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低碳减排热拌沥青混合料研究》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振霞,女,博士,河南焦作人,1977年6月出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交通工程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多年来一直从事道路桥梁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拌技术研究现状
1.2.2 阻燃技术研究现状
1.2.3 温拌阻燃改性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沥青混合料温拌改性技术优选研究
2.1 温拌技术初步优选
2.1.1 国外研究成果分析
2.1.2 国内研究成果分析
2.1.3 温拌技术初选
2.2 Erotherm与Sasobit温拌技术的优选
2.2.1 温拌沥青及混合料成型方法
2.2.2 温拌剂对沥青基本指标的影响
2.2.3 温拌剂对WMA路用性能的影响
2.2.4 温拌剂经济指标对比
2.2.5 温拌剂优选
第3章 Evotherm对沥青及混合料主要技术指标影响研究
3.1 温拌技术作用机理
3.2 温拌剂对沥青技术特性的影响
3.2.1 Evotherm对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
3.2.2 Evotherm对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
3.2.3 Evotherm对沥青疲劳性能的影响
3.2.4 Evotherm对沥青黏度的影响
3.2.5 水分对沥青短期老化性能的影响
3.3 E—WMA降温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3.3.1 马歇尔试件空隙率降温效果评价
3.3.2 SGC试件空隙率降温效果评价
3.3.3 拌和扭矩降温效果评价
3.3.4 最优降温效果评价方法的推荐
3.4 基于表面能理论的WMA水稳定性研究
3.4.1 表面能理论
3.4.2 表面能理论在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3.4.3 混合料体系黏附模型的建立
3.4.4 原材料表面能测定
3.4.5 温拌剂对沥青与矿料黏附功的影响
3.4.6 黏附功表征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第4章 沥青混合料阻燃改性技术研究
4.1 阻燃机理分析
4.2 阻燃剂研制
4.2.1 阻燃剂介绍
4.2.2 阻燃性能评价方法
4.2.3 研制思路及方案设计
4.2.4 阻燃剂原材料的选择
4.2.5 中间体改性物质用量水平的确定”
4.2.6 阻燃剂粒度的确定
4.2.7 阻燃剂最佳配方的确定
4.2.8 阻燃剂最佳用量的确定
4.3 阻燃剂对沥青其他性能的影响
4.3.1 阻燃剂对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4.3.2 阻燃性对沥青阻燃性能影响的直观分析
4.4 阻燃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研究
第5章 温拌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及级配验证方法研究
5.1 温拌阻燃沥青技术性能
5.1.1 pH值酸碱试验
5.1.2 温拌阻燃沥青技术性能
5.2 阻燃剂对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
5.2.1 对胶浆高温性能的影响
5.2.2 对胶浆低温性能的影响
5.3 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5.3.1 温拌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
5.3.2 温拌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
5.3.3 温拌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5.3.4 温拌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阻燃性能
5.4 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级配验证方法研究
5.4.1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分布分形特征
5.4.2 集料级配分维值与密级配混合料路用性能间的关系
第6章 隧道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路面关键施工工艺研究
6.1 阻燃沥青现场制备工艺
6.2 温拌剂现场添加方法
6.3 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施工摊铺温度研究
6.3.1 PaveCool软件简介
6.3.2 计算参数的确定
6.3.3 计算结果分析
6.3.4 结果验证
6.4 效益分析
6.4.1 经济效益
6.4.2 社会环境效益
6.4.3 效益综合分析
第7章 低碳减排沥青混合料污染气体减排效果研究
7.1 基于关键环节影响因子的沥青混合料节能减排措施研究
7.2 热拌减排沥青混合料污染气体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7.2.1 原材料生产能耗及排放分析
7.2.2 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结合料生产能耗及排放分析
7.2.3 沥青混合料能耗与碳排放环节分析
7.3 温拌沥青混合料室内低碳减排效果实测
7.4 基于系统聚类及BAYES判别分析的沥青混合料低碳减排效果分级
7.4.1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7.4.2 BAYES判别分析方法
7.4.3 低碳减排技术效果
7.4.4 基于系统聚类及BAYES判别分析的沥青混合料低碳减排效果分级
第8章 沥青混合料施工机械能耗量评价研究
8.1 沥青混合料施工机械能耗量调查
8.2 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能耗量分级标准研究
8.2.1 沥青混合料拌和阶段能耗量分级
8.2.2 沥青混合料运输、摊铺及碾压阶段能耗量分级
8.3 沥青路面施工设备污染物排放指标分级研究
8.3.1 沥青路面施工设备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8.3.2 沥青混合料在生产过程中施工设备的碳排放
8.3.3 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设备的碳排放
8.3.4 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设备的碳排放
8.3.5 量化分析结果分类
8.3.6 碳排放的效应转换
8.4 沥青混合料碳排放量化分析模型
第9章 沥青混合料低碳减排评价体系研究
9.1 沥青混合料低碳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9.1.1 沥青混合料碳排放分析
9.1.2 评价指标
9.1.3 分级体系
9.2 沥青混合料低碳减排单项评价指标
9.3 沥青混合料低碳减排综合效果量化评价方法研究
9.3.1 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9.3.2 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9.3.3 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综合评价方法
第10章 主要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高聚物的燃烧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迅速的物化过程。当可燃物在空气中受到外部火源或热源作用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热氧降解,低分子量的可燃物率先从基体中挥发出来发生燃烧,使体系温度不断升高。当可燃物浓度和体系温度足够高时,聚合物就会着火燃烧起来。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一部分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又被正在降解的聚合物所吸收,于是挥发出更多的可燃性产物。如果燃烧着的聚合物能充分吸收自己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则即使移去最初的热源,聚合物也仍将会继续燃烧,维持燃烧循环过程。所以高聚物的燃烧包括聚合物在凝聚相的热氧降解、分解产物在同相及气相中的扩散、分解产物与空气混合形成氧化反应场以及气相中的链式燃烧反应等一系列因素。因而聚合物的阻燃,实质上就是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破坏燃烧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者某几个环节以阻止聚合物分解、抑制可燃物的产生,或通过隔离热和空气以及冲稀可燃气体实现阻燃目的。
《低碳减排热拌沥青混合料研究》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振霞,女,博士,河南焦作人,1977年6月出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交通工程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多年来一直从事道路桥梁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拌技术研究现状
1.2.2 阻燃技术研究现状
1.2.3 温拌阻燃改性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沥青混合料温拌改性技术优选研究
2.1 温拌技术初步优选
2.1.1 国外研究成果分析
2.1.2 国内研究成果分析
2.1.3 温拌技术初选
2.2 Erotherm与Sasobit温拌技术的优选
2.2.1 温拌沥青及混合料成型方法
2.2.2 温拌剂对沥青基本指标的影响
2.2.3 温拌剂对WMA路用性能的影响
2.2.4 温拌剂经济指标对比
2.2.5 温拌剂优选
第3章 Evotherm对沥青及混合料主要技术指标影响研究
3.1 温拌技术作用机理
3.2 温拌剂对沥青技术特性的影响
3.2.1 Evotherm对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
3.2.2 Evotherm对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
3.2.3 Evotherm对沥青疲劳性能的影响
3.2.4 Evotherm对沥青黏度的影响
3.2.5 水分对沥青短期老化性能的影响
3.3 E—WMA降温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3.3.1 马歇尔试件空隙率降温效果评价
3.3.2 SGC试件空隙率降温效果评价
3.3.3 拌和扭矩降温效果评价
3.3.4 最优降温效果评价方法的推荐
3.4 基于表面能理论的WMA水稳定性研究
3.4.1 表面能理论
3.4.2 表面能理论在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3.4.3 混合料体系黏附模型的建立
3.4.4 原材料表面能测定
3.4.5 温拌剂对沥青与矿料黏附功的影响
3.4.6 黏附功表征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第4章 沥青混合料阻燃改性技术研究
4.1 阻燃机理分析
4.2 阻燃剂研制
4.2.1 阻燃剂介绍
4.2.2 阻燃性能评价方法
4.2.3 研制思路及方案设计
4.2.4 阻燃剂原材料的选择
4.2.5 中间体改性物质用量水平的确定”
4.2.6 阻燃剂粒度的确定
4.2.7 阻燃剂最佳配方的确定
4.2.8 阻燃剂最佳用量的确定
4.3 阻燃剂对沥青其他性能的影响
4.3.1 阻燃剂对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4.3.2 阻燃性对沥青阻燃性能影响的直观分析
4.4 阻燃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研究
第5章 温拌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及级配验证方法研究
5.1 温拌阻燃沥青技术性能
5.1.1 pH值酸碱试验
5.1.2 温拌阻燃沥青技术性能
5.2 阻燃剂对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
5.2.1 对胶浆高温性能的影响
5.2.2 对胶浆低温性能的影响
5.3 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5.3.1 温拌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
5.3.2 温拌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
5.3.3 温拌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5.3.4 温拌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阻燃性能
5.4 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级配验证方法研究
5.4.1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分布分形特征
5.4.2 集料级配分维值与密级配混合料路用性能间的关系
第6章 隧道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路面关键施工工艺研究
6.1 阻燃沥青现场制备工艺
6.2 温拌剂现场添加方法
6.3 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施工摊铺温度研究
6.3.1 PaveCool软件简介
6.3.2 计算参数的确定
6.3.3 计算结果分析
6.3.4 结果验证
6.4 效益分析
6.4.1 经济效益
6.4.2 社会环境效益
6.4.3 效益综合分析
第7章 低碳减排沥青混合料污染气体减排效果研究
7.1 基于关键环节影响因子的沥青混合料节能减排措施研究
7.2 热拌减排沥青混合料污染气体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7.2.1 原材料生产能耗及排放分析
7.2.2 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结合料生产能耗及排放分析
7.2.3 沥青混合料能耗与碳排放环节分析
7.3 温拌沥青混合料室内低碳减排效果实测
7.4 基于系统聚类及BAYES判别分析的沥青混合料低碳减排效果分级
7.4.1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7.4.2 BAYES判别分析方法
7.4.3 低碳减排技术效果
7.4.4 基于系统聚类及BAYES判别分析的沥青混合料低碳减排效果分级
第8章 沥青混合料施工机械能耗量评价研究
8.1 沥青混合料施工机械能耗量调查
8.2 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能耗量分级标准研究
8.2.1 沥青混合料拌和阶段能耗量分级
8.2.2 沥青混合料运输、摊铺及碾压阶段能耗量分级
8.3 沥青路面施工设备污染物排放指标分级研究
8.3.1 沥青路面施工设备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8.3.2 沥青混合料在生产过程中施工设备的碳排放
8.3.3 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设备的碳排放
8.3.4 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设备的碳排放
8.3.5 量化分析结果分类
8.3.6 碳排放的效应转换
8.4 沥青混合料碳排放量化分析模型
第9章 沥青混合料低碳减排评价体系研究
9.1 沥青混合料低碳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9.1.1 沥青混合料碳排放分析
9.1.2 评价指标
9.1.3 分级体系
9.2 沥青混合料低碳减排单项评价指标
9.3 沥青混合料低碳减排综合效果量化评价方法研究
9.3.1 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9.3.2 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9.3.3 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综合评价方法
第10章 主要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高聚物的燃烧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迅速的物化过程。当可燃物在空气中受到外部火源或热源作用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热氧降解,低分子量的可燃物率先从基体中挥发出来发生燃烧,使体系温度不断升高。当可燃物浓度和体系温度足够高时,聚合物就会着火燃烧起来。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一部分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又被正在降解的聚合物所吸收,于是挥发出更多的可燃性产物。如果燃烧着的聚合物能充分吸收自己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则即使移去最初的热源,聚合物也仍将会继续燃烧,维持燃烧循环过程。所以高聚物的燃烧包括聚合物在凝聚相的热氧降解、分解产物在同相及气相中的扩散、分解产物与空气混合形成氧化反应场以及气相中的链式燃烧反应等一系列因素。因而聚合物的阻燃,实质上就是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破坏燃烧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者某几个环节以阻止聚合物分解、抑制可燃物的产生,或通过隔离热和空气以及冲稀可燃气体实现阻燃目的。
ISBN | 9787517052852 |
---|---|
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作者 | 李振霞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