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经典文库·无机化学丛书:锕系、锕系后元素 978703030572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技术经典文库·无机化学丛书:锕系、锕系后元素》可供物理、化学、地质和核能等学科的研究者和大学师生参考。

目录

《无机化学丛书》序
前言
29.锕系
29.1锕系元素概论
1.1锕系理论的提出
1.2锕系元素的电子构型
1.3锕系元素的价态、离子半径和配位数
1.4锕系离子的水溶液化学
1.5铜系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参考文献
29.2锕系元素的制取和分离
2.1锕系元素的人工制取
2.2锕系元素的分离
参考文献
29.3锕系元素金属及用途
3.1锕系元素金属
3.2锕系元素的用途
3.3锕系元素的毒性
参考文献
29.4锕
4.1引言
4.2锕的同位素与核性质
4.3锕的元素性质
4.4锕的化合物
4.5锕的水溶液化学
4.6锕的分离和分析
参考文献
29.5钍
5.1引言
5.2钍的同位素与核性质
5.3钍的元素性质
5.4钍的化合物
5.5钍的水溶液化学
5.6钍的分离和分析
参考文献
29.6镤
6.1引言
6.2镤的同位素与核性质
6.3镤的元素性质
6.4镤的化合物
6.5镤的水溶液化学
6.6镤的分离和分析
参考文献
29.7铀
7.1引言
7.2铀的同位素与核性质
7.3铀的元素性质
7.4铀的化合物
7.5铀的水溶液化学
7.6铀的分离和分析
参考文献
29.8镎
8.1镎的同位素与核性质
8.2镎的主要同位素的生产
8.3镎的化合物
8.4镎的水溶液化学
8.5镎的分析测定
参考文献
29.9钚
9.1钚的同位素与核性质
9.2钚的主要同位素的生产
9.3钚的化合物
9.4钚的水溶液化学
9.5钚的分析测定
参考文献
29.10镅
10.1镅的同位素与核性质
10.2镅的主要同位素的生产
10.3镅的化合物
10.4镅的水溶液化学
10.5镅的分析测定
参考文献
29.11锔
11.1锔的同位素与核性质
11.2锔的主要同位素的生产
11.3锔的化合物
11.4锔的水溶液化学
11.5锔的分析测定
参考文献
29.12锔后元素
12.1锫
12.2锎
12.3锿
12.4镄
12.5钔
12.6锘
12.7铹
参考文献
30.锕系后元素
30.1前言
1.1锕系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2锕系后元素的电子构型
1.3命名法
参考文献
30.2锕系后元素合成和性质
参考文献
30.3新元素性质的预言
3.1超重元素及其理论预言
3.2超重核的壳层结构
3.3超重核的稳定性
3.4超重核的裂变性质
3.5超重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参考文献
30.4在自然界中寻找超重元素
4.1寻找的根据
4.2测定方法
4.3鉴定分析与结果
4.4尚未找到超重核的原因
4.5今后的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30.5人工合成超重元素
5.1重离子反应合成
5.2高能质子次级反应合成
5.3多中子俘获反应合成
参考文献
附录 原子量的测定和修订
历史回顾
原子量12C基准
原子量定义
正常物质
原子量的测定方法
质谱测定法
同位素丰度表
各元素原子量值的总评审
同位素丰度与原子量的计算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9.5.3 X射线吸收和X射线发射法
X射线吸收测定法的一些特征是:①元素的质量吸收系数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②除了相应于特征的吸收带边缘有明显的不连续性外,任何给定元素的吸收系数都随X射线波长按指数增加;③吸收程度与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和化学状态无关。
由于这些特性,构成了X射线多色束测定溶液及合金中重元素含量的基础,这种X射线吸收法已应用于钚—铝合金燃料板的非破坏性检验。
X射线发射光谱法是以足够能量的X射线照射样品,以激发K层或L层电子。当这些受激电子回到基层时,则产生荧光X射线,其波长代表样品中存在的特定元素。测定荧光光谱的波长可以定性地鉴别这些元素;测量所选定的特征发射谱线的相对强度,则可定量地分析这些元素。适用于测定废水、陶瓷等物质中的钚含量。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分析时间较短。
9.5.4 其他分析法
1.辐射测量法
当已知钚的同位素组成和纯度时,可用α计数法测定微量的钚。因为239Pu的α比活度是1.36×1011衰变/min·g,而α计数器的本底计数率可达到<1计数/min,因此,工艺废液、生物物质、土壤、水和空气滤布等样品中的钚(通常小于微克量),采用α计数法测定是十分合适的。如果经过非常仔细的校正,则此法测定钚的总误差可降低到±1%以下。当有其他α放射体存在时,常用α能量分析改进α计数法的适应性。
ISBN9787030305725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唐任寰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