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的概念和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物种起源》的问世彻底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达尔文的伟大思想过去曾经是笑谈,现在早已成为人们的其识。《物种起源》的巨大影响远远超出了生命科学本身的范畴,成为人类思想史上光芒四射的灯塔。
作者简介
作者:(英)达尔文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 -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物种起源》《兰科植物的受精》《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人类和动物的表情》等。
目录
第一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为什么会变异
习性、遗传以及相关变异
家养变异的性状
变种与物种的区别难题
各种家鸽的差异及起源
第二章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变异性
个体之间的不同
分布、扩散范围大的常见物种最易变异
各地大属物种比小属物种更易变异
大属物种间的关系及分布的局限性
第三章生存斗争
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
生物按几何级数增加的趋势
抑制生物增长的因素
第四章最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性选择
自然选择带来的灭绝
性状趋异
自然选择经性状趋异及灭绝发生作用
第五章变异的法则
环境变化的影响
适应性变异
相关变异
构造发育异常极易变异
第六章学说的难点
过渡变种的缺少
具有特殊习性与构造生物的起源与过渡
极完备而复杂的器官
自然选择学说的疑难焦点
第七章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种种异议
变异未必同时发生
表面上无直接作用的变异
进步的发展
阻碍自然选择获得有用构造的原因
巨大而突然的变异之不可信的原因
第八章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全
消失的中间变种
从沉积速率及剥蚀程度推断时间进程
所有地层中都缺失众多中间变种
已知最古老的地质层中出现了整群物种
第九章论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
关于物种的地质演替
物种及物种群的灭绝
所有生物的演化几乎同时进行
灭绝物种间及与现存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古生物进化情况与现存生物的对比
第十章生物的地理分布
关于生物分布情况的解释
物种单一起源中心论
物种传播的方式
第十一章生物的地理分布(续前)
淡水物种的分布
海岛上的物种
海岛生物与最邻近大陆上生物的关系
第十二章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
群里有群
分类规则及何物具有分类价值
物种的血统分类
连接生物亲缘关系的性质
物种灭绝与种群定义
胚胎学中的法则、原理及问题解释
退化、萎缩及停止发育的器官
序言
1831年12月,我作为博物学者有幸登上了皇家军舰“贝格尔”号,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环球科学考察。一路上的各种见闻,给了我深深的感触,特别是南美大陆,还有附属岛屿;那些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与众不同的动植物分布以及奇异的地质构造,都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激动与兴奋。
1836年回国以后,这么多年得到的研究成果还有考察日记,让我不得不去认真面对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博物学者们的问题:物种是如何起源的?经过漫长艰难的整理工作之后,直到1844年,我终于将那些简短的日记进行了合理的扩充整理,并对当时认为可能的结论做出了纲要。
1859年,因为健康问题,还有研究马来群岛自然史的华莱斯先生要发表一篇基本上和我的结论完全一致的论文,所以我不得不采纳好友查尔斯·莱尔的建议,将这篇纲要送交给林奈学会。我的这篇纲要,还有华莱斯先生所写的优秀论文,一同被刊登在该学会第三期的会报上。希望我们可以共享这份荣誉。
我非常明白,这份纲要还存在着大量的不完善之处。
有关物种的起源,不管是哪一位博物学者,假如去对生物的相互亲缘、胚胎关系以及地理分布、地质演替等方面深入研究,都能够获得一样的结论:物种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事实是如同变种一样,均是从别的物种遗传下来的。
在纲要当中,我尤其细致地研究了家养生物与栽培植物的习性,对那些自然环境当中的生物,则主要是强调其外部条件的变化对它们特别有利。关于生物界随处可见的生存斗争以及由于生存斗争而引起的自然选择,我展开了重点的介绍。变异的法则同样是我格外强调的,尤其是其所包含的诸多难点,像物种的转变,还有本能的问题以及杂交的现象、地质记录的不完全等,我都用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讨论研究。
生活于我们四周的生物,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够发现人类对于它们,依然是多么无知。如果谈到它们的起源,准确地说,你又清楚多少呢?谁可以解释清楚有的物种像绵羊、老鼠等,它们分布的范围是那么广泛并且数目居多,可是有的物种,它们的分布范围却是那么狭窄而且还处于濒危的状态呢?所有的这一切,根本不单单是人类的力量所引起的。我的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学说将详细地进行解释说明。自然界当中,所有生物的繁盛或者衰败都会严格地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变化,而且将直接影响它们将来的生存发展趋势。
尽管说很多的情况现在依然无法解释清楚,而且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也不一定能够解释清楚,不过,通过冷静的判断之后,我们能够断言,我过去所保持的那种观点,也就是很多作者近来依然保持的观点,即每个物种均为分别创造出来的,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我所解释说明的自然选择,尽管说是变异最重要的途径,不过并不是唯一的途径。
文摘
通过对这个问题长时间的研究之后,按我们所能判断的来看,生活条件很明显是以两种方式在对物种产生着作用,那就是直接对整个体制的构造或只是其中的某些部分产生影响,还有一种就是间接的只对物种的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在直接作用方面,我们一定要牢记,如魏斯曼教授所主张的,以及我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里所偶然提到的,存在着两种因素,那就是生物的本性以及条件的性质。前者看起来好像更为重要,因为按照我们能够判断的来看,在并不相同的条件下,也有可能会发生几乎相近的变异;此外还有一方面,在基本上相同的条件下也可能会发生很不相同的变异。这些变异情况对于后代也许是一定的,也有可能是不定的。如果在很多世代中,生长在一些条件下的物种的所有后代或者说是绝大部分后代,都是遵照相同的方式在进行着变异,那么,变异进化的结果就能够看成是一定的。不过,对于这种情况的一定变异,想要做出任何结论,推测其变化的范围,都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不过,有很多细微的变异还是可以推测知晓的,比如因食物摄取的多少而造成物种个头大小的变异,因食物性质而引起的物种肤色的变异,由气候原因引起物种皮肤和毛发厚度的变异等,这些变异基本上不用去怀疑。我们在鸡的羽毛里发现了众多的变异,而每一个变异肯定有其具体的原因。如果是同样的因素,经过很多年后,一直同样地作用于一部分个体,这样的话,几乎所有这些被作用的个体,就会按照相同的方式来发生变异。比如说,产生树瘿的昆虫的微量毒液只要注射进植物体中,就一定会产生复杂的和异常的树瘿,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植物中树液的性质出现了化学变化,那么结果就会出现非常奇异的变化。
相较于一定变异性,不定变异性往往都是条件发生改变后更普遍的结果。我们于无穷尽的微小特征里发现了不定变异性,而这些微小的特征恰恰可以区别同一物种内的不同个体,所以我们不可以将这些特征看作是从亲代或更遥远的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就算是同胎中的幼体或者是由同蒴中萌发出来的幼苗,在有些时候彼此之间也会出现一些十分显著的差异。比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一个相同的地方,用基本相同的食料来饲养的数百万个体里面,也会出现一些个别的,可以称为畸形的变异的十分显著的构造差异类型。不过,畸形与那些比较微小的变异之间的界线并不十分明显。所有建立在这种构造上的变化,不管是特别细微的还是非常显著的,如果出现于生活在一起的众多个体里,那么就全都能看成是生活条件作用于每一个个体后的不确定性效果,这同寒冷会对不同的人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是相同的道理,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或者是个人的体制不相同,于是会引起咳嗽或感冒或者是风湿症及其他一些器官的炎症。
而对于我们所说的被改变的外界条件所带来的间接作用,也就是指对生殖系统所造成的影响,我们能够推论这种情况所引起的变异性,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生殖系统对于任何来自外界条件的变化都极为敏感,还有一些,则像开洛鲁德等所说的那样,是因为不同物种间杂交所发生的变异,同植物以及动物被饲养在新的或者是不自然的条件下,而产生的变异是十分相像的。而很多的事实也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周边条件所发生的一些非常微小的变化,生殖系统会表现出相当显著的敏感。驯养动物说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事,不过如果想要让它们在栏内自由生育,就算是雌雄交配,也是非常难以实现的事情。有不计其数的动物,就算是在原产地生活,在几近完全自由的环境里,也会有无法生育的情况。一般我们将这种情形总结为动物的本能受到了损害,事实上,我们的这种认为是不正确的。很多的栽培植物看起来生长得十分茁壮,但是很少会结种子,或者干脆从来不结种。我们发现,有些时候,一个很细微的变化,例如在植物成长的某个特殊时期,水分的增多或者减少,就有可能影响到其最后到底会不会结种子。对于这个神奇的问题,我所搜集的详细记录已在其他地方发表,这里就不再重复论述了。不过还是要说明,决定栏中动物生殖的法则是十分神奇的。比如那些来自热带的食肉动物,虽然离开了原来的环境,但依然可以很自由地在英国栏中进行生育,不过,跖行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熊科动物,是不属于这个范围的,它们很少生育。相比之下,食肉鸟,除了个别的一部分之外,几乎都很难孵化出幼鸟。有很多外来的植物,与最不能生育的杂种相同,它们的花粉都是没有用处的。首先,我们能够发现,很多的家养动物以及植物,虽然经常是体弱多病的样子,但是可以在圈养的环境里自由生育。其次,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个体虽然从小就来自自然界中,这些幼体虽然被完美驯化,并且寿命较长,体格强健(关于这点,我可以举出无数事例),但是它们的生殖系统被某种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严重影响,完全失去了该有的功能。这样看来,当生殖系统在封闭的环境中发生作用时,所产生的作用是不规则的,而且所产生出来的后代与它们的双亲也会有很多的不同之处,这么说来,也就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了。此外,我还要补充说明一点就是,一些生物可以在最不自然的环境中(比如在箱子里饲养的兔和貂)自由繁殖,这能够说明这些物种的生殖器官不会轻易被影响。所以说有的动物以及植物比较适合家养或栽培,并且发生的变化也比较小——甚至都没有在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变化大。
P2-6
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的概念和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物种起源》的问世彻底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达尔文的伟大思想过去曾经是笑谈,现在早已成为人们的其识。《物种起源》的巨大影响远远超出了生命科学本身的范畴,成为人类思想史上光芒四射的灯塔。
作者简介
作者:(英)达尔文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 -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物种起源》《兰科植物的受精》《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人类和动物的表情》等。
目录
第一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为什么会变异
习性、遗传以及相关变异
家养变异的性状
变种与物种的区别难题
各种家鸽的差异及起源
第二章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变异性
个体之间的不同
分布、扩散范围大的常见物种最易变异
各地大属物种比小属物种更易变异
大属物种间的关系及分布的局限性
第三章生存斗争
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
生物按几何级数增加的趋势
抑制生物增长的因素
第四章最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性选择
自然选择带来的灭绝
性状趋异
自然选择经性状趋异及灭绝发生作用
第五章变异的法则
环境变化的影响
适应性变异
相关变异
构造发育异常极易变异
第六章学说的难点
过渡变种的缺少
具有特殊习性与构造生物的起源与过渡
极完备而复杂的器官
自然选择学说的疑难焦点
第七章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种种异议
变异未必同时发生
表面上无直接作用的变异
进步的发展
阻碍自然选择获得有用构造的原因
巨大而突然的变异之不可信的原因
第八章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全
消失的中间变种
从沉积速率及剥蚀程度推断时间进程
所有地层中都缺失众多中间变种
已知最古老的地质层中出现了整群物种
第九章论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
关于物种的地质演替
物种及物种群的灭绝
所有生物的演化几乎同时进行
灭绝物种间及与现存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古生物进化情况与现存生物的对比
第十章生物的地理分布
关于生物分布情况的解释
物种单一起源中心论
物种传播的方式
第十一章生物的地理分布(续前)
淡水物种的分布
海岛上的物种
海岛生物与最邻近大陆上生物的关系
第十二章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
群里有群
分类规则及何物具有分类价值
物种的血统分类
连接生物亲缘关系的性质
物种灭绝与种群定义
胚胎学中的法则、原理及问题解释
退化、萎缩及停止发育的器官
序言
1831年12月,我作为博物学者有幸登上了皇家军舰“贝格尔”号,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环球科学考察。一路上的各种见闻,给了我深深的感触,特别是南美大陆,还有附属岛屿;那些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与众不同的动植物分布以及奇异的地质构造,都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激动与兴奋。
1836年回国以后,这么多年得到的研究成果还有考察日记,让我不得不去认真面对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博物学者们的问题:物种是如何起源的?经过漫长艰难的整理工作之后,直到1844年,我终于将那些简短的日记进行了合理的扩充整理,并对当时认为可能的结论做出了纲要。
1859年,因为健康问题,还有研究马来群岛自然史的华莱斯先生要发表一篇基本上和我的结论完全一致的论文,所以我不得不采纳好友查尔斯·莱尔的建议,将这篇纲要送交给林奈学会。我的这篇纲要,还有华莱斯先生所写的优秀论文,一同被刊登在该学会第三期的会报上。希望我们可以共享这份荣誉。
我非常明白,这份纲要还存在着大量的不完善之处。
有关物种的起源,不管是哪一位博物学者,假如去对生物的相互亲缘、胚胎关系以及地理分布、地质演替等方面深入研究,都能够获得一样的结论:物种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事实是如同变种一样,均是从别的物种遗传下来的。
在纲要当中,我尤其细致地研究了家养生物与栽培植物的习性,对那些自然环境当中的生物,则主要是强调其外部条件的变化对它们特别有利。关于生物界随处可见的生存斗争以及由于生存斗争而引起的自然选择,我展开了重点的介绍。变异的法则同样是我格外强调的,尤其是其所包含的诸多难点,像物种的转变,还有本能的问题以及杂交的现象、地质记录的不完全等,我都用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讨论研究。
生活于我们四周的生物,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够发现人类对于它们,依然是多么无知。如果谈到它们的起源,准确地说,你又清楚多少呢?谁可以解释清楚有的物种像绵羊、老鼠等,它们分布的范围是那么广泛并且数目居多,可是有的物种,它们的分布范围却是那么狭窄而且还处于濒危的状态呢?所有的这一切,根本不单单是人类的力量所引起的。我的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学说将详细地进行解释说明。自然界当中,所有生物的繁盛或者衰败都会严格地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变化,而且将直接影响它们将来的生存发展趋势。
尽管说很多的情况现在依然无法解释清楚,而且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也不一定能够解释清楚,不过,通过冷静的判断之后,我们能够断言,我过去所保持的那种观点,也就是很多作者近来依然保持的观点,即每个物种均为分别创造出来的,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我所解释说明的自然选择,尽管说是变异最重要的途径,不过并不是唯一的途径。
文摘
通过对这个问题长时间的研究之后,按我们所能判断的来看,生活条件很明显是以两种方式在对物种产生着作用,那就是直接对整个体制的构造或只是其中的某些部分产生影响,还有一种就是间接的只对物种的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在直接作用方面,我们一定要牢记,如魏斯曼教授所主张的,以及我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里所偶然提到的,存在着两种因素,那就是生物的本性以及条件的性质。前者看起来好像更为重要,因为按照我们能够判断的来看,在并不相同的条件下,也有可能会发生几乎相近的变异;此外还有一方面,在基本上相同的条件下也可能会发生很不相同的变异。这些变异情况对于后代也许是一定的,也有可能是不定的。如果在很多世代中,生长在一些条件下的物种的所有后代或者说是绝大部分后代,都是遵照相同的方式在进行着变异,那么,变异进化的结果就能够看成是一定的。不过,对于这种情况的一定变异,想要做出任何结论,推测其变化的范围,都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不过,有很多细微的变异还是可以推测知晓的,比如因食物摄取的多少而造成物种个头大小的变异,因食物性质而引起的物种肤色的变异,由气候原因引起物种皮肤和毛发厚度的变异等,这些变异基本上不用去怀疑。我们在鸡的羽毛里发现了众多的变异,而每一个变异肯定有其具体的原因。如果是同样的因素,经过很多年后,一直同样地作用于一部分个体,这样的话,几乎所有这些被作用的个体,就会按照相同的方式来发生变异。比如说,产生树瘿的昆虫的微量毒液只要注射进植物体中,就一定会产生复杂的和异常的树瘿,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植物中树液的性质出现了化学变化,那么结果就会出现非常奇异的变化。
相较于一定变异性,不定变异性往往都是条件发生改变后更普遍的结果。我们于无穷尽的微小特征里发现了不定变异性,而这些微小的特征恰恰可以区别同一物种内的不同个体,所以我们不可以将这些特征看作是从亲代或更遥远的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就算是同胎中的幼体或者是由同蒴中萌发出来的幼苗,在有些时候彼此之间也会出现一些十分显著的差异。比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一个相同的地方,用基本相同的食料来饲养的数百万个体里面,也会出现一些个别的,可以称为畸形的变异的十分显著的构造差异类型。不过,畸形与那些比较微小的变异之间的界线并不十分明显。所有建立在这种构造上的变化,不管是特别细微的还是非常显著的,如果出现于生活在一起的众多个体里,那么就全都能看成是生活条件作用于每一个个体后的不确定性效果,这同寒冷会对不同的人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是相同的道理,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或者是个人的体制不相同,于是会引起咳嗽或感冒或者是风湿症及其他一些器官的炎症。
而对于我们所说的被改变的外界条件所带来的间接作用,也就是指对生殖系统所造成的影响,我们能够推论这种情况所引起的变异性,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生殖系统对于任何来自外界条件的变化都极为敏感,还有一些,则像开洛鲁德等所说的那样,是因为不同物种间杂交所发生的变异,同植物以及动物被饲养在新的或者是不自然的条件下,而产生的变异是十分相像的。而很多的事实也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周边条件所发生的一些非常微小的变化,生殖系统会表现出相当显著的敏感。驯养动物说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事,不过如果想要让它们在栏内自由生育,就算是雌雄交配,也是非常难以实现的事情。有不计其数的动物,就算是在原产地生活,在几近完全自由的环境里,也会有无法生育的情况。一般我们将这种情形总结为动物的本能受到了损害,事实上,我们的这种认为是不正确的。很多的栽培植物看起来生长得十分茁壮,但是很少会结种子,或者干脆从来不结种。我们发现,有些时候,一个很细微的变化,例如在植物成长的某个特殊时期,水分的增多或者减少,就有可能影响到其最后到底会不会结种子。对于这个神奇的问题,我所搜集的详细记录已在其他地方发表,这里就不再重复论述了。不过还是要说明,决定栏中动物生殖的法则是十分神奇的。比如那些来自热带的食肉动物,虽然离开了原来的环境,但依然可以很自由地在英国栏中进行生育,不过,跖行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熊科动物,是不属于这个范围的,它们很少生育。相比之下,食肉鸟,除了个别的一部分之外,几乎都很难孵化出幼鸟。有很多外来的植物,与最不能生育的杂种相同,它们的花粉都是没有用处的。首先,我们能够发现,很多的家养动物以及植物,虽然经常是体弱多病的样子,但是可以在圈养的环境里自由生育。其次,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个体虽然从小就来自自然界中,这些幼体虽然被完美驯化,并且寿命较长,体格强健(关于这点,我可以举出无数事例),但是它们的生殖系统被某种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严重影响,完全失去了该有的功能。这样看来,当生殖系统在封闭的环境中发生作用时,所产生的作用是不规则的,而且所产生出来的后代与它们的双亲也会有很多的不同之处,这么说来,也就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了。此外,我还要补充说明一点就是,一些生物可以在最不自然的环境中(比如在箱子里饲养的兔和貂)自由繁殖,这能够说明这些物种的生殖器官不会轻易被影响。所以说有的动物以及植物比较适合家养或栽培,并且发生的变化也比较小——甚至都没有在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变化大。
P2-6
ISBN | 7511368387,9787511368386 |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作者 | 达尔文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