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胃痛卷》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以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进学识。
目录
李杲 胃脘疼痛症,东垣试效方
朱丹溪 胃痛心法
虞抟 痰瘀挾杂,枳木加味
汪机 因状多端,治难执一 斟酌寒热,大法求通
奏昌遇 胃脘痛症因脉治
龚廷贤 胃脘疼痛,保元有方
陈文治 胃痛提纲
王肯堂 心痛胃病辨析
张三锡 痰瘀为病,慎勿香燥
张璐 胃脘痛证治挈要
叶天士 胃脘痛案绎
华岫云 脾胃分析论
吴达 升脾健胃,疏木泄胆 治肝实脾,勿过香燥
汪文琦 胃脘痛辨治发微
邵新甫 治气治血因证而宜,辛香温燥不容漫施
程文囿 参米水饮方愈胃痛呕吐不食案
吴鞠通 阳微浊聚,肝厥犯胃胃痛案
林珮琴 胃脘痛临证治裁
蒋宝素 胃病痞满案
王旭高 虚寒挟积脘痛案
谢映庐 肝气横逆,郁火内燔
王孟英 清热养阴,展气涤痰,治疗胃痛案
费伯雄 胃痛五方,法取醇和
马培之 痰气蕴于胃府案
柳宝诒 肝木犯胃脘痛案
张聿青 两和肝胃,辛润通降,宣络化瘀治疗胃痛呕吐
余听鸿 中虚浊阴蟠踞胃痛案
郑钦安 胃痛治法圆通
费绳甫 胃痛两案
陈良夫 肝经气火,冲扰阳明
金子久 通腑通络,化滞化瘀
丁甘仁 疏通气机,以泄厥阴 宣化痰滞,而畅中都
胡秋帆 上寒下热,姜连调和,痛平呕止
张锡纯 脾胃失其升降,中焦气化凝郁案
曹颖甫 悬饮内痛案
王仲奇 苦降辛通,豁痰化湿治胃痛呕吐
张简斋 清热解毒治疗胃痈案
张泽生 燮理肝胃,权衡升降润燥收散 兼调气血,妥施甘温慎用开破
裘沛然 尚辛散苦泄,循甘缓酸收
李恩复 重瘀热伤阴,每标新见 主凉润通降,燮理五脏
王少华 实则阳明痛多热,治从祛邪药每凉
陈慈煦 辨析入微,轻灵淳和
薛盟 治胃顾肝脾,著效仗芍甘
姚奇蔚 建中养胃为要,舒肝达肺必循
胡翘武 醒脾悦胃,肃肺达肝
戴坚 效法前哲,泛应曲当
张耀卿 首辨虚实寒热,更审在气在血
黄文东 证辨寒热虚实气血,药取流通轻灵活泼
张镜人 平衡中焦寒温升降,虚实兼顾 调气清热和胃化瘀,谨守病机
王士福 缓中濡和疏导,妙用芍甘枳百
丁光迪 同中求异,脾胃兼论 斡旋升降,曲尽传变
徐景藩 漫云下垂皆气陷,阴虚挟湿每细参
步玉如 虚证唯求通补,实痛妥施开郁
朱良春 温中化湿,益气化瘀 清养胃阴,以制木横
叶熙春 首辨体用太过不及,次别乘侮在气在血
钟新渊 升降不及病痛胀,形质气血每推敲
印会河 辨治据主症,疏方须应机
朱希亨 血虚脾弱证,养血益胃方
李浚川 脘痛虚寒或湿热,化裁香砂六君汤
胡建华 治求证病同辨,药识灵通升降
章次公 制酸马勃五灵脂,护胃杏仁凤凰衣
魏长春 论病识浅深,疏方求应机
张琪 胃病十法
李克绍 师承前哲窥精奥,治从六法体验多
杨志一 溃疡肝胃多虚寒,吴萸温胆建中方
顾丕荣 重调理,重祛邪
胡希恕 溃疡病为里之阴疮
吴少怀 治疗胃脘痛的经验
任继学 阴伤津涸需细审,温经展气用每多
曹鸣高 漫云萎胃液多涸枯,每需温振阳气鼓舞
陈道隆 慢性胃炎体会
周仲瑛 治需酸甘化阴,更酌温凉柔润
李振华 斟酌脾胃阴液伤,芍药益胃自拟方
路志正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阴虚挾湿证
夏奕钧 肝气犯胃,当审滞逆 胃病治肝,权衡虚实
盛循卿 疏肝为主,法宗四逆
王季儒 调气治肝,刚柔共济
孟景春 调胃必先调肝,治痛必治兼症
夏度衡 疏肝清胃活血法,化裁肝胃百合汤
谢海洲 木旺有虚实之别,临证勿一味伐肝
洪哲明 痼疾非尽虚羸,九补不如一消
范中林 太阳阳明证结胸
黄一峰 调肝宣肺运脾,斡旋气机升降
顾兆农 肝郁血瘀
李世平 察舌苔辨虚实,通壅塞理五脏
刘润坡 胃病多郁,以通为顺
董晓初 脾胃即虚,难耐重剂 燮理升降,唯求清灵
……
文摘
版权页:
慢性胃炎及溃疡病辨治琐谈
陈耀堂(1897~1980),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
先父耀堂公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其腹痛喜按,得食则减,受寒则发,苔多薄白,舌质偏淡,故认为多属虚寒,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治疗,并重用肉桂,多能获效。对胃溃疡之属于虚寒者亦可用之。但胃溃疡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者较多,口苦舌干,苔多薄黄或黄腻,脘痛绵绵,迁延时日,则久痛入络,不可用黄芪建中汤,常用方为:
苏梗9g 白芍15g 川楝子9g 炙甘草9g 制香附6g 全当归9g 川贝母6g 旋覆花9g 煅瓦楞15g 半夏9g
偏寒加高良姜4.5g,吴萸1.5g;偏热加川连3g,姜山栀6g;吐酸水加左金丸3g,乌贼骨12g;便秘加麻仁12g,望江南15g;纳呆加鸡内金9g,谷麦芽各15g,苔腻加川朴、茅术各9g,有瘀加乳没各4.5g,失笑散12g,包煎。
此外,对消化性溃疡的疼痛,常用乳香、没药,通过反复精制,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次服3—5个,对止痛有良效。但此二药内服时必须去除杂质,效果才好。在消化性溃疡治愈后,应防其复发,可用黄芪建中汤巩固一段时间,也可不服药,而以谷肉蔬菜,食养尽之。消化性溃疡不宜吃酸物,故过酸的水果、酸梅汁均不宜。食物应“热勿灼灼,寒勿沧沧”,平时宜多食粥,用糯米及山药粉煮粥常服有效。凡嘈杂善饥者,可用黑枣蒸熟,每次嚼服5—6个即可。
《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胃痛卷》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以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进学识。
目录
李杲 胃脘疼痛症,东垣试效方
朱丹溪 胃痛心法
虞抟 痰瘀挾杂,枳木加味
汪机 因状多端,治难执一 斟酌寒热,大法求通
奏昌遇 胃脘痛症因脉治
龚廷贤 胃脘疼痛,保元有方
陈文治 胃痛提纲
王肯堂 心痛胃病辨析
张三锡 痰瘀为病,慎勿香燥
张璐 胃脘痛证治挈要
叶天士 胃脘痛案绎
华岫云 脾胃分析论
吴达 升脾健胃,疏木泄胆 治肝实脾,勿过香燥
汪文琦 胃脘痛辨治发微
邵新甫 治气治血因证而宜,辛香温燥不容漫施
程文囿 参米水饮方愈胃痛呕吐不食案
吴鞠通 阳微浊聚,肝厥犯胃胃痛案
林珮琴 胃脘痛临证治裁
蒋宝素 胃病痞满案
王旭高 虚寒挟积脘痛案
谢映庐 肝气横逆,郁火内燔
王孟英 清热养阴,展气涤痰,治疗胃痛案
费伯雄 胃痛五方,法取醇和
马培之 痰气蕴于胃府案
柳宝诒 肝木犯胃脘痛案
张聿青 两和肝胃,辛润通降,宣络化瘀治疗胃痛呕吐
余听鸿 中虚浊阴蟠踞胃痛案
郑钦安 胃痛治法圆通
费绳甫 胃痛两案
陈良夫 肝经气火,冲扰阳明
金子久 通腑通络,化滞化瘀
丁甘仁 疏通气机,以泄厥阴 宣化痰滞,而畅中都
胡秋帆 上寒下热,姜连调和,痛平呕止
张锡纯 脾胃失其升降,中焦气化凝郁案
曹颖甫 悬饮内痛案
王仲奇 苦降辛通,豁痰化湿治胃痛呕吐
张简斋 清热解毒治疗胃痈案
张泽生 燮理肝胃,权衡升降润燥收散 兼调气血,妥施甘温慎用开破
裘沛然 尚辛散苦泄,循甘缓酸收
李恩复 重瘀热伤阴,每标新见 主凉润通降,燮理五脏
王少华 实则阳明痛多热,治从祛邪药每凉
陈慈煦 辨析入微,轻灵淳和
薛盟 治胃顾肝脾,著效仗芍甘
姚奇蔚 建中养胃为要,舒肝达肺必循
胡翘武 醒脾悦胃,肃肺达肝
戴坚 效法前哲,泛应曲当
张耀卿 首辨虚实寒热,更审在气在血
黄文东 证辨寒热虚实气血,药取流通轻灵活泼
张镜人 平衡中焦寒温升降,虚实兼顾 调气清热和胃化瘀,谨守病机
王士福 缓中濡和疏导,妙用芍甘枳百
丁光迪 同中求异,脾胃兼论 斡旋升降,曲尽传变
徐景藩 漫云下垂皆气陷,阴虚挟湿每细参
步玉如 虚证唯求通补,实痛妥施开郁
朱良春 温中化湿,益气化瘀 清养胃阴,以制木横
叶熙春 首辨体用太过不及,次别乘侮在气在血
钟新渊 升降不及病痛胀,形质气血每推敲
印会河 辨治据主症,疏方须应机
朱希亨 血虚脾弱证,养血益胃方
李浚川 脘痛虚寒或湿热,化裁香砂六君汤
胡建华 治求证病同辨,药识灵通升降
章次公 制酸马勃五灵脂,护胃杏仁凤凰衣
魏长春 论病识浅深,疏方求应机
张琪 胃病十法
李克绍 师承前哲窥精奥,治从六法体验多
杨志一 溃疡肝胃多虚寒,吴萸温胆建中方
顾丕荣 重调理,重祛邪
胡希恕 溃疡病为里之阴疮
吴少怀 治疗胃脘痛的经验
任继学 阴伤津涸需细审,温经展气用每多
曹鸣高 漫云萎胃液多涸枯,每需温振阳气鼓舞
陈道隆 慢性胃炎体会
周仲瑛 治需酸甘化阴,更酌温凉柔润
李振华 斟酌脾胃阴液伤,芍药益胃自拟方
路志正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阴虚挾湿证
夏奕钧 肝气犯胃,当审滞逆 胃病治肝,权衡虚实
盛循卿 疏肝为主,法宗四逆
王季儒 调气治肝,刚柔共济
孟景春 调胃必先调肝,治痛必治兼症
夏度衡 疏肝清胃活血法,化裁肝胃百合汤
谢海洲 木旺有虚实之别,临证勿一味伐肝
洪哲明 痼疾非尽虚羸,九补不如一消
范中林 太阳阳明证结胸
黄一峰 调肝宣肺运脾,斡旋气机升降
顾兆农 肝郁血瘀
李世平 察舌苔辨虚实,通壅塞理五脏
刘润坡 胃病多郁,以通为顺
董晓初 脾胃即虚,难耐重剂 燮理升降,唯求清灵
……
文摘
版权页:
慢性胃炎及溃疡病辨治琐谈
陈耀堂(1897~1980),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
先父耀堂公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其腹痛喜按,得食则减,受寒则发,苔多薄白,舌质偏淡,故认为多属虚寒,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治疗,并重用肉桂,多能获效。对胃溃疡之属于虚寒者亦可用之。但胃溃疡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者较多,口苦舌干,苔多薄黄或黄腻,脘痛绵绵,迁延时日,则久痛入络,不可用黄芪建中汤,常用方为:
苏梗9g 白芍15g 川楝子9g 炙甘草9g 制香附6g 全当归9g 川贝母6g 旋覆花9g 煅瓦楞15g 半夏9g
偏寒加高良姜4.5g,吴萸1.5g;偏热加川连3g,姜山栀6g;吐酸水加左金丸3g,乌贼骨12g;便秘加麻仁12g,望江南15g;纳呆加鸡内金9g,谷麦芽各15g,苔腻加川朴、茅术各9g,有瘀加乳没各4.5g,失笑散12g,包煎。
此外,对消化性溃疡的疼痛,常用乳香、没药,通过反复精制,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次服3—5个,对止痛有良效。但此二药内服时必须去除杂质,效果才好。在消化性溃疡治愈后,应防其复发,可用黄芪建中汤巩固一段时间,也可不服药,而以谷肉蔬菜,食养尽之。消化性溃疡不宜吃酸物,故过酸的水果、酸梅汁均不宜。食物应“热勿灼灼,寒勿沧沧”,平时宜多食粥,用糯米及山药粉煮粥常服有效。凡嘈杂善饥者,可用黑枣蒸熟,每次嚼服5—6个即可。
ISBN | 9787506793063,7506793067 |
---|---|
出版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作者 | 单书健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