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体育与健康的视角 7564540362,978756454036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质性研究:体育与健康的视角》依据质性研究的方法和理念等将其运用到体育与健康研究领域,通过一些实证性的分析,找到能够解释体育与健康领域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期实现解决问题的目标与任务。

作者简介

蔡磊,生于1969年,硕士,副教授,山东省软科学项目评审专家。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现任教于山东科技大学,长期从事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科研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锻炼干预试验研究”。参与完成山东省软科学科研课题“山东省体育产业‘十二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及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十一届全运会赛艇水动力性能关键技术研究”。在国内外各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CSSCI及北大核心检索或收录。曾获山东省软科学成果三等奖、山东省“百佳”论文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目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 质性研究的诠释
第一节 理解质性研究含义
第二节 质性研究发展变化
第三节 定义质性研究
第二章 质性研究背景
第一节 质性研究在西方
第二节 国内质性研究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质性研究的种类
一 按照研究策略划分
二 按照研究者的立场划分
三 按照经常探讨的问题划分
四 按研究路径划分
第四节 质性研究的发展趋向
一 深入探索与把握“理解”和“解释”的精髓
二 进一步思考方法、理论与问题的关系
三 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规范性更加提高
四 做质性研究的行动者
第三章 体育与健康领域质性研究现状及意义
第一节 体育领域近期出现的质性研究
第二节 女性研究
第三节 学校体育研究
第四节 心理研究
第五节 体育与健康领域质性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 质性研究方法
第四章 深度访谈
第一节 深度访谈的含义
第二节 深度访谈的类型
一 按照访谈结构划分
二 按照访谈情境划分
三 按照交流方式划分
四 按照受访者群体数量划分
第三节 访谈的准备工作
一 访谈时间和地点的确定
二 了解访谈者的情况
三 优化访谈大纲
四 协商相关事项
第四节 访谈艺术
一 访谈中的提问和追问
二 访谈中倾听的技巧
三 访谈中回应的技巧
第五节 访谈记录
第五章 扎根理论
第一节 搜集数据
一 获取资料要注意通过方法进行观察
二 追求资料的质量
三 搜集数据
四 访谈过程
五 文本分析
第二节 数据编码
一 初始编码
二 聚焦编码
三 轴心编码
四 理论编码
第三节 撰写备忘录
第四节 理论抽样
一 理论抽样的理解
二 理论抽样饱和
三 理论抽样的分类、整合及图示
第五节 建构扎根理论
一 什么是理论
二 构建扎根理论的两种观点
三 构建扎根理论
第六章 焦点团体
第一节 什么是焦点团体
第二节 焦点团体的研究方法
一 数据资料的补充
二 组内与组间的相互作用
三 参与者
四 激励机制
第七章 个案研究
第一节 个案研究的含义与特点
一 个案研究的含义
二 个案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 个案研究的技术
第三节 个案研究资料的两面性
一 个案研究资料
二 个案研究资料的两面性
第八章 民族志
第一节 民族志的理论概述
一 民族志的含义
二 研究对象与性质
三 地位与功能
第二节 民族志的内容
一 被研究对象的基本状况
二 研究对象的社会结构
三 研究对象的政治活动
四 研究对象的经济活动
五 研究对象的家庭
六 研究对象的社会组织
七 研究对象的风俗习惯
八 宗教信仰
九 交流与交际
十 研究对象的文化与技术
十一 历法
十二 其他
第三节 民族志的撰写方法
一 撰写的步骤
二 撰写的章节
第九章 行动研究
第一节 解析行动研究
一 行动研究的含义
二 行动研究的特征
第二节 行动研究理论体系
一 解释学理论
二 实用主义理论
三 反思与认知理论
第三节 行动研究的实施程序与应用
一 行动研究的实施程序
二 行动研究应用
第三部分 体育与健康领域的应用实践
第十章 体育与健康研究的几个方向
第一节 竞技体育研究方向
第二节 运动心理学方向
第三节 体育教育方向
第四节 女性体育与健康研究
附录 体育教师群体边缘化相关原因的质性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第二,把数据转换成代码。质性研究中的代码或者编码都要依赖于数据,都是依据数据资料的可靠性换来的,也就是编码是数据的体现,数据是编码的坚实基础。如何记录数据以及记录什么样的数据资料都对编码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很多研究者看来,从基本的访谈资料开始就进行编码程序,看似是非常正确的,也是从最基本的资料获取的,但是大量的访谈资料如果直接进入编码程序往往会出现编码的混乱,使得我们分析编码的过程变得异常困难。在这里,有一些实践经验可以采纳,它们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说,我们可以从一开始获得一些访谈记录时就进行初始编码的过程,而不必等到完全获得所有资料时再进行编码。这样的工作会产生一些积极的效果。首先,当原始资料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进行初始编码的工作,建立的编码就形成了一些类属,而这些类属往往就是支撑本研究的基本类属,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通过继续深入地进行深度访谈,既可以增加相应类属的比例,同时也可以增加在开始进行数据编码中没有出现的类属。随着访谈的逐步深入,可能类属的数量和范围在不断地增大,这时我们就时刻增加获得类属的数量;但也可能类属不再增加,那么这时我们就可以讲,深度访谈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其次,这样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对访谈资料的一个深度的分析过程。因为,你每一次的访谈资料都是一次分析、甄别、鉴定甚至是编码的过程,这就增加了你对于资料的审查和认真分析的比例,往往是资料越多,我们在分析时就容易忽略,因此这样的分析过程以及鉴定过程相比所有资料齐备以后更加具有可信度。
ISBN7564540362,9787564540364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蔡磊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