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研究 9787520301350,752030135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研究》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展”涉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分析,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理论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理论基础、现实基础和学科基础,接下来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比较分析和现实研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路径,同时还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趋势,形成了研究结论,提出了研究建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研究》内容完整,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初步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理论体系,对拓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作者简介

吴琼,黑龙江哈尔滨人。复旦大学法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人文关怀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新探”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复旦教育论坛》《理论视野》《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全文转载或索引。参与《中国精神教育读本》等著作的撰写。

目录


导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命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理论解读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解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特征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结构及功能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性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内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特点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理论渊源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理论指导
三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综合国力的提升奠定了话语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奠定了话语发展的实践基础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学科基础
一学科范式的形成为话语发展奠定了学科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相关理论为话语发展提供了依据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时代特征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话语侧重政治动员,内容相对单一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革命性话语冲淡了建设性话语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话语注重以人为本,日益开放多元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取向
一话语理念与内容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话语模式更加注重双向互动
三话语传播渠道和载体日益丰富多样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历史经验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当代启示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域外审视
第一节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概况
一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历史阶段
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特征及趋势
第二节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经验及教训
一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形态及建设经验
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教训及警示
第三节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启示
一着力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二注重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三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合力
四警惕外来意识形态话语的冲击与渗透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当代语境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外语境
一全球化语境的广域性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的话语诉求
三当代中国社会话语的新变化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内语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内在逻辑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困境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自觉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策略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二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相统一
三历史继承与时代创新相统一
四统一思想与尊重多样相统一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
四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域
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素养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趋势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趋势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国际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大众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生活化
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多元化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应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一国际视野与民族特色的关系
二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的关系
三大众化与学理性的关系
四现实性与虚拟性的关系
五理论推进与实践应用的关系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政治体制改革等合力作用下,计划经济年代行之有效的、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公共信息传播模式被打破,多种思潮、观点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公共舆论场,民间话语空间不断冲击官方话语空间。民间话语是自发形成的,非官方话语的民众议程及民间言论,多源于新媒体及自媒体。民间话语的特征是形成渠道多元化、产生的效果出人意料及非理性化等。面对民间话语越来越大的冲击力,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正视,为构建多元、对话、包容的公共话语空间作出努力。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是新时期执政党对官方舆论场和坊间舆论场的共同期待。进入21世纪以来,官方舆论场并无重大变化,而民间舆论场却日益壮大,它们之间的消长是极其不平衡的。尤其“微博时代”的来临经常能够形成强大的舆论飓风。“蛮拼的”和“点赞”这样的网络流行语进入领导人的话语体系后,光明网随即发出评论:“官方舆论场”和“草根舆论场”正在加速融合和互联互通。网络话语进入官方话语体系这是中央改变话语传播策略的一个缩影。官方话语放低身段、主动传播,说明民间话语的影响力势不可当,民间话语融入官方话语体系是大势所趋。民间性强调的不仅是说话沟通的能力,还是谋求社会支持的能力。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说出群众想听、愿意听、听得懂的话,使用群众想用、正在用、喜欢用的话语符号,舆论引导才能有效果,官方与民间的多元话语才能互联互通。
ISBN9787520301350,752030135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吴琼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