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高一(套装共2册) 978990039811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高一(套装共2册)》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高中一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高中一年级·下册》共2册。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高中一年级·上册》目录:
经典文学篇
第一节《学记》
第二节《大学》
第三节《中庸》
华夏历史篇
第一节华夏族的形成
第二节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三节民族的大融合
第四节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
杰出人物篇
第一节孔子孟子
第二节老子庄子
第三节董仲舒王充
第四节黄宗羲王夫之
古代科技篇
第一节古代的数学成就
第二节古代的医学成就
第三节古代的地理学成就
传统美德篇
第一节“仁”的内涵
第二节践行仁德的楷模
地域文化篇
第一节中原文化的特点
第二节中原的政治和思想文化
第三节中原的农耕和商业文化
文化遗产篇
第一节平遥
第二节阆中
第三节丽江
第四节歙县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高中一年级·下册》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现传本《九章算术》共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各种问题的解法,分别隶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个细目,在数系理论、筹式演算理论、勾股理论、面积与体积理论以及割圆术与圆周率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书中所运用的开平方、开立方和在此基础上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联立一次方程的方法,引入的负数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要比欧洲早1500多年,尤其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为特色,奠定了中国古典数学中重视计算应用的传统。
三国时期魏人刘徽注释了《九章算术》,其著作《九章算术注》不仅对《九章算术》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而且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理论体系与数学原理,并且多有创造。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第一次提出极限思想,并创用割圆术,由圆内接正192边形计算出圆周率为3.1416,指出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其周长就愈接近圆周长。他设计的“牟合方盖”的几何模型为后人寻求球体积公式打下了重要基础。
求算圆周率的值一直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难的研究课题。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刘徽的基础上,经过眼巨而复杂的运算,确定圆周率值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1000多年以后,阿拉伯数学家和法国数学家才求出更为精确的数据。
隋唐时期的主要成就在于中国数学教育制度的建立,国子监设立算学馆及科举制度,在当时的算学馆,《算经十书》成为学生专用教材。《算经十书》收集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10部数学著作。公元600年,隋代刘焯在制定《皇极历》时,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唐代僧人一行在其《大衍历》中将其发展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
ISBN9789900398110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作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编写组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