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太子妃升职记》前传,创作历时三年,作家鲜橙口碑之作,以其典雅大气的文风、简练优美的文笔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成为别具一格的古言经典。
新增后记,讲述作者创作本书的心路历程,更有《太子妃升职记》意外成书的前因后果。
第二版结局随书首发。
作者亲笔手绘军事地图。
同名剧由喜天影业精心打造。
卸红妆,披战袍,她从小兵成长为一代“战神”。当平定天下,尘埃落定,又能与谁共骑,踏雪寻梅?
推荐阅读:《太子妃升职记:全新修订版》《太子妃升职记2:公主上嫁记》
作者简介
作者:鲜橙,畅销书作家,热门影视剧《太子妃升职记》原著作者。作品以幽默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获得万千读者追捧,充满励志、治愈能量。
出版作品:《太子妃升职记》《太子妃升职记2:公主上嫁记》《只为那一刻与你相见》《和亲公主》《谁是谁的谁》《淑女本色》,均签出影视版权。
目录
《阿麦从军(上)》目录:
第一卷秋风起野麦乍飘香
第一章城破遇险出逃
第二章同行托孤歧路
第三章择路互利机遇
第四章亲卫惊变往事
第五章谢罪从军兵营
第六章杀人男宠试锋
第七章嗜血噩梦雌雄
第八章绝境眼界誓师
第二卷险中行悬崖百丈冰
第一章藏兵娇娘人心
第二章入城女子刀锋
第三章逆势杀手相见
第四章脱身树下重逢
第五章挑衅酒宴私怨
第六章妙计交锋袍泽
第七章杨墨战歌逃亡
第八章叫阵弯弓军令
……
《阿麦从军(中)》
《阿麦从军(下)》
后记
起意写阿麦这个故事是在2008年,彼时我刚写过几个小言情文,正进入“言情疲惫期”,偏好于一些军事啊、征战啊、救国救民啊之类的作品,每每都看得我热血沸腾,不能自已。
我忍不住跑去和朋友说也要写一个从军文,要有热血,有激情,有兄弟情,还要有民族义,要抛却小情小爱,说一说家国大义,谈一谈为国为民吧啦吧啦(此处省却三干字)……
朋友只一句话就问住了我。她问:“你觉得会有姑娘喜欢看这些吗?”
这问题一针见血。
我是一个言情小说写手,我的读者绝大部分都是姑娘,或者姑娘她妈,“姑娘们喜不喜欢”在当时直接决定着我这个故事能不能出版,能不能给我带来些许收益。
会有姑娘喜欢看吗?我还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只知道自己十分想写这样一个故事。这种抓心挠肺的“迫切”,叫我抛弃了一切理智,不管不顾地动笔,开始连载这个女主连正经名字都没有的故事。
可作为一个全部军事知识都来源于影视剧和网络小说的女性写手,要写一个正正经经的军事文实在是难。
开文初始,我曾拿着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军事计谋去请教某位大神:“你看这个军事行动有可能成功吗?”
他的回答既委婉又直接,“有啊,只要对方的指挥官是个白痴就可以。”许是他自己也觉得这个答案太过打击我,又补充说,“你随便写吧,反正我看女作者的文,从来只是看感情线,不看军事的。”
也许正是靠着这句话的鼓励,我开始了阿麦的写作,从2008年初写到2011年中,拖拖拉拉、跌跌撞撞地写了三年半,期间经历颇多,至今回头去看,都难淡定平和。
曾有几次,我都想放弃这个故事。写到最苦闷时,我不得不另开了一个搞笑文来调节心情,不想那个小说被拍成了网剧,竟还意外火了,它的名字就叫《太子妃升职记》。
也算是无心插柳吧。
2011年7月,阿麦终于完稿出版,本来是件大好的事情,不想我给出的结局实在太出乎大家意料,就像一个火星落到了泼过油的柴堆上,一下子引燃了读者的情绪。“常党”们不愿意,因为小常与阿麦最终错身而过;“唐党”们也不满意,因为我写“死”了小唐同志;还有一些读者认定我给出了开放性结局,两面讨好却不得好……一时间砖头乱飞,我挡得左支右绌,满头是包。
不是没有动摇过,不是没有怀疑过,甚至恼羞过,愤怒过……可等情绪过去,我却更加坚定了自己,一如我在动笔之初,从未想过用这个故事去迎合谁,那么结局,就更不必再去讨好谁。 读者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这就是我能给出的最好结局。
我理解“常党”的遗憾,也正是因为理解,这次再版特意出了一个短短的小番外,以单独存在的形式出现,不肯与正文成册的原因想来大家也能猜到,它毕竟不是结局。
回望过去,感谢有那么多热情坚定的读者一直对阿麦不离不弃。谢谢拈花,谢谢麦霸,谢谢三土,谢谢苏和,谢谢amei-0,等等。感谢所有陪我走过那一段艰难时光的大家,若无你们,阿麦也许早已夭折,若无你们,阿麦不会成书。
以上,是阿麦初版时便想说的话,时至今日才得机会,太多的感谢已无法言说,但我会存于心中,永不敢忘。
最后,再对文中一些内容解释一下。
文中的军事知识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影视剧与网络小说,其真实性、可行性都不可深究;几次战役虽是参照历史真实案例,可由于背景、环境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放在书中也难掩生硬,有不尽合理之处;至于关隘城池,更都是顺口胡诌或套用史料,与实际并不相符。
各位读者看到可笑之处乐上一乐也就算了,千万莫要较真。同时,也请一些粉丝不要对阿麦太过赞誉,你们不知,我每每看到那些,都难免面红耳赤,羞惭不已。
另附一下本书部分参考书目与资料,并对相关作者深表感谢。
1.孙武原著,张华正编著:《图解孙子兵法》,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
2.饶胜文编著:《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
3.中国军事史编写组编:《中国历代军事装备》,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
4.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2008年。
5.汉尼拔战争、塔吉纳会战相关资料。
文摘
第一章 城破 遇险 出逃 八月,秋风乍起。 驿道上有传令的军士快马驰过,马蹄带起地上的尘土,被风卷了过来,有些呛人。 阿麦坐在驿道边上的茶水铺里,费力地啃下一口干巴巴的杂面饼,抻着脖子咽下去,然后抬起头来粗声粗气地喊道:“店家,再添壶茶水!” 茶水铺的老板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唉,最近经常有军爷来回跑,莫不是北边已经打起来了?” 阿麦用手遮住面前的茶碗,眯着眼睛看那飞骑变成了小小的黑点消失在远处。已经打起来了吗?她原想着怎么也要等到秋后才会开战呢。既然这般,她更要加快些行程了,早日过了江才算安稳。 从茶水铺往南不到六里就是一座小城,阿麦来到城门外的时候,太阳刚过了头顶,她仰着头看了看城楼上被太阳照得有些恍惚的两个大字——汉堡,只觉得腹中的饥饿感又重了些,忍不住咂了咂嘴,把裤腰带又使劲勒了勒。 她闷着头往城里走,在城门处却被当值的兵士截了下来。当头的那个兵士狐疑地上下打量了下阿麦,喝问:“哪儿来的?” “北边来的。”阿麦老实回答。 “到哪儿去?” “到南边去。” 问话的那个小头目咂摸着阿麦的回答,觉得有点不对劲,可是一时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有个小兵从旁边凑过来,小声说道:“头儿,这小白脸一看就不像是好人,细皮嫩肉跟娘们儿似的,没准儿是北边来的探子!” 小头目斜着眼睛上下打量阿麦,越看就越觉得不顺眼:穿戴虽有些寒酸,可人却长得白净,头发还那么短,只够在后面勉强扎个小辫子,这哪里是南夏人的打扮啊,分明就是个异族人! 他又围着阿麦转了一圈,猛地往后跳了一步,厉声喝道:“来啊!把这厮给我绑了!” 几个兵士如狼似虎地向着阿麦扑了过来,没等阿麦反应过来,已经把她摁倒在地五花大绑地捆结实了。阿麦低头看了下自己身上的绳索,连忙央求道:“各位军爷,冤枉啊,我就是个行商,怎么可能会是探子呢?不信您把我解了,我拿路引出来给军爷看!” 那些兵士哪里肯听她解释,揪起她来推搡着往城里走。走到半路,正好遇见几个亲兵簇拥着一个年轻将领迎面过来,押送阿麦的兵士慌忙上去向那年轻将领行礼,讨好卖功道:“唐大人,新抓了个北漠的探子!” 阿麦赶紧大声喊道:“冤枉啊,小民冤枉,小民是往南边去的商人,身上有宿州府开的路引啊!” 声音要洪亮而带有颤音,面容要真诚而富有悲情,最好能匍匐在地上以显示忠诚,这是阿麦妈曾经讲过的喊冤时要注意的事项。阿麦很是注意了这几点,考虑到身上实在是绑得太过于结实,匍匐下去极可能就会导致一个狗啃屎,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站着喊冤。 果然,那唐姓将领的视线被阿麦吸引了过来。阿麦见他看向自己,慌忙又把腰弯了弯,连声说道:“将军明鉴!小民真的是冤枉啊!” 那将领不过是一个守城校尉,听阿麦连声地喊他将军,脸上的神情已有些缓和,不过没有理会阿麦,只询问了那押送的兵士几句,就吩咐兵士先把阿麦押到大牢里再说。 阿麦暗呼倒霉,好好的却来了场牢狱之灾,哪里知道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她已是在鬼门关转了一圈回来。如今南夏和北漠之间形势骤紧,北境的战争一触即发,好多被抓到的嫌疑探子连审都没审,都是直接砍头了事,像她这样被送入牢中的已经算是捡了条命了。 无论哪个朝代,大牢里的伙食都好不了。 叼着半根麦秸秆,阿麦开始怀念在汉堡城外啃的那块黑面饼,嚼在嘴里是如此有劲道,被茶水送下肚去,都能听到肚子发出满意的叹息声。当然,现在她的肚子也在叫,从腹腔里传出来的声音有些闷,听到耳朵里不怎么舒服,阿麦只得又紧了紧裤腰带。 头几天虽然伙食极差且不管饱,但好歹还能维持身体最低的需求,可不知为何,到后来却连那馊汤冷饭也不给了,只有些水,还是求了半天才肯递进来的。阿麦隐约觉得有丝不对劲。果然,在入狱的第十一天头上,有差役领着几个凶神恶煞的兵士进来,差役把牢门打开后,领头的军士二话不说就先砍翻了一个犯人,举着滴血的刀吼道:“北漠鞑子来了,不想死的就跟我出去守城,凡奋力杀敌者皆可免罪!谁去?” 大牢里一片寂静,片刻之后,阿麦第一个举起手高声叫道:“我去!为国杀敌!” 废话,谁不去怕是就得先被他们砍死在这大牢里,出去没准儿还能有条活路! 当阿麦挥舞着拳头大喊“为国杀敌”时,有脑筋活络的犯人立刻反应过来,也跟着举着胳膊高呼“为国杀敌”。一时间,大牢里群情振奋,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俨然是聚了一群热血好男儿! 那领头的兵士大为满意,给犯人们一人手里塞了一根木棒,就把他们赶上了城墙。 麦帅微时,尝游汉堡城,诬为北漠间,恰绍义领军巡过,闻麦帅疾呼:“吾冤也!”绍义寻而视之,其形高伟,束短发,貌甚美,犹若妇人,人不敢直视。如此丈夫岂是奸细乎!遂释之。 ——节选自《征北将军回忆录》 麦氏语录:战争,是大人物掌中的棋耍戏,起手落子,谈笑间攻城略地;战场,是小人物面前的修罗场,手起刀落,刹那间灰飞烟灭。 南夏盛元二年,北漠天幸七年,南夏与北漠的谈判桌上依旧是唇枪舌剑,热火朝天。貌似南人的嘴舌往往都比北方的汉子灵巧些,说着说着就占了上风。对于北漠同行的日渐沉默,南夏的国辩手们还没来得及庆祝即将到手的胜利,就被一个惊天的消息震得七魄离体。 七月,北漠突然发兵二十万分两路攻入南夏边境,霎时风云变色。 北漠民风剽悍,相对于南夏人善动嘴皮子来说,他们更喜欢动手,属于行动派的代表人物,向来奉行的信条就是:说不过你,我就揍你! 蒙圈了的南夏使臣突然明白过来,懊恼得直拍脑门,哎呀,怎么就忘了北漠鞑子的恶习了呢?难怪北漠的同行们最近不怎么出声了,原来他们早就另有打算啊! 北漠名将周志忍领东路军十万,在神不知鬼不觉地翻越燕次山后急攻临潼,抢渡子牙河,趁夜下南夏北部重镇新野,斜穿雍、豫二州而过,挥军直指江北泰兴城。而西路十万大军则由北漠将门新秀常钰青率领,绕道西胡草原,经西关、茂城、凉州一线向东南,一路长驱直入,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进到了江北腹地。 这两路大军都想方设法地绕过了南夏北境雄关靖阳,避开蹲在靖阳、溧水一线的南夏三十万戍边大军,给了南夏一个措手不及。 一时间,南夏北部众多城镇相继告急。 顺着两路北漠大军的进攻线路,聪明人一眼就看出来这两路大军都把矛头指向了同一个地方——泰兴,于是地图上代表泰兴城的那个点被各国的将领们圈了又圈,点了又点,面目全非。 泰兴城,南夏国北部重城,人口二十余万,面朝江中平原,背后有宛江穿南夏国而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一城失则江北之地尽失。 八月二十六日,北漠东路大军率先抵达泰兴城外,二十八日完成围城,坐待常钰青率领的西路十万大军。 此时,北漠的西路大军刚好赶到泰兴城西北百八十里的汉堡城前。 汉堡小城向来就不是什么军事重镇,城防压根儿就没怎么被重视过,城墙低矮,没有壕沟,没有护城河,所以也就用不着吊桥之类的,就连城门也不过是个光秃秃的门楼,连个瓮城都没有。城外几丈处倒是架了些拒马,可看起来稀稀拉拉的,实在是少得可怜,不用猜就知道是仓促之间埋上的,基本上也阻挡不了什么。 一句话总结:这防守也忒简陋了些!城墙也就是比北部地主大户的院墙高些,厚些,长些,上面站的人多些。 城内守兵两千来人,城里居民上到八十岁能动的下到刚生下来会哭的,男女老幼算全了也不过是两万来人,搁北漠大军嘴里还不够塞牙缝的,难怪连大牢里的犯人都被赶上了城楼。 阿麦被赶上城墙时,汉堡城早已被北漠大军围得水泄不通,从城墙上看下去,底下乌压压的一片人。阿麦探了探头,立刻倒吸一口凉气,赶紧把身子压低躲在了女墙后。都这样了,这城还能守得住?能守住那才是白天见鬼了呢! 北漠铁骑先到汉堡城下,上万骑兵列阵摆开,虽说对攻城没什么用处,可也算是个漂亮的亮相,先把南夏官兵的胆子震了震,同时也打消了他们弃城而逃的念头。再快的两条腿也跑不过四条腿,所以,兄弟们,咱们也别跑了,还是塌下心来守城吧! 有传令兵从阵后驰出,举着旗子在阵前奔驰了几个来回,骑兵们便策马从阵前一分为二向两翼退去,露出后面手持大盾的步兵阵,夹杂着数辆攻城车、云梯、井阑等攻城器械缓缓向前推进。浑厚悠远的号角声传出,四面金戈之声顿起,北漠的黑色大军潮水般涌上来,仿佛一个浪头就可以把小小的汉堡城掀翻。 “放箭!放箭!射死这帮鞑子!”城墙上的南夏小校挥舞着手中的鞭子,厉声喝道。 阿麦身上也挨了几鞭子,慌忙在地上拾了张弓往城下射去,可她哪里会射什么箭,不过学着旁边人的样子把弓拉开,连瞄准都没有就闭着眼睛松手,使的力气倒是不小,箭头却朝下掉了下去。也是凑巧,就听见下方传来一声惨叫,攻城梯上一名刚爬了一半的北漠兵头朝下就栽了下去。 旁边一个南夏兵给阿麦叫了声好,不知道从哪里又摸来一个头盔,向阿麦扔了过来,喊道:“兄弟,好样的,戴上这个,小心鞑子的箭,使劲射这帮畜生。” 阿麦看着手中还带着血迹的头盔怔了怔,一咬牙就戴在了头上,枪箭无眼,她可不想死在这个城墙上,虽然就现状看,能活着离开这里的概率实在是小。 旁边的两个南夏兵使劲地把带了尖刺的狼牙拍砸下去,眼看就要爬上城墙的北漠兵便被砸了下去,惨叫声刺入阿麦的耳中,听得她一阵心惊肉跳。身边紧接着又是“啊”的一声惨叫,刚才还给她叫好的那个士兵被北漠的箭雨射中,老长的一支长箭穿胸而过,鲜血从口中喷溅在城墙上,顿时就染红了一片。 阿麦一惊之下竟连手中的弓都掉到了地上,只顾抱着头蹲了下去,耳边的惨叫还没绝耳,她身上就又挨了几鞭子,小校挥着鞭子怒骂道:“妈的,还有空躲,鞑子攻上来了,谁也活不成!” 城门外不远处的一个小土坡上,面容冷峻的北漠西路军主将常钰青端坐在战马之上,嘴角微微抿起着,似隐隐带了一丝冷笑,专注地看着不远处正在进行的攻城之战。几十骑黑衣亮甲的亲卫队静立于他的身后,在这嘈杂的战场之中,竟保持着惊人的寂静,就连座下的战马都仿佛是这战场上的看客,冷漠而淡然。 常钰青忽地抬起手臂用马鞭指向城墙的一处,对着身旁的副将姜成翼笑道:“成翼,你看那个南蛮子,竟然连射箭都不会,这样的人居然会到城墙上来守城,可见南夏实在是没人了。” 姜成翼顺着方向看去,片刻后也不禁莞尔,那处城墙上有一个南夏士兵,隔片刻就探出身子胡乱射一箭,射完后又急忙蹲下去躲在墙后,过一会儿就再探头射上一箭,十箭有八箭都头朝下掉到城墙外,有两箭好容易射出去了,也是毫无目标,一个人也没蒙上。 姜成翼的笑容一闪而过,转回头来又看了看常钰青,小心劝道:“将军,这里离城墙太近,流矢太多,为安全起见,还请将军到阵后观战吧。” 常钰青缓缓摇了摇头,唇角处突然绽出一丝笑意,伸手道:“拿弓箭来。” 旁边的亲卫急忙将背后的长弓取下,双手奉了上去。常钰青接过,搭箭上弦,把弓拉了个大满,微眯了眼睛瞄准城头那人,手指一松,只听得嘭的一声,利箭出弦,带着破空的厉啸声,冲着城墙上那个胆小的南夏士兵飞驰而去…… 阿麦刚直起身来,弓弦还没来得及松开,就感到头顶像是被重锤狠擂了一下,强劲的力道带着她往后面飞去,把她的身体重重地掼在了地上。一时之间,阿麦只觉得眼前群星乱舞,耳朵里除了蜂鸣声什么也没有了。好半天她才缓过点神来,呆滞地把脑袋上的头盔摘下来,骇然发现一支长箭正好钉在头盔的顶端。 城墙上的那个小兵久久不见露头,就算不吓昏也得吓得尿裤子了吧。常钰青满意地笑了,随手把长弓扔给了身旁的亲卫,这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会后悔这一箭射得有些高了,如果当时再低上两寸,那该有多好。 已经有北漠兵强行登上了城墙,挥舞着大刀砍向南夏守兵,厚重的刀片砍入体内发出沉闷的声音,被砍的人睁大了眼往后倒去,眼中除了骇然还有着一丝不甘。砍人的士兵还没来得及欢呼,腹腔就被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长枪刺穿,血顺着枪头上的血槽流出,他低头,眼看着红透了的枪尖从自己体内拔出。 初秋的天空,分明是晴朗的,汉堡城里却飘起了星星点点的血雨,落在哪里都是猩红的一片…… “城门开了,走吧,再晚就什么也赶不上了!”常钰青笑道,双脚轻轻一磕马腹,那匹照夜白便欢快地向前蹿了出去,“今天晚上就宿在这汉堡城里,告诉儿郎们,肆意行事,不论军纪。” “将军!”姜成翼急忙也纵马跟了上去,劝阻道,“元帅有令,不得屠城!” 常钰青早就有些不耐烦身边这个少年老成的副手,听他又把那位元帅抬出来压人,心里更是有些恼怒,微拉了缰绳缓了几步,斜了一眼紧跟其后的姜成翼,似笑非笑地问道:“姜副将,你哪只耳朵听到本将说要屠城了?” 姜成翼噎了一下,说不出话来,常钰青确实是没有明说屠城,可刚才那句话传达下去,又和屠城有什么区别?出征前元帅可是特意交代过,只要他们攻城示威,不准屠城。 “将军……”姜成翼梗了脖子想再劝,却被常钰青的一声冷哼堵在了喉咙里,只得沉默了。 常钰青冷笑一声,说道:“传令下去,参加攻城的将士入城驻扎,不论军纪自行放松,其余均在城外安营扎寨。”说完在空中虚抽一鞭,不等姜成翼说话就纵马而走,直奔城门而去。 那边城门刚被北漠军的撞车撞开,双方士兵正搅在一起。常钰青挺枪冲了过去,见穿着南夏衣甲的士兵便挑,片刻工夫便挑翻了十多名南夏兵。姜成翼看他杀得兴起,也不好再拦,可又怕混战之中主将有所闪失,只得挥舞着长刀和亲卫一起护在常钰青身侧,一行几十骑竟然冲在北漠军前杀入了汉堡城内。 南夏历盛元二年八月二十八,汉堡城破,城守刘竞战死在城墙之上,妻陈氏领二女于府中悬梁自尽,独子失踪。 汉堡城并没有因为夜色的降临而静寂下来,火光在城中各处闪耀,北漠士兵的笑骂声,南夏百姓的哭喊声、尖叫声在城中此起彼伏,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或不甘或怯懦或放纵地在城中各处流窜,像是一只无形的手,每到一处似乎都能把闻者的心高高地提起来,悬在夜空中,隐隐战栗……
《太子妃升职记》前传,创作历时三年,作家鲜橙口碑之作,以其典雅大气的文风、简练优美的文笔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成为别具一格的古言经典。
新增后记,讲述作者创作本书的心路历程,更有《太子妃升职记》意外成书的前因后果。
第二版结局随书首发。
作者亲笔手绘军事地图。
同名剧由喜天影业精心打造。
卸红妆,披战袍,她从小兵成长为一代“战神”。当平定天下,尘埃落定,又能与谁共骑,踏雪寻梅?
推荐阅读:《太子妃升职记:全新修订版》《太子妃升职记2:公主上嫁记》
作者简介
作者:鲜橙,畅销书作家,热门影视剧《太子妃升职记》原著作者。作品以幽默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获得万千读者追捧,充满励志、治愈能量。
出版作品:《太子妃升职记》《太子妃升职记2:公主上嫁记》《只为那一刻与你相见》《和亲公主》《谁是谁的谁》《淑女本色》,均签出影视版权。
目录
《阿麦从军(上)》目录:
第一卷秋风起野麦乍飘香
第一章城破遇险出逃
第二章同行托孤歧路
第三章择路互利机遇
第四章亲卫惊变往事
第五章谢罪从军兵营
第六章杀人男宠试锋
第七章嗜血噩梦雌雄
第八章绝境眼界誓师
第二卷险中行悬崖百丈冰
第一章藏兵娇娘人心
第二章入城女子刀锋
第三章逆势杀手相见
第四章脱身树下重逢
第五章挑衅酒宴私怨
第六章妙计交锋袍泽
第七章杨墨战歌逃亡
第八章叫阵弯弓军令
……
《阿麦从军(中)》
《阿麦从军(下)》
后记
起意写阿麦这个故事是在2008年,彼时我刚写过几个小言情文,正进入“言情疲惫期”,偏好于一些军事啊、征战啊、救国救民啊之类的作品,每每都看得我热血沸腾,不能自已。
我忍不住跑去和朋友说也要写一个从军文,要有热血,有激情,有兄弟情,还要有民族义,要抛却小情小爱,说一说家国大义,谈一谈为国为民吧啦吧啦(此处省却三干字)……
朋友只一句话就问住了我。她问:“你觉得会有姑娘喜欢看这些吗?”
这问题一针见血。
我是一个言情小说写手,我的读者绝大部分都是姑娘,或者姑娘她妈,“姑娘们喜不喜欢”在当时直接决定着我这个故事能不能出版,能不能给我带来些许收益。
会有姑娘喜欢看吗?我还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只知道自己十分想写这样一个故事。这种抓心挠肺的“迫切”,叫我抛弃了一切理智,不管不顾地动笔,开始连载这个女主连正经名字都没有的故事。
可作为一个全部军事知识都来源于影视剧和网络小说的女性写手,要写一个正正经经的军事文实在是难。
开文初始,我曾拿着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军事计谋去请教某位大神:“你看这个军事行动有可能成功吗?”
他的回答既委婉又直接,“有啊,只要对方的指挥官是个白痴就可以。”许是他自己也觉得这个答案太过打击我,又补充说,“你随便写吧,反正我看女作者的文,从来只是看感情线,不看军事的。”
也许正是靠着这句话的鼓励,我开始了阿麦的写作,从2008年初写到2011年中,拖拖拉拉、跌跌撞撞地写了三年半,期间经历颇多,至今回头去看,都难淡定平和。
曾有几次,我都想放弃这个故事。写到最苦闷时,我不得不另开了一个搞笑文来调节心情,不想那个小说被拍成了网剧,竟还意外火了,它的名字就叫《太子妃升职记》。
也算是无心插柳吧。
2011年7月,阿麦终于完稿出版,本来是件大好的事情,不想我给出的结局实在太出乎大家意料,就像一个火星落到了泼过油的柴堆上,一下子引燃了读者的情绪。“常党”们不愿意,因为小常与阿麦最终错身而过;“唐党”们也不满意,因为我写“死”了小唐同志;还有一些读者认定我给出了开放性结局,两面讨好却不得好……一时间砖头乱飞,我挡得左支右绌,满头是包。
不是没有动摇过,不是没有怀疑过,甚至恼羞过,愤怒过……可等情绪过去,我却更加坚定了自己,一如我在动笔之初,从未想过用这个故事去迎合谁,那么结局,就更不必再去讨好谁。 读者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这就是我能给出的最好结局。
我理解“常党”的遗憾,也正是因为理解,这次再版特意出了一个短短的小番外,以单独存在的形式出现,不肯与正文成册的原因想来大家也能猜到,它毕竟不是结局。
回望过去,感谢有那么多热情坚定的读者一直对阿麦不离不弃。谢谢拈花,谢谢麦霸,谢谢三土,谢谢苏和,谢谢amei-0,等等。感谢所有陪我走过那一段艰难时光的大家,若无你们,阿麦也许早已夭折,若无你们,阿麦不会成书。
以上,是阿麦初版时便想说的话,时至今日才得机会,太多的感谢已无法言说,但我会存于心中,永不敢忘。
最后,再对文中一些内容解释一下。
文中的军事知识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影视剧与网络小说,其真实性、可行性都不可深究;几次战役虽是参照历史真实案例,可由于背景、环境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放在书中也难掩生硬,有不尽合理之处;至于关隘城池,更都是顺口胡诌或套用史料,与实际并不相符。
各位读者看到可笑之处乐上一乐也就算了,千万莫要较真。同时,也请一些粉丝不要对阿麦太过赞誉,你们不知,我每每看到那些,都难免面红耳赤,羞惭不已。
另附一下本书部分参考书目与资料,并对相关作者深表感谢。
1.孙武原著,张华正编著:《图解孙子兵法》,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
2.饶胜文编著:《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
3.中国军事史编写组编:《中国历代军事装备》,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
4.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2008年。
5.汉尼拔战争、塔吉纳会战相关资料。
文摘
第一章 城破 遇险 出逃 八月,秋风乍起。 驿道上有传令的军士快马驰过,马蹄带起地上的尘土,被风卷了过来,有些呛人。 阿麦坐在驿道边上的茶水铺里,费力地啃下一口干巴巴的杂面饼,抻着脖子咽下去,然后抬起头来粗声粗气地喊道:“店家,再添壶茶水!” 茶水铺的老板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唉,最近经常有军爷来回跑,莫不是北边已经打起来了?” 阿麦用手遮住面前的茶碗,眯着眼睛看那飞骑变成了小小的黑点消失在远处。已经打起来了吗?她原想着怎么也要等到秋后才会开战呢。既然这般,她更要加快些行程了,早日过了江才算安稳。 从茶水铺往南不到六里就是一座小城,阿麦来到城门外的时候,太阳刚过了头顶,她仰着头看了看城楼上被太阳照得有些恍惚的两个大字——汉堡,只觉得腹中的饥饿感又重了些,忍不住咂了咂嘴,把裤腰带又使劲勒了勒。 她闷着头往城里走,在城门处却被当值的兵士截了下来。当头的那个兵士狐疑地上下打量了下阿麦,喝问:“哪儿来的?” “北边来的。”阿麦老实回答。 “到哪儿去?” “到南边去。” 问话的那个小头目咂摸着阿麦的回答,觉得有点不对劲,可是一时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有个小兵从旁边凑过来,小声说道:“头儿,这小白脸一看就不像是好人,细皮嫩肉跟娘们儿似的,没准儿是北边来的探子!” 小头目斜着眼睛上下打量阿麦,越看就越觉得不顺眼:穿戴虽有些寒酸,可人却长得白净,头发还那么短,只够在后面勉强扎个小辫子,这哪里是南夏人的打扮啊,分明就是个异族人! 他又围着阿麦转了一圈,猛地往后跳了一步,厉声喝道:“来啊!把这厮给我绑了!” 几个兵士如狼似虎地向着阿麦扑了过来,没等阿麦反应过来,已经把她摁倒在地五花大绑地捆结实了。阿麦低头看了下自己身上的绳索,连忙央求道:“各位军爷,冤枉啊,我就是个行商,怎么可能会是探子呢?不信您把我解了,我拿路引出来给军爷看!” 那些兵士哪里肯听她解释,揪起她来推搡着往城里走。走到半路,正好遇见几个亲兵簇拥着一个年轻将领迎面过来,押送阿麦的兵士慌忙上去向那年轻将领行礼,讨好卖功道:“唐大人,新抓了个北漠的探子!” 阿麦赶紧大声喊道:“冤枉啊,小民冤枉,小民是往南边去的商人,身上有宿州府开的路引啊!” 声音要洪亮而带有颤音,面容要真诚而富有悲情,最好能匍匐在地上以显示忠诚,这是阿麦妈曾经讲过的喊冤时要注意的事项。阿麦很是注意了这几点,考虑到身上实在是绑得太过于结实,匍匐下去极可能就会导致一个狗啃屎,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站着喊冤。 果然,那唐姓将领的视线被阿麦吸引了过来。阿麦见他看向自己,慌忙又把腰弯了弯,连声说道:“将军明鉴!小民真的是冤枉啊!” 那将领不过是一个守城校尉,听阿麦连声地喊他将军,脸上的神情已有些缓和,不过没有理会阿麦,只询问了那押送的兵士几句,就吩咐兵士先把阿麦押到大牢里再说。 阿麦暗呼倒霉,好好的却来了场牢狱之灾,哪里知道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她已是在鬼门关转了一圈回来。如今南夏和北漠之间形势骤紧,北境的战争一触即发,好多被抓到的嫌疑探子连审都没审,都是直接砍头了事,像她这样被送入牢中的已经算是捡了条命了。 无论哪个朝代,大牢里的伙食都好不了。 叼着半根麦秸秆,阿麦开始怀念在汉堡城外啃的那块黑面饼,嚼在嘴里是如此有劲道,被茶水送下肚去,都能听到肚子发出满意的叹息声。当然,现在她的肚子也在叫,从腹腔里传出来的声音有些闷,听到耳朵里不怎么舒服,阿麦只得又紧了紧裤腰带。 头几天虽然伙食极差且不管饱,但好歹还能维持身体最低的需求,可不知为何,到后来却连那馊汤冷饭也不给了,只有些水,还是求了半天才肯递进来的。阿麦隐约觉得有丝不对劲。果然,在入狱的第十一天头上,有差役领着几个凶神恶煞的兵士进来,差役把牢门打开后,领头的军士二话不说就先砍翻了一个犯人,举着滴血的刀吼道:“北漠鞑子来了,不想死的就跟我出去守城,凡奋力杀敌者皆可免罪!谁去?” 大牢里一片寂静,片刻之后,阿麦第一个举起手高声叫道:“我去!为国杀敌!” 废话,谁不去怕是就得先被他们砍死在这大牢里,出去没准儿还能有条活路! 当阿麦挥舞着拳头大喊“为国杀敌”时,有脑筋活络的犯人立刻反应过来,也跟着举着胳膊高呼“为国杀敌”。一时间,大牢里群情振奋,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俨然是聚了一群热血好男儿! 那领头的兵士大为满意,给犯人们一人手里塞了一根木棒,就把他们赶上了城墙。 麦帅微时,尝游汉堡城,诬为北漠间,恰绍义领军巡过,闻麦帅疾呼:“吾冤也!”绍义寻而视之,其形高伟,束短发,貌甚美,犹若妇人,人不敢直视。如此丈夫岂是奸细乎!遂释之。 ——节选自《征北将军回忆录》 麦氏语录:战争,是大人物掌中的棋耍戏,起手落子,谈笑间攻城略地;战场,是小人物面前的修罗场,手起刀落,刹那间灰飞烟灭。 南夏盛元二年,北漠天幸七年,南夏与北漠的谈判桌上依旧是唇枪舌剑,热火朝天。貌似南人的嘴舌往往都比北方的汉子灵巧些,说着说着就占了上风。对于北漠同行的日渐沉默,南夏的国辩手们还没来得及庆祝即将到手的胜利,就被一个惊天的消息震得七魄离体。 七月,北漠突然发兵二十万分两路攻入南夏边境,霎时风云变色。 北漠民风剽悍,相对于南夏人善动嘴皮子来说,他们更喜欢动手,属于行动派的代表人物,向来奉行的信条就是:说不过你,我就揍你! 蒙圈了的南夏使臣突然明白过来,懊恼得直拍脑门,哎呀,怎么就忘了北漠鞑子的恶习了呢?难怪北漠的同行们最近不怎么出声了,原来他们早就另有打算啊! 北漠名将周志忍领东路军十万,在神不知鬼不觉地翻越燕次山后急攻临潼,抢渡子牙河,趁夜下南夏北部重镇新野,斜穿雍、豫二州而过,挥军直指江北泰兴城。而西路十万大军则由北漠将门新秀常钰青率领,绕道西胡草原,经西关、茂城、凉州一线向东南,一路长驱直入,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进到了江北腹地。 这两路大军都想方设法地绕过了南夏北境雄关靖阳,避开蹲在靖阳、溧水一线的南夏三十万戍边大军,给了南夏一个措手不及。 一时间,南夏北部众多城镇相继告急。 顺着两路北漠大军的进攻线路,聪明人一眼就看出来这两路大军都把矛头指向了同一个地方——泰兴,于是地图上代表泰兴城的那个点被各国的将领们圈了又圈,点了又点,面目全非。 泰兴城,南夏国北部重城,人口二十余万,面朝江中平原,背后有宛江穿南夏国而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一城失则江北之地尽失。 八月二十六日,北漠东路大军率先抵达泰兴城外,二十八日完成围城,坐待常钰青率领的西路十万大军。 此时,北漠的西路大军刚好赶到泰兴城西北百八十里的汉堡城前。 汉堡小城向来就不是什么军事重镇,城防压根儿就没怎么被重视过,城墙低矮,没有壕沟,没有护城河,所以也就用不着吊桥之类的,就连城门也不过是个光秃秃的门楼,连个瓮城都没有。城外几丈处倒是架了些拒马,可看起来稀稀拉拉的,实在是少得可怜,不用猜就知道是仓促之间埋上的,基本上也阻挡不了什么。 一句话总结:这防守也忒简陋了些!城墙也就是比北部地主大户的院墙高些,厚些,长些,上面站的人多些。 城内守兵两千来人,城里居民上到八十岁能动的下到刚生下来会哭的,男女老幼算全了也不过是两万来人,搁北漠大军嘴里还不够塞牙缝的,难怪连大牢里的犯人都被赶上了城楼。 阿麦被赶上城墙时,汉堡城早已被北漠大军围得水泄不通,从城墙上看下去,底下乌压压的一片人。阿麦探了探头,立刻倒吸一口凉气,赶紧把身子压低躲在了女墙后。都这样了,这城还能守得住?能守住那才是白天见鬼了呢! 北漠铁骑先到汉堡城下,上万骑兵列阵摆开,虽说对攻城没什么用处,可也算是个漂亮的亮相,先把南夏官兵的胆子震了震,同时也打消了他们弃城而逃的念头。再快的两条腿也跑不过四条腿,所以,兄弟们,咱们也别跑了,还是塌下心来守城吧! 有传令兵从阵后驰出,举着旗子在阵前奔驰了几个来回,骑兵们便策马从阵前一分为二向两翼退去,露出后面手持大盾的步兵阵,夹杂着数辆攻城车、云梯、井阑等攻城器械缓缓向前推进。浑厚悠远的号角声传出,四面金戈之声顿起,北漠的黑色大军潮水般涌上来,仿佛一个浪头就可以把小小的汉堡城掀翻。 “放箭!放箭!射死这帮鞑子!”城墙上的南夏小校挥舞着手中的鞭子,厉声喝道。 阿麦身上也挨了几鞭子,慌忙在地上拾了张弓往城下射去,可她哪里会射什么箭,不过学着旁边人的样子把弓拉开,连瞄准都没有就闭着眼睛松手,使的力气倒是不小,箭头却朝下掉了下去。也是凑巧,就听见下方传来一声惨叫,攻城梯上一名刚爬了一半的北漠兵头朝下就栽了下去。 旁边一个南夏兵给阿麦叫了声好,不知道从哪里又摸来一个头盔,向阿麦扔了过来,喊道:“兄弟,好样的,戴上这个,小心鞑子的箭,使劲射这帮畜生。” 阿麦看着手中还带着血迹的头盔怔了怔,一咬牙就戴在了头上,枪箭无眼,她可不想死在这个城墙上,虽然就现状看,能活着离开这里的概率实在是小。 旁边的两个南夏兵使劲地把带了尖刺的狼牙拍砸下去,眼看就要爬上城墙的北漠兵便被砸了下去,惨叫声刺入阿麦的耳中,听得她一阵心惊肉跳。身边紧接着又是“啊”的一声惨叫,刚才还给她叫好的那个士兵被北漠的箭雨射中,老长的一支长箭穿胸而过,鲜血从口中喷溅在城墙上,顿时就染红了一片。 阿麦一惊之下竟连手中的弓都掉到了地上,只顾抱着头蹲了下去,耳边的惨叫还没绝耳,她身上就又挨了几鞭子,小校挥着鞭子怒骂道:“妈的,还有空躲,鞑子攻上来了,谁也活不成!” 城门外不远处的一个小土坡上,面容冷峻的北漠西路军主将常钰青端坐在战马之上,嘴角微微抿起着,似隐隐带了一丝冷笑,专注地看着不远处正在进行的攻城之战。几十骑黑衣亮甲的亲卫队静立于他的身后,在这嘈杂的战场之中,竟保持着惊人的寂静,就连座下的战马都仿佛是这战场上的看客,冷漠而淡然。 常钰青忽地抬起手臂用马鞭指向城墙的一处,对着身旁的副将姜成翼笑道:“成翼,你看那个南蛮子,竟然连射箭都不会,这样的人居然会到城墙上来守城,可见南夏实在是没人了。” 姜成翼顺着方向看去,片刻后也不禁莞尔,那处城墙上有一个南夏士兵,隔片刻就探出身子胡乱射一箭,射完后又急忙蹲下去躲在墙后,过一会儿就再探头射上一箭,十箭有八箭都头朝下掉到城墙外,有两箭好容易射出去了,也是毫无目标,一个人也没蒙上。 姜成翼的笑容一闪而过,转回头来又看了看常钰青,小心劝道:“将军,这里离城墙太近,流矢太多,为安全起见,还请将军到阵后观战吧。” 常钰青缓缓摇了摇头,唇角处突然绽出一丝笑意,伸手道:“拿弓箭来。” 旁边的亲卫急忙将背后的长弓取下,双手奉了上去。常钰青接过,搭箭上弦,把弓拉了个大满,微眯了眼睛瞄准城头那人,手指一松,只听得嘭的一声,利箭出弦,带着破空的厉啸声,冲着城墙上那个胆小的南夏士兵飞驰而去…… 阿麦刚直起身来,弓弦还没来得及松开,就感到头顶像是被重锤狠擂了一下,强劲的力道带着她往后面飞去,把她的身体重重地掼在了地上。一时之间,阿麦只觉得眼前群星乱舞,耳朵里除了蜂鸣声什么也没有了。好半天她才缓过点神来,呆滞地把脑袋上的头盔摘下来,骇然发现一支长箭正好钉在头盔的顶端。 城墙上的那个小兵久久不见露头,就算不吓昏也得吓得尿裤子了吧。常钰青满意地笑了,随手把长弓扔给了身旁的亲卫,这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会后悔这一箭射得有些高了,如果当时再低上两寸,那该有多好。 已经有北漠兵强行登上了城墙,挥舞着大刀砍向南夏守兵,厚重的刀片砍入体内发出沉闷的声音,被砍的人睁大了眼往后倒去,眼中除了骇然还有着一丝不甘。砍人的士兵还没来得及欢呼,腹腔就被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长枪刺穿,血顺着枪头上的血槽流出,他低头,眼看着红透了的枪尖从自己体内拔出。 初秋的天空,分明是晴朗的,汉堡城里却飘起了星星点点的血雨,落在哪里都是猩红的一片…… “城门开了,走吧,再晚就什么也赶不上了!”常钰青笑道,双脚轻轻一磕马腹,那匹照夜白便欢快地向前蹿了出去,“今天晚上就宿在这汉堡城里,告诉儿郎们,肆意行事,不论军纪。” “将军!”姜成翼急忙也纵马跟了上去,劝阻道,“元帅有令,不得屠城!” 常钰青早就有些不耐烦身边这个少年老成的副手,听他又把那位元帅抬出来压人,心里更是有些恼怒,微拉了缰绳缓了几步,斜了一眼紧跟其后的姜成翼,似笑非笑地问道:“姜副将,你哪只耳朵听到本将说要屠城了?” 姜成翼噎了一下,说不出话来,常钰青确实是没有明说屠城,可刚才那句话传达下去,又和屠城有什么区别?出征前元帅可是特意交代过,只要他们攻城示威,不准屠城。 “将军……”姜成翼梗了脖子想再劝,却被常钰青的一声冷哼堵在了喉咙里,只得沉默了。 常钰青冷笑一声,说道:“传令下去,参加攻城的将士入城驻扎,不论军纪自行放松,其余均在城外安营扎寨。”说完在空中虚抽一鞭,不等姜成翼说话就纵马而走,直奔城门而去。 那边城门刚被北漠军的撞车撞开,双方士兵正搅在一起。常钰青挺枪冲了过去,见穿着南夏衣甲的士兵便挑,片刻工夫便挑翻了十多名南夏兵。姜成翼看他杀得兴起,也不好再拦,可又怕混战之中主将有所闪失,只得挥舞着长刀和亲卫一起护在常钰青身侧,一行几十骑竟然冲在北漠军前杀入了汉堡城内。 南夏历盛元二年八月二十八,汉堡城破,城守刘竞战死在城墙之上,妻陈氏领二女于府中悬梁自尽,独子失踪。 汉堡城并没有因为夜色的降临而静寂下来,火光在城中各处闪耀,北漠士兵的笑骂声,南夏百姓的哭喊声、尖叫声在城中此起彼伏,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或不甘或怯懦或放纵地在城中各处流窜,像是一只无形的手,每到一处似乎都能把闻者的心高高地提起来,悬在夜空中,隐隐战栗……
ISBN | 9787506394635,7506394634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 鲜橙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