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定价研究 978751960115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我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定价研究》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丁亦岑,1982年8月生,2016年获天津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工作于天津市河西区审计局。长期从事风险管理研究,涉及金融、财政、会计、审计等多个领域,擅长质化与量化融合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曾在SCI、EI检索期刊及《统计与决策》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关于财务、保险、金融衍生品及食品安全管理论文十余篇,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国家及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
杜子平,1964年1月生,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天津科技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轻工技术经济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工程管理硕士点创建人。主要从事系统分析、金融风险管理、衍生品定价、非线性分析copula建模等研究。曾荣获天津市第九、第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三等、二等奖。在SCI、EI检索期刊及《系统工程学报》《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四十多篇重要学术论文,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食品安全问题的文献背景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食品安全问题保险治理路径需求溯源
第一节 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不对称根源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对食品安全治理效果的挤出效应
第三节 现有食品安全治理制度的天然缺陷
第四节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可行性
第三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一节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理论研究脉络
第二节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定价方法探索
第四章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风险特征辨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理论方法
第二节 食品安全风险特征分析过程
第三节 风险特征基础上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设计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五章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基础保费定价模型研究
第一节 非寿险与金融定价理论
第二节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定价方法选择
第三节 风险中性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基础保费定价
第四节 风险中性的定价方法与保费敏感性
第五节 本章结论
第六章 安全信用评价与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定价模型拓展
第一节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定价中的信用安全风险因素
第二节 调整食品供给安全信用因素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定价方法
第三节 关于最优免赔额的假设说明
第四节 关于保险公司层级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调整定价问题
第五节本章结论
第七章 周期性风险测度与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定价模型拓展
第一节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定价中的周期性风险因素
第二节 调整周期性风险因素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定价方法
第三节 本章结论
第八章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一般定价模型与仿真研究
第一节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一般定价模型构建
第二节 乳制品行业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风险中性定价仿真研究
第三节 政策建议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九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附录一 食品安全风险特征分析编码详图
附录二 食品安全风险特征分析类目模型图
附录三 食品安全风险特征分析编码类目分析图
附录四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基础定价实证数据
附录五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一般定价模型基础数据
附录六 蒙特卡洛模拟Matlab主要程序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根据市场声誉(KMRW)模型,市场声誉机制有传递信号的作用,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交易的透明度,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好的市场声誉能够给企业溢价,这一溢价反过来又能促进企业在长期内保持良好的安全质量声誉,因此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良好的质量安全声誉可以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伴随着市场声誉环境的不断改善,企业打造高声誉的动机不断增强,我国食品安全市场就能从声誉缺失的低效率均衡进入高效率的均衡状态。
然而,市场声誉机制的发生作用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博弈必须是重复的,其次,当事人必须有足够的可能性对交易对手的欺骗行为进行惩罚。针对我国食品市场现实的观察,一是参与博弈人不固定,也就是同一类食品的买方和卖方并不是规定的,很多生产者都只在市场上存在一次,呈现明显的单次博弈特征。二是消费者需要花费在鉴别生产者品牌优劣的成本远远高于这种成本所带来的收益,多数消费者放弃识别,博弈已经从重复博弈转变为单次博弈。单次博弈的大量存在,导致市场声誉机制无法建立。
ISBN9787519601157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作者丁亦岑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