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指导手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污(废)水处理厂(站)工程设计程序
一、前期工作
二、初步设计
三、施工图设计
第二节污(废)水处理方法和工艺
一、污(废)水的分类和性质
二、解决污(废)水问题的主要原则
三、污(废)水处理方法概述
四、污(废)水处理程度和工艺组合
第三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设计任务书
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深度
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步骤
五、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成果要求及考评标准
第二章水量水质及附属处理构筑物设计
第一节水量水质的设计计算
一、设计概述
二、水量水质的设计参数和规定
三、水量水质的设计计算公式
第二节污水和污泥管道系统设计计算
一、设计概述
二、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参数和规定
三、污泥管道系统的设计参数和规定
四、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第三节调节池
一、设计概述
二、调节池的设计参数和规定
三、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第四节配水井
一、设计概述
二、配水井的设计参数和规定
三、配水井的设计计算
第三章一级物理处理单元构筑物设计
第一节格栅
一、设计概述
二、格栅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格栅的设计公式
四、格栅设计实例
第二节沉砂池
一、设计概述
二、沉砂池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平流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四、曝气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五、旋流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第三节初次沉淀池
一、设计概述
二、初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平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
四、竖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
五、辐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
六、斜板(管)初沉池的设计计算
第四节气浮池
一、设计概述
二、加压溶气气浮系统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加压溶气气浮系统的设计公式
四、加压溶气气浮系统设计实例
第四章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单元构筑物设计
第一节传统活性污泥法
一、设计概述
二、活性污泥法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活性污泥法的设计公式
四、传统曝气活性污泥法设计实例
第二节吸附一生物降解活性污泥法
一、设计概述
二、AB法工艺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AB法工艺的设计公式
四、AB法工艺设计实例
第三节生物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
一、设计概述
二、A2/O工艺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A2/O工艺的设计公式
四、A2/O工艺设计实例
第四节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一、设计概述
二、SBR工艺的设计计算
三、SBR工艺设计实例
四、CASS工艺的设计计算
五、CASS工艺设计实例
第五节氧化沟法
一、设计概述
二、氧化沟工艺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氧化沟工艺的设计公式
四、三沟式氧化沟的设计计算
五、奥贝尔氧化沟的设计计算
六、卡鲁塞尔氧化沟的设计计算
第六节膜生物反应器
一、设计概述
二、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膜生物反应器设计计算公式
四、A2/O—FSMBR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实例
第五章生物膜法生物处理单元构筑物设计
第一节生物滤池
一、设计概述
二、生物滤池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生物滤池的设计公式
四、生物滤池设计实例
第二节生物转盘
一、设计概述
二、生物转盘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生物转盘的设计公式
四、生物转盘设计实例
第三节生物接触氧化池
一、设计概述
二、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公式
四、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
第四节曝气生物滤池
一、设计概述
二、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公式
四、曝气生物滤池设计实例
第六章其他常见水处理构筑物设计
第一节水解酸化池
一、设计概述
二、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公式
四、水解酸化池设计实例
第二节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一、设计概述
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UASB反应器的设计公式
四、UASB反应器设计实例
第三节二次沉淀池
一、设计概述
二、二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二次沉淀池的设计公式
四、二次沉淀池的设计实例
第四节混凝处理设施
一、设计概述
二、混凝处理设施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混凝处理设施的设计公式
四、混凝处理设施的设计实例
第五节滤池
一、设计概述
二、滤池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滤池的设计公式
四、快滤池设计实例
第六节消毒设施
一、设计概述
二、消毒设施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消毒设施的设计公式
四、消毒设施设计实例
……
第七章污泥处理单元构筑物设计
第八章污水处理厂的布置和技术经济分析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生物转盘又称旋转式生物反应器。生物转盘运转时,污水在反应槽中顺盘片间隙流动,盘片在转轴带动下缓慢转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转盘上的生物膜所吸附,当圆盘离开污水时,盘片表面形成薄薄一层水膜。水膜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同时生物膜分解被吸附的有机物。这样,圆盘每转动一圈,即进行一次吸附一吸氧一氧化分解过程。圆盘不断转动,污水得到净化,同时盘片上的生物膜不断生长、增厚。老化的生物膜靠圆盘旋转时产生的剪切力脱落下来并随污水排放至沉淀池,生物膜得到更新。
生物转盘主要由转盘(盘片)、转动轴、接触反应槽和传动装置组成。盘片是生物转盘系统的核心,盘片的材料要求质轻、耐腐蚀、强度大、易挂膜、比表面积大、易安装,多由硬聚氯乙烯、聚酯玻璃钢或低发泡聚苯乙烯制成平板状或波纹板状的圆形薄片。接触反应槽是废水与盘片接触的场所,接触反应槽的结构要求无死角(区),防止脱落生物膜的淤积,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作成半圆形断面的水槽。转动轴一般为实心钢轴或无缝钢管,支撑在半圆形反应槽两端的支座上。传动装置一般采用电机驱动,包括电动机和减速装置,也有依靠空气驱动和水力驱动的生物转盘。为防止转盘设备遭受风吹雨打和日光曝晒,应设置在房屋或雨棚内或用罩覆盖,罩上应开孔,以促进空气流通。
生物转盘的基本流程主要由初沉池、生物转盘及二沉池组成。根据进水水量、水质、处理要求和现场条件,可将多个生物转盘串联运行。实践证明,对同一污水,在盘片总面积不变的前提下,采用多级串联运行能够显著提高出水水质和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根据转盘和盘片的布置形式,生物转盘可分为单轴单级、单轴多级和多轴多级。废水经处理后,BODs值逐级降低,因此,生物转盘的盘片数量可以逐级减少。
生物转盘工艺的主要优点是:微生物浓度高;生物相分级,在每级转盘上生长着适应于流人该级废水性质的生物相;污泥泥龄长,可实现同步脱氮除磷;耐冲击负荷,对BODs值达10000mg/L以上的超高浓度有机废水和10mg/L以下的超低浓度废水都可以采用生物转盘进行处理,并能够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不发生堵塞现象,无需污泥回流和出水回流;产泥量低;运行能耗低,管理方便。主要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需要进行保温和防风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指导手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污(废)水处理厂(站)工程设计程序
一、前期工作
二、初步设计
三、施工图设计
第二节污(废)水处理方法和工艺
一、污(废)水的分类和性质
二、解决污(废)水问题的主要原则
三、污(废)水处理方法概述
四、污(废)水处理程度和工艺组合
第三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设计任务书
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深度
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步骤
五、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成果要求及考评标准
第二章水量水质及附属处理构筑物设计
第一节水量水质的设计计算
一、设计概述
二、水量水质的设计参数和规定
三、水量水质的设计计算公式
第二节污水和污泥管道系统设计计算
一、设计概述
二、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参数和规定
三、污泥管道系统的设计参数和规定
四、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第三节调节池
一、设计概述
二、调节池的设计参数和规定
三、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第四节配水井
一、设计概述
二、配水井的设计参数和规定
三、配水井的设计计算
第三章一级物理处理单元构筑物设计
第一节格栅
一、设计概述
二、格栅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格栅的设计公式
四、格栅设计实例
第二节沉砂池
一、设计概述
二、沉砂池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平流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四、曝气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五、旋流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第三节初次沉淀池
一、设计概述
二、初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平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
四、竖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
五、辐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
六、斜板(管)初沉池的设计计算
第四节气浮池
一、设计概述
二、加压溶气气浮系统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加压溶气气浮系统的设计公式
四、加压溶气气浮系统设计实例
第四章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单元构筑物设计
第一节传统活性污泥法
一、设计概述
二、活性污泥法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活性污泥法的设计公式
四、传统曝气活性污泥法设计实例
第二节吸附一生物降解活性污泥法
一、设计概述
二、AB法工艺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AB法工艺的设计公式
四、AB法工艺设计实例
第三节生物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
一、设计概述
二、A2/O工艺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A2/O工艺的设计公式
四、A2/O工艺设计实例
第四节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一、设计概述
二、SBR工艺的设计计算
三、SBR工艺设计实例
四、CASS工艺的设计计算
五、CASS工艺设计实例
第五节氧化沟法
一、设计概述
二、氧化沟工艺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氧化沟工艺的设计公式
四、三沟式氧化沟的设计计算
五、奥贝尔氧化沟的设计计算
六、卡鲁塞尔氧化沟的设计计算
第六节膜生物反应器
一、设计概述
二、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膜生物反应器设计计算公式
四、A2/O—FSMBR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实例
第五章生物膜法生物处理单元构筑物设计
第一节生物滤池
一、设计概述
二、生物滤池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生物滤池的设计公式
四、生物滤池设计实例
第二节生物转盘
一、设计概述
二、生物转盘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生物转盘的设计公式
四、生物转盘设计实例
第三节生物接触氧化池
一、设计概述
二、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公式
四、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
第四节曝气生物滤池
一、设计概述
二、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公式
四、曝气生物滤池设计实例
第六章其他常见水处理构筑物设计
第一节水解酸化池
一、设计概述
二、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公式
四、水解酸化池设计实例
第二节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一、设计概述
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UASB反应器的设计公式
四、UASB反应器设计实例
第三节二次沉淀池
一、设计概述
二、二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二次沉淀池的设计公式
四、二次沉淀池的设计实例
第四节混凝处理设施
一、设计概述
二、混凝处理设施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混凝处理设施的设计公式
四、混凝处理设施的设计实例
第五节滤池
一、设计概述
二、滤池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滤池的设计公式
四、快滤池设计实例
第六节消毒设施
一、设计概述
二、消毒设施的设计参数及规定
三、消毒设施的设计公式
四、消毒设施设计实例
……
第七章污泥处理单元构筑物设计
第八章污水处理厂的布置和技术经济分析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生物转盘又称旋转式生物反应器。生物转盘运转时,污水在反应槽中顺盘片间隙流动,盘片在转轴带动下缓慢转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转盘上的生物膜所吸附,当圆盘离开污水时,盘片表面形成薄薄一层水膜。水膜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同时生物膜分解被吸附的有机物。这样,圆盘每转动一圈,即进行一次吸附一吸氧一氧化分解过程。圆盘不断转动,污水得到净化,同时盘片上的生物膜不断生长、增厚。老化的生物膜靠圆盘旋转时产生的剪切力脱落下来并随污水排放至沉淀池,生物膜得到更新。
生物转盘主要由转盘(盘片)、转动轴、接触反应槽和传动装置组成。盘片是生物转盘系统的核心,盘片的材料要求质轻、耐腐蚀、强度大、易挂膜、比表面积大、易安装,多由硬聚氯乙烯、聚酯玻璃钢或低发泡聚苯乙烯制成平板状或波纹板状的圆形薄片。接触反应槽是废水与盘片接触的场所,接触反应槽的结构要求无死角(区),防止脱落生物膜的淤积,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作成半圆形断面的水槽。转动轴一般为实心钢轴或无缝钢管,支撑在半圆形反应槽两端的支座上。传动装置一般采用电机驱动,包括电动机和减速装置,也有依靠空气驱动和水力驱动的生物转盘。为防止转盘设备遭受风吹雨打和日光曝晒,应设置在房屋或雨棚内或用罩覆盖,罩上应开孔,以促进空气流通。
生物转盘的基本流程主要由初沉池、生物转盘及二沉池组成。根据进水水量、水质、处理要求和现场条件,可将多个生物转盘串联运行。实践证明,对同一污水,在盘片总面积不变的前提下,采用多级串联运行能够显著提高出水水质和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根据转盘和盘片的布置形式,生物转盘可分为单轴单级、单轴多级和多轴多级。废水经处理后,BODs值逐级降低,因此,生物转盘的盘片数量可以逐级减少。
生物转盘工艺的主要优点是:微生物浓度高;生物相分级,在每级转盘上生长着适应于流人该级废水性质的生物相;污泥泥龄长,可实现同步脱氮除磷;耐冲击负荷,对BODs值达10000mg/L以上的超高浓度有机废水和10mg/L以下的超低浓度废水都可以采用生物转盘进行处理,并能够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不发生堵塞现象,无需污泥回流和出水回流;产泥量低;运行能耗低,管理方便。主要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需要进行保温和防风处理。
ISBN | 7030521072,9787030521071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王博涛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