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尴尬 9787301277591,730127759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时代的尴尬》: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翘楚,解读阿乙、路内、张楚等新锐作家。

作者简介

李振,南开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三届客座研究员,著有《思想演练》《〈朝花夕拾〉点评》等,曾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优秀论文奖。

目录

丛书总序吴义勤3
自序:伟大的传统与时代的尴尬5
第一辑
苏区文艺的组织化过程3
割裂之痛:1940年代延安的保育困境27
骚动与规训:“半公家人”的家庭内外
——以《夜》和《乡长夫妇》为例38
“当局者”的现场反思
——1940年代初延安文学中的“革命婚恋”52
从苦难书写到被动翻身
——1942年后延安文学的性别话语66
母性的让渡与异化
——1942年后延安文学现象之一80
第二辑
“文”“史”断裂的起点
——《小二黑结婚》的叙事策略95
《创业史》:细节中的逻辑与常识问题106
《金光大道》的阶级斗争叙事119
《金光大道》的路线斗争问题130
1977—1983:文学空间再认识141
第三辑
“中国故事”:到底应该怎么讲159
“70后”的“文革”想象与叙述
——以《花街往事》和《认罪书》为例173
参照以及距离的长度
——重读《安娜·卡列尼娜》兼论当下小说186
艰难的“时代性”:青年作家的突围与沦陷198
当身体不再成为“武器”
——“80后”部分女作家身体书写初探208
第四辑
《古典之殇》:守护乡土中国的斯文219
小说世界中的野心家
——阿乙论229
离开,或者死
——再论阿乙242
“像守财奴一样守住自己的往事”
——路内论255
张楚论268
雄心勃勃怎奈江郎才尽
——漫谈马原《荒唐》283
《琴腔》:藏不住的记忆或年代290
走不出的西山
——读王可心293

文摘

版权页:

不可否认,那些因“犯规”而受到批判的作品同样包含着某种意识形态。对此,无论是以意识形态的冲突将文学创作与文学批判之间的矛盾刻意放大,还是将其置于相同的逻辑框架中解构其突破的力量,解构其面对的阻碍和压力,都是不负责任的。离开文学载体进行粗暴的评判甚至上升并简化为阶级、立场、阵营的对抗,固然无助于深入认识80年代文学及其意识形态的处境,但是,把逻辑等同于内容,以抽象的理解消解意识形态的差异,把文学上包含意识形态的突破与文学之外同样包含意识形态的规约视为同质,却往往是有意顾左右而言他,离问题越来越远。
时过境迁,当年那些引起风波的作品,那些剑拔弩张的批判,在之后的主流文学史中被一带而过,出现的是一个更为流畅的文学史。它是推陈出新,是去政治化,是纯文学的生长,是新方法和新形式的胜利……于是,一种说法应运而生,那就是80年代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官方意识形态形成了一种共谋,并以此强调80年代文学在运行逻辑上与之前的文学样式别无二致。
ISBN9787301277591,730127759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振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