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高校规划教材。本书面向新世纪,为适应金融全球化趋势,培养高素质财经、管理人才的教学需要而编写。内容以研究国际间货币金融关系和资金融通、资本运动为主线,跟踪当代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吸收和反映国际金融理论的前沿成果,并紧密联系我国实际。全书除涵盖了教育部颁布的国际金融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点外,还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既对国际金融基础理论、政策、制度与协调机制做了系统的描述,又对国际金融中所涉及的基本经济关系与原理、基本实务与管理技术做了详尽的阐述,还对我国国际金融政策和管理体制等内容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11章,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管理等。全书逻辑严密、表达准确,资料翔实,可读性较强。
序言
国际金融学主要以开放视角研究国际间货币信用关系与资金融通,阐释国际金融活动与国际经济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和内在规律。
纵观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强劲,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重大事件层出不穷,金融创新方兴未艾。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经济合作联盟等全球性、区域性组织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拉美国家债务危机、欧洲货币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等对世界经济、金融产生的震荡和影响,人们至今记忆犹新。要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答案,离不开对国际金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离不开对国际金融市场运作原理和制度背景的深入了解。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与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联系日益加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加入WT0为标志,中国作为一个开放型经济的国家,已经融入到世界经济活动的大舞台之中。’今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商品、资金、技术、服务等对外经济交易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当然面临的国际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开放的经济要求有开放的金融为之服务,从而迫切需要人们加强对国际金融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国际金融管理技术。
谭中明先生主编的《国际金融学》一书,适应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对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适应经济金融实务部门在职人员学习国际金融知识的需要。通览全书,我认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面性。该书内容涵盖了教育部颁布的国际金融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点,既对国际金融基础理论、政策和制度做了比较系统的描述,又对国际金融市场运行、国际金融基本实务与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我国国际金融政策、制度和管理等内容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2)新颖性。本书在内容结构上做了许多有创见的调整,按照国际金融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政策、制度、实务等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既突出理论性,又注重实用性,有利于读者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金融学的科学内涵和知识体系。如将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债务”一章分为“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债务与国际金融危机”两章,将“欧洲货币体系”从“国际货币体系”中分离出来,与“欧洲货币一体化”合并,扩充为新的一章。在上述三章中,编者都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使各章内容更完整、充实。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3)前沿性。本书紧紧跟踪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充分吸收和反映当代国际金融理论的前沿成果。如对汇率的弹性与粘性价格分析、汇率的资产组合模型、国际资本逃避、国际金融危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影响与前景分析等,在同类教材中都没有或很少涉及的前沿内容,本书都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
(4)简洁性。本书语言流畅,逻辑严密、表达准确,资料翔实,可读性较强。每章附有重要概念、思考题和分析讨论题等不同题型,有助于读者把握重点和难点内容,也有助于启发读者思维。
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学者在国际金融领域继续深入研究,与时俱进,取得新的进展。
方世建
于中国科学技研大学商学院
2003年1月
ISBN | 7312014852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尺寸 | 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