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中的员工准则》内容:开卷有益,《〈论语〉中的员工准则》区别于带有浓重西方思想的励志读物,字间行间洋溢着人文的气息。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之余,让你得到智慧的提升,从中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素养,相信会给你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编辑推荐
《〈论语〉中的员工准则》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刘为礼,北京大学古典文学硕士,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工商管理研究院客座教授,现任中国当代名人协会副秘书长。《齐鲁儿女》杂志副总编,曾荣获“中国名人文化传媒杰出贡献奖”、“2006年度十大培训专家奖”等荣誉。 作者有资深的出版传媒经验,擅长出版营销策划,在为企业家树立品牌、为企业打造美誉度和为产品做策划方面独树一帜,并始终以“集天下智慧为企业所用,成就领袖级企业家。铸就民族标志性企业”为使命。为中国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卓绝智慧。 目录
第一章 儒家文化浸润下的企业
第二章 领悟《论语》智慧,成就常青职道
第三章 工作是磨砺德行的修道坊
第四章 研习《论语》,达到“共和”之境
第五章 《论语》中的责任之道
第六章 《论语》中的敬业乐业精神
第七章 忠诚:临大节而不改的气度
第八章 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
第九章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第十章 诚信是生命的承重轴
第十一章 追随孔子的足迹做一名职场勇士
第十二章 做自己情绪的管理师
第十三章 从《论语》中解读身心健康之道 文摘
第一章 儒家文化浸润下的企业
同仁堂300年基业常青的秘诀
典籍原文
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伦语?里仁》
经典导读
孔子说:“仁德的人才能安心于实行仁德,有智慧的人才能
善于利用仁德。”孔子在《论语》中曾多次提到“仁”,比如“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而《论语?里仁》篇更是以“仁”为中心,围绕“仁”的理念而展开讨论。
提到以“仁”为本的企业,就不能不提到一家拥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药店——同仁堂。同仁堂历经岁月打磨,至今能够屹立不倒。同仁堂是凭借什么做到“基业常青”呢?这是许多人希望了解的秘密。
“同修仁德,济世养身”这八个大字看似很简单,却书写了一代又一代同仁堂“诚实无欺”的历史。“同仁”一词源于《易经》,无论亲疏远近均一视同仁的思想意蕴其间。《易经》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春秋时孔子修订“六经”,《易经》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同仁堂的八个大字关键就在一个“仁”字上,而“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一个敢于把儒家文化中最高境界的“仁”,当做自已经营理念与企业精神的企业,难道还不足以值得世人敬重吗?同仁堂穿越时光,风雨兼程,沉淀下来的精神、理念和“文化基因”激励着无数企业及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是的,只有信念,只有文化所激发出来的积极能量,才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同仁堂的成长,伴随着民族的兴衰荣辱,展现的是儒家文化中济世爱民的思想。这个比美国历史还长103年的百年老店,在其3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小心呵护着自己的金字招牌。
究竟什么是“仁”呢?寻寻觅觅,那“仁”却还在灯火阑珊处。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仁”就意味着对客户负责、对社会负责,这是一个企业的终极责任——社会责任与人文责任。孔子讲仁者爱人,唯有我们自己心中有仁才会去爱人。如果自己没有“仁”的思想,那么就谈不上对他人仁爱,更不用说回报社会。作为一名企业员工,“仁”就是要与同事和睦相处,对公司充满仁爱之心,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客户,像爱家一样爱自己的公司,用行动维护企业的声誉与形象,为企业的兴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了这些,才可以称得上孔子所说的“仁”。
“商家逐利,天经地义”,可像同仁堂这样讲究逐利有道,却非一般的企业能做到,同仁堂的经营理念和商业信誉建立在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尤其是以“仁”为核心的哲学基础之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警训,反映的是同仁堂济世养生、取利于义的经营理念,这不仅体现出中国儒商文化的精髓,也和现代经济学所倡导的先进理念一脉相承。
同仁堂一路走来,300多年枝繁叶茂,秘诀正在于它一直秉持着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并不折不扣地执行着。同仁堂集团宣传部部长金永年先生曾举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同仁堂对仁爱理念的坚守。
ISBN | 7502164006/978750216 |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刘为礼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