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o 4.0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 9787115463111,711546311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有良好读者口碑的畅销书作者钟日铭编写。
★书中所有案例均经过作者的精挑细选,均为实际工作中常用且经常出错的典型案例。让读者的学习事半功倍。
★配套资源丰富。附赠光盘包括所有实例的素材文件,还有详细的语音视频讲解。

作者简介

毕业于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大学毕业后,曾在多家知名企业担任过一线产品设计师或总工程师助理,主要从事产品造型与结构设计,对Pro/ENGINEER、UG、AutoCAD等设计软件深有研究。曾经在多家专业杂志上发表过技术文章或论文,从2005年至今,业已编著了多本CAD/CAM/CAE类的图书。

目录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Creo 4.0软件概述 1
1.2Creo Parametric设计概念 2
1.3Creo Parametric 4.0的用户界面 2
1.4Creo Parametric 4.0文件操作基础 7
1.4.1创建新模型 7
1.4.2打开现有模型 9
1.4.3选择工作目录 9
1.4.4保存文件 10
1.4.5重命名 11
1.4.6切换(激活)窗口与关闭窗口 11
1.4.7删除对象 12
1.4.8拭除对象 13
1.5Creo Parametric 4.0模型使用基础 13
1.5.1视图操作 13
1.5.2使用模型树 17
1.5.3进行选择 19
1.5.4重新生成模型 20
1.6使用层树 20
1.7使用配置选项与自定义Creo Parametric 4.0 22
1.8Creo Parametric入门体验范例 23
1.9本章小结 27
1.10思考与练习题 27
第2章使用草绘器 28
2.1草绘器入门 28
2.1.1草绘术语 28
2.1.2进入草绘器 29
2.1.3在草绘器中创建草图(截面) 29
2.1.4自定义草绘器环境 29
2.2创建基本草绘图元 31
2.2.1创建构造点和草绘基准点 31
2.2.2创建构造中心线和基准中心线 31
2.2.3创建构造坐标系和基准坐标系 32
2.2.4创建直线 32
2.2.5创建矩形 33
2.2.6创建圆 33
2.2.7创建圆弧 34
2.2.8创建椭圆 36
2.2.9创建样条 37
2.2.10创建倒角 37
2.2.11创建圆角 37
2.2.12在草绘器中创建文本 38
2.2.13从模型边创建几何 39
2.2.14用偏移边选项创建几何 39
2.3编辑二维图形 41
2.3.1修剪与分割图元 41
2.3.2镜像几何图元 42
2.3.3平移、缩放、旋转图形 42
2.3.4剪切、复制和粘贴图形 43
2.4使用截面 43
2.4.1将截面文件导入到草绘器 44
2.4.2从草绘器调色板导入形状图形 44
2.5标注草绘器几何 45
2.5.1创建常规尺寸 46
2.5.2创建参考尺寸 49
2.5.3创建周长尺寸 49
2.5.4创建基线与纵坐标尺寸 50
2.6几何约束 50
2.6.1使用约束概述 51
2.6.2创建约束的一般方法 52
2.6.3删除约束 52
2.7修改截面 52
2.7.1删除图元 52
2.7.2修改草绘器文本 52
2.7.3修改样条 53
2.7.4修改截面尺寸 53
2.7.5解决冲突 53
2.8使用草绘器诊断工具 54
2.9二维草图综合范例 54
2.10本章小结 60
2.11思考与练习题 60
第3章零件建模概述与基准特征 62
3.1零件建模概述 62
3.2基准特征概述 63
3.3基准平面 64
3.4基准轴 66
3.5基准点 69
3.5.1一般点 70
3.5.2自坐标系偏移的基准点 75
3.5.3域点 76
3.5.4草绘基准点 76
3.6基准曲线 77
3.6.1通过点的曲线 77
3.6.2来自方程的曲线 81
3.6.3来自横截面的曲线 83
3.6.4草绘的基准曲线 84
3.7基准坐标系 85
3.8本章小结 86
3.9思考与练习题 87
第4章基础特征 88
4.1拉伸 88
4.2旋转 94
4.3扫描 100
4.3.1恒定截面扫描 102
4.3.2可变截面扫描 104
4.4螺旋扫描 107
4.5混合 113
4.5.1平行混合 113
4.5.2旋转混合 118
4.5.3常规混合 121
4.6扫描混合 125
4.7本章小结 128
4.8思考与练习题 129
第5章工程特征 131
5.1倒圆角 131
5.1.1倒圆角类型和参考 132
5.1.2创建倒圆角特征 133
5.1.3重定义倒圆角过渡类型 137
5.2自动倒圆角 138
5.3倒角 140
5.3.1边倒角 141
5.3.2拐角倒角 142
5.4孔 143
5.4.1孔特征的概述及类型 143
5.4.2孔的放置参考 144
5.4.3孔的放置类型 145
5.4.4创建预定义钻孔轮廓的简单直孔 149
5.4.5创建草绘孔 151
5.4.6创建工业标准孔 153
5.5壳 154
5.6筋 158
5.6.1轮廓筋 158
5.6.2轨迹筋 162
5.7拔模 164
5.7.1基本拔模 165
5.7.2可变拔模 167
5.7.3分割拔模 168
5.8本章小结 169
5.9思考与练习题 169
第6章编辑特征 172
6.1镜像 172
6.2复制和粘贴 174
6.3移动 179
6.4阵列 183
6.4.1尺寸阵列 184
6.4.2方向阵列 187
6.4.3轴阵列 188
6.4.4填充阵列 190
6.4.5曲线阵列 192
6.4.6点阵列 193
6.4.7表阵列 194
6.4.8参考阵列 196
6.5延伸 197
6.6合并 199
6.7修剪 200
6.7.1修剪曲线 200
6.7.2修剪面组曲面 201
6.8相交 203
6.9投影与包络 204
6.9.1投影 204
6.9.2包络 206
6.10偏移 207
6.10.1曲面偏移 208
6.10.2曲线偏移 213
6.11加厚 215
6.12实体化 217
6.13移除曲面 218
6.14分割曲面 221
6.15本章小结 222
6.16思考与练习题 223
第7章构造特征与扭曲特征 224
7.1认识构造特征与扭曲特征 224
7.2修饰草绘 225
7.2.1规则截面草绘的修饰特征 225
7.2.2投影截面修饰特征 227
7.3修饰螺纹 229
7.4修饰槽 232
7.5环形折弯 233
7.6骨架折弯 237
7.7扭曲 240
7.7.1变换操作 242
7.7.2扭曲操作 244
7.7.3拉伸操作 245
7.7.4折弯操作 246
7.7.5扭转操作 247
7.7.6雕刻操作 248
7.7.7骨架操作 249
7.8本章小结 250
7.9思考与练习题 250
第8章曲面与造型设计 252
8.1曲面造型知识概述 252
8.2管理专业面组 252
8.2.1隐藏面组 252
8.2.2为面组分配颜色和为面组着色 253
8.2.3网格化面组和曲面 254
8.3创建基本的专业曲面特征 254
8.4创建高级曲面特征 256
8.4.1边界混合 256
8.4.2顶点倒圆角 263
8.4.3曲面自由成型 263
8.4.4将切面混合到曲面 265
8.4.5展平面组 271
8.4.6展平面组变形 273
8.4.7其他高级曲面 273
8.5创建带曲面 274
8.6造型曲面 277
8.6.1造型特征概述 277
8.6.2设置活动平面与创建内部基准平面 280
8.6.3造型曲线 280
8.6.4造型曲面 289
8.6.5连接 293
8.6.6曲面修剪 294
8.6.7重新生成 295
8.6.8曲线和曲面分析 296
8.6.9造型综合范例 298
8.6.10扩展知识——使用曲面编辑工具编辑曲面 306
8.7自由式 306
8.8重新造型(逆向工程)与小平面建模概述 314
8.8.1重新造型 314
8.8.2小平面建模概述 318
8.9本章小结 320
8.10思考与练习题 320
第9章用户定义特征、组和修改零件 321
9.1用户定义特征(UDF) 321
9.1.1建立UDF 321
9.1.2放置UDF 324
9.2局部组 326
9.2.1创建局部组 327
9.2.2选择局部组的操作方法 327
9.2.3局部组操作 328
9.3修改零件 328
9.3.1重新定义特征 328
9.3.2重新排序 328
9.3.3插入模式 330
9.3.4删除特征 331
9.3.5隐含特征和恢复特征 332
9.3.6缩放模型 334
9.3.7使用零件精度 334
9.3.8定义挠性零件 335
9.4解决重新生成失败 337
9.5本章小结 338
9.6思考与练习题 338
第10章柔性建模 339
10.1柔性建模概述 339
10.2柔性建模中的曲面选择 340
10.2.1使用“形状曲面选择”组的工具命令 341
10.2.2使用“形状曲面”命令选择形状曲面集 342
10.2.3选择几何规则曲面集 342
10.3柔性建模中的变换操作 343
10.3.1移动几何 343
10.3.2偏移几何 348
10.3.3修改解析曲面 350
10.3.4镜像几何 352
10.3.5替代几何 353
10.3.6编辑倒圆角几何 354
10.3.7编辑倒角几何 355
10.3.8挠性阵列 356
10.4柔性建模中的识别工具 357
10.4.1阵列识别 357
10.4.2对称识别 358
10.4.3传播到阵列和对称几何 359
10.5柔性建模中的编辑特征 360
10.5.1“连接”特征 360
10.5.2在“柔性建模”中移除曲面 361
10.6利用柔性建模功能修改外来模型的综合范例 362
10.7本章小结 366
10.8思考与练习题 367
第11章钣金件设计 368
11.1钣金模块概述 368
11.2转换为钣金件 370
11.3形状壁 371
11.3.1平面壁 371
11.3.2拉伸壁与拉伸切口 372
11.3.3旋转壁 374
11.3.4扭转壁 376
11.3.5平整壁 378
11.3.6法兰壁 382
11.3.7高级壁 385
11.4钣金工程操作 385
11.4.1扯裂 386
11.4.2拐角止裂槽 391
11.4.3凹模和凸模成型 392
11.4.4草绘成型 398
11.4.5面组成型 402
11.4.6平整成型 402
11.5钣金折弯、展平与折回 403
11.5.1折弯 404
11.5.2平面折弯 407
11.5.3边折弯 411
11.5.4展平 411
11.5.5折弯回去 414
11.6钣金编辑 415
11.6.1偏移壁 415
11.6.2合并壁 417
11.6.3延伸壁 418
11.6.4连接壁 420
11.6.5取消冲压边 421
11.6.6分割区域 422
11.7本章小结 424
11.8思考与练习题 425
第12章装配设计 426
12.1装配概述 426
12.2装配元件 428
12.2.1关于“元件放置”选项卡 429
12.2.2使用约束来参数装配 431
12.2.3预定义约束集 436
12.2.4封装元件 441
12.2.5未放置元件 443
12.2.6将元件组装到阵列 444
12.3新建元件及创建元件特征 444
12.4操作元件 445
12.4.1以放置为目的移动元件 445
12.4.2拖动已放置的元件 446
12.4.3检测元件冲突 448
12.5处理装配元件 449
12.5.1复制元件 449
12.5.2镜像零件 451
12.5.3替换元件 453
12.5.4重复元件 457
12.6管理装配视图 459
12.6.1使用爆炸视图 460
12.6.2使用装配剖面视图 463
12.7干涉检查及切除干涉体积 465
12.8两种装配设计方法 468
12.8.1由下到上设计 468
12.8.2自顶向下设计 469
12.9本章小结 470
12.10思考与练习题 471
第13章工程图设计 472
13.1工程图入门概述 472
13.1.1在工程图模式中可执行的主要操作 472
13.1.2工程图环境设置 473
13.1.3新建绘图文件(工程图文件) 476
13.1.4绘图树 477
13.2使用绘图页面 478
13.2.1创建新页面 478
13.2.2页面设置 478
13.2.3移动或复制页面 478
13.2.4移动到页面 479
13.3插入绘图视图 479
13.3.1插入预定义三视图 480
13.3.2一般视图 481
13.3.3投影视图 484
13.3.4辅助视图 485
13.3.5详细视图 487
13.3.6旋转视图 489
13.4视图编辑管理 490
13.4.1视图可见性 491
13.4.2定义剖视图 494
13.4.3拭除视图与恢复视图 501
13.4.4移动视图 502
13.4.5对齐视图 502
13.4.6在视图中插入箭头 503
13.4.7修改边显示 503
13.4.8编辑元件显示 504
13.5注释绘图 504
13.5.1显示模型注释 505
13.5.2插入尺寸 507
13.5.3几何公差 508
13.5.4尺寸公差 510
13.5.5标注表面粗糙度 511
13.5.6使用绘图注释 514
13.5.7球标注解 515
13.5.8基准知识 517
13.5.9整理尺寸和其他 520
13.6绘图表格 524
13.7本章小结 524
13.8思考与练习题 524
ISBN9787115463111,7115463115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钟日铭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