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实验教学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适用于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各专业及相关专业,也可作为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教材。
目录
第一篇乍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要求
第章实验室安全规则
第一节实验规则
第一二节实验室安全和注意事项
第三节应急处理
第二章实验设计与实验报告
第一节实验设计
第二节实验记录及实验报告
第三节实验误差
第四节有效数字
第三章实验化学试剂
第四章实验室的基本操作
第一节玻璃器皿的洗涤
第二节溶液的常规操作
第三节实验常用标本的制备
第四节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
第二篇实验室常用基本技术
第五章离心技术
第六章分光光度技术
第七章层析技术
第一节吸附层析
第二节分配层析
第三节离子交换层析
第四节凝胶层析
第五节亲和层析
第八章电泳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第三节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第四节琼脂糖凝胶电泳
第五节其他电泳
第六节电泳后大分子的检测
第九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第一节聚合酶链式反应
第二节反转录PCR(RT—PCR)
第三节实时荧光定量PCR
第四节原位RCR
第五节PCR扩增产物分析
第十章生物大分子的制备
第一节生物大分子制备的前处理
第二节生物大分子的提取
第三节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第四节冰冻干燥
第十章AC9000型电解质分析仪使用
第十二章DS—3C微量元素检测仪的使用
第三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项目
第十三章蛋白定量测定
第一节酚试剂法(改良Lowry)
第二节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三节改良微量凯氏定氮法
第十四章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第十五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第十六章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
第十七章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一节pH和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第二节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第十八章碱性磷酸酶米氏常数的测定
第十九章血清/尿淀粉酶测定
第一节改良Winslow氏法
第二节碘—淀粉比色法
第二十童血糖测定
第一节邻甲苯胺法
第二节葡萄糖氧化酶法
第三节尿糖的定性测定(班氏试剂法)
第二十一章血脂测定
第一节总胆固醇测定
第二节甘油三酯测定
第三节高密度腊蛋白测定(磷钨酸—镁沉淀法)
第四节血清载脂蛋白的测定
第二十二章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浆脂蛋白
第二十三章肝/尿中酮体的测定
第一节肝中酮体的测定
第二节尿中酮体的定性测定(Lange法)
第二十四章血清转氨酶测定
第一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第二节血清AST测定(赖氏法)
第二十五章血清尿素氮测定(二乙酰—肟法)
第二十六章血清胆红素测定
第一节改良J—G法
第二节胆红素氧化酶法
第二十七章提取基因组DNA(蛋白酶K消化法)
第二十八章提取人外周血基因组DNA(改良碘化钾法)
第二十九章PCR扩增血液胆固醇酯转运蛋白D442G
第三十章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第三十一章快速质粒抽提及酶切鉴定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实验目的)
(1)熟悉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基本原理。
(2)学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基本操作步骤及确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的方法。
(3)了解SDS和巯基乙醇在电泳中所起的作用。
(实验原理)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使用含有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还原剂巯基乙醇的样品处理液对蛋白质样品进行煮沸处理,使蛋白质变性,二硫键断开,样品中的肽链最终都处于无二硫键连接的分离的状态。由于SDS带有负电荷,同时它有一个长的疏水尾巴,因此SDS通过疏水尾巴与肽链中的氨基酸的疏水侧链结合,结合SDS的比例大约是一个蛋白质分子中每两个氨基酸残基结合一分子的SDS,所形成的SDS—蛋白质复合物的形状近似于长的椭圆棒,它的短轴是恒定的,而长轴与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成正比,这样,复合物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消除和掩蔽了不同蛋白质分子之间原有的电荷差异,电泳时SDS—蛋白质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分子量。所以SDS—PAGE常用来分析蛋白质的纯度和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在SDS—PAGE中,去污剂既要加到凝胶介质中,也要加到电极液中,以便维持处理过的蛋白质样品的变性状态。聚丙烯酰胺凝胶由浓缩胶和分离胶两部分组成,两种胶的作用机制分别为:
(1)浓缩胶的浓缩效应:电极缓冲液的pH 8.3,甘氨酸的电离小,有效迁移率小,称为慢离子;浓缩胶中的氯离子完全电离,有效迁移率大,称为快离子:蛋白质在浓缩胶中介于两者之间。电泳开始后,氯离子跑得最快,留下一段低导电区,产生高电位梯度(电位与电导率成反比),使甘氨酸离子追赶氯离子,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形成一个不断向正极移动的界面,蛋白质在中间而被压缩。
《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实验教学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适用于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各专业及相关专业,也可作为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教材。
目录
第一篇乍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要求
第章实验室安全规则
第一节实验规则
第一二节实验室安全和注意事项
第三节应急处理
第二章实验设计与实验报告
第一节实验设计
第二节实验记录及实验报告
第三节实验误差
第四节有效数字
第三章实验化学试剂
第四章实验室的基本操作
第一节玻璃器皿的洗涤
第二节溶液的常规操作
第三节实验常用标本的制备
第四节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
第二篇实验室常用基本技术
第五章离心技术
第六章分光光度技术
第七章层析技术
第一节吸附层析
第二节分配层析
第三节离子交换层析
第四节凝胶层析
第五节亲和层析
第八章电泳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第三节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第四节琼脂糖凝胶电泳
第五节其他电泳
第六节电泳后大分子的检测
第九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第一节聚合酶链式反应
第二节反转录PCR(RT—PCR)
第三节实时荧光定量PCR
第四节原位RCR
第五节PCR扩增产物分析
第十章生物大分子的制备
第一节生物大分子制备的前处理
第二节生物大分子的提取
第三节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第四节冰冻干燥
第十章AC9000型电解质分析仪使用
第十二章DS—3C微量元素检测仪的使用
第三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项目
第十三章蛋白定量测定
第一节酚试剂法(改良Lowry)
第二节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三节改良微量凯氏定氮法
第十四章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第十五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第十六章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
第十七章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一节pH和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第二节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第十八章碱性磷酸酶米氏常数的测定
第十九章血清/尿淀粉酶测定
第一节改良Winslow氏法
第二节碘—淀粉比色法
第二十童血糖测定
第一节邻甲苯胺法
第二节葡萄糖氧化酶法
第三节尿糖的定性测定(班氏试剂法)
第二十一章血脂测定
第一节总胆固醇测定
第二节甘油三酯测定
第三节高密度腊蛋白测定(磷钨酸—镁沉淀法)
第四节血清载脂蛋白的测定
第二十二章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浆脂蛋白
第二十三章肝/尿中酮体的测定
第一节肝中酮体的测定
第二节尿中酮体的定性测定(Lange法)
第二十四章血清转氨酶测定
第一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第二节血清AST测定(赖氏法)
第二十五章血清尿素氮测定(二乙酰—肟法)
第二十六章血清胆红素测定
第一节改良J—G法
第二节胆红素氧化酶法
第二十七章提取基因组DNA(蛋白酶K消化法)
第二十八章提取人外周血基因组DNA(改良碘化钾法)
第二十九章PCR扩增血液胆固醇酯转运蛋白D442G
第三十章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第三十一章快速质粒抽提及酶切鉴定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实验目的)
(1)熟悉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基本原理。
(2)学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基本操作步骤及确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的方法。
(3)了解SDS和巯基乙醇在电泳中所起的作用。
(实验原理)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使用含有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还原剂巯基乙醇的样品处理液对蛋白质样品进行煮沸处理,使蛋白质变性,二硫键断开,样品中的肽链最终都处于无二硫键连接的分离的状态。由于SDS带有负电荷,同时它有一个长的疏水尾巴,因此SDS通过疏水尾巴与肽链中的氨基酸的疏水侧链结合,结合SDS的比例大约是一个蛋白质分子中每两个氨基酸残基结合一分子的SDS,所形成的SDS—蛋白质复合物的形状近似于长的椭圆棒,它的短轴是恒定的,而长轴与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成正比,这样,复合物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消除和掩蔽了不同蛋白质分子之间原有的电荷差异,电泳时SDS—蛋白质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分子量。所以SDS—PAGE常用来分析蛋白质的纯度和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在SDS—PAGE中,去污剂既要加到凝胶介质中,也要加到电极液中,以便维持处理过的蛋白质样品的变性状态。聚丙烯酰胺凝胶由浓缩胶和分离胶两部分组成,两种胶的作用机制分别为:
(1)浓缩胶的浓缩效应:电极缓冲液的pH 8.3,甘氨酸的电离小,有效迁移率小,称为慢离子;浓缩胶中的氯离子完全电离,有效迁移率大,称为快离子:蛋白质在浓缩胶中介于两者之间。电泳开始后,氯离子跑得最快,留下一段低导电区,产生高电位梯度(电位与电导率成反比),使甘氨酸离子追赶氯离子,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形成一个不断向正极移动的界面,蛋白质在中间而被压缩。
ISBN | 9787030515452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肖永红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