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三分管人七分做人》:成功领导的自我修养。
为什么成功的领导者都在讲人性和做人?管人先做人,带人要带心。
小企业家成功靠精明
中企业家成功靠管理
大企业家成功靠做人
“魅力型领导者”的3种个人特征:
高度自信,支配他人的倾向,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
“魅力型领导者”的4种特殊才能:
有远大目标和理想
明确地对下级讲清这种目标和理想,并使之认同
对理想的贯彻始终和执着追求
知道自己的力量并善于利用这种力量
作者简介
叶舟,心理学博士,中国思维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思维战略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总裁班特聘教授,被誉为“中国具有使命感的学者”之一,讲授的主要课程有“总裁思维风暴”系列、“国学大智慧”系列等。
目录
第1章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
欲治理天下,先修养品行/002
成事有三容:“容异”“容过”“容嫌”/005
服众需要境界,境界来自学习/008
上行下效:用你的行动去影响下属/013
用“个人威信”赢得下属的信赖和忠心/017
不要轻易承诺,如果承诺了就要兑现/027
要明确管理的责任,并勇于承担/031
重要的是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036
第2章 低调做人,进退自如
敬以向上,宽以对下,严以律己/048
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搞活全局/053
思路、办法、成绩、经验,都是干出来的/056
既要恪尽职守,又不要事必躬亲/059
既要“领着做”,又要“往前看”/065
不四处邀功,要用业绩说话/070
在该动脑子时,一动气就输了/074
第3章 外圆内方,绵里藏针
情况明了之后,要力排众议果断决策/080
没主意的时候,也不可盲从于民意/083
用制度管人,才能成全别人解放自己/086
对待“刺头”人物,要有分别地处置/093
对待害群之马,绝对不可姑息迁就/105
“人性化”虽好,但要警惕“人情化”/109
棘手的事冷处理,能将坏事变好事/113
随机应变留有余地,才是圆滑/117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人聚财更聚/123
第4章 知人善任,奖惩有道
用人六诀:爱、识、聚、用、容、育/128
识人之道:看出人外,看入人里/132
用人之长:发现和发挥属下的一技之长/139
人才搭配:各尽所长又互补各自所短/143
涨工资不如发奖金:奖励的八条原则/147
点名批评是下策:批评的五种方式/152
信任但不放任:用人要疑,疑人要用/158
德与才的抉择:宁用愚人,不用小人/162
第5章 说话沟通,滴水不漏
团队沟通的力量,连上帝都害怕/168
能说会道的领导,未必是称职的/173
别怕下属发牢骚,倾听牢骚能提高效率/176
认同和赞赏,是员工在金钱之外 想得到的/181
批评之道:很严厉但又不让下属反感的方法/188
运用三明治法则,让下属接受建议和意见/200
适当运用幽默,可以化解尴尬和冷场的局面/202
运用雷鲍夫法则,快速建立合作与信任/208
序言
所谓“三分管人,七分做人”,是指决定领导工作成败的,三分在于管理他人,七分在于做好自己。正如企业家冯仑所说:“重要的是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
巴菲特的投资信条中说:“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他对子女的忠告结集出版时,书名就叫:做你自己。
做人成功决定管人成功。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领导魅力,与他管理上的成就息息相关。
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charisma”,即“魅力”这一概念。韦伯发现有“魅力”的领导者对下属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美国学者豪斯于1977年,研究总结了魅力型领导者的三种个人特征:高度自信、有支配他人的倾向和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
随后,本尼斯在研究了90名美国最有成就的领导者之后,发现魅力型领导者有四种共同的能力:有远大目标和理想;明确地对下级讲清这种目标和理想,并使之认同;对理想贯彻始终并执着追求;知道自己的力量并善于利用这种力量。
近三十年来,人们越来越认同“魅力型领导”的概念。这一理论不仅在商界和政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影响了大学的课程设置。包括哈佛、斯坦福、沃顿在内的名校,其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清晰地表述一个极高的目标;向团队成员传达高绩效的期望,对下属达到这些目标所具备的能力表现得很有信心,重视下属的需要;让学生练习表现出有力、自信和动态的形象,并使用富有魅力的语调,面对下属时身体前倾,说话时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
本书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国人的实际出发,结合了古今中外的案例,对管理人员的自我修养与魅力提升,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全书结构谈不上严谨和系统,因为对即将走上管理岗位或者已经肩负管理责任的人来讲,教科书式的说教和推演,有些啰嗦和呆板。在我的脑海中,捧起这本书的你是这样的人:你在为事业打拼的职场上已经走过了很多的路,路过了很多的桥,看过了很多的繁华和艰辛。我想在这本书中,为你提供一杯清茶般的抚慰,让心灵有所顿悟,让眼界豁然开朗,然后不畏不惧,你又重新踏上一段少有人走的旅程……
文摘
服众需要境界,境界来自学习
领导服众,需要高境界,而高境界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达到,因为学习能使人进步,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专业技术知识,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训练思维能力,还能分享他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总之,学习是领导者增长学识的一条重要又方便的途径。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在30岁时被任命为芝加哥大学校长,当时有很多人怀疑他的能力,认为他太年轻,可能胜任不了大学校长的职位,他知道后只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学习的地方是那么的多。”就这短短一句话,表明了他谦虚的态度与学习的决心,这使得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就放心了。
有个叫尼勃逊的外国社会学家发现,百年来活跃于世界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都是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的人。
公元967年,即宋太祖乾德五年,有一天,君臣几个人谈起年号来,赵匡胤对“乾德”这个年号相当得意。宰相赵普跟着拍马屁,列举了几年来不少好事,然后归功于赵匡胤改的这个年号。
当时,旁边站起一位名叫卢多逊的翰林学士,这人极有学问,而且非常看不上赵普。他等赵普说完后,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可惜,乾德是伪蜀用过的年号。”
赵匡胤大吃一惊,马上命人去查,结果真是前蜀的年号,而且是亡国的年号。这一下赵匡胤的羞惭恼怒可想而知。想起赵普身为宰相,却不学无术,让自己在大臣面前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洋相,赵匡胤实在压不住心头的怒火,拿起御笔,蘸饱了黑墨,在赵普脸上就是一阵乱写乱画,弄得他满脸满身皆是墨水。一边涂,赵匡胤还一边骂:“你这不学无术的家伙!”
从此,赵普开始发奋读书。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打开箱子,拿出一部书,仔细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便得心应手。家人习以为常,却不知道他读的是什么书。
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适合。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是不相信的。”等到这位宰相死后,人们打开书匣,发现里面只有《论语》的前半部分。从此以后,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就传遍了天下。
读书、学习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对领导者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康熙能成为“千古一帝”,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他的求知欲望与勤奋治学。他不爱美人爱读书,五更就起床苦读,夜里读书也常常熬夜。多年的苦读精修,不断完善了康熙的治国思想。
杜鲁门没有读过大学,但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多年以来从未间断过学习。长年累月的学习让杜鲁门获取了广博的知识,使他能带领美国在“二战”结束后很快进入战后繁荣时期。杜鲁门认为“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他的信条就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都必须是读书人。”
曾国藩认为学习的功用有两个,一是通过读书来增强学识,获取专长,以便在社会上谋求必要的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今天常说的“读书使人进步”;二是通过读书修身养性,使道德达到至美至善之境界。曾国藩把读书的这两个功用总结为“进德修业”。
多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能让人静心、淡泊、明智。书读多了,知识多了,境界就会相应提高,凡事看得开、想得开,心胸宽阔,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名利观……一句话,读书能让领导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多学习、多读书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能治病养生。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特别是对于领导者,工作上事无巨细的劳累、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争斗,会让人心理上紧张、精神上压抑,产生沮丧、苦闷、焦躁不安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排解,会影响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继而发生各种病变。而读书可以化解抑郁、烦恼和躁怒,恢复恬静乐观的心境,实现防病养生。
古人说:“其身不正,其令不从。”领导者是下属的表率,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下属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一个不爱学习爱吃喝玩乐的领导周围,一定挤满了众多市侩小人;而一个爱学习的领导周围,一定团结着一群求知上进的下属。要做一个领导,就应该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终身学习的态度,对一切有利于推动和改进工作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知识和新方法永远保持一种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修养品行,这样才能不断夯实自身领导力的根基。有境界,有修养的领导,才能在下属心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行下效:用你的行动去影响下属
领导者只有带好头、树好榜样,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与追随,这种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任何法定权力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美国西点军校因为培养出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格兰特等优秀人物而被誉为将军和总统的摇篮,成为全球 著名的军事院校。除此之外,西点军校还“不务正业”,培养出了先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任职的1000多位董事长、2000多位副董事长和5000多位总经理。
与哈佛、沃顿、麻省理工、斯坦福、耶鲁这些全球知名商学院相比,西点军校没有开设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工商学科,却为何比这些学校牛呢?这主要是因为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强大的领导力,这就是它能产生那么多将军和总统的原因。这些学生的领导力又来自哪里呢?这主要得益于西点军校对于领导力有着与众不同的观念。
不少人看来,只要当上了官,特别是当了一把手,自己说的话就成文件了,就自然而然具有不可撼动的领导力。但西点军校对领导力的界定却不是这样的。他们认为:领导力不是法定权力,而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的行为、能力、品位、风格必须影响追随者的需求、价值、追求、渴望,这样才能在下级面前塑造形象、树立威信,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而激发出部属的敬佩感、信赖感和服从感,领导者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部下,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仿效的楷模和崇拜的对象。这是任何法定权力都无法比拟的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巴顿,作为美军历史上 善战的装甲部队指挥官,他如此能打仗的原因成了很多人研究的问题。巴顿传记作家小埃德加·普里尔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他说:“巴顿作为统帅人物,其 大的特点是以他本人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他用自己的个性成功地影响了整个部队。尽管部属们有时恨他,但仍然能够仿效他的言行,像他那样思索和战斗。”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中的这句话也是对领导力的一种注解。意思是,只要自己的行为端正,就算不下任何命令,部下也会遵从执行;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那么无论制定什么政策规章,部下也不会遵从执行。
正人先正己,这是自古以来为政、为将、为教者的准则及其号召力之所在。因为领导者的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处于下属的关心之中,领导者只有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为下属带好头、树好样,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这样才有威信,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这是作为一个领导 起码的前提。
玛丽·凯·阿什也许是当今世界上 牛的女企业家,她非常重视领导者在员工中的榜样作用。她说:“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其行为受到整个工作部门员工的关注。人们往往模仿经理的工作习惯和修养,而不管其工作习惯和修养的好坏。假如一个经理常常迟到,吃完午饭后迟迟不回办公室,打起私人电话来没完没了,不时因喝咖啡而中断工作,一天到晚眼睛直盯着墙上的挂钟,那么,他的部下大概也会如法炮制。不过,员工们也会模仿一个经理的好习惯。例如,他习惯在下班前把办公桌清理一下,把没干完的工作装进包里带回家,坚持当天的事当天做完。尽管他从未要求过他的助手和秘书也这样做,但是她们每天下班时,也常提着包回家。作为一个经理,重任在肩,职位越高就越应重视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因为经理总是处于众目睽睽之下,所以你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务必要考虑到这一点。以身作则的好处是,过不了多久,你的部下就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之道正是如此,职权只能使下属服权而不服人,口服而心不服,产生的威信极其脆弱。所谓上行下效,领导者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资历多深,都应该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这样才能树立起威望,增强执行力,提高管理效率。
《三分管人七分做人》:成功领导的自我修养。
为什么成功的领导者都在讲人性和做人?管人先做人,带人要带心。
小企业家成功靠精明
中企业家成功靠管理
大企业家成功靠做人
“魅力型领导者”的3种个人特征:
高度自信,支配他人的倾向,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
“魅力型领导者”的4种特殊才能:
有远大目标和理想
明确地对下级讲清这种目标和理想,并使之认同
对理想的贯彻始终和执着追求
知道自己的力量并善于利用这种力量
作者简介
叶舟,心理学博士,中国思维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思维战略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总裁班特聘教授,被誉为“中国具有使命感的学者”之一,讲授的主要课程有“总裁思维风暴”系列、“国学大智慧”系列等。
目录
第1章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
欲治理天下,先修养品行/002
成事有三容:“容异”“容过”“容嫌”/005
服众需要境界,境界来自学习/008
上行下效:用你的行动去影响下属/013
用“个人威信”赢得下属的信赖和忠心/017
不要轻易承诺,如果承诺了就要兑现/027
要明确管理的责任,并勇于承担/031
重要的是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036
第2章 低调做人,进退自如
敬以向上,宽以对下,严以律己/048
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搞活全局/053
思路、办法、成绩、经验,都是干出来的/056
既要恪尽职守,又不要事必躬亲/059
既要“领着做”,又要“往前看”/065
不四处邀功,要用业绩说话/070
在该动脑子时,一动气就输了/074
第3章 外圆内方,绵里藏针
情况明了之后,要力排众议果断决策/080
没主意的时候,也不可盲从于民意/083
用制度管人,才能成全别人解放自己/086
对待“刺头”人物,要有分别地处置/093
对待害群之马,绝对不可姑息迁就/105
“人性化”虽好,但要警惕“人情化”/109
棘手的事冷处理,能将坏事变好事/113
随机应变留有余地,才是圆滑/117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人聚财更聚/123
第4章 知人善任,奖惩有道
用人六诀:爱、识、聚、用、容、育/128
识人之道:看出人外,看入人里/132
用人之长:发现和发挥属下的一技之长/139
人才搭配:各尽所长又互补各自所短/143
涨工资不如发奖金:奖励的八条原则/147
点名批评是下策:批评的五种方式/152
信任但不放任:用人要疑,疑人要用/158
德与才的抉择:宁用愚人,不用小人/162
第5章 说话沟通,滴水不漏
团队沟通的力量,连上帝都害怕/168
能说会道的领导,未必是称职的/173
别怕下属发牢骚,倾听牢骚能提高效率/176
认同和赞赏,是员工在金钱之外 想得到的/181
批评之道:很严厉但又不让下属反感的方法/188
运用三明治法则,让下属接受建议和意见/200
适当运用幽默,可以化解尴尬和冷场的局面/202
运用雷鲍夫法则,快速建立合作与信任/208
序言
所谓“三分管人,七分做人”,是指决定领导工作成败的,三分在于管理他人,七分在于做好自己。正如企业家冯仑所说:“重要的是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
巴菲特的投资信条中说:“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他对子女的忠告结集出版时,书名就叫:做你自己。
做人成功决定管人成功。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领导魅力,与他管理上的成就息息相关。
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charisma”,即“魅力”这一概念。韦伯发现有“魅力”的领导者对下属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美国学者豪斯于1977年,研究总结了魅力型领导者的三种个人特征:高度自信、有支配他人的倾向和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
随后,本尼斯在研究了90名美国最有成就的领导者之后,发现魅力型领导者有四种共同的能力:有远大目标和理想;明确地对下级讲清这种目标和理想,并使之认同;对理想贯彻始终并执着追求;知道自己的力量并善于利用这种力量。
近三十年来,人们越来越认同“魅力型领导”的概念。这一理论不仅在商界和政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影响了大学的课程设置。包括哈佛、斯坦福、沃顿在内的名校,其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清晰地表述一个极高的目标;向团队成员传达高绩效的期望,对下属达到这些目标所具备的能力表现得很有信心,重视下属的需要;让学生练习表现出有力、自信和动态的形象,并使用富有魅力的语调,面对下属时身体前倾,说话时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
本书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国人的实际出发,结合了古今中外的案例,对管理人员的自我修养与魅力提升,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全书结构谈不上严谨和系统,因为对即将走上管理岗位或者已经肩负管理责任的人来讲,教科书式的说教和推演,有些啰嗦和呆板。在我的脑海中,捧起这本书的你是这样的人:你在为事业打拼的职场上已经走过了很多的路,路过了很多的桥,看过了很多的繁华和艰辛。我想在这本书中,为你提供一杯清茶般的抚慰,让心灵有所顿悟,让眼界豁然开朗,然后不畏不惧,你又重新踏上一段少有人走的旅程……
文摘
服众需要境界,境界来自学习
领导服众,需要高境界,而高境界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达到,因为学习能使人进步,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专业技术知识,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训练思维能力,还能分享他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总之,学习是领导者增长学识的一条重要又方便的途径。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在30岁时被任命为芝加哥大学校长,当时有很多人怀疑他的能力,认为他太年轻,可能胜任不了大学校长的职位,他知道后只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学习的地方是那么的多。”就这短短一句话,表明了他谦虚的态度与学习的决心,这使得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就放心了。
有个叫尼勃逊的外国社会学家发现,百年来活跃于世界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都是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的人。
公元967年,即宋太祖乾德五年,有一天,君臣几个人谈起年号来,赵匡胤对“乾德”这个年号相当得意。宰相赵普跟着拍马屁,列举了几年来不少好事,然后归功于赵匡胤改的这个年号。
当时,旁边站起一位名叫卢多逊的翰林学士,这人极有学问,而且非常看不上赵普。他等赵普说完后,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可惜,乾德是伪蜀用过的年号。”
赵匡胤大吃一惊,马上命人去查,结果真是前蜀的年号,而且是亡国的年号。这一下赵匡胤的羞惭恼怒可想而知。想起赵普身为宰相,却不学无术,让自己在大臣面前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洋相,赵匡胤实在压不住心头的怒火,拿起御笔,蘸饱了黑墨,在赵普脸上就是一阵乱写乱画,弄得他满脸满身皆是墨水。一边涂,赵匡胤还一边骂:“你这不学无术的家伙!”
从此,赵普开始发奋读书。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打开箱子,拿出一部书,仔细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便得心应手。家人习以为常,却不知道他读的是什么书。
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适合。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是不相信的。”等到这位宰相死后,人们打开书匣,发现里面只有《论语》的前半部分。从此以后,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就传遍了天下。
读书、学习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对领导者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康熙能成为“千古一帝”,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他的求知欲望与勤奋治学。他不爱美人爱读书,五更就起床苦读,夜里读书也常常熬夜。多年的苦读精修,不断完善了康熙的治国思想。
杜鲁门没有读过大学,但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多年以来从未间断过学习。长年累月的学习让杜鲁门获取了广博的知识,使他能带领美国在“二战”结束后很快进入战后繁荣时期。杜鲁门认为“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他的信条就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都必须是读书人。”
曾国藩认为学习的功用有两个,一是通过读书来增强学识,获取专长,以便在社会上谋求必要的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今天常说的“读书使人进步”;二是通过读书修身养性,使道德达到至美至善之境界。曾国藩把读书的这两个功用总结为“进德修业”。
多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能让人静心、淡泊、明智。书读多了,知识多了,境界就会相应提高,凡事看得开、想得开,心胸宽阔,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名利观……一句话,读书能让领导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多学习、多读书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能治病养生。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特别是对于领导者,工作上事无巨细的劳累、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争斗,会让人心理上紧张、精神上压抑,产生沮丧、苦闷、焦躁不安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排解,会影响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继而发生各种病变。而读书可以化解抑郁、烦恼和躁怒,恢复恬静乐观的心境,实现防病养生。
古人说:“其身不正,其令不从。”领导者是下属的表率,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下属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一个不爱学习爱吃喝玩乐的领导周围,一定挤满了众多市侩小人;而一个爱学习的领导周围,一定团结着一群求知上进的下属。要做一个领导,就应该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终身学习的态度,对一切有利于推动和改进工作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知识和新方法永远保持一种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修养品行,这样才能不断夯实自身领导力的根基。有境界,有修养的领导,才能在下属心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行下效:用你的行动去影响下属
领导者只有带好头、树好榜样,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与追随,这种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任何法定权力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美国西点军校因为培养出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格兰特等优秀人物而被誉为将军和总统的摇篮,成为全球 著名的军事院校。除此之外,西点军校还“不务正业”,培养出了先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任职的1000多位董事长、2000多位副董事长和5000多位总经理。
与哈佛、沃顿、麻省理工、斯坦福、耶鲁这些全球知名商学院相比,西点军校没有开设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工商学科,却为何比这些学校牛呢?这主要是因为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强大的领导力,这就是它能产生那么多将军和总统的原因。这些学生的领导力又来自哪里呢?这主要得益于西点军校对于领导力有着与众不同的观念。
不少人看来,只要当上了官,特别是当了一把手,自己说的话就成文件了,就自然而然具有不可撼动的领导力。但西点军校对领导力的界定却不是这样的。他们认为:领导力不是法定权力,而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的行为、能力、品位、风格必须影响追随者的需求、价值、追求、渴望,这样才能在下级面前塑造形象、树立威信,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而激发出部属的敬佩感、信赖感和服从感,领导者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部下,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仿效的楷模和崇拜的对象。这是任何法定权力都无法比拟的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巴顿,作为美军历史上 善战的装甲部队指挥官,他如此能打仗的原因成了很多人研究的问题。巴顿传记作家小埃德加·普里尔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他说:“巴顿作为统帅人物,其 大的特点是以他本人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他用自己的个性成功地影响了整个部队。尽管部属们有时恨他,但仍然能够仿效他的言行,像他那样思索和战斗。”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中的这句话也是对领导力的一种注解。意思是,只要自己的行为端正,就算不下任何命令,部下也会遵从执行;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那么无论制定什么政策规章,部下也不会遵从执行。
正人先正己,这是自古以来为政、为将、为教者的准则及其号召力之所在。因为领导者的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处于下属的关心之中,领导者只有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为下属带好头、树好样,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这样才有威信,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这是作为一个领导 起码的前提。
玛丽·凯·阿什也许是当今世界上 牛的女企业家,她非常重视领导者在员工中的榜样作用。她说:“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其行为受到整个工作部门员工的关注。人们往往模仿经理的工作习惯和修养,而不管其工作习惯和修养的好坏。假如一个经理常常迟到,吃完午饭后迟迟不回办公室,打起私人电话来没完没了,不时因喝咖啡而中断工作,一天到晚眼睛直盯着墙上的挂钟,那么,他的部下大概也会如法炮制。不过,员工们也会模仿一个经理的好习惯。例如,他习惯在下班前把办公桌清理一下,把没干完的工作装进包里带回家,坚持当天的事当天做完。尽管他从未要求过他的助手和秘书也这样做,但是她们每天下班时,也常提着包回家。作为一个经理,重任在肩,职位越高就越应重视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因为经理总是处于众目睽睽之下,所以你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务必要考虑到这一点。以身作则的好处是,过不了多久,你的部下就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之道正是如此,职权只能使下属服权而不服人,口服而心不服,产生的威信极其脆弱。所谓上行下效,领导者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资历多深,都应该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这样才能树立起威望,增强执行力,提高管理效率。
ISBN | 9787531691242,7531691248 |
---|---|
出版社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作者 | 叶舟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