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控制与服从的辩证法:威廉·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仇竹妮,女,法学博士,现就职于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兼吉林省老年福祉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治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近三年在《人民日报》、《理论学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主持教育部、吉林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课题5项。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批面上资助。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总体解读/1
第一节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思想特质/2
第二节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立论基础/25
第三节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思维逻辑/35
第二章莱斯对“控制自然”观念的批判/50
第一节历史批判/51
第二节实质批判/62
第三节科技理性批判/71
第四节与法兰克福学派“控制自然”观点之比较/83
第三章莱斯对“服从自然”观念的批判/89
第一节需求理论批判/90
第二节满足需要的社会结构批判/106
第三节虚假需求意识和异化消费现象批判/114
第四节与马尔库塞的“虚假需求”理论之比较/125
第四章莱斯“解放自然”的新观念/131
第一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转变/132
第二节“解放自然”观念的超越与重塑/138
第三节对“非人类自然”的伦理观照/149
第四节与马克思的自然观念之比较/159
第五章莱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165
第一节多元满足的新型幸福观/166
第二节实行“稳态经济”模式/170
第三节建立“易于生存的社会”/184
第四节与后现代社会政策之比较/189
第六章莱斯生态批判理论之思想比较与总体评价/195
第一节莱斯与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比较/196
第二节菜斯与岩佐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异同/215
第三节对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总体评价/224
第七章莱新生态批判理论对中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237
第一节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理性选择/238
第二节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思想启示/243
第三节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可能性实践/254
结语/269
参考文献/274
后记/282
文摘
版权页:
由此,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展开研究的重要方法。三是比较分析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将莱斯的生态批判理论置于思想史的理论洪流之中、置于中西方文明的比照巾加以分析评论,寻找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等的思想渊源,发现其与其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观点、立场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既是梳理其思想脉络的必要条件,也是深化本书研究主题的必由之路。
由于莱斯的生态批判理论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整个流派中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但国内外研究还未充分,某些理论研究浅显、人云亦云,未能达到对莱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而客观的分析。为此,本书关于莱斯的生态批判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其一,通过客观分析阐释莱斯的生态批判理论,可以对当下生态问题研究的某些理论予以纠正和补充,深化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整个流派的思想研究,拓展理论研究的视角,为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丰富生态文化的内容;其二,把莱斯的两本代表作联系起来解读,力求找到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不仅可以避免对莱斯思想研究的片面评价,也可深化对莱斯生态批判思想的理解,确立其对生态问题研究的立场和思维方式,对莱斯的生态批判理论可以作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其三,研究莱斯的生态批判理论将为我们提供解决我国生态问题的对策性思考。
《控制与服从的辩证法:威廉·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仇竹妮,女,法学博士,现就职于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兼吉林省老年福祉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治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近三年在《人民日报》、《理论学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主持教育部、吉林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课题5项。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批面上资助。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总体解读/1
第一节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思想特质/2
第二节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立论基础/25
第三节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思维逻辑/35
第二章莱斯对“控制自然”观念的批判/50
第一节历史批判/51
第二节实质批判/62
第三节科技理性批判/71
第四节与法兰克福学派“控制自然”观点之比较/83
第三章莱斯对“服从自然”观念的批判/89
第一节需求理论批判/90
第二节满足需要的社会结构批判/106
第三节虚假需求意识和异化消费现象批判/114
第四节与马尔库塞的“虚假需求”理论之比较/125
第四章莱斯“解放自然”的新观念/131
第一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转变/132
第二节“解放自然”观念的超越与重塑/138
第三节对“非人类自然”的伦理观照/149
第四节与马克思的自然观念之比较/159
第五章莱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165
第一节多元满足的新型幸福观/166
第二节实行“稳态经济”模式/170
第三节建立“易于生存的社会”/184
第四节与后现代社会政策之比较/189
第六章莱斯生态批判理论之思想比较与总体评价/195
第一节莱斯与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比较/196
第二节菜斯与岩佐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异同/215
第三节对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总体评价/224
第七章莱新生态批判理论对中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237
第一节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理性选择/238
第二节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思想启示/243
第三节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可能性实践/254
结语/269
参考文献/274
后记/282
文摘
版权页:
由此,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展开研究的重要方法。三是比较分析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将莱斯的生态批判理论置于思想史的理论洪流之中、置于中西方文明的比照巾加以分析评论,寻找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等的思想渊源,发现其与其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观点、立场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既是梳理其思想脉络的必要条件,也是深化本书研究主题的必由之路。
由于莱斯的生态批判理论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整个流派中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但国内外研究还未充分,某些理论研究浅显、人云亦云,未能达到对莱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而客观的分析。为此,本书关于莱斯的生态批判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其一,通过客观分析阐释莱斯的生态批判理论,可以对当下生态问题研究的某些理论予以纠正和补充,深化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整个流派的思想研究,拓展理论研究的视角,为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丰富生态文化的内容;其二,把莱斯的两本代表作联系起来解读,力求找到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不仅可以避免对莱斯思想研究的片面评价,也可深化对莱斯生态批判思想的理解,确立其对生态问题研究的立场和思维方式,对莱斯的生态批判理论可以作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其三,研究莱斯的生态批判理论将为我们提供解决我国生态问题的对策性思考。
ISBN | 9787010172712,7010172714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仇竹妮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