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一:《跟任何人都能交朋友》朋友对了,事就成了!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交际本领是你获得成功的软实力,人脉就是你的资本。
编辑推荐二:《跟任何人都能交朋友》善交际不是运气,是情商和技巧。善交际的人,朋友喜欢你,老板信任你,同事赞美你,下属听从你,客户尊敬你。然而什么是善交际?就是头脑快、有眼力、有原则、通人情、善沟通、会变通。想要结交自己想要交往的人,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就要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在内修炼个人的品质,在外锻炼和各种人相处的能力。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通过社交技巧的训练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编辑推荐三:《跟任何人都能交朋友》内修+守律+实战,一本书教你参透“高情商交友术”,轻松拥有好人缘。本书由浅入深,分成三个层次来解析人际交往中暗藏的“玄机”,全面提升你的“交友力”,让你秒变交际达人。内修:修炼内在品格,清扫与人交际时遇到的心理障碍;守律:了解交际场上应该遵守的法则和定律,以及与人交往的禁忌;实战:训练和陌生人搭讪,在不同场合聊天,和不同爱好、性格、职业的人交朋友,以及维护自己的朋友圈等。
名人推荐
重要的不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重要的是和谁做同学,今日的同学关系也许就意味着明日的财富。
—— 美国前总统布什
如何在阳春白雪面前显得对方高明,但是又不能让人觉得自己没文化;如何和下里巴人闲聊瞎扯,但又不能让人觉得自己摆架子和姿态。这是一个问题。
只有最聪明的生物才具备结交朋友的条件,而人类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英国牛津大学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
研究表明,“人类是天生的社交动物。”
作者简介
马西:文案写作高手、广告策划人、沟通达人、畅销书作家。有着灵活多变的思路和鬼马行空的想法,善于捕捉他人的心理活动,并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引导对方,最终说服对方。从不善于沟通到精于表达,主要受益于学习和掌握了大量的沟通技巧。目前,他致力于出版相关作品,以帮助广大朋友提升交际能力。
目录
基础篇
第一章重视外在形象,做自己的形象设计师
个人形象是打开交际大门的“金钥匙”
让你的仪态为形象加分
别让你的形象败在服饰上
微笑是最好的名片
知识链接:因形象不佳而被孔子看扁的学生
第二章修炼内在品格,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诚信是赢得人心的法宝
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善良的人更易受欢迎
放下身段,谦虚的人朋友多
知识链接:因重情重义而被世人景仰的关羽
第三章克服心理障碍,清扫人际交往中的绊脚石
克服病态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抬杠了,逆反心理这种病就治好了
待人热情,是克服冷漠心理的有力武器
多参加社交活动,助你摆脱自卑心理
知识链接:疑心病“患者”曹操
进阶篇
第四章玩转交际场,有些法则一定要遵守
刺猬法则:交友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平衡法则:帮助他人要注意方式
分享法则:懂得分享才能深得人心
换位法则:站在对方立场才能更好地理解他
示强法则:“示强”是一种生存智慧
知识链接:给人“台阶”下的洛克菲勒
第五章拉近与陌生人的距离,不可不知的五大定律
互惠定律:施与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贝勃定律:与人交际,只做七分好
自我暴露定律:适度暴露,才能让朋友敞开心扉
首因定律:先入为主,第一印象不可磨灭
吃亏定律:肯吃亏才能扬眉吐气
知识链接:王珞丹的交友之道
第六章谨言慎行,和朋友交往的禁忌要记牢
朋友无尊卑,最忌轻视落魄者
对待朋友重情义,切莫轻易说绝交
要给朋友留情面,切忌轻易指责人
和朋友相处要大度,最忌斤斤计较
身为朋友须谨慎,最忌当众揭人短
知识链接:亲兄弟明算账的乔布斯
实战篇
第七章学会搭讪,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陌生人是潜在的朋友
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轻松结识新朋友
攀亲认友是搭讪的秘诀
观察到位,才能迅速找到共同话题
知识链接:罗斯福的搭讪之道
第八章场合不同,聊天技巧有差异
朋友伤心时,安慰的话要说到对方心里去
相亲时,聊聊这些话题不冷场
玩转拒酒术,结交更多好朋友
机智打圆场,化尴尬于无形
电梯里遇领导,聊天话题有讲究
知识链接:维护国家尊严的梅汝璈
第九章结交不同爱好的人,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爱运动的人:运动后是结交朋友的最佳时机
爱读书的人:志同道合,友谊更深厚
爱看电影的人:投其所好,才能走进对方心里
爱旅游的人:切记有些话题不要提
爱逛街的人:陪逛是最好的交友方式
知识链接: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第十章了解性格特点,与各种性格的人交朋友
完美主义者:顺从,才能赢好感
乐于助人者:向其求助,这招超管用
多疑者:只要以诚相待,就能轻松搞定
以自我为中心者:密切配合是王道
固执者:维护对方的面子很重要
知识链接:地域和性格的联系
第十一章与不同职业的人交朋友,道路会越走越宽阔
医生:从其工作繁忙寻找突破口
官员:没有利益往来,关系更长久
律师:帮其介绍业务,赢得友谊很简单
媒体人:要有责任意识才可行
知识链接:毕加索和他的理发师
第十二章经营人脉,维护自己的朋友圈
发小圈:常联系,别让铁哥们“生了锈”
老乡圈:亲不亲故乡人
同学圈:同窗之情深似海
同事圈:相处最多的是同事
邻居圈:远亲不如近邻
知识链接:“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人脉经营术
附录 小测试:你善于交朋友吗
后记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朋友
序言
戴尔·卡耐基曾说:“将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归纳起来,15%得益于他的专业知识,85%得益于良好的社交能力。”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也是一个让人瞬间变得清醒的结论。朋友圈就像一座无形的金矿,拥有了这座金矿,就相当于掌握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财富。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既是人的社会性的要求,也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一个人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开发潜在的人际关系,尽量认识更多的人,这样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左右逢源,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
在美国,有一句流行语:“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尤其对于那些刚踏入社会的朋友来说,结交新朋友,融入他人的社交圈子尤为重要。对他们来说,和人交朋友是一种挑战,可能开始时会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不知道该如何和大家打成一片。不过,人的社交能力并非天生就具备,而是通过后天的锻炼和有意识地培养逐渐练就的。
想要跟任何人都能交朋友,就要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即在内修炼个人的品质,在外锻炼和各种人相处的能力。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通过社交技巧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靠的不是读书和听课,而是多与人交往,不断地训练,直至把它变成一种习惯。概率论告诉我们,成功的概率和尝试的次数成正比。拓展自己的人脉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结识的朋友越多,交际范围越广,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
为了教给大家一些与人交往的小窍门,让大家掌握和任何人都能交朋友的技巧,我们特意编写了这本书。本书会告诉你如何提升外在形象,如何修炼内在品格,如何清扫与人交际时遇到的心理障碍,交际场上有哪些法则、定律和禁忌,怎样和陌生人搭讪,不同场合怎样聊天,和不同爱好、性格、职业的人如何交朋友,怎样维护自己的朋友圈,等等。书中收录了很多经典案例,内容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相信能够帮助大家交更多朋友,实现事业和生活的双丰收。
后记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朋友
一个人想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事必要的社会交往活动。因为它既满足人们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又能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要。在物质方面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生活下去;在精神方面,它可以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持,互相激励,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试想一下,如果比尔·盖茨要介绍一个人到你的公司任职,你会怎么样你肯定会想:既然是比尔·盖茨介绍过来的,怎么也要给人家一个面子。或会想:比尔·盖茨可不是一般人,他介绍的人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素质肯定硬,必须要留下来。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你实际上已经承认了人际关系的要性。
无论你是谁,也不管你身处职场中的哪一个位置,都希望今后能左右源,遇到困难时有很多朋友帮助你。想实现这个目标,平时就要注重人际交和感情投资,试着和每一个人交朋友。然而,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喜欢运动,有的人喜欢读书,有的人喜欢看电影,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自我为中心,有的人生性多疑,有的人是完美主义者,有的人比较固执;有人是医生,有的人是律师,有的人是官员,有的人是媒体人。总而言之,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被各种人包围着。
虽然我们身边的人各有千秋,但是我们总能找到办法和每一种人交朋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也有不同的表现,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采:不同的方法,运用不同的策略,把他们变成我们的朋友。
看穿每一个人的心理,了解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然后用对方喜欢的方式与之交往,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一定的社交法则和社交定律,在交际过程中时刻遵守这些法则和定律,就能让你在交际过程中无往不利。学会搭讪方法,能让你和陌生人迅速变成朋友;学会聊天技巧,能让你在各种场合都游刃有余;学会社交技巧,能让你和各种人交朋友。
总而言之,你跟任何人都能交朋友,你与他人交朋友的潜力还有很多没有发挥出来。所以,一定要潜心学习各种交友技巧,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锻炼交友能力,试着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变成你的朋友。
文摘
别让你的形象败在服饰上
一般情况下,包装就是把生产好的产品装进箱子、盒子或包裹中,它具有便捷、美观的作用。同样道理,人也需要包装自己,在人前展现自己的魅力。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不懂包装自己的人很难赢得他人的认可,所以你要善于包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当今社会,包装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知识,可以是言行举止,也可以是服饰,其中最能体现出差异化的就是服饰。所以,你要学会穿衣打扮,用服饰包装自己。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服饰的作用已经不单单停留在遮羞和御寒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服饰已经逐渐演化成一个人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我们要提高穿衣的档次,学会用服饰包装自己,借助服饰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
王先生是一家纺织厂的老板,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穿衣打扮。
一次,王先生应邀参加商行聚会。王先生刚进入聚会大厅,就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和参加聚会的男男女女有很大的差异。大厅里金碧辉煌,像一座宫殿,参加聚会的男士们个个西装革履,女士们个个华衣锦服,只有自己穿着沾满油污的工作服。
王先生刚走进聚会大厅,就被会场里的服务员“请”了出去,理由是这是一个高档聚会,不是他该来的地方。王先生又羞又气,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报了一个礼仪培训班,甚至高薪聘请了一名私人形象顾问。
在后来的一次聚会上,王先生凭自己优雅的举止、庄重的外表和幽默的言谈,得到他人的一致认可。许多人都主动找他聊天,把名片递给他,希望和他交朋友。就这样,王先生轻轻松松就结交了许多生意上的朋友。
勤奋工作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忙于工作而忽略了自己的外在形象。良好的形象可以助你交到更多朋友,在事业上给你带来很大的帮助。假如你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不懂得用服饰包装自己,很可能错过许多交朋友的机会,让事业败在自己的形象上。
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说过:“让我看一下一位妇女一生所穿的衣服,我就能写出一部关于她的传记。”这话说得非常精妙,穿什么样的衣服往往反映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也体现了你的品位和内涵。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犯以貌取人的错误,所以对一个人来说,外在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外在形象由相貌和服饰构成,相貌是天生的,往往无法改变,服饰却是可以改变的。在交际过程中,一个人的服饰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气质、魅力、品位是靠服饰体现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学会用服饰包装自己。
那么,如何用服饰包装自己呢?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
培根说过:“美在于整体而非部分。”服饰的选择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孤立地看一个事物的各个部分也许发现不了它的美,但是从整体上看也许会觉得它非常漂亮。所谓整体性,是指选择的服饰和形体、容貌完美统一,服饰的款式、色彩和质地与个人的形体和内在气质完美结合。
2.符合社会角色原则
随着场合的不同,人们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各不相同,不管是扮演哪种社会角色,都要求服饰和他的身份地位相吻合。也就是说,无论你如何选择服饰,都要以符合社会角色为原则。假如你是商务人士,就不能以破衣烂衫、满身油渍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假如你要参加婚礼,就要穿得应景一些,首选喜庆的衣服。得体的服饰更能赢得他人的认可,促成社交的成功,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你在社交场合选择服饰时务必要符合社会角色。
3.个性化原则
选择服饰时,应该遵守个性化原则,选择的服饰能反映出个人的特点,从选择的服饰中能看出你的年龄、职业和爱好等。遵守个性化原则可以突显你的个性,彰显你的个人品位,让你有别于其他人。
每一种服饰都有它独特的风格,选择服饰时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然后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服饰。
4.其他原则
除了以上原则外,选择服饰还有很多其他原则,比如,不能太寒酸,不能不合身,否则就会让人觉得别扭,影响和他人的交际。选择服饰时应该选择大小合适的,这样才能让你在人前举止优雅。
品质比较差的服饰会让人产生自卑心理,让人在交际中感到紧张,所以选择服饰时要注重品质,选择品质比较好的服饰。
知识链接:因形象不佳而被孔子看扁的学生
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去一家理发厅理发,理发师对他说: “你对自己的形象一点儿都不重视,这就像看到产品脏了坐视不管一样。作为公司代表的你尚且如此,你的产品怎么能卖出去呢?”松下幸之助听取了他的意见,从此以后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带着主观情绪给他人下定论,并根据一个人的形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人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即便是圣贤,也避免不了要犯错误。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名扬千秋的圣人,开创了享誉几千年的私学教育,培养出的优秀人才数以千计,却也有犯错误的时候,竟然因为自己的学生形象不佳而看扁他。
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春秋时期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是孔子的一位学生。
澹台灭明相貌丑陋,形象不太好。刚拜孔子为师时,孔子嫌他太丑了,不符合自己心中对君子的固有形象。在孔子看来,君子不说是风度翩翩,至少相貌也得一般,怎么能长成这个样子呢?所以,当澹台灭明来拜师时,孔子只是看了他一眼,便认定他没什么才能,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虽然心中不愿意收他这个学生,但是不能违背自己“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于是,孔子就勉强收澹台灭明为弟子。
虽然孔子把澹台灭明收为弟子,却因为他的形象不佳而没有好好教他。澹台灭明向孔子请教问题时,孔子总是讨厌地看着他,只是简简单单地回答几句,就让澹台灭明回去。
澹台灭明逐渐领会了孔子的意思,于是决定离开孔子,自己一个人在家学习。他以孔子的思想为指引,刻苦学习,平时又加强自身的修养,最后终于学有所成,成为当时的著名学者。他到长江沿岸讲学时,在后面追随他的门徒已经达300多人,澹台灭明俨然已经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师。
孔子的弟子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他:“你在那个地方遇到过才华特别出众的人吗?”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做事情从来不投机取巧,有了公事才肯到官府中,是一位很有名的大学问家,如今他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各个诸侯国。”
听到子游的回答后,孔子感慨地说:“我以貌取人,看错了子羽啊!”
孔子以貌取人,以澹台灭明的容貌来判断他的才能,犯了正常人经常犯的错误。我们都知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许多人都会根据一个人的形象来判断他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
形象不佳很容易被人看扁,除了澹台灭明的案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
1960年,美国举行第35任总统大选,时任副总统的尼克松和参议员肯尼迪展开厮杀,两个人势均力敌,才能和声望都不相上下。不过,许多评论员都预料尼克松会当选,因为他在电视演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肯尼迪却没什么经验。
竞选的关键是从9月26日到10月21日的四次全国电视辩论,其中第一次电视辩论最为重要,因为这是美国历史上总统竞选的第一次电视辩论,围观观众多达7000万人,会直接影响选举的最终结果。
竞选开始前,艾森豪威尔曾告诫尼克松不要参加电视辩论,可是固执的尼克松把艾森豪威尔的告诫当作了耳边风,执意要参加电视辩论。
电视导演劝尼克松对自己的形象做一番设计,可是尼克松对其置之不理。原本已经参加了很多活动的尼克松看上去非常劳累,而且化妆使用的粉又是深色的,所以出现在屏幕上的形象是表情痛苦、精神疲惫的。肯尼迪却完全不同,为了这次大选,他特意前往海滩晒太阳,养足了精神,所以出现在屏幕上的形象是满面红光、精神焕发的。最后,肯尼迪竞选成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5任总统。
一个人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决定了他在别人心中留下的印象。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感受到的对方仪表的魅力值越高,越希望和他再次相见。相比个性和兴趣,仪表产生的作用更大。
如果你想交更多朋友,就要注重塑造出好的形象,而不是因为形象不佳被人看扁。好形象是交朋友的先决条件,只有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
有人说,交际形象是我们所有内在东西的外在体现,它就像我们的体外生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于一个人来说,良好的交际形象能让你受益一生,具有良好的交际形象的人更容易被他人接受,更有助于为自己打开一个新的交际局面。而那些不注重交际形象的人,很容易因为自己的形象不佳而引起他人的反感,甚至让他人觉得厌恶。
平衡法则:帮助他人要注意方式
1974年,心理学家霍曼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的原则和市场上商品交换的原则没什么不同。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希望付出的少一些,得到的多一些。
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得到他人的帮助是一种幸福,但是,许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拒绝帮助?那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帮助他人是要讲究方式的。好的帮助方式可以让受助者脱离困境,甚至终身受益,彻底改变受助者的人生命运;坏的帮助方式不仅无法达到帮助他人的目的,还会伤了人的自尊心,甚至让人怀恨在心。因此,帮助他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不能好心办了坏事。
在一条人来人往的步行街上,一位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正在卖铅笔,看上去像个乞丐。就在这时,一位西装革履的商人看到了他,心中立即涌出一股怜悯之情。商人往铅笔推销员的杯子中丢进1美元,然后快步往前走。
刚走几步,那位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就把他叫住,生气地对他说:“你为什么丢给我1美元?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把我当成一个乞丐了吗?”
商人一脸诧异地看着他。
铅笔推销员接着说:“我和你没什么不同,都是商人。所以你不应该给我1美元。”
商人连声道歉:“对不起,是我太大意了。我付钱后忘记拿走自己的铅笔了。”
铅笔推销员拿起一支铅笔,递给商人,对他说:“希望你真的只是忘记了,而不是把我当成一个靠乞讨度日的乞丐。”
几年之后,商人参加一个商业聚会,和朋友聊到兴起时,突然看到一位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走到自己面前,那人双手递上自己的名片,对商人说:“我知道您肯定已经忘了我是谁,不过我一直无法忘记你这张脸。几年前我卖铅笔, 身上穿的太破,所以你把我当成了乞丐,因为同情我而丢给我1美元。我当时对你说我和你没什么不同,都是商人,现在你应该相信我当时的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吧?”
乐于助人是一个人美好的品质,更是结交朋友的绝佳方式,世世代代的优良传统。不过,帮助他人要讲究方式,不能让对方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帮助他人前,一定要询问一下对方的意愿,看对方是否需要你的帮助。任何事情都要讲求一个“度”,帮助他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恰到好处的帮助,才不会伤了别人的自尊心。
那么,帮助他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不要揭他人的伤疤
一些人的遭遇非常坎坷,他们想隐藏自己的经历,不希望有人提起,更不希望别人大肆宣扬,假如我们为了向他们提供帮助,不惜以揭开他们的伤疤为代价,肯定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创伤。因此,帮助他人绝对不可以揭他人的伤疤。
2.不要提任何条件
帮助他人是自愿行为,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而不应该提一些苛刻的条件。身在困境中的人需要他人的帮助,但是不需要附加条件的帮助,更不需要以附加条件为要挟而提供的帮助。帮助他人前首先提出条件,说明目的不纯,只会让人反感,却无法让人感激。
3.帮助别人要悄无声息
一些人帮助他人时,总是大肆宣扬,唯恐大家不知道自己提供了帮助。其实,这样做并不妥,因为这样做有一定的私心。虽然没有向受助者提出任何要求,但是想从中得到名声。这种帮助他人的方式性质已经变了,就像一个人做了好事,却强迫受助者写一封表扬信,同时要求许多人围观一样。真正的帮助应该悄无声息地进行,不可声张,更不可到处炫耀。
4.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同样是帮助别人,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能让人牢记于心。如果你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去帮助别人,只要记得在别人最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就行了。因为当一个人身处艰难境地时,往往也是他最脆弱的时候,同时也是他最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此时,如果你雪中送炭,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他一辈子都难以忘怀,你们的友谊也将变得坚不可摧。
患难时期结识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当他人有迈不过去的坎时,别忘了拉人一把,那样能让你结识更多朋友,也能让你们的友谊更加牢靠。毕竟人不会一辈子都顺顺利利的,总需要他人的帮助,所以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向他人提供帮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真正有涵养的人,在他人遭遇困境时,绝对不会袖手旁观,更不会落井下石,而是竭尽所能帮助他人。其实,帮助他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因为帮助他人是感情的投资,肯定能让对方记挂你的好,对你心存感激。一旦有一天你陷入困境,需要他帮助你的时候,他肯定二话不说,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编辑推荐一:《跟任何人都能交朋友》朋友对了,事就成了!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交际本领是你获得成功的软实力,人脉就是你的资本。
编辑推荐二:《跟任何人都能交朋友》善交际不是运气,是情商和技巧。善交际的人,朋友喜欢你,老板信任你,同事赞美你,下属听从你,客户尊敬你。然而什么是善交际?就是头脑快、有眼力、有原则、通人情、善沟通、会变通。想要结交自己想要交往的人,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就要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在内修炼个人的品质,在外锻炼和各种人相处的能力。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通过社交技巧的训练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编辑推荐三:《跟任何人都能交朋友》内修+守律+实战,一本书教你参透“高情商交友术”,轻松拥有好人缘。本书由浅入深,分成三个层次来解析人际交往中暗藏的“玄机”,全面提升你的“交友力”,让你秒变交际达人。内修:修炼内在品格,清扫与人交际时遇到的心理障碍;守律:了解交际场上应该遵守的法则和定律,以及与人交往的禁忌;实战:训练和陌生人搭讪,在不同场合聊天,和不同爱好、性格、职业的人交朋友,以及维护自己的朋友圈等。
名人推荐
重要的不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重要的是和谁做同学,今日的同学关系也许就意味着明日的财富。
—— 美国前总统布什
如何在阳春白雪面前显得对方高明,但是又不能让人觉得自己没文化;如何和下里巴人闲聊瞎扯,但又不能让人觉得自己摆架子和姿态。这是一个问题。
只有最聪明的生物才具备结交朋友的条件,而人类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英国牛津大学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
研究表明,“人类是天生的社交动物。”
作者简介
马西:文案写作高手、广告策划人、沟通达人、畅销书作家。有着灵活多变的思路和鬼马行空的想法,善于捕捉他人的心理活动,并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引导对方,最终说服对方。从不善于沟通到精于表达,主要受益于学习和掌握了大量的沟通技巧。目前,他致力于出版相关作品,以帮助广大朋友提升交际能力。
目录
基础篇
第一章重视外在形象,做自己的形象设计师
个人形象是打开交际大门的“金钥匙”
让你的仪态为形象加分
别让你的形象败在服饰上
微笑是最好的名片
知识链接:因形象不佳而被孔子看扁的学生
第二章修炼内在品格,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诚信是赢得人心的法宝
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善良的人更易受欢迎
放下身段,谦虚的人朋友多
知识链接:因重情重义而被世人景仰的关羽
第三章克服心理障碍,清扫人际交往中的绊脚石
克服病态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抬杠了,逆反心理这种病就治好了
待人热情,是克服冷漠心理的有力武器
多参加社交活动,助你摆脱自卑心理
知识链接:疑心病“患者”曹操
进阶篇
第四章玩转交际场,有些法则一定要遵守
刺猬法则:交友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平衡法则:帮助他人要注意方式
分享法则:懂得分享才能深得人心
换位法则:站在对方立场才能更好地理解他
示强法则:“示强”是一种生存智慧
知识链接:给人“台阶”下的洛克菲勒
第五章拉近与陌生人的距离,不可不知的五大定律
互惠定律:施与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贝勃定律:与人交际,只做七分好
自我暴露定律:适度暴露,才能让朋友敞开心扉
首因定律:先入为主,第一印象不可磨灭
吃亏定律:肯吃亏才能扬眉吐气
知识链接:王珞丹的交友之道
第六章谨言慎行,和朋友交往的禁忌要记牢
朋友无尊卑,最忌轻视落魄者
对待朋友重情义,切莫轻易说绝交
要给朋友留情面,切忌轻易指责人
和朋友相处要大度,最忌斤斤计较
身为朋友须谨慎,最忌当众揭人短
知识链接:亲兄弟明算账的乔布斯
实战篇
第七章学会搭讪,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陌生人是潜在的朋友
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轻松结识新朋友
攀亲认友是搭讪的秘诀
观察到位,才能迅速找到共同话题
知识链接:罗斯福的搭讪之道
第八章场合不同,聊天技巧有差异
朋友伤心时,安慰的话要说到对方心里去
相亲时,聊聊这些话题不冷场
玩转拒酒术,结交更多好朋友
机智打圆场,化尴尬于无形
电梯里遇领导,聊天话题有讲究
知识链接:维护国家尊严的梅汝璈
第九章结交不同爱好的人,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爱运动的人:运动后是结交朋友的最佳时机
爱读书的人:志同道合,友谊更深厚
爱看电影的人:投其所好,才能走进对方心里
爱旅游的人:切记有些话题不要提
爱逛街的人:陪逛是最好的交友方式
知识链接: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第十章了解性格特点,与各种性格的人交朋友
完美主义者:顺从,才能赢好感
乐于助人者:向其求助,这招超管用
多疑者:只要以诚相待,就能轻松搞定
以自我为中心者:密切配合是王道
固执者:维护对方的面子很重要
知识链接:地域和性格的联系
第十一章与不同职业的人交朋友,道路会越走越宽阔
医生:从其工作繁忙寻找突破口
官员:没有利益往来,关系更长久
律师:帮其介绍业务,赢得友谊很简单
媒体人:要有责任意识才可行
知识链接:毕加索和他的理发师
第十二章经营人脉,维护自己的朋友圈
发小圈:常联系,别让铁哥们“生了锈”
老乡圈:亲不亲故乡人
同学圈:同窗之情深似海
同事圈:相处最多的是同事
邻居圈:远亲不如近邻
知识链接:“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人脉经营术
附录 小测试:你善于交朋友吗
后记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朋友
序言
戴尔·卡耐基曾说:“将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归纳起来,15%得益于他的专业知识,85%得益于良好的社交能力。”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也是一个让人瞬间变得清醒的结论。朋友圈就像一座无形的金矿,拥有了这座金矿,就相当于掌握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财富。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既是人的社会性的要求,也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一个人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开发潜在的人际关系,尽量认识更多的人,这样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左右逢源,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
在美国,有一句流行语:“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尤其对于那些刚踏入社会的朋友来说,结交新朋友,融入他人的社交圈子尤为重要。对他们来说,和人交朋友是一种挑战,可能开始时会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不知道该如何和大家打成一片。不过,人的社交能力并非天生就具备,而是通过后天的锻炼和有意识地培养逐渐练就的。
想要跟任何人都能交朋友,就要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即在内修炼个人的品质,在外锻炼和各种人相处的能力。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通过社交技巧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靠的不是读书和听课,而是多与人交往,不断地训练,直至把它变成一种习惯。概率论告诉我们,成功的概率和尝试的次数成正比。拓展自己的人脉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结识的朋友越多,交际范围越广,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
为了教给大家一些与人交往的小窍门,让大家掌握和任何人都能交朋友的技巧,我们特意编写了这本书。本书会告诉你如何提升外在形象,如何修炼内在品格,如何清扫与人交际时遇到的心理障碍,交际场上有哪些法则、定律和禁忌,怎样和陌生人搭讪,不同场合怎样聊天,和不同爱好、性格、职业的人如何交朋友,怎样维护自己的朋友圈,等等。书中收录了很多经典案例,内容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相信能够帮助大家交更多朋友,实现事业和生活的双丰收。
后记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朋友
一个人想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事必要的社会交往活动。因为它既满足人们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又能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要。在物质方面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生活下去;在精神方面,它可以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持,互相激励,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试想一下,如果比尔·盖茨要介绍一个人到你的公司任职,你会怎么样你肯定会想:既然是比尔·盖茨介绍过来的,怎么也要给人家一个面子。或会想:比尔·盖茨可不是一般人,他介绍的人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素质肯定硬,必须要留下来。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你实际上已经承认了人际关系的要性。
无论你是谁,也不管你身处职场中的哪一个位置,都希望今后能左右源,遇到困难时有很多朋友帮助你。想实现这个目标,平时就要注重人际交和感情投资,试着和每一个人交朋友。然而,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喜欢运动,有的人喜欢读书,有的人喜欢看电影,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自我为中心,有的人生性多疑,有的人是完美主义者,有的人比较固执;有人是医生,有的人是律师,有的人是官员,有的人是媒体人。总而言之,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被各种人包围着。
虽然我们身边的人各有千秋,但是我们总能找到办法和每一种人交朋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也有不同的表现,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采:不同的方法,运用不同的策略,把他们变成我们的朋友。
看穿每一个人的心理,了解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然后用对方喜欢的方式与之交往,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一定的社交法则和社交定律,在交际过程中时刻遵守这些法则和定律,就能让你在交际过程中无往不利。学会搭讪方法,能让你和陌生人迅速变成朋友;学会聊天技巧,能让你在各种场合都游刃有余;学会社交技巧,能让你和各种人交朋友。
总而言之,你跟任何人都能交朋友,你与他人交朋友的潜力还有很多没有发挥出来。所以,一定要潜心学习各种交友技巧,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锻炼交友能力,试着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变成你的朋友。
文摘
别让你的形象败在服饰上
一般情况下,包装就是把生产好的产品装进箱子、盒子或包裹中,它具有便捷、美观的作用。同样道理,人也需要包装自己,在人前展现自己的魅力。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不懂包装自己的人很难赢得他人的认可,所以你要善于包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当今社会,包装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知识,可以是言行举止,也可以是服饰,其中最能体现出差异化的就是服饰。所以,你要学会穿衣打扮,用服饰包装自己。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服饰的作用已经不单单停留在遮羞和御寒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服饰已经逐渐演化成一个人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我们要提高穿衣的档次,学会用服饰包装自己,借助服饰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
王先生是一家纺织厂的老板,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穿衣打扮。
一次,王先生应邀参加商行聚会。王先生刚进入聚会大厅,就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和参加聚会的男男女女有很大的差异。大厅里金碧辉煌,像一座宫殿,参加聚会的男士们个个西装革履,女士们个个华衣锦服,只有自己穿着沾满油污的工作服。
王先生刚走进聚会大厅,就被会场里的服务员“请”了出去,理由是这是一个高档聚会,不是他该来的地方。王先生又羞又气,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报了一个礼仪培训班,甚至高薪聘请了一名私人形象顾问。
在后来的一次聚会上,王先生凭自己优雅的举止、庄重的外表和幽默的言谈,得到他人的一致认可。许多人都主动找他聊天,把名片递给他,希望和他交朋友。就这样,王先生轻轻松松就结交了许多生意上的朋友。
勤奋工作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忙于工作而忽略了自己的外在形象。良好的形象可以助你交到更多朋友,在事业上给你带来很大的帮助。假如你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不懂得用服饰包装自己,很可能错过许多交朋友的机会,让事业败在自己的形象上。
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说过:“让我看一下一位妇女一生所穿的衣服,我就能写出一部关于她的传记。”这话说得非常精妙,穿什么样的衣服往往反映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也体现了你的品位和内涵。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犯以貌取人的错误,所以对一个人来说,外在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外在形象由相貌和服饰构成,相貌是天生的,往往无法改变,服饰却是可以改变的。在交际过程中,一个人的服饰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气质、魅力、品位是靠服饰体现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学会用服饰包装自己。
那么,如何用服饰包装自己呢?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
培根说过:“美在于整体而非部分。”服饰的选择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孤立地看一个事物的各个部分也许发现不了它的美,但是从整体上看也许会觉得它非常漂亮。所谓整体性,是指选择的服饰和形体、容貌完美统一,服饰的款式、色彩和质地与个人的形体和内在气质完美结合。
2.符合社会角色原则
随着场合的不同,人们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各不相同,不管是扮演哪种社会角色,都要求服饰和他的身份地位相吻合。也就是说,无论你如何选择服饰,都要以符合社会角色为原则。假如你是商务人士,就不能以破衣烂衫、满身油渍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假如你要参加婚礼,就要穿得应景一些,首选喜庆的衣服。得体的服饰更能赢得他人的认可,促成社交的成功,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你在社交场合选择服饰时务必要符合社会角色。
3.个性化原则
选择服饰时,应该遵守个性化原则,选择的服饰能反映出个人的特点,从选择的服饰中能看出你的年龄、职业和爱好等。遵守个性化原则可以突显你的个性,彰显你的个人品位,让你有别于其他人。
每一种服饰都有它独特的风格,选择服饰时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然后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服饰。
4.其他原则
除了以上原则外,选择服饰还有很多其他原则,比如,不能太寒酸,不能不合身,否则就会让人觉得别扭,影响和他人的交际。选择服饰时应该选择大小合适的,这样才能让你在人前举止优雅。
品质比较差的服饰会让人产生自卑心理,让人在交际中感到紧张,所以选择服饰时要注重品质,选择品质比较好的服饰。
知识链接:因形象不佳而被孔子看扁的学生
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去一家理发厅理发,理发师对他说: “你对自己的形象一点儿都不重视,这就像看到产品脏了坐视不管一样。作为公司代表的你尚且如此,你的产品怎么能卖出去呢?”松下幸之助听取了他的意见,从此以后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带着主观情绪给他人下定论,并根据一个人的形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人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即便是圣贤,也避免不了要犯错误。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名扬千秋的圣人,开创了享誉几千年的私学教育,培养出的优秀人才数以千计,却也有犯错误的时候,竟然因为自己的学生形象不佳而看扁他。
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春秋时期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是孔子的一位学生。
澹台灭明相貌丑陋,形象不太好。刚拜孔子为师时,孔子嫌他太丑了,不符合自己心中对君子的固有形象。在孔子看来,君子不说是风度翩翩,至少相貌也得一般,怎么能长成这个样子呢?所以,当澹台灭明来拜师时,孔子只是看了他一眼,便认定他没什么才能,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虽然心中不愿意收他这个学生,但是不能违背自己“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于是,孔子就勉强收澹台灭明为弟子。
虽然孔子把澹台灭明收为弟子,却因为他的形象不佳而没有好好教他。澹台灭明向孔子请教问题时,孔子总是讨厌地看着他,只是简简单单地回答几句,就让澹台灭明回去。
澹台灭明逐渐领会了孔子的意思,于是决定离开孔子,自己一个人在家学习。他以孔子的思想为指引,刻苦学习,平时又加强自身的修养,最后终于学有所成,成为当时的著名学者。他到长江沿岸讲学时,在后面追随他的门徒已经达300多人,澹台灭明俨然已经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师。
孔子的弟子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他:“你在那个地方遇到过才华特别出众的人吗?”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做事情从来不投机取巧,有了公事才肯到官府中,是一位很有名的大学问家,如今他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各个诸侯国。”
听到子游的回答后,孔子感慨地说:“我以貌取人,看错了子羽啊!”
孔子以貌取人,以澹台灭明的容貌来判断他的才能,犯了正常人经常犯的错误。我们都知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许多人都会根据一个人的形象来判断他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
形象不佳很容易被人看扁,除了澹台灭明的案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
1960年,美国举行第35任总统大选,时任副总统的尼克松和参议员肯尼迪展开厮杀,两个人势均力敌,才能和声望都不相上下。不过,许多评论员都预料尼克松会当选,因为他在电视演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肯尼迪却没什么经验。
竞选的关键是从9月26日到10月21日的四次全国电视辩论,其中第一次电视辩论最为重要,因为这是美国历史上总统竞选的第一次电视辩论,围观观众多达7000万人,会直接影响选举的最终结果。
竞选开始前,艾森豪威尔曾告诫尼克松不要参加电视辩论,可是固执的尼克松把艾森豪威尔的告诫当作了耳边风,执意要参加电视辩论。
电视导演劝尼克松对自己的形象做一番设计,可是尼克松对其置之不理。原本已经参加了很多活动的尼克松看上去非常劳累,而且化妆使用的粉又是深色的,所以出现在屏幕上的形象是表情痛苦、精神疲惫的。肯尼迪却完全不同,为了这次大选,他特意前往海滩晒太阳,养足了精神,所以出现在屏幕上的形象是满面红光、精神焕发的。最后,肯尼迪竞选成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5任总统。
一个人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决定了他在别人心中留下的印象。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感受到的对方仪表的魅力值越高,越希望和他再次相见。相比个性和兴趣,仪表产生的作用更大。
如果你想交更多朋友,就要注重塑造出好的形象,而不是因为形象不佳被人看扁。好形象是交朋友的先决条件,只有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
有人说,交际形象是我们所有内在东西的外在体现,它就像我们的体外生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于一个人来说,良好的交际形象能让你受益一生,具有良好的交际形象的人更容易被他人接受,更有助于为自己打开一个新的交际局面。而那些不注重交际形象的人,很容易因为自己的形象不佳而引起他人的反感,甚至让他人觉得厌恶。
平衡法则:帮助他人要注意方式
1974年,心理学家霍曼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的原则和市场上商品交换的原则没什么不同。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希望付出的少一些,得到的多一些。
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得到他人的帮助是一种幸福,但是,许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拒绝帮助?那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帮助他人是要讲究方式的。好的帮助方式可以让受助者脱离困境,甚至终身受益,彻底改变受助者的人生命运;坏的帮助方式不仅无法达到帮助他人的目的,还会伤了人的自尊心,甚至让人怀恨在心。因此,帮助他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不能好心办了坏事。
在一条人来人往的步行街上,一位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正在卖铅笔,看上去像个乞丐。就在这时,一位西装革履的商人看到了他,心中立即涌出一股怜悯之情。商人往铅笔推销员的杯子中丢进1美元,然后快步往前走。
刚走几步,那位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就把他叫住,生气地对他说:“你为什么丢给我1美元?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把我当成一个乞丐了吗?”
商人一脸诧异地看着他。
铅笔推销员接着说:“我和你没什么不同,都是商人。所以你不应该给我1美元。”
商人连声道歉:“对不起,是我太大意了。我付钱后忘记拿走自己的铅笔了。”
铅笔推销员拿起一支铅笔,递给商人,对他说:“希望你真的只是忘记了,而不是把我当成一个靠乞讨度日的乞丐。”
几年之后,商人参加一个商业聚会,和朋友聊到兴起时,突然看到一位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走到自己面前,那人双手递上自己的名片,对商人说:“我知道您肯定已经忘了我是谁,不过我一直无法忘记你这张脸。几年前我卖铅笔, 身上穿的太破,所以你把我当成了乞丐,因为同情我而丢给我1美元。我当时对你说我和你没什么不同,都是商人,现在你应该相信我当时的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吧?”
乐于助人是一个人美好的品质,更是结交朋友的绝佳方式,世世代代的优良传统。不过,帮助他人要讲究方式,不能让对方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帮助他人前,一定要询问一下对方的意愿,看对方是否需要你的帮助。任何事情都要讲求一个“度”,帮助他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恰到好处的帮助,才不会伤了别人的自尊心。
那么,帮助他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不要揭他人的伤疤
一些人的遭遇非常坎坷,他们想隐藏自己的经历,不希望有人提起,更不希望别人大肆宣扬,假如我们为了向他们提供帮助,不惜以揭开他们的伤疤为代价,肯定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创伤。因此,帮助他人绝对不可以揭他人的伤疤。
2.不要提任何条件
帮助他人是自愿行为,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而不应该提一些苛刻的条件。身在困境中的人需要他人的帮助,但是不需要附加条件的帮助,更不需要以附加条件为要挟而提供的帮助。帮助他人前首先提出条件,说明目的不纯,只会让人反感,却无法让人感激。
3.帮助别人要悄无声息
一些人帮助他人时,总是大肆宣扬,唯恐大家不知道自己提供了帮助。其实,这样做并不妥,因为这样做有一定的私心。虽然没有向受助者提出任何要求,但是想从中得到名声。这种帮助他人的方式性质已经变了,就像一个人做了好事,却强迫受助者写一封表扬信,同时要求许多人围观一样。真正的帮助应该悄无声息地进行,不可声张,更不可到处炫耀。
4.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同样是帮助别人,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能让人牢记于心。如果你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去帮助别人,只要记得在别人最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就行了。因为当一个人身处艰难境地时,往往也是他最脆弱的时候,同时也是他最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此时,如果你雪中送炭,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他一辈子都难以忘怀,你们的友谊也将变得坚不可摧。
患难时期结识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当他人有迈不过去的坎时,别忘了拉人一把,那样能让你结识更多朋友,也能让你们的友谊更加牢靠。毕竟人不会一辈子都顺顺利利的,总需要他人的帮助,所以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向他人提供帮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真正有涵养的人,在他人遭遇困境时,绝对不会袖手旁观,更不会落井下石,而是竭尽所能帮助他人。其实,帮助他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因为帮助他人是感情的投资,肯定能让对方记挂你的好,对你心存感激。一旦有一天你陷入困境,需要他帮助你的时候,他肯定二话不说,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ISBN | 9787569916249,7569916247 |
---|---|
出版社 | 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 |
作者 | 马西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