镇化的文化内涵
二、乡愁文化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特点
三、乡愁文化与新型城镇园林绿化
四、广西新型城镇园林绿化发展路径
第二节南宁市园林建设实证调研
第三节广西其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及其旅游发展
一、柳州市——工业园林城市
二、桂林市——山水旅游名城
三、北海市——海洋文化旅游城
四、梧州市——广府民俗文化城
第六章广西乡村生态旅游
第一节乡村旅游发展态势
一、乡村旅游发展契机
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第二节广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一、广西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二、广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第三节广西代表性乡村生态旅游
一、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历史文化旅游村
二、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生态农业旅游村
三、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多元化农家乐旅游村
四、百色市百成生态园旅游探索试点
五、黄姚古镇历史文化旅游镇
第四节环大明山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一、环大明山社区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二、环大明山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三、环大明山社区生态旅游开发分区
第五节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岜盆站与社区和谐发展
一、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的意义
二、岜盆保护站与渠楠村社区合作共赢
三、全社会支持社区发展
第七章广西生态旅游与自助游
第一节广西自助游概况
一、自助游定义
二、广西自助游条件
三、广西自助游者
四、广西自助游特点及其发展
五、自助游与旅行社的关联
第二节自助游与生态旅游地协调发展
一、自助游与旅游景区协调发展
二、自助游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
三、自助游与保护区及社区和谐发展
四、广西边境自助游
第八章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名录(截至2012年底)
附录2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名录
附录3广西壮族自治区拟命名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名单
附录4广西壮族自治区2016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
图版
文摘
版权页:
为此,景区可以有很多对策。如:①加强景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一方面突出自助游线路咨询、餐饮住宿订购、自驾游攻略、景区旅游指示系统(指示交通,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休憩设施等配套服务设施)内容;另一方面及时公布包括游客人数、交通住宿条件等信息,根据景区容量调节客流量。②加强景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首先解决景区的“可进人性”问题,如乐业县布柳江漂流景区十分优美,但散客较难进入。加强景区管理,和导游一起尽到更多提示、引导、劝阻的义务。③广西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很多也很优美,但比较分散,也缺乏宣传和包装,大多数鲜为人知,应加强捆绑包装,配备一整套强有力的营销人马。④广西生态旅游资源广泛分布,且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等是旅游扶贫最有效措施。⑤解决黄金周拥堵问题的关键,不是取消节假日,而是在于空间上的分流。空间上的分流也能促进其他地区旅游的发展,这对同质化景区多且分散的广西具有特别现实的意义。⑥利用广西北热带和南亚热带的气候旅游资源优势和滨海优势积极拓展国内旅游市场,特别是与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开展定点联系旅游,并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如将热带水果转化为旅游商品等。⑦按照世界遗产、国家A级景区等标准,推进“大景区”、星级酒店等快速发展。
二、自助游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
(一)自然保护区对自助游的吸引力
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多地处边远地区,人少地广,原始风貌改变不大,多保留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广西自然保护区及其社区为例,自然风光有雄伟的中山地貌、砂岩峰林、花岗岩峰柱石蛋、丹霞地貌、喀斯特峰丛峰林与洞穴、山溪涧潭与瀑布、地下河与泉水、海蚀与海积地貌、各种珍稀动植物等。人文景观有少数民族村寨及文化、古村落、古驿道、古寺庙、古墓葬、龙母文化、句町文化、佛教与道教等。这些自然与人文资源以其优异的生态美、神秘感、知识性和趣味性,对自助游客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现在,生态文化的深入传播激励着旅游者出游。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渴望走进大自然,探索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关系,体验与自然环境水乳交融和睦共处的天人合一境界。他们提出了“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生态环境游——时尚选择”等口号,倡导“森林浴”、“空气负离子浴”、“野外生存”等新的旅行方式。而自然保护区就是他们的首选目的地。
ISBN | 9787116102927 |
---|---|
出版社 | 地质出版社 |
作者 | 吕曼秋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