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1、中国国内第一本古典音乐普及MOOK书;
2、一本针对古典音乐和艺术音乐,从普及到高阶阅读的权威指南手册;
3、针对中国文化现状,打破封闭的古典音乐精英圈和乐迷圈,向一般大众文化进行渗透,引领许多潜在的古典音乐爱好者走进音乐殿堂;
4、国内极具权威极具先锋性的古典音乐的首发内容平台,从马友友到王健,从李云迪到王羽佳,从巴伦博伊姆到余隆,从郑京和到希拉里·哈恩,从陈其钢到布朗夫曼,橄榄古典音乐聚合众多国内外一线古典音乐家资源,并与各大使馆达成音乐教育与普及的长期合作;
5、郎朗、田艺苗、焦元溥、张昊辰、王健、焦元溥等众多古典音乐大咖联合推荐!
6、跟着最厉害的人,轻松了解古典音乐!我们仍然需要一本古典音乐MOOK!
7、随书附二维码,边看边听!给你最轻松和最原汁原味的古典音乐氛围!
8、本期附赠:郎朗签名照明信片+贝多芬艺术版画一张!
国内绝无仅有的古典音乐普及MOOK!这是一本针对古典音乐小白的装逼指南手册,集合时尚、前沿、有趣的古典音乐资讯与知识!郎朗、田艺苗、焦元溥、张昊辰、王健等众多古典音乐大咖联合推荐!带你轻松踏入古典音乐的大门!随书附二维码,扫码即可边看边听权威版本的古典音乐作品。首刊特别附赠郎朗签名照片+贝多芬艺术版画一张!
作者简介
橄榄古典音乐--橄榄FM,是中国国内首个古典音乐资源聚合平台。
橄榄古典音乐新媒体联盟,站在市场前沿搜集第一手古典音乐咨询。橄榄古典音乐MOOK的初衷,希望在内容上做到平实、有趣、不学究、不高冷,而首先将古典音乐祛魅化,搬下所谓“高雅艺术”的神坛,将之放到人人触手可及的地方。
现在,我们仍然需要一本真正的古典音乐杂志,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目录
【人物】
郎朗专访
田艺苗:人与人的缘分无法解释
【特辑·爱情】
爱的七弦琴:冥府寻妻记
贵妇与骑士:吟游诗人的宫廷爱情
“音乐是爱情的粮食”: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情歌
以父之名:巴赫家族的爱情故事
女人都这样:莫扎特歌剧中的爱情与忠诚
爱王权也爱音乐的女人们:十八世纪的王室女性音乐家
痴女怨:美声时代的疯女人
狂飙时代的爱情: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浪漫之子的新婚蜜语:舒曼《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女人是一生的漩涡:瓦格纳的风流人生
影子情书:雅纳切克与“小狐狸”
德沃夏克家族情史略
萨蒂的曲子最适合告别
一次划时代的情感危机:勋伯格《第二弦乐四重奏》
五线谱上的中国情缘:冼星海秘闻
解密爱情密码: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
独身之谜——音乐家里的“剩男”
【乐器志】
小提琴不完全攻略
友人室内乐团与您聊聊弦乐四重奏
永恒的安慰——布什四重奏之旅
10位传奇小提琴家和他们的10张唱片
【非典型阅读】
情迷百乐门:远东第一乐府的往昔
林肯艺术中心:面临挑战的音乐厅
略谈古典音乐的电影叙事
橄榄书单
音符炼金术"
序言
我们仍然需要一本古典音乐杂志
到现在,这本《橄榄古典音乐》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终于逆潮流启航,来到你手上。我们还是相信,在大家对文化艺术求知欲不断增长的当下、尤其在人们日益关注的国内古典音乐市场,这会是一本有价值的杂志。
过去两年,橄榄古典音乐的新媒体公众号已积累40万粉丝,为音乐爱好者输送了大量入门和普及类内容。而这本季刊将在此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进阶阅读。目标受众不局限于古典乐迷,也面向所有人文艺术爱好者。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上做到平实,有趣,不学究,不高冷,而首先将古典音乐祛魅化,搬下所谓 “高雅艺术”的神坛,将之放到人人触手可及的地方。
当下,国内外已经出现不少成功的“小众杂志” ( niche magazine),凭借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态度,以“小”见长、因“小”而灵活多变。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一本古典音乐杂志一定也属于“小众杂志”的范畴。然而,为避免古典音乐闭起门来,陷入愈发僵化的小圈子,我们正是要将它拿出那个“niche”(小众市场),放到更广阔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去讲。就此而言,我们要做的恰恰是一本尽可能“大众的”、但不流俗的古典音乐杂志。
前段时间读《书信里的辛丰年》,看到他1991年就对音乐刊物提出过几点发人深省的建议,例如“老题目上大有新文章可作;要让爱乐者获得更立体的知识、信息,深化其兴趣,提高其境界”、“《音乐与我》也大有可为;让名人与凡人无拘束地谈出真感受真体验”、“要多多报道国内外乐情,但泛泛的应景新闻不好”等等, 放到今天,依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当然,音乐归根到底还在于“听”。一本音乐杂志再吸引人,也还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的目标,是让大家能从这本杂志出发,去更好地 “聆听”和享受古典音乐,或者说,为更好地“聆听”作准备。纸的形态,恰可承受古典音乐的厚重,也希望你们能把它作为一样有分量的东西拿在手里,或递给别人。
文摘
田艺苗:人与人的缘分无法解释
1,作为一位具有专业学术背景的作曲教师,您是如何产生向大众普及古典音乐的想法的?
我一开始并不是刻意去做音乐普及工作的。在开始为报纸写音乐专栏后,我的读者也刚好希望我能在公共媒体上多写一些音乐赏析的内容,所以就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事吧。古典音乐普及是每个年代的古典音乐从业者都在努力、当下也很多人正为之前赴后继的工作。从萧友梅老师开始,中国的音乐高校的老师们也都一直在为音乐普及工作付出努力。
2,推广古典音乐对您的专业和工作产生了何种影响?您有计划在新媒体平台例如微信、网站等继续这一推广吗?
眼下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随之而来的是不光对自己,对下一代的审美要求也变高了。推广古典音乐让我更加了解了当前社会对艺术的需求。但每当看到类似春晚等电视娱乐节目,我又觉得对大众的审美程度,仍然存在一些高估,广场舞才是主角。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在更加基础的层面上多作努力。
其实我原来是学作曲技术理论的,一开始从没想过要去普及古典音乐。但是我觉得既然已经开始了实践,就不能仅仅抱着一个推广者和普及者的心态去做,否则久而久之,这件事情就会变得缺乏激情。我现在的态度是我把自己喜欢的、我抱有热情的音乐,跟大家分享。所以我在网络上和电视节目里,也是更多地愿意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及一些感性的聆听经验。
……
3,您是否认为古典音乐和当代生活之间已经面临非常紧张的关系?这种割裂的现状您认为是国内尤其严重,还是全世界的古典音乐界都面临同样的考验?
确实存在一个广泛的割裂状态。当代生活可能发展得太过急速,令人眼花缭乱,但正是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中,大家反而更需要古典音乐的抚慰。就像木心说的,从前一切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种状态或许正是现代人尤其向往的,所以他们更可能被古典音乐里的那个优雅、缓慢的世界所吸引,通过聆听古典音乐享受一种有缓冲的生活方式。
不过,所有古典音乐的演奏家都是在用他当代的思想和情感在演奏古老的音乐的,所以他自然会把自己当下的感受和精神状态体现在演绎中,像古尔德这样会取得成功,应该也是与当代人的精神产生了共鸣。另外从创作上讲,当代也有古典音乐。严格意义上的艺术音乐,其实是不分古今,始终存在的。艺术音乐也仍然在反映当代情感,比如我喜欢的简约派,新浪漫主义等等一些现当代作曲家,他们会把这个时代独有的人格特点体现在作品中。
4,请问您是否有钟爱的女性作曲家?您认为女性作曲家在古典音乐史里是否受到忽视?这种情况在当代有没有改观呢?
……
女性在音乐史上的角色主要还是妻子和情人,虽然像克拉拉这样的著名女演奏家还是有一些的,但相对于男性来说,女作曲家的确凤毛麟角。有观点认为是由于女性在抽象思维方面较为逊色,女性更偏好琐碎的、具体化的、生活化的东西,所以更多的女孩从事表演工作。
但我想客观来说,作曲并不是一个独立完成的工作,是需要指挥和乐团来配合的,可能长期以来女性得不到与男性平等的社会资源,对女性来说张罗这么一个团队来实现她的音乐并不容易。不过如今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了,在脑力工作的时代,女性是完全不逊色于男性的。
5,您平时喜爱阅读文学作品吗?请谈谈您喜欢的作家或作品。
……我偏爱比较的文艺作品有《英国病人》、《小王子》这样的。我觉得电影《日出前请让悲伤终结》的原著小说《世上的每一个早晨》(Tous les matins du monde)很棒。这位作者的写法特别有趣,他虽然选择四百年前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家为题材,但又不是像当时那种繁复庞杂的写法,而是经常选择一个局部来描述,比如衣服上的蕾丝,手上的皱纹,这样的写法看起来非常有诗意,非常符合当代的文学审美。
6,在您出版的所有作品中,您较为满意的是哪一部?在出版古典音乐写作这一相对冷门的体裁时,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目前还没有我自己特别满意的作品,《穿T恤听古典音乐》相对来说比较完整,有我自己的角度和态度吧。我是有一套自己的聆听方法的,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听各种音乐,不仅是古典音乐,对世界音乐、当代音乐等等都是成立的,但是我还没有把它理论化。
7,您对当下的年轻人在聆听音乐方面有何建议?您对摇滚、爵士、流行等音乐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我觉得二十世纪的音乐景观跟之前的确实不太一样。因为之前只有古典音乐,人们没有太多选择,而现在流派、类型都很多元,不仅像摇滚乐、爵士乐、电影音乐,还有日本、越南、南美的民族音乐也都登上了世界舞台。所以现在就有一个考验,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来听。我们常说音乐没有类型之分,只有好坏之分。古典音乐里面也有好和不好,如何去形成审美、继而判断也许是最重要的。
我自己的看法,在中国音乐里,西藏音乐是最有艺术价值的,而印度音乐的信息量也是超过中国音乐的,它的质感非常好。所以西藏和印度音乐很可能像古巴音乐一样走向世界,进入当代的各种类型,在亚洲以外的地区流传。不过印度和西藏的音乐欣赏难度太高了,可能无法大面积流行吧。
8,您理想中的爱情相处模式是怎样的?您最有共鸣的爱情题材作品是哪一部?
理想的模式是活在当下,只争朝夕,既然爱情留不住。我很喜欢须兰的小说《银杏,银杏》,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无法解释。
1、中国国内第一本古典音乐普及MOOK书;
2、一本针对古典音乐和艺术音乐,从普及到高阶阅读的权威指南手册;
3、针对中国文化现状,打破封闭的古典音乐精英圈和乐迷圈,向一般大众文化进行渗透,引领许多潜在的古典音乐爱好者走进音乐殿堂;
4、国内极具权威极具先锋性的古典音乐的首发内容平台,从马友友到王健,从李云迪到王羽佳,从巴伦博伊姆到余隆,从郑京和到希拉里·哈恩,从陈其钢到布朗夫曼,橄榄古典音乐聚合众多国内外一线古典音乐家资源,并与各大使馆达成音乐教育与普及的长期合作;
5、郎朗、田艺苗、焦元溥、张昊辰、王健、焦元溥等众多古典音乐大咖联合推荐!
6、跟着最厉害的人,轻松了解古典音乐!我们仍然需要一本古典音乐MOOK!
7、随书附二维码,边看边听!给你最轻松和最原汁原味的古典音乐氛围!
8、本期附赠:郎朗签名照明信片+贝多芬艺术版画一张!
国内绝无仅有的古典音乐普及MOOK!这是一本针对古典音乐小白的装逼指南手册,集合时尚、前沿、有趣的古典音乐资讯与知识!郎朗、田艺苗、焦元溥、张昊辰、王健等众多古典音乐大咖联合推荐!带你轻松踏入古典音乐的大门!随书附二维码,扫码即可边看边听权威版本的古典音乐作品。首刊特别附赠郎朗签名照片+贝多芬艺术版画一张!
作者简介
橄榄古典音乐--橄榄FM,是中国国内首个古典音乐资源聚合平台。
橄榄古典音乐新媒体联盟,站在市场前沿搜集第一手古典音乐咨询。橄榄古典音乐MOOK的初衷,希望在内容上做到平实、有趣、不学究、不高冷,而首先将古典音乐祛魅化,搬下所谓“高雅艺术”的神坛,将之放到人人触手可及的地方。
现在,我们仍然需要一本真正的古典音乐杂志,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目录
【人物】
郎朗专访
田艺苗:人与人的缘分无法解释
【特辑·爱情】
爱的七弦琴:冥府寻妻记
贵妇与骑士:吟游诗人的宫廷爱情
“音乐是爱情的粮食”: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情歌
以父之名:巴赫家族的爱情故事
女人都这样:莫扎特歌剧中的爱情与忠诚
爱王权也爱音乐的女人们:十八世纪的王室女性音乐家
痴女怨:美声时代的疯女人
狂飙时代的爱情: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浪漫之子的新婚蜜语:舒曼《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女人是一生的漩涡:瓦格纳的风流人生
影子情书:雅纳切克与“小狐狸”
德沃夏克家族情史略
萨蒂的曲子最适合告别
一次划时代的情感危机:勋伯格《第二弦乐四重奏》
五线谱上的中国情缘:冼星海秘闻
解密爱情密码: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
独身之谜——音乐家里的“剩男”
【乐器志】
小提琴不完全攻略
友人室内乐团与您聊聊弦乐四重奏
永恒的安慰——布什四重奏之旅
10位传奇小提琴家和他们的10张唱片
【非典型阅读】
情迷百乐门:远东第一乐府的往昔
林肯艺术中心:面临挑战的音乐厅
略谈古典音乐的电影叙事
橄榄书单
音符炼金术"
序言
我们仍然需要一本古典音乐杂志
到现在,这本《橄榄古典音乐》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终于逆潮流启航,来到你手上。我们还是相信,在大家对文化艺术求知欲不断增长的当下、尤其在人们日益关注的国内古典音乐市场,这会是一本有价值的杂志。
过去两年,橄榄古典音乐的新媒体公众号已积累40万粉丝,为音乐爱好者输送了大量入门和普及类内容。而这本季刊将在此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进阶阅读。目标受众不局限于古典乐迷,也面向所有人文艺术爱好者。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上做到平实,有趣,不学究,不高冷,而首先将古典音乐祛魅化,搬下所谓 “高雅艺术”的神坛,将之放到人人触手可及的地方。
当下,国内外已经出现不少成功的“小众杂志” ( niche magazine),凭借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态度,以“小”见长、因“小”而灵活多变。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一本古典音乐杂志一定也属于“小众杂志”的范畴。然而,为避免古典音乐闭起门来,陷入愈发僵化的小圈子,我们正是要将它拿出那个“niche”(小众市场),放到更广阔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去讲。就此而言,我们要做的恰恰是一本尽可能“大众的”、但不流俗的古典音乐杂志。
前段时间读《书信里的辛丰年》,看到他1991年就对音乐刊物提出过几点发人深省的建议,例如“老题目上大有新文章可作;要让爱乐者获得更立体的知识、信息,深化其兴趣,提高其境界”、“《音乐与我》也大有可为;让名人与凡人无拘束地谈出真感受真体验”、“要多多报道国内外乐情,但泛泛的应景新闻不好”等等, 放到今天,依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当然,音乐归根到底还在于“听”。一本音乐杂志再吸引人,也还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的目标,是让大家能从这本杂志出发,去更好地 “聆听”和享受古典音乐,或者说,为更好地“聆听”作准备。纸的形态,恰可承受古典音乐的厚重,也希望你们能把它作为一样有分量的东西拿在手里,或递给别人。
文摘
田艺苗:人与人的缘分无法解释
1,作为一位具有专业学术背景的作曲教师,您是如何产生向大众普及古典音乐的想法的?
我一开始并不是刻意去做音乐普及工作的。在开始为报纸写音乐专栏后,我的读者也刚好希望我能在公共媒体上多写一些音乐赏析的内容,所以就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事吧。古典音乐普及是每个年代的古典音乐从业者都在努力、当下也很多人正为之前赴后继的工作。从萧友梅老师开始,中国的音乐高校的老师们也都一直在为音乐普及工作付出努力。
2,推广古典音乐对您的专业和工作产生了何种影响?您有计划在新媒体平台例如微信、网站等继续这一推广吗?
眼下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随之而来的是不光对自己,对下一代的审美要求也变高了。推广古典音乐让我更加了解了当前社会对艺术的需求。但每当看到类似春晚等电视娱乐节目,我又觉得对大众的审美程度,仍然存在一些高估,广场舞才是主角。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在更加基础的层面上多作努力。
其实我原来是学作曲技术理论的,一开始从没想过要去普及古典音乐。但是我觉得既然已经开始了实践,就不能仅仅抱着一个推广者和普及者的心态去做,否则久而久之,这件事情就会变得缺乏激情。我现在的态度是我把自己喜欢的、我抱有热情的音乐,跟大家分享。所以我在网络上和电视节目里,也是更多地愿意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及一些感性的聆听经验。
……
3,您是否认为古典音乐和当代生活之间已经面临非常紧张的关系?这种割裂的现状您认为是国内尤其严重,还是全世界的古典音乐界都面临同样的考验?
确实存在一个广泛的割裂状态。当代生活可能发展得太过急速,令人眼花缭乱,但正是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中,大家反而更需要古典音乐的抚慰。就像木心说的,从前一切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种状态或许正是现代人尤其向往的,所以他们更可能被古典音乐里的那个优雅、缓慢的世界所吸引,通过聆听古典音乐享受一种有缓冲的生活方式。
不过,所有古典音乐的演奏家都是在用他当代的思想和情感在演奏古老的音乐的,所以他自然会把自己当下的感受和精神状态体现在演绎中,像古尔德这样会取得成功,应该也是与当代人的精神产生了共鸣。另外从创作上讲,当代也有古典音乐。严格意义上的艺术音乐,其实是不分古今,始终存在的。艺术音乐也仍然在反映当代情感,比如我喜欢的简约派,新浪漫主义等等一些现当代作曲家,他们会把这个时代独有的人格特点体现在作品中。
4,请问您是否有钟爱的女性作曲家?您认为女性作曲家在古典音乐史里是否受到忽视?这种情况在当代有没有改观呢?
……
女性在音乐史上的角色主要还是妻子和情人,虽然像克拉拉这样的著名女演奏家还是有一些的,但相对于男性来说,女作曲家的确凤毛麟角。有观点认为是由于女性在抽象思维方面较为逊色,女性更偏好琐碎的、具体化的、生活化的东西,所以更多的女孩从事表演工作。
但我想客观来说,作曲并不是一个独立完成的工作,是需要指挥和乐团来配合的,可能长期以来女性得不到与男性平等的社会资源,对女性来说张罗这么一个团队来实现她的音乐并不容易。不过如今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了,在脑力工作的时代,女性是完全不逊色于男性的。
5,您平时喜爱阅读文学作品吗?请谈谈您喜欢的作家或作品。
……我偏爱比较的文艺作品有《英国病人》、《小王子》这样的。我觉得电影《日出前请让悲伤终结》的原著小说《世上的每一个早晨》(Tous les matins du monde)很棒。这位作者的写法特别有趣,他虽然选择四百年前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家为题材,但又不是像当时那种繁复庞杂的写法,而是经常选择一个局部来描述,比如衣服上的蕾丝,手上的皱纹,这样的写法看起来非常有诗意,非常符合当代的文学审美。
6,在您出版的所有作品中,您较为满意的是哪一部?在出版古典音乐写作这一相对冷门的体裁时,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目前还没有我自己特别满意的作品,《穿T恤听古典音乐》相对来说比较完整,有我自己的角度和态度吧。我是有一套自己的聆听方法的,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听各种音乐,不仅是古典音乐,对世界音乐、当代音乐等等都是成立的,但是我还没有把它理论化。
7,您对当下的年轻人在聆听音乐方面有何建议?您对摇滚、爵士、流行等音乐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我觉得二十世纪的音乐景观跟之前的确实不太一样。因为之前只有古典音乐,人们没有太多选择,而现在流派、类型都很多元,不仅像摇滚乐、爵士乐、电影音乐,还有日本、越南、南美的民族音乐也都登上了世界舞台。所以现在就有一个考验,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来听。我们常说音乐没有类型之分,只有好坏之分。古典音乐里面也有好和不好,如何去形成审美、继而判断也许是最重要的。
我自己的看法,在中国音乐里,西藏音乐是最有艺术价值的,而印度音乐的信息量也是超过中国音乐的,它的质感非常好。所以西藏和印度音乐很可能像古巴音乐一样走向世界,进入当代的各种类型,在亚洲以外的地区流传。不过印度和西藏的音乐欣赏难度太高了,可能无法大面积流行吧。
8,您理想中的爱情相处模式是怎样的?您最有共鸣的爱情题材作品是哪一部?
理想的模式是活在当下,只争朝夕,既然爱情留不住。我很喜欢须兰的小说《银杏,银杏》,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无法解释。
ISBN | 9787508677996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 橄榄古典音乐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