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 9787519807757,751980775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本丛书由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国家电网公司“技能类优秀专家人才”包玉树主编,共包括10个分册:电力变压器、互感器、断路器、避雷器、电力电缆、电力电容器、绝缘子、接地装置、架空线路和发电机。本分册为电力电缆分册,介绍了电力电缆的基础知识、试验方法、电缆故障查寻及定位等知识,并列举了近20个典型案例分析,理论联系实践,以方便读者学习使用。
本套丛书可供电力系统从事电气设备试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作者包玉树系电力系统知名的高压电气试验不错技师,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国家电网公司“技能类很好专家人才”,江苏省电力公司“首席(一级)技能专家”。名下拥有三工作室:江苏省技能师工作室、国网专家工作室、江苏省技师创新工作室。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电力电缆基本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电力电缆分类
第三节电力电缆结构及型号
第四节电力电缆的识别方法
第二章电力电缆试验方法
第一节电力电缆现场试验
第二节电力电缆线路参数测试
第三节电力电缆在线试验
第四节国外交联聚乙烯电缆在线检测新方法
第三章运行中电力电缆故障查寻及定位
第一节电缆路径查寻
第二节运行电缆故障测寻方法
第三节电缆故障精确定点
第四章电力电缆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案例1110kV电缆复合终端局部发热缺陷原因分析
案例2某变电站110kV电缆终端故障分析
案例3220kVXLPE电缆事故原因分析
案例4110kV电缆终端头爆炸引发的事故
案例510~35kV电力电缆故障分析与预防
案例6电缆终端异常发热原因分析
案例7110kV电缆中间接头故障分析及对策
案例835kV电力电缆中端头击穿烧毁故障分析
案例9110kV电缆终端故障分析
案例10超声超高频联合检测出35kVGIS电缆头表面局部放电原因分析
案例1110kV电缆中间接头击穿故障的原因分析
案例12110kV电缆中间接头故障分析
案例13110kV电缆着火故障分析
案例14110kV电缆GIS终端发热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案例15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终端头爆炸事故分析
案例16220kV启明Ⅰ路电缆事故分析
案例1735kV电缆终端头与屏蔽放电现象分析
案例18110kV电缆本体缺陷检测分析
案例19110kV进线电缆缺陷检测查寻实例
参考文献

序言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立足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电力事业日新月异,蓬勃向前。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的广大员工随潮而动,逐梦而飞。在此背景下,经过近四年的筹划、组织、立项、编撰、审核、修改,《电气设备故障试验诊断攻略》丛书与读者见面了。
本套丛书按照一次设备的种类分别成册,内容涵盖设备结构、针对性试验、典型故障、诊断攻略等方面,重点放在具有可操作性的故障诊断上。丛书中所列故障案例,既有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收集借鉴的他山之石,经过筛选、加工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期望这套丛书能给读者带去不一样的收获。本套丛书各分册内容安排主要以故障描述、缺陷排查、综合分析、诊断攻略的形式呈现,另外对专业领域的试验与诊断新技术做了前瞻性叙述。
《电力电缆》分册共分四章,diyi章主要介绍了电力电缆的发展过程、主要分类、型号和参数的含义,电力电缆主要部件构成等,以及电力电缆的分类与结构。第二章介绍了电力电缆的试验方法。第三章重点讲解了在复杂、众多拥挤的电缆沟中,正确、快速识别电力电缆的方法,以及迅速寻找出故障点,并及时消除故障缺陷的测寻方法。第四章从多个层面、多种类型分析,介绍了电力电缆故障类型的处理案例。在本套丛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书中参考了其他省市电力公司的事故案例,引用了一些研究成果及试验数据,在此对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套丛书可供电力系统从事电气设备试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参考资料。
由于各分册作者均为在职电力系统专家,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编写,时间仓促,书
中仍有疏漏与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图4—59中8号图存在界面气隙,由于该处位于原电缆的外屏蔽层,在制作电缆头时需要将原有的绝缘层去除。在去除过程中,可能有刀具损伤到外屏蔽层表面形成小的气隙,也可能在打磨其层面时,未能很好地处理光滑。内屏蔽层是电缆结构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与电缆绝缘层界面之间的间隙。在制造电缆时,为解决界面间隙问题,采取内屏蔽层、绝缘层和外屏蔽层3层同时共挤,这种接头结构为恢复电缆本体结构,因此对内屏蔽处理要求很高。
击穿处绝缘厚度比电缆厚,而运行电压一致,因此从电场强度分布上来看,击穿处的场强比电缆还低。绝缘是否击穿并不是由于平均场强的高低决定,而是击穿通道存在某种缺陷,缺陷在工频电压下,如施加在其上的电场强度足以使该缺陷发生持续性放电,在持续的放电过程中绝缘层不断地受到电蚀,绝缘厚度不断降低直至最后发生击穿。
四、诊断攻略
综上分析,初步推断击穿故障处为原导体屏蔽与新制导体屏蔽搭接末端处理存在一定缺陷,该缺陷可能表现为导体屏蔽层与绝缘层间存在一定的气隙,在长期运行中,气隙发生局部放电逐步电蚀绝缘层,最终形成贯穿性导电通道而击穿。
由于该类型的接头为现场制作,因此不存在产品出厂试验,局部放电试验作为检测电缆和附件能否长期运行的重要指标,目前线路竣工试验因技术问题未有该项目。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运行中进行带电局部放电测试,虽精度无法与试验室相比拟,但对较大局部放电量是可以测试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运行状态监测需要。
ISBN9787519807757,7519807754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作者秦嘉喜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