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支付体系的制度变迁与货币政策》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奥地利)斯蒂芬·W.施密茨(Stefan W.Schmitz) (英国)杰弗瑞·伍德(Geoffrey Wood) 译者:童牧 韩延明 邱甲贤 梅捷频
目录
0.引言
0.1分析方法
0.2支付体系制度变迁的主要驱动力
0.3支付体系中的制度变迁
0.3.1批发支付系统
0.3.2零售和小额银行间支付系统
0.4支付体系中的制度变迁与货币政策
0.5中央银行支付体系政策
0.6章节安排
0.7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1.1945年以来美国的支付体系创新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1尚未发生的革命
1.2信用卡与借记卡
1.3当前美国的电子支付
1.3.1批发电子资金转账
1.3.2零售电子支付
1.4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2.货币政策实施视角的支付体系
2.120世纪支付体系变迁与美国货币政策变化之间的无关性
2.2支付体系对日常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2.3前瞻:如果纸币需求消失会如何?
2.4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3.支付体系制度变迁及其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建模
3.1技术与交换
3.2策略性市场博弈:鸟瞰
3.3正式模型
3.4使用不可兑换货币的交易与电子化物物交换
3.5价格水平:含义与决定因素
3.6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4.不断演变的支付场景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4.1支付术语与趋势
4.2新兴支付工具经济学
4.3货币交换
4.4货币政策
4.5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5.电子货币与货币政策:电子货币间市场对于结算媒介和记账单位的作用
——一个关键性文献综述
5.1电子货币的可赎回性、记账单位与货币政策
5.2不同的电子货币和无货币世界模型的不一致性和非完备性
5.2.1假设其他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扩散的模型
5.2.2中央银行货币需求演化模型
5.2.3基于不存在一般可接受交易媒介而存在公共惩罚的单一记账单位的模型
5.2.4通过财富转移的最终结算
5.2.5通过财富转移提供最终结算的进一步模型
5.3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6.是什么推动了电子货币的需求和供给:理论背景与历史教训
6.1引言
6.2货币需求模型
6.3通货竞争
6.4从历史中可学到什么?
6.5需要一个新的货币政策形式吗?
6.6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7.无中央银行货币环境下的货币政策
7.1无中央银行货币环境下货币政策制定的建议
7.2无货币环境下的货币政策
7.2.1存在中央银行货币环境下的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
7.2.2无中央银行货币环境下的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
7.3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8.银行间结算系统的组织:当前的趋势和对中央银行体制的影响
8.1风险和流动性的抉择:20世纪90年代的演进
8.2口问流动性:中央银行政策与银行间协调
8.3当前趋势:混合系统
8.4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8.5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译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多篇文献对Friedman(1999,2000)的研究作了回应,认为中央银行货币需求将不会消失,且达不到那样的极限情况。一些模型着重于对通货的公众需求,另一些则强调银行对中央银行准备金的需求。对中央银行货币存在正需求的核心动机存在不同(如匿名性、法币供给、先发优势、电子物物交换的交易成本、预防性准备等)。突出通货剩余需求的模型着重于将中央银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需求。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其也是一般可接受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他们隐含地假设其所说明内容,即中央银行货币保持了其作为一般可接受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作用。他们并没有时论中央银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剩余需求与其一般可接受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央银行在提供最终结算上具有相对优势的论点主要基于其仍然能保持以零边际成本提供一般可接受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垄断地位这个关键假设。该论点是循环的,因为其通过假设中央银行的关键作用(作为一般可接受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供给者)来表明中央银行在提供最终结算上的比较优势,以至于对中央银行准备金的需求为正且中央银行货币仍然是一般可接受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这类模型隐性地构建了一个类似当前情况的制度框架:中央银行货币仍然是一般可接受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但支付体系的层级进一步增加。所有的支付手段都以统一的记账单位计价,并且是对中央银行货币这一最终结算手段的要求权。
基于公开惩罚的统一记账单位的模型要么设想存在私人发行的不可兑换电子货币,要么通过财富转移进行最终结算。Costa Storli和DeCrauwe(2003)给出第一个无货币社会模型的变体,并认为价格水平将是不确定的,且基于传统工具(公开市场业务)的货币政策也不再可行。他们的模型是不完备和不一致的,因为没有将私人发行的不可兑换电子货币与统一记账单位相联系的制度安排、由于不存在内嵌记账单位的商品,经济中也不存在该商品与其他商品间的交易。结果是,基于记账单位的名义价格不能通过交易建立,经济中也没有统一的记账单位。
《支付体系的制度变迁与货币政策》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奥地利)斯蒂芬·W.施密茨(Stefan W.Schmitz) (英国)杰弗瑞·伍德(Geoffrey Wood) 译者:童牧 韩延明 邱甲贤 梅捷频
目录
0.引言
0.1分析方法
0.2支付体系制度变迁的主要驱动力
0.3支付体系中的制度变迁
0.3.1批发支付系统
0.3.2零售和小额银行间支付系统
0.4支付体系中的制度变迁与货币政策
0.5中央银行支付体系政策
0.6章节安排
0.7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1.1945年以来美国的支付体系创新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1尚未发生的革命
1.2信用卡与借记卡
1.3当前美国的电子支付
1.3.1批发电子资金转账
1.3.2零售电子支付
1.4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2.货币政策实施视角的支付体系
2.120世纪支付体系变迁与美国货币政策变化之间的无关性
2.2支付体系对日常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2.3前瞻:如果纸币需求消失会如何?
2.4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3.支付体系制度变迁及其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建模
3.1技术与交换
3.2策略性市场博弈:鸟瞰
3.3正式模型
3.4使用不可兑换货币的交易与电子化物物交换
3.5价格水平:含义与决定因素
3.6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4.不断演变的支付场景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4.1支付术语与趋势
4.2新兴支付工具经济学
4.3货币交换
4.4货币政策
4.5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5.电子货币与货币政策:电子货币间市场对于结算媒介和记账单位的作用
——一个关键性文献综述
5.1电子货币的可赎回性、记账单位与货币政策
5.2不同的电子货币和无货币世界模型的不一致性和非完备性
5.2.1假设其他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扩散的模型
5.2.2中央银行货币需求演化模型
5.2.3基于不存在一般可接受交易媒介而存在公共惩罚的单一记账单位的模型
5.2.4通过财富转移的最终结算
5.2.5通过财富转移提供最终结算的进一步模型
5.3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6.是什么推动了电子货币的需求和供给:理论背景与历史教训
6.1引言
6.2货币需求模型
6.3通货竞争
6.4从历史中可学到什么?
6.5需要一个新的货币政策形式吗?
6.6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7.无中央银行货币环境下的货币政策
7.1无中央银行货币环境下货币政策制定的建议
7.2无货币环境下的货币政策
7.2.1存在中央银行货币环境下的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
7.2.2无中央银行货币环境下的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
7.3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8.银行间结算系统的组织:当前的趋势和对中央银行体制的影响
8.1风险和流动性的抉择:20世纪90年代的演进
8.2口问流动性:中央银行政策与银行间协调
8.3当前趋势:混合系统
8.4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8.5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译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多篇文献对Friedman(1999,2000)的研究作了回应,认为中央银行货币需求将不会消失,且达不到那样的极限情况。一些模型着重于对通货的公众需求,另一些则强调银行对中央银行准备金的需求。对中央银行货币存在正需求的核心动机存在不同(如匿名性、法币供给、先发优势、电子物物交换的交易成本、预防性准备等)。突出通货剩余需求的模型着重于将中央银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需求。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其也是一般可接受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他们隐含地假设其所说明内容,即中央银行货币保持了其作为一般可接受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作用。他们并没有时论中央银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剩余需求与其一般可接受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央银行在提供最终结算上具有相对优势的论点主要基于其仍然能保持以零边际成本提供一般可接受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垄断地位这个关键假设。该论点是循环的,因为其通过假设中央银行的关键作用(作为一般可接受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供给者)来表明中央银行在提供最终结算上的比较优势,以至于对中央银行准备金的需求为正且中央银行货币仍然是一般可接受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这类模型隐性地构建了一个类似当前情况的制度框架:中央银行货币仍然是一般可接受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但支付体系的层级进一步增加。所有的支付手段都以统一的记账单位计价,并且是对中央银行货币这一最终结算手段的要求权。
基于公开惩罚的统一记账单位的模型要么设想存在私人发行的不可兑换电子货币,要么通过财富转移进行最终结算。Costa Storli和DeCrauwe(2003)给出第一个无货币社会模型的变体,并认为价格水平将是不确定的,且基于传统工具(公开市场业务)的货币政策也不再可行。他们的模型是不完备和不一致的,因为没有将私人发行的不可兑换电子货币与统一记账单位相联系的制度安排、由于不存在内嵌记账单位的商品,经济中也不存在该商品与其他商品间的交易。结果是,基于记账单位的名义价格不能通过交易建立,经济中也没有统一的记账单位。
ISBN | 9787504988348 |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作者 | 斯蒂芬·W.施密茨 (Stefan W.Schmitz)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