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第三版)》适合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和医学院校、农林院校本科生的实验课教学使用,通过讲授和操作结合的模式进行实验课教学。或由学生自学实验技术理论部分,再由实验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验技能培训。《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第三版)》还可供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实验技术课使用,及作为有关科技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定量分析技术
第一节滴定分析法
一、基本原理
二、标准溶液
三、滴定分析的计算
四、减小滴定误差的方法
第二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基本原理
二、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三、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和定量
四、减小测定误差的方法
第三节荧光分析法
一、基本原理
二、荧光仪的主要部件
三、荧光分析法的定性和定量
四、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第四节酶活力及动力学数据的测定
一、酶活力的测定
二、Km和Vmax的测定
三、其他动力学数据的测定
实验1—1粗脂肪的提取和定量测定
实验1—2碘价的测定(Hanus法)
实验1—3皂化价的测定
实验1—4酸价的测定
实验1—5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实验1—6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1—7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1—8血糖定量测定(GOD—PAP法)
实验1—9蒽酮比色定糖法
实验1—10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含量
实验1—11血清胆固醇的定量测定(磷硫铁法)
实验1—12血清总胆固醇的测定(邻苯二甲醛法)
实验1—13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1—14Folin试剂法(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1—15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1—16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1—17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含量
实验1—18二苯胺显色法测定DNA含量
实验1—19地衣酚显色法测定RNA含量
实验1—20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含量
实验1—21血清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的测定
实验1—22酸性磷酸酯酶的测定
第二章提取、沉淀和离心分离技术
第一节提取技术
一、材料的选掸与处理
二、细胞的破碎
三、抽提
第二节沉淀分离技术
一、蛋白质的沉淀分离
二、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三、多糖的提取和分离
四、小分子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第三节膜分离技术
一、膜分离技术的分类
二、膜的分类
三、膜的使用寿命
四、透析
五、微滤、超滤和反渗透
第四节提取物的浓缩、结晶和干燥
一、浓缩
二、结晶
三、干燥
第五节离心分离技术
一、离心机的种类与用途
二、离心分离方法的选择
三、离心条件的确定
四、离心操作的注意事项
实验2—1香菇多糖的制备
实验2—2卵磷脂的制备
实验2—3大蒜SOD的提取与分离
实验2—4菜花(花椰菜)中核酸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2—5酵母RNA的提取与分离
实验2—6从肝脏中提取DNA
第三章层析技术
第一节吸附层析
一、吸附柱层析
二、大孔吸附树脂和聚酰胺柱层析
三、聚酰胺薄膜层析
第二节分配层析
一、概述
二、纸层析
第三节凝胶层析
一、基本原理
二、凝胶的选择
三、操作
第四节离子交换层析
一、基本原理
二、离子交换剂
三、操作
第五节亲和层析
一、配基与偶联凝胶的选择与处理
二、亲和层析的操作条件
第六节薄层层析
一、支持剂的选择与处理
二、薄层板的制作
三、层析方法
第七节气相色谱
一、基本原理
二、气相色谱的气路系统
三、色谱柱
四、检测器
五、定性和定量方法
第八节高效液相色谱
一、概述
二、HPLC的特点
三、HPLC的分类
四、HPLC的仪器构成
五、定性定量方法
实验3—1氨基酸的纸层析
实验3—2微晶纤维素薄板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实验3—3核苷酸的离子交换层析
实验3—4DNS—氨基酸的聚酰胺薄膜层析
实验3—5凝胶层析测定蛋内质的Mr
实验3—6胰蛋白酶的亲和层析
实验3—7HPLC法测定生物类黄酮含量
实验3—8HPLC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
第四章电泳技术
第一节基本原理
一、泳动度
二、影响泳动度的因素
第二节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第三节琼脂糖凝胶电泳
一、琼脂糖凝胶的特点
二、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三、印迹转移电泳
四、交变脉冲电场凝胶电泳
第四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特点
二、凝胶聚合的原理及有关特性
三、PAGE原理
四、SDS—PAGE原理
五、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原理
六、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原理
第五节高效毛细管电泳
一、基本原理
二、实验方法
三、分离类型及应用
第六节免疫分析技术
一、抗体的性质和制备
二、抗原抗体反应
实验4—1血清蛋白的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实验4—2垂直板PAGE分离血清蛋白
实验4—3SDS—PAGE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4—4等电聚焦电泳测定血清蛋白质等电点
实验4—5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4—6PAGE分离RNA
实验4—7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胎儿甲种球蛋白
实验4—8火箭免疫电泳法测定抗原含量
……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第六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附录一实验数据的处理
附录二调整硫酸铵溶液饱和度计算表(25℃)
跗录三常见生化物质电泳后的染色方法
附录四常用缓冲液的配制
参考书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放射性同位素是灵敏度极高的标记物,但易污染环境,需严格的防护措施,故近年来开发了不少非放射性标记物,有些已达到相当高的灵敏度,只是一些试剂价格较昂贵,目前,放射性同位素仍广泛使用,但非放射性标记物的使用率正在日益增高。
根据其检测方法,非同位索标记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半抗原:目前使用较多的非放射性标记物是生物素和地高辛,它们都是半抗原,可以利用这些半抗原的抗体进行免疫检测。
②配体:生物素还是一种抗生物素蛋白(亦称卵白素,avidin)和链霉菌类抗生物素蛋白(streptavidine)的配体,可以利用亲和法进行检测。
③荧光素:如FITC、罗丹明类等,可以被紫外线激发出荧光进行观察,主要适用于细胞原位杂交。
④还有一些标记物可与另一物质反应而产生化学发光现象,可以像放射性同位素一样直接对X射线胶片进行曝光,这类标记物可能是今后研究的主流。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第三版)》适合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和医学院校、农林院校本科生的实验课教学使用,通过讲授和操作结合的模式进行实验课教学。或由学生自学实验技术理论部分,再由实验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验技能培训。《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第三版)》还可供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实验技术课使用,及作为有关科技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定量分析技术
第一节滴定分析法
一、基本原理
二、标准溶液
三、滴定分析的计算
四、减小滴定误差的方法
第二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基本原理
二、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三、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和定量
四、减小测定误差的方法
第三节荧光分析法
一、基本原理
二、荧光仪的主要部件
三、荧光分析法的定性和定量
四、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第四节酶活力及动力学数据的测定
一、酶活力的测定
二、Km和Vmax的测定
三、其他动力学数据的测定
实验1—1粗脂肪的提取和定量测定
实验1—2碘价的测定(Hanus法)
实验1—3皂化价的测定
实验1—4酸价的测定
实验1—5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实验1—6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1—7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1—8血糖定量测定(GOD—PAP法)
实验1—9蒽酮比色定糖法
实验1—10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含量
实验1—11血清胆固醇的定量测定(磷硫铁法)
实验1—12血清总胆固醇的测定(邻苯二甲醛法)
实验1—13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1—14Folin试剂法(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1—15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1—16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1—17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含量
实验1—18二苯胺显色法测定DNA含量
实验1—19地衣酚显色法测定RNA含量
实验1—20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含量
实验1—21血清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的测定
实验1—22酸性磷酸酯酶的测定
第二章提取、沉淀和离心分离技术
第一节提取技术
一、材料的选掸与处理
二、细胞的破碎
三、抽提
第二节沉淀分离技术
一、蛋白质的沉淀分离
二、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三、多糖的提取和分离
四、小分子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第三节膜分离技术
一、膜分离技术的分类
二、膜的分类
三、膜的使用寿命
四、透析
五、微滤、超滤和反渗透
第四节提取物的浓缩、结晶和干燥
一、浓缩
二、结晶
三、干燥
第五节离心分离技术
一、离心机的种类与用途
二、离心分离方法的选择
三、离心条件的确定
四、离心操作的注意事项
实验2—1香菇多糖的制备
实验2—2卵磷脂的制备
实验2—3大蒜SOD的提取与分离
实验2—4菜花(花椰菜)中核酸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2—5酵母RNA的提取与分离
实验2—6从肝脏中提取DNA
第三章层析技术
第一节吸附层析
一、吸附柱层析
二、大孔吸附树脂和聚酰胺柱层析
三、聚酰胺薄膜层析
第二节分配层析
一、概述
二、纸层析
第三节凝胶层析
一、基本原理
二、凝胶的选择
三、操作
第四节离子交换层析
一、基本原理
二、离子交换剂
三、操作
第五节亲和层析
一、配基与偶联凝胶的选择与处理
二、亲和层析的操作条件
第六节薄层层析
一、支持剂的选择与处理
二、薄层板的制作
三、层析方法
第七节气相色谱
一、基本原理
二、气相色谱的气路系统
三、色谱柱
四、检测器
五、定性和定量方法
第八节高效液相色谱
一、概述
二、HPLC的特点
三、HPLC的分类
四、HPLC的仪器构成
五、定性定量方法
实验3—1氨基酸的纸层析
实验3—2微晶纤维素薄板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实验3—3核苷酸的离子交换层析
实验3—4DNS—氨基酸的聚酰胺薄膜层析
实验3—5凝胶层析测定蛋内质的Mr
实验3—6胰蛋白酶的亲和层析
实验3—7HPLC法测定生物类黄酮含量
实验3—8HPLC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
第四章电泳技术
第一节基本原理
一、泳动度
二、影响泳动度的因素
第二节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第三节琼脂糖凝胶电泳
一、琼脂糖凝胶的特点
二、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三、印迹转移电泳
四、交变脉冲电场凝胶电泳
第四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特点
二、凝胶聚合的原理及有关特性
三、PAGE原理
四、SDS—PAGE原理
五、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原理
六、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原理
第五节高效毛细管电泳
一、基本原理
二、实验方法
三、分离类型及应用
第六节免疫分析技术
一、抗体的性质和制备
二、抗原抗体反应
实验4—1血清蛋白的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实验4—2垂直板PAGE分离血清蛋白
实验4—3SDS—PAGE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4—4等电聚焦电泳测定血清蛋白质等电点
实验4—5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4—6PAGE分离RNA
实验4—7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胎儿甲种球蛋白
实验4—8火箭免疫电泳法测定抗原含量
……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第六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附录一实验数据的处理
附录二调整硫酸铵溶液饱和度计算表(25℃)
跗录三常见生化物质电泳后的染色方法
附录四常用缓冲液的配制
参考书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放射性同位素是灵敏度极高的标记物,但易污染环境,需严格的防护措施,故近年来开发了不少非放射性标记物,有些已达到相当高的灵敏度,只是一些试剂价格较昂贵,目前,放射性同位素仍广泛使用,但非放射性标记物的使用率正在日益增高。
根据其检测方法,非同位索标记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半抗原:目前使用较多的非放射性标记物是生物素和地高辛,它们都是半抗原,可以利用这些半抗原的抗体进行免疫检测。
②配体:生物素还是一种抗生物素蛋白(亦称卵白素,avidin)和链霉菌类抗生物素蛋白(streptavidine)的配体,可以利用亲和法进行检测。
③荧光素:如FITC、罗丹明类等,可以被紫外线激发出荧光进行观察,主要适用于细胞原位杂交。
④还有一些标记物可与另一物质反应而产生化学发光现象,可以像放射性同位素一样直接对X射线胶片进行曝光,这类标记物可能是今后研究的主流。
ISBN | 9787030397362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杨建雄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