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经济的假象:财经热点背后精准金融解析》文风:犀利独到、口无遮拦、毫无顾忌、言辞激烈、雅俗共赏、妙笔生花,常惹人恨不得用唾沫星子淹死他,却又总能先知先觉、精准立于趋势的浪潮之巅。
媒体推荐
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就大众而言,无论是基于对自身财富增长的焦虑,还是基于对国家宏观经济命运的关切,都需要更多地了解金融,从而更好地参与金融。
韩志国
著名经济学家
能把高深的理论写得浅显,能使枯燥的数字跃然纸面,能让难懂的规律变得简单——这样的金融专家在国内屈指可数,贺江兵的这部《经济的假象》堪称典范!
秦朔
著名独立财经观察家
金融有规律,这个规律与其说是杠杆扩张,不如说是风险约束。
李怀科
《金融的真相》总策划
贺江兵是圈内(经济、金融)最早、最持续、发表文章最多、力度最大的金融评论家,并在两本专著中都有关于减税的建议,有些已被采纳。他在2013年的文章和书中建议人民币主动贬值。
作者简介
贺江兵,著名金融评论家,优选金融副总裁、优选文化传媒总裁,曾任《华夏时报》总编辑助理、编委、金融部主任,在商业银行、基层央行、银监部门工作8年,2005年进入《财经时报》,2007年6月加盟《华夏时报》,2016年6月加入优选金融集团。其文章笔调辛辣、鞭辟入里,擅于结合社会现象深刻剖析金融形势与政策取向,2007年至2012年间准确预测全部货币政策调整,对国家金融、财经等政策提出多项建议和意见,许多获得高层认可。
目录
金融与真相的距离
自序
第一章金融大趋势——为何较早判断银行业衰败
P2P行业的十大风险
中国银行业黄金十年行将结束
建行行长称银行是弱势群体几个意思?
金融业降薪银行先衰银行业也要步上纸媒的后尘
中国非通货紧缩
中国不会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经济差股市牛的金融逻辑
股市暴涨暴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致贬值
对冲基金大佬指股市:不该救,方式也错了
大股东都在高位套现跟着跑就对了
揭秘放任贬值真相
关于存款保险的误解
央妈会放水救非银钱荒危机吗?NO
降息降准会带来的三大金融恶果
《人民的名义》:国企的金融角色
对刘士余主席谈三点
第二章金融的角度看万科之争,宝能系的问题在哪里?
力挺王石的还有一支隐狠力量
别让王石跑了!
今天,最怕王石离开的是姚振华!
宝能系举牌资金涉嫌违规
形势对宝能系越来越不利了!
应由央行牵头再查宝能系
只需要100亿,王石就能搞垮宝能!
万科报告属敲山震虎
万宝大战:监管层2.5比0.5王石领先
王石华生违反了潜规则:详解宝能退出最佳方案
宝能系的对手不是王石而是农行系
终结篇:万科的结局始于南玻A
第三章房地产拐点判断——依据人民币国际化
降成本需终结房地产,一业兴百业衰
房价上涨在实现金融风险转移
房地产已由蓄水池变成最大的堰塞湖
高房价拐点只等一件大事,会很快发生
货币供给侧看高房价
稳住汇市房市关键不在央行和索罗斯
高房价触及三个顶只有跌了
谨防房价未跌物价涨
三四五线城市经济现状,房地产能投资吗?
M2现拐点前提:房价普跌
二手房普跌严重的金融后果
经济金融规律真的完全失效?房价只涨不跌?
M2破十真相:房价暴涨结束
第四章美国特朗普新政,中国的应对策略
特朗普的金融忽悠术
被严重低估的“特朗普新政”
美元“加息”再显特朗普经济目标悖论
人民币贬值、房价与特朗普
特朗普新政下李嘉诚、孙正义转投海外,中国急需要的政策是“减税+加息”
留住曹德旺保外汇的根本在于减税
特朗普减税对世界影响被严重低估
第五章减税建议:汇率与货币政策
燃油税销蚀积极货币政策,消极财税政策影响极大
央行放弃外汇占款发钞锚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减免税费+对外贬值
稳增长:货币政策再用会出事,该减税了
央行货币政策透支,财税政策应该出场
年底突击花钱发愁,不如免了个税
个税起征点是个伪命题,都别吵了
全面放开生二孩,亟须减免个税
留住企业和人才关键在减税费
(汇改关键先生)
“改革先生”周小川的后攻坚战:人民币国际化
殷勇被破格提拔的重要意义:暗赞外储
殷勇再获破格提升的另类意义
收紧管制保不了汇,根本出路在人民币国际化
第六章实际操作:《虎成论金》
教你投资理财防被骗
大通胀到来之前的投资秘籍!
范剑平:买不买房?在哪儿买?
张虎成:中国经济下滑的四大深层次原因
中央为什么对“妖怪”、“土豪”痛下杀手?
闲篇
贺江兵:财经记者不是吃青春饭
序言
金融与真相的距离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真相。每年的央视315晚会都备受关注,它反映了一个问题,即在消费领域,消费者知情权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或者说真相是稀缺的。金融领域可能更是如此。
为了揭示金融领域的真相,我写过2本《金融的逻辑》、2本《财富的真相》,这些书反响很好,但对于加深社会对金融的认知可能还远远不够。我国的金融市场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国家的资本积累、居民的财富积累已经超过以往任何时候,金融学炙手可热,金融机构的利润甚至超过其他行业、部门的利润总和。这样一来,金融从业者和研究者从不同的维度阐释金融的真相,自然也是社会所需要的。
让金融的真相呈现出来,实际上可以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普通人而言,要学习基本的金融常识,了解并尊重金融的本质和金融系统运行的逻辑。在这方面,老年人可能是比较欠缺的,所以他们常常是金融骗局的受害者。现实生活中,金融的逻辑是极容易被扭曲的,比如我们的楼市有泡沫、股市里盛行赌博心态、近两年互联网金融乱象频出,这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让很多人成为直接的受害者。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实际上还是要回归对金融本质的理解。而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假象,看不到真相,而在当下浮躁的社会,极其需要一些专业人士站出来说出财经金融背后的原理与逻辑。
另一方面是对金融监管者而言,要警惕金融表象的复杂化,要让资本的流动尽可能透明化,而不是神秘化。金融是服务实体的,但金融资本也是逐利的,因此资本常常倾向于规避监管、使用更高的杠杆,甚至利用自身的资源左右监管规则。所谓的“金融创新”如果缺乏合理的制度监管,往往使金融复杂化,真相被遮蔽,其结果是,中小投资者的合理回报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的功能定位都会被弱化。
在学科分类上,金融学的基础是经济学,而经济学归根结底是社会科学,我们没有必要将金融理想化,但金融也一定要有以人为本、以实体经济为本的人文和社会诉求。股票市场有“有效市场假说”这一理论,但从更高的维度上讲,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这是我们探求金融真相的基础。事实上,我国的金融市场作为弱有效市场,无论是国人的金融素养、市场体制都不够健全,这决定了我们离真相的距离更远。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求来讲,真相缺失作为金融市场低效的一种直观表现,未来带来的问题会比今天更加突出。金融要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真相缺失乃至金融乱象频出,说明金融往往也是信息不对称的制造者。就中国经济而言,2013年,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资本积累仍将是中国未来10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中国未来的投资速度较过去会有所降低,伴随着时间推移,其速度大致从10%下降至7%左右,相应地,资本积累速度也将有所下降。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高效的金融体系,实现更为合理的资源配置,否则,金融系统内的资本流动将更加趋向零和博弈,而资金空转必然倾向于“弱肉强食”,加剧财富分配的不平等。
在发达的金融市场,金融与真相之间的距离也是最近的。而在中国,俗语说“富不过三代”,实际上是金融不发达的微观表现。近两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金融泡沫此起彼伏,社会对金融市场改革等热点事件的关注度也在提高。就大众而言,无论是基于对自身财富增长的焦虑,还是基于对国家宏观经济命运的关切,都需要更多地了解金融,从而更好地参与金融。
——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文摘
版权页:
部分地区和省份已经出现地方债危机。而这些地区大多是老工业基地,边穷地区,在整体经济处于下滑周期,极其容易出现地方债危机。在这些地区出现辖内企业的债务违约不足为奇,比如辽宁省内的某些钢企。
其次,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累积。所谓地方融资平台,就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肥瘠不一的项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表现形式为地方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简称“城投公司”)。
地方融资平台早已有之,只是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核裂变式膨胀。在2015年之前,法律禁止地方政府发债,地方政府举债主要靠这类城投公司举债。2011年爆发的云南城投违约事件首次引发公众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关注。
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后来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影子银行等纷纷成为其资金重要来源。经过四万亿疯狂扩张,现在城投公司正在规范,但是,聚集的风险不可小觑,特别是实体经济低迷的状态下。
《经济的假象:财经热点背后精准金融解析》文风:犀利独到、口无遮拦、毫无顾忌、言辞激烈、雅俗共赏、妙笔生花,常惹人恨不得用唾沫星子淹死他,却又总能先知先觉、精准立于趋势的浪潮之巅。
媒体推荐
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就大众而言,无论是基于对自身财富增长的焦虑,还是基于对国家宏观经济命运的关切,都需要更多地了解金融,从而更好地参与金融。
韩志国
著名经济学家
能把高深的理论写得浅显,能使枯燥的数字跃然纸面,能让难懂的规律变得简单——这样的金融专家在国内屈指可数,贺江兵的这部《经济的假象》堪称典范!
秦朔
著名独立财经观察家
金融有规律,这个规律与其说是杠杆扩张,不如说是风险约束。
李怀科
《金融的真相》总策划
贺江兵是圈内(经济、金融)最早、最持续、发表文章最多、力度最大的金融评论家,并在两本专著中都有关于减税的建议,有些已被采纳。他在2013年的文章和书中建议人民币主动贬值。
作者简介
贺江兵,著名金融评论家,优选金融副总裁、优选文化传媒总裁,曾任《华夏时报》总编辑助理、编委、金融部主任,在商业银行、基层央行、银监部门工作8年,2005年进入《财经时报》,2007年6月加盟《华夏时报》,2016年6月加入优选金融集团。其文章笔调辛辣、鞭辟入里,擅于结合社会现象深刻剖析金融形势与政策取向,2007年至2012年间准确预测全部货币政策调整,对国家金融、财经等政策提出多项建议和意见,许多获得高层认可。
目录
金融与真相的距离
自序
第一章金融大趋势——为何较早判断银行业衰败
P2P行业的十大风险
中国银行业黄金十年行将结束
建行行长称银行是弱势群体几个意思?
金融业降薪银行先衰银行业也要步上纸媒的后尘
中国非通货紧缩
中国不会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经济差股市牛的金融逻辑
股市暴涨暴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致贬值
对冲基金大佬指股市:不该救,方式也错了
大股东都在高位套现跟着跑就对了
揭秘放任贬值真相
关于存款保险的误解
央妈会放水救非银钱荒危机吗?NO
降息降准会带来的三大金融恶果
《人民的名义》:国企的金融角色
对刘士余主席谈三点
第二章金融的角度看万科之争,宝能系的问题在哪里?
力挺王石的还有一支隐狠力量
别让王石跑了!
今天,最怕王石离开的是姚振华!
宝能系举牌资金涉嫌违规
形势对宝能系越来越不利了!
应由央行牵头再查宝能系
只需要100亿,王石就能搞垮宝能!
万科报告属敲山震虎
万宝大战:监管层2.5比0.5王石领先
王石华生违反了潜规则:详解宝能退出最佳方案
宝能系的对手不是王石而是农行系
终结篇:万科的结局始于南玻A
第三章房地产拐点判断——依据人民币国际化
降成本需终结房地产,一业兴百业衰
房价上涨在实现金融风险转移
房地产已由蓄水池变成最大的堰塞湖
高房价拐点只等一件大事,会很快发生
货币供给侧看高房价
稳住汇市房市关键不在央行和索罗斯
高房价触及三个顶只有跌了
谨防房价未跌物价涨
三四五线城市经济现状,房地产能投资吗?
M2现拐点前提:房价普跌
二手房普跌严重的金融后果
经济金融规律真的完全失效?房价只涨不跌?
M2破十真相:房价暴涨结束
第四章美国特朗普新政,中国的应对策略
特朗普的金融忽悠术
被严重低估的“特朗普新政”
美元“加息”再显特朗普经济目标悖论
人民币贬值、房价与特朗普
特朗普新政下李嘉诚、孙正义转投海外,中国急需要的政策是“减税+加息”
留住曹德旺保外汇的根本在于减税
特朗普减税对世界影响被严重低估
第五章减税建议:汇率与货币政策
燃油税销蚀积极货币政策,消极财税政策影响极大
央行放弃外汇占款发钞锚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减免税费+对外贬值
稳增长:货币政策再用会出事,该减税了
央行货币政策透支,财税政策应该出场
年底突击花钱发愁,不如免了个税
个税起征点是个伪命题,都别吵了
全面放开生二孩,亟须减免个税
留住企业和人才关键在减税费
(汇改关键先生)
“改革先生”周小川的后攻坚战:人民币国际化
殷勇被破格提拔的重要意义:暗赞外储
殷勇再获破格提升的另类意义
收紧管制保不了汇,根本出路在人民币国际化
第六章实际操作:《虎成论金》
教你投资理财防被骗
大通胀到来之前的投资秘籍!
范剑平:买不买房?在哪儿买?
张虎成:中国经济下滑的四大深层次原因
中央为什么对“妖怪”、“土豪”痛下杀手?
闲篇
贺江兵:财经记者不是吃青春饭
序言
金融与真相的距离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真相。每年的央视315晚会都备受关注,它反映了一个问题,即在消费领域,消费者知情权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或者说真相是稀缺的。金融领域可能更是如此。
为了揭示金融领域的真相,我写过2本《金融的逻辑》、2本《财富的真相》,这些书反响很好,但对于加深社会对金融的认知可能还远远不够。我国的金融市场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国家的资本积累、居民的财富积累已经超过以往任何时候,金融学炙手可热,金融机构的利润甚至超过其他行业、部门的利润总和。这样一来,金融从业者和研究者从不同的维度阐释金融的真相,自然也是社会所需要的。
让金融的真相呈现出来,实际上可以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普通人而言,要学习基本的金融常识,了解并尊重金融的本质和金融系统运行的逻辑。在这方面,老年人可能是比较欠缺的,所以他们常常是金融骗局的受害者。现实生活中,金融的逻辑是极容易被扭曲的,比如我们的楼市有泡沫、股市里盛行赌博心态、近两年互联网金融乱象频出,这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让很多人成为直接的受害者。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实际上还是要回归对金融本质的理解。而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假象,看不到真相,而在当下浮躁的社会,极其需要一些专业人士站出来说出财经金融背后的原理与逻辑。
另一方面是对金融监管者而言,要警惕金融表象的复杂化,要让资本的流动尽可能透明化,而不是神秘化。金融是服务实体的,但金融资本也是逐利的,因此资本常常倾向于规避监管、使用更高的杠杆,甚至利用自身的资源左右监管规则。所谓的“金融创新”如果缺乏合理的制度监管,往往使金融复杂化,真相被遮蔽,其结果是,中小投资者的合理回报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的功能定位都会被弱化。
在学科分类上,金融学的基础是经济学,而经济学归根结底是社会科学,我们没有必要将金融理想化,但金融也一定要有以人为本、以实体经济为本的人文和社会诉求。股票市场有“有效市场假说”这一理论,但从更高的维度上讲,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这是我们探求金融真相的基础。事实上,我国的金融市场作为弱有效市场,无论是国人的金融素养、市场体制都不够健全,这决定了我们离真相的距离更远。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求来讲,真相缺失作为金融市场低效的一种直观表现,未来带来的问题会比今天更加突出。金融要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真相缺失乃至金融乱象频出,说明金融往往也是信息不对称的制造者。就中国经济而言,2013年,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资本积累仍将是中国未来10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中国未来的投资速度较过去会有所降低,伴随着时间推移,其速度大致从10%下降至7%左右,相应地,资本积累速度也将有所下降。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高效的金融体系,实现更为合理的资源配置,否则,金融系统内的资本流动将更加趋向零和博弈,而资金空转必然倾向于“弱肉强食”,加剧财富分配的不平等。
在发达的金融市场,金融与真相之间的距离也是最近的。而在中国,俗语说“富不过三代”,实际上是金融不发达的微观表现。近两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金融泡沫此起彼伏,社会对金融市场改革等热点事件的关注度也在提高。就大众而言,无论是基于对自身财富增长的焦虑,还是基于对国家宏观经济命运的关切,都需要更多地了解金融,从而更好地参与金融。
——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文摘
版权页:
部分地区和省份已经出现地方债危机。而这些地区大多是老工业基地,边穷地区,在整体经济处于下滑周期,极其容易出现地方债危机。在这些地区出现辖内企业的债务违约不足为奇,比如辽宁省内的某些钢企。
其次,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累积。所谓地方融资平台,就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肥瘠不一的项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表现形式为地方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简称“城投公司”)。
地方融资平台早已有之,只是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核裂变式膨胀。在2015年之前,法律禁止地方政府发债,地方政府举债主要靠这类城投公司举债。2011年爆发的云南城投违约事件首次引发公众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关注。
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后来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影子银行等纷纷成为其资金重要来源。经过四万亿疯狂扩张,现在城投公司正在规范,但是,聚集的风险不可小觑,特别是实体经济低迷的状态下。
ISBN | 7515820306,9787515820309 |
---|---|
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作者 | 贺江兵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