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民众 7218118933,978721811893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中山民众镇素有中山“谷仓”和岭南水乡之美誉,居民大多临水而居,享受着宁静古朴的生活。杨嘉文著的,布嘉琪绘画的《Hello民众》以活泼灵动的文字记录了民众的水乡特产、咸水歌等风俗、著名水乡景点、历史趣事等。另外,每篇主题配上精致的手绘插画,以清新的方式来展现民众的历史文化。

作者简介

杨嘉文,85后地道中山人。毕业于电子抖技大学中山学院。从小深爱阅读和摄影,曾任影视公司专业摄影师,负责人物和产品拍摄,现为营销策划公司编辑。闲暇时爱跑遍中山各个古村,拍摄优美古建筑和村景。布嘉琪,95后妹纸,就读于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动画设计专业。擅长手绘、彩铅、水彩、水粉、素描、速写、Q版人物设计和漫画人物等。

目录

沿河而生的土地
在生长,在发展
值得铭记的红色精神
漫游民众的村子
河岸那些房子
风景在路上
鲜果成熟时
趣游民众绿道
天赐之源
舌尖上的民众
寻访海口粮仓
民众这里最好玩
民众这里很有艺术气息

序言

你都忘记了吗
午后,阵雨迟迟未至,热浪伴随着些许潮湿的空气挤过窗口,灌进屋内。
“民众(镇)有什么特色好玩的地方吗?”我问表哥。
或许这个问题过于空泛,又或是我问得太过唐突,表哥懒洋洋地刷了几下手机屏幕,思索了一下:“没什么。”
我不罢休,试图把问题“掰开”,好让他对我有个引导。
“或者说,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如老字号食店,或者老街旧铺什么的?”
他仍旧懒洋洋地刷着手机,而后戳点了几下,比刚才思索得更久一些,“不知道,要我说,没什么特别的。”如此决断,如此漫不经心,“或者是……嗯……没有,也不怎么特别。”他咽下了后半旬。
我放弃了,本该预想到会是这个答案,就如有人突然问我港口镇有什么好去处,估计我也会被问得哑口无言。这个问题,恐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亦然。我们都是“局内人”,“当局者迷”大概就是指这种情况。一个人在某个地方待得久了,就会对自己多年身处之地渐渐失去了新鲜感与好奇心。对于身边不知经过多少回的事物,你还指望他会突然停下来对它赞叹不绝吗?久而久之,我们都持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认为它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也从不问其由来。
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代替双腿的轮子将距离化作里程表上的数字,信息与交通的便捷使我们早早地迷恋上了异地(外面的世界)。世界那么大,却不知道圆心在脚下。对于外面的世界,很多人越过身下的数平方米,翘首期盼、眺望,对外界了如指掌,滔滔不绝,而对家乡,如家中的母亲,可能我们连她的生日也忘记了吧?
大千世界是值得我们邂逅的,也是必然邂逅的。但是否应该从脚下的土地开始?从自己所在的城市开始,再游历本省,而后走遍中华大地,最后问候世界。一步一步地走,那么无沦出走多远,最开始的地方总会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等候着你回归。我指的是一个小镇,也是一座城市——你的城市。
问起户籍,我常常向人这么解释:民众户口,港口长大。自幼就常回乡探亲,或祭祖,可以说,除了港口镇,民众镇就是我最熟悉的镇区了。然而“熟悉”也是相对而言的,在写作本书的时候,我更为频繁地游走民众,以一个半是乡民、半是外人的身份造访。一个新鲜奇异的民众逐渐呈现。每一次到来我都有新的发现,即便已经来过多次。原来这个地方比我想象或印象中更为丰满秀美。任何地方都在变化,我只能随意截取一景,或许不全面,但心想,即使是我一己之见的民众,又有多少人见过呢?还有哪些是我没遇见过的呢?
还没有到过民众的朋友或许脑海里一片空白,但土生土长的人呢?真的是与你的生活有太多的交集,就显得平淡,再也不能在你的心中激起波澜了吗?就像是一本不常翻看的相册,当有人突然问起照片中的你当时是几岁。去哪里玩的时候拍的,你也许会一时想不起来。但不可否认,那时候的记忆是珍贵而深刻的、温存的。它不曾消失,你只是需要慢慢咀嚼出味儿来。
你忘记了吗?我想不是的,慢慢来,你需要一点时间,或者一点提示。而那些对这个地方感到陌生的人,如果你感兴趣了,那么我就开始讲述了。
杨嘉文
2017年6月

文摘

说起民众镇,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想起岭南水乡吧。不知道从何时起,“水乡”这个词就与民众镇联结在一起,变得无可分割,或许是从一开始就常用吧。
地处大沙田地区的民众镇可以说是中山最具水乡特色的镇区,它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毗邻广州南沙区与中山火炬开发区,夹在洪奇沥水道与鸡鸦水道之间,呈鱼嘴状。镇内河道纵横、水网交织,内河涌有110多条,长约200公里。同时,沿河沿江还有数不胜数的、大大小小的滩涂。民众镇内很多地方都是20世纪50年代响应政府围垦造田工程而规划出来的。可以说,民众镇是个新生之地。
民众镇人的“祖先”是珠三角地区的蛋家人(泛指我国沿海地区的水上居民)。他们住在船上,或是水岸边的简易松皮棚、茅屋里,没有大船,只能在近海的港湾过着打鱼为生的生活。当时,民众镇可谓中山的“蛮荒之地”,大部分地方相对落后,村与村之间没有桥,只能沿着水路,以小艇代步。近年来,政府大力改造道路,现在的民众镇已具有功能完善的道路网络,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
想起小时候,每每回乡,都是一件蛮头疼的事。
我们总会先乘坐公交车到民众市场,那是民众镇最大的零售交易市场,很多公交车也只能开到那里。市场内外,各式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节假日更是热闹。不论节假日,还是亲朋宴请,我们都会顺道在此购买物什礼品,如春节的礼糖礼饼,当然少不了一个大柚子;如清明时节,则是水果烧肉、香烛冥纸,还有一小束鲜花。
逛完熙熙攘攘的市场,怎样到大伯家就是一个问题了。从市场到大伯家还有好长一段路程,而公交车又不到,只能选择打摩的(摩托车)了。报上地点后,司机迟疑了一下,开出了车价。一轮讨价还价后,达成交易,便开始前往大伯家。大伯家较偏僻,司机可能要空车回来了。
去是一个问题,回来更是个问题。地处偏僻,往往连摩的都打不到,还要在晚上八点之前赶到民众市场的车站,如果晚了,公交车就没有了。匆匆食过晚饭,为了赶公交车,便要起身告辞,一阵握手告别,互相嘱托“有空多来”与叮嘱“路上小心”后,就得请小叔子代劳了——他驾船把我们载到渡口去。这看似不得已为之的方法,却是我整个行程中最高兴的。
民众镇水网交错,即便坐过很多回,我也始终弄不明白船的航线是怎么走的。河道迂回,水边的屋宇大抵相似,难以记住有意义的标志物,绕过几个弯后就不知道天南地北了。我只清楚地记得,船开的时候,我们是向着夕阳而去的。
小叔子解开缆绳,用桨(通常是一根长竹竿)把船撑离岸边,直至桨不能撑得更远时,便用桨撑着河床,摆正船首方向。然后收起竹竿,点着船上的发动机,船尾“轰轰”地喷着浪花。小叔子把着操纵杆,向着落日驶去。父亲喜欢与小叔子待在船尾,聊聊家常。一年才回几次乡,父亲总会抓住这些机会,向小叔子了解一下家里的事或亲戚朋友的近况,或者村子里的逸闻趣事,解解思乡之苦,也好与生己育己的地方保持更多联系。金黄的夕阳洒在他们脸上,一时看不清时光在他们脸庞留下的痕迹。每每聊至兴起,两个大男人会仰天大笑,恰如往昔。
母亲、妹妹和我通常坐在船头,感受着乘风破浪的快意。风在我们发间、身旁掠过,其中夹杂着一丝丝河水的腥味,那是一种咸淡水交界的气味,一种好闻的腥味。我们会分享带上船的小吃,有枇杷、鸡蛋、小蛋糕或者糖果,一边吃一边欣赏着落日。在风的作用下,水面上的阳光被切割成无数碎片,闪烁如金子,甚是刺眼,而且一直在船头前端,无法靠近,也不曾走远。
宽阔的河上,“突突”作响的船只来来往往。偶遇熟人,相互喊话问候,声音越过发动机的声响,交流着简短但意味深长的信息。在河岸边,人们或者面向河道休息着,或在厨房里升起炊烟,或在屋子边的埠头浣洗着什么,一派宁静祥和的气氛。还没有一家一户亮起灯,时间尚早啊,何必浪费这美好时光!
船不时从小桥下经过,桥上的人或赶往某处(是回家的吗?),或者三三两两散步于桥中央,观赏着河景。穿过小桥时就像穿过一扇扇大门,我每次都很好奇桥的另一边会是怎样一个世界,会是一个新世界吗?
上岸时,天已微微入黑。上岸的地方是民众市场旧址,离现在的民众中心市场不远。在给小叔子道澍以及互相叮咛“归家注意安全”后,我们看着小叔子与他的船驶离码头,直至看不清。然后,我们一家会穿过早已人去铺空的市场,往有亮光的大马路走去,在那里可以乘坐回家的公交车。
现在,在这片新生的土地上,高楼拔地,商圈隆起,灯火炽烈,从珠三角“谷仓”,到珠三角重点工业卫星镇、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专业镇、省旅游特色镇、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试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水乡人改革的脚步越来越坚实。人们已经看到它的改变——迅速发展的经济、舒适的生活、文明的乡风、整洁的环境、民主的社区……摆脱缓慢的生长后,民众镇正成为中山冉冉升起的新星。
P2-7
ISBN7218118933,9787218118932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南方出版传媒
作者杨嘉文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