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南怀瑾讲述的《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一书,再现了大师讲座时的生动情态,原汁原味地保持大师的演讲风格,保留了讲演记录文本生动有趣、幽默宜人的“原生态”,维护了南师“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见其深”的一贯特点,旨在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南怀瑾和“南怀瑾说”。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目录
与银监会的漫谈
第一堂
不虞之誉,求全之毁
缘起
北伐与南伐
翻译问题大
西方、东方和人类的经济学
吃饭大如天的农业
自己的金融、法律体系
求索而迷惘的百年
票号、钱庄、银行与金银、钞票、卡
第二堂
财富从哪里来
清末民初的货币战争
张恨水的文章
“抗战”与“抗战”后的金融
台湾的混乱状态
分税制、黄金、计口授粮
治理通货膨胀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合作社、搭会与信用
第三堂
小国寡民与治大国
政治与经济的主辅
克难运动
土地公有与金融
公与私的辨证
盛名之下不可久居
《票据法》的兴废
文物衣冠与中药
美国、法国的银行
做生意的时机
金温铁路与试验中国银行
文学与人生修养
两首诗的感慨
新旧文化的企业家反思
第一堂
缘起与感想
研究自己的经济学
“三礼”与文化
历史的重要性
发展企业要研究管仲
管鲍之交与做领袖的条件
第二堂
管仲相齐
吕不韦相秦
春秋大义
文景之治
发展的虚实
司马迁与《史记》
第三堂
一穷二白的发展经验
《盐铁论》:先经济还是先文化
读《史记》的窍门
政治哲学
史官的品格
六经皆史也
骄奢淫逸的风气
经济、政治的教育原则
谁够得上儒商
第四堂
贤愚不肖皆爱财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财产与人格
财富的无常与无情
财富与文化、道德
欲望的极限
第五堂
微言大义
文化的基础在文学
经史合参
企业 实业 事业
六个突然
新旧企业家
管理学的历史
访问日本
第六堂
自我管理
《诫子书》
管理自己的性与情
最大的管理学
晚餐后答学员问
国学与中国文化
第一堂
缘起
国学中国文化 国粹 汉学
始皇坑儒 项羽焚书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断层
什么是“汉学”
我不过是“白头宫女”
学国学的第一步——诵书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文化先进或落后的伪标志
文字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钥匙
第二堂
万古通晓的文化体系
先研究“小学”
中国的书院
尺牍与师爷
教授与“叫兽”
儿童经典读诵工程
教育的终极目标
古今教育的差异
知识分子的榜样与精神追求
第三堂
有容乃大与通变
推广国学 薪火相传
研究中国文化的捷路
《朱子治家格言》
如何读史
文化 文学诗词
第四堂
诗词与文艺
“玩索而有得”
好小说中短命的爱情
帝王的诗才
诗人政治的代价
尾声
序言
南怀瑾先生是近年来享誉国内外,特别是华人读者中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为其终身学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其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又是不可复制的特殊经验,使得先生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书剑飘零大半生后,先生终于寻根问源回到故土,建立学堂,亲自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和复兴民族文化精华和人文精神不遗余力,其情可感,其心可佩。
本书即是南先生2007年在太湖大学堂应中国银监会、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人大国学院之邀,就金融、企业、经济与国学和传统文化诸多问题所做的三次重要讲座内容的辑录。南先生“破天荒”地第一次以资本为题,用举重若轻的“南氏风格”,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南氏语言”,从《管子》、《货殖列传》、《食货志》、《古今图书集成》等中国古代典籍里的财货观切入.从自己在近现代中国的亲身经历出发,将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与传统文化巧妙地联系起来,涉及了经济学、管理学、银行金融业、国学和中国文化的诸多基本知识及基础性概念,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大题小讲,深入浅出,熨帖人心。既化古为今,又旁涉西洋经济、管理体制,虽各有侧重,却每每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包罗万象和玄深妙用,及其痴心、醉心于中华文明的缘由和立场。大道至简,本书虽曰漫谈,真知卓见处处可现。
承蒙南怀瑾先生独家授权,东方出版社将这三次演讲内容第一次汇编整理出版,以飨读者。为再现大师讲座时的生动情态,原汁原味地保持大师的演讲风格,我们保留了讲演记录文本生动有趣、幽默宜人的“原生态”,维护了南师“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见其深”的一贯特点,旨在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南怀瑾和“南怀瑾说”。为阐明主旨,透析义理,南先生对某些观点和例证多次说明和强调,相信读者诸君自能领悟。
我社与南怀瑾先生结缘于太湖大学堂。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认识和传扬中华文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紧迫感,承蒙南怀瑾先生及其后人的信任和厚爱,独家授权,我社遵南师遗愿,陆续推出南怀瑾作品的简体字版,其中既包括世有公论的著述,更有令人期待的新说。对已在大陆出版过的简体字版作品,我们亦进行重新整理的修订,力求贴近原讲原述,还原作品原貌。作为一代国学宗师,南怀瑾先生“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毕生致力于民族振兴和改善社会人心。我社深感于南先生的大爱之心,谨遵学术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原则,牢记出版人的立场和使命,尽力将大师思想和著述如实呈现给读者。其妙法得失,还望读者自己领会。
东方出版社
二〇一七年六月
文摘
不虞之誉,求全之毁
郭利根先生(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尊敬的南老,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来到太湖大学堂,请到南怀瑾老先生给我们讲课。本来,刘明康主席是准备亲自来主持这个讲座的,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不能来,特别委托我,向南老先生致意,并带来了亲笔信。我们也特别感谢海航董事长陈峰先生的大力帮助。
南老先生是贯通东西文化、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在海内外都享有盛名,他的情况不用我太多地介绍。南老给我们讲课,这是我们金融系统思想文化教育工作中一大盛事,更是我们诸位莫大的荣幸。我们准备了一件小礼物,借以表达我们对南老先生的敬意和感激之情!(郭副主席代表学员送礼物给南老师)
南师:非常感谢!
郭副主席:下面,让我们用学生对老师特有的掌声,欢迎南老先生给我们讲课。
南师:诸位,非常抱歉!刚才郭副主席讲我学问如何如何好,那都是假的。我经常提到孟子说的两句话,一个人活着,有时候有“不虞之誉,求全之毁”,这两句话诸位也要留意。任何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有时候虚名是莫名其妙的,讲你好的,并不是那么好,“不虞”就是想不到的,想不到的恭维,叫“不虞之誉”。“求全之毁”,一般人活在世界上,要求别人都很严格的。这个世界上的人很奇怪,手里都拿一把尺子专门量人家,够高吗?矮吗?胖吗?瘦吗?从来不会反过来量自己的,所以人对人有“求全之毁”,求全责备。这两句话是圣人之言,我们中国古代的圣人孟子的话,我经常深深感觉到很有道理。
我经常告诉诸位朋友,在社会上做事情,攻击人家犯罪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男女关系,一个是钱。说你贪污多少钱,跟哪个女人有关系,哪个女人跟哪个男人,这两件事很难求证的。你说这个女的同这个男的没有关系,他说“你怎么知道?这个东西是两个人悄悄干的事,没有办法兑现的”。你说他没有拿钱,他说“你也不知道,他悄悄给他的”。所以这个很麻烦。活到这个世界上,尤其你们做金融业务的,更要小心了,一个男女,一个钱财。这是讲到“不虞之誉,求全之毁”这两句话。
我说这个话的意思是想说明,刚才郭副主席讲我怎么样了不起,都是过分的话,那是大家爱护我,我只是一个年纪大、顽固的、喜欢中国文化的老头子。
平常我对于自己的评价,我讲了很多次了,不过你们没有听过,我讲我一辈子,今年活到九十岁,再过一个月,大概不死就到九十一了,“一无所长,一无是处”,是这么一个人。孔子讲“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什么叫乡愿?乡巴佬,这个人规规矩矩,各方面都讲他好。孔子就骂他,你啊,德之贼也——看起来很有道德,很有学问,实际没有东西,虚的。“子曰:幼而不逊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孔子用手棍打他的腿,像你这个老家伙……所以我们这些人老了就是贼。这是首先要声明的。
缘起
这一次不是讲课,刚才郭副主席对大家讲说我讲课,不对的,是跟大家来闲谈,讲个故事给大家听。
这一次事情发生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一位老同学,老朋友,陈峰先生,他搞了个“海航”,做得不错,他算是老学生了吧,也是我的老朋友,不过我经常骂他的。我们这里有好几位同学都说我脾气坏,经常骂他。我真的讲他年轻不懂事。可是讲句实际的话,他是我的几位“言听计从”朋友学生里头的一位。我讲什么他就听,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也照办。我说陈峰啊,你当年没有钱,能够弄到这个航空公司,我说你“骗”来的,但是你“骗”得好。世界上都是骗的,可是你成功了。要跳出“海航”变成全国的航空公司。结果他听我的话,努力了四五年,现在变成大新华航空控股公司了,全国性的,这是一点。同时我告诉他,你不要光做民航,中国缺乏的是空中的货运。我说我找一个朋友来帮忙你搞空中货运,他听了照办,也办好了。当年他飞机也没有,不到一两年,有了,发展很快,现在空中货运也开始了。
上个月,他突然打电话给我,他说有一位先生你知道吗?我说谁啊?刘明康先生。我说久仰大名,干什么的?好像管金融的吧。他就告诉我是银监会的主席。我说久仰了,什么事啊?他说他想请您讲点话,讲课吧!
陈峰我经常骂他,经常开他玩笑的,我说好吧!人家既然找到你,就答应吧!当时讲话的确是无意的,因为我正在忙事情,一边在做事,一边拿到电话就这样答复他。他一听就说谢了,就认真起来了。这件事是这样来的,对小起,开玩笑来的。所以劳驾诸位从各地远道而来,非常抱歉,请大家原谅,我这是开玩笑来的。(P3-7)
南怀瑾讲述的《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一书,再现了大师讲座时的生动情态,原汁原味地保持大师的演讲风格,保留了讲演记录文本生动有趣、幽默宜人的“原生态”,维护了南师“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见其深”的一贯特点,旨在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南怀瑾和“南怀瑾说”。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目录
与银监会的漫谈
第一堂
不虞之誉,求全之毁
缘起
北伐与南伐
翻译问题大
西方、东方和人类的经济学
吃饭大如天的农业
自己的金融、法律体系
求索而迷惘的百年
票号、钱庄、银行与金银、钞票、卡
第二堂
财富从哪里来
清末民初的货币战争
张恨水的文章
“抗战”与“抗战”后的金融
台湾的混乱状态
分税制、黄金、计口授粮
治理通货膨胀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合作社、搭会与信用
第三堂
小国寡民与治大国
政治与经济的主辅
克难运动
土地公有与金融
公与私的辨证
盛名之下不可久居
《票据法》的兴废
文物衣冠与中药
美国、法国的银行
做生意的时机
金温铁路与试验中国银行
文学与人生修养
两首诗的感慨
新旧文化的企业家反思
第一堂
缘起与感想
研究自己的经济学
“三礼”与文化
历史的重要性
发展企业要研究管仲
管鲍之交与做领袖的条件
第二堂
管仲相齐
吕不韦相秦
春秋大义
文景之治
发展的虚实
司马迁与《史记》
第三堂
一穷二白的发展经验
《盐铁论》:先经济还是先文化
读《史记》的窍门
政治哲学
史官的品格
六经皆史也
骄奢淫逸的风气
经济、政治的教育原则
谁够得上儒商
第四堂
贤愚不肖皆爱财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财产与人格
财富的无常与无情
财富与文化、道德
欲望的极限
第五堂
微言大义
文化的基础在文学
经史合参
企业 实业 事业
六个突然
新旧企业家
管理学的历史
访问日本
第六堂
自我管理
《诫子书》
管理自己的性与情
最大的管理学
晚餐后答学员问
国学与中国文化
第一堂
缘起
国学中国文化 国粹 汉学
始皇坑儒 项羽焚书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断层
什么是“汉学”
我不过是“白头宫女”
学国学的第一步——诵书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文化先进或落后的伪标志
文字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钥匙
第二堂
万古通晓的文化体系
先研究“小学”
中国的书院
尺牍与师爷
教授与“叫兽”
儿童经典读诵工程
教育的终极目标
古今教育的差异
知识分子的榜样与精神追求
第三堂
有容乃大与通变
推广国学 薪火相传
研究中国文化的捷路
《朱子治家格言》
如何读史
文化 文学诗词
第四堂
诗词与文艺
“玩索而有得”
好小说中短命的爱情
帝王的诗才
诗人政治的代价
尾声
序言
南怀瑾先生是近年来享誉国内外,特别是华人读者中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为其终身学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其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又是不可复制的特殊经验,使得先生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书剑飘零大半生后,先生终于寻根问源回到故土,建立学堂,亲自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和复兴民族文化精华和人文精神不遗余力,其情可感,其心可佩。
本书即是南先生2007年在太湖大学堂应中国银监会、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人大国学院之邀,就金融、企业、经济与国学和传统文化诸多问题所做的三次重要讲座内容的辑录。南先生“破天荒”地第一次以资本为题,用举重若轻的“南氏风格”,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南氏语言”,从《管子》、《货殖列传》、《食货志》、《古今图书集成》等中国古代典籍里的财货观切入.从自己在近现代中国的亲身经历出发,将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与传统文化巧妙地联系起来,涉及了经济学、管理学、银行金融业、国学和中国文化的诸多基本知识及基础性概念,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大题小讲,深入浅出,熨帖人心。既化古为今,又旁涉西洋经济、管理体制,虽各有侧重,却每每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包罗万象和玄深妙用,及其痴心、醉心于中华文明的缘由和立场。大道至简,本书虽曰漫谈,真知卓见处处可现。
承蒙南怀瑾先生独家授权,东方出版社将这三次演讲内容第一次汇编整理出版,以飨读者。为再现大师讲座时的生动情态,原汁原味地保持大师的演讲风格,我们保留了讲演记录文本生动有趣、幽默宜人的“原生态”,维护了南师“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见其深”的一贯特点,旨在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南怀瑾和“南怀瑾说”。为阐明主旨,透析义理,南先生对某些观点和例证多次说明和强调,相信读者诸君自能领悟。
我社与南怀瑾先生结缘于太湖大学堂。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认识和传扬中华文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紧迫感,承蒙南怀瑾先生及其后人的信任和厚爱,独家授权,我社遵南师遗愿,陆续推出南怀瑾作品的简体字版,其中既包括世有公论的著述,更有令人期待的新说。对已在大陆出版过的简体字版作品,我们亦进行重新整理的修订,力求贴近原讲原述,还原作品原貌。作为一代国学宗师,南怀瑾先生“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毕生致力于民族振兴和改善社会人心。我社深感于南先生的大爱之心,谨遵学术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原则,牢记出版人的立场和使命,尽力将大师思想和著述如实呈现给读者。其妙法得失,还望读者自己领会。
东方出版社
二〇一七年六月
文摘
不虞之誉,求全之毁
郭利根先生(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尊敬的南老,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来到太湖大学堂,请到南怀瑾老先生给我们讲课。本来,刘明康主席是准备亲自来主持这个讲座的,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不能来,特别委托我,向南老先生致意,并带来了亲笔信。我们也特别感谢海航董事长陈峰先生的大力帮助。
南老先生是贯通东西文化、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在海内外都享有盛名,他的情况不用我太多地介绍。南老给我们讲课,这是我们金融系统思想文化教育工作中一大盛事,更是我们诸位莫大的荣幸。我们准备了一件小礼物,借以表达我们对南老先生的敬意和感激之情!(郭副主席代表学员送礼物给南老师)
南师:非常感谢!
郭副主席:下面,让我们用学生对老师特有的掌声,欢迎南老先生给我们讲课。
南师:诸位,非常抱歉!刚才郭副主席讲我学问如何如何好,那都是假的。我经常提到孟子说的两句话,一个人活着,有时候有“不虞之誉,求全之毁”,这两句话诸位也要留意。任何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有时候虚名是莫名其妙的,讲你好的,并不是那么好,“不虞”就是想不到的,想不到的恭维,叫“不虞之誉”。“求全之毁”,一般人活在世界上,要求别人都很严格的。这个世界上的人很奇怪,手里都拿一把尺子专门量人家,够高吗?矮吗?胖吗?瘦吗?从来不会反过来量自己的,所以人对人有“求全之毁”,求全责备。这两句话是圣人之言,我们中国古代的圣人孟子的话,我经常深深感觉到很有道理。
我经常告诉诸位朋友,在社会上做事情,攻击人家犯罪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男女关系,一个是钱。说你贪污多少钱,跟哪个女人有关系,哪个女人跟哪个男人,这两件事很难求证的。你说这个女的同这个男的没有关系,他说“你怎么知道?这个东西是两个人悄悄干的事,没有办法兑现的”。你说他没有拿钱,他说“你也不知道,他悄悄给他的”。所以这个很麻烦。活到这个世界上,尤其你们做金融业务的,更要小心了,一个男女,一个钱财。这是讲到“不虞之誉,求全之毁”这两句话。
我说这个话的意思是想说明,刚才郭副主席讲我怎么样了不起,都是过分的话,那是大家爱护我,我只是一个年纪大、顽固的、喜欢中国文化的老头子。
平常我对于自己的评价,我讲了很多次了,不过你们没有听过,我讲我一辈子,今年活到九十岁,再过一个月,大概不死就到九十一了,“一无所长,一无是处”,是这么一个人。孔子讲“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什么叫乡愿?乡巴佬,这个人规规矩矩,各方面都讲他好。孔子就骂他,你啊,德之贼也——看起来很有道德,很有学问,实际没有东西,虚的。“子曰:幼而不逊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孔子用手棍打他的腿,像你这个老家伙……所以我们这些人老了就是贼。这是首先要声明的。
缘起
这一次不是讲课,刚才郭副主席对大家讲说我讲课,不对的,是跟大家来闲谈,讲个故事给大家听。
这一次事情发生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一位老同学,老朋友,陈峰先生,他搞了个“海航”,做得不错,他算是老学生了吧,也是我的老朋友,不过我经常骂他的。我们这里有好几位同学都说我脾气坏,经常骂他。我真的讲他年轻不懂事。可是讲句实际的话,他是我的几位“言听计从”朋友学生里头的一位。我讲什么他就听,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也照办。我说陈峰啊,你当年没有钱,能够弄到这个航空公司,我说你“骗”来的,但是你“骗”得好。世界上都是骗的,可是你成功了。要跳出“海航”变成全国的航空公司。结果他听我的话,努力了四五年,现在变成大新华航空控股公司了,全国性的,这是一点。同时我告诉他,你不要光做民航,中国缺乏的是空中的货运。我说我找一个朋友来帮忙你搞空中货运,他听了照办,也办好了。当年他飞机也没有,不到一两年,有了,发展很快,现在空中货运也开始了。
上个月,他突然打电话给我,他说有一位先生你知道吗?我说谁啊?刘明康先生。我说久仰大名,干什么的?好像管金融的吧。他就告诉我是银监会的主席。我说久仰了,什么事啊?他说他想请您讲点话,讲课吧!
陈峰我经常骂他,经常开他玩笑的,我说好吧!人家既然找到你,就答应吧!当时讲话的确是无意的,因为我正在忙事情,一边在做事,一边拿到电话就这样答复他。他一听就说谢了,就认真起来了。这件事是这样来的,对小起,开玩笑来的。所以劳驾诸位从各地远道而来,非常抱歉,请大家原谅,我这是开玩笑来的。(P3-7)
ISBN | 9787506092586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作者 | 南怀瑾 |
尺寸 |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