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 51174-2017) 915518201030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 51174-2017)》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目录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水量和水质
3.1水量
3.2水质
4雨水调蓄工程设计
4.1一般规定
4.2水体调蓄工程
4.3绿地、广场调蓄工程
4.4调蓄池
4.5隧道调蓄工程
5施工和验收
5.1—般规定
5.2土建施工
5.3安装工程
5.4质量验收
6运行维护
6.1一般规定
6.2水体调蓄工程
6.3绿地、广场调蓄工程
6.4调蓄池和隧道调蓄工程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文摘

版权页:

用于分流制排水系统径流污染控制的雨水调蓄工程,其调蓄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当地降雨特征、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降雨初期的雨水水质水量特征、排水系统服务面积和下游污水处理系统的受纳能力等因素。国外有研究认为,1h雨量达到12.7mm的降雨能冲刷掉90%以上的地表污染物;同济大学对上海芙蓉江、水城路等地区的雨水地面径流研究表明,在降雨量达到10mm时,径流水质已基本稳定;国内还有研究认为一般控制量在6mm~8mm可控制60%~80%的污染量。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调蓄量可取4mm~8mm,地面污染程度较严重的区域宜取上限。3.1.6确定调蓄量时,应考虑地理位置限制、雨水水质水量、雨水综合利用效率和投资效益等多种因素,并进行综合比较后确定。3.1.7 相关研究表明,城镇径流存在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但由于降雨冲刷过程的复杂性和随机性,确定不同条件下的初期径流弃流量是一个难题。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在实测服务范围内不同下垫面收集雨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等污染物浓度,根据污染物浓度随降雨量的变化曲线确定初期径流弃流量。
ISBN9155182010307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