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4版)对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没有必要,它的问世可能只是出于作者的职业需要。推动力部分是来源于1994~1995年间的墨西哥危机,但更多的是由于1997~1998年的东亚危机,殷鉴不远。此外,与过去一样,其他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已填补了历史中的一些空白,《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4版)也加以吸收,以充实前后发展的讨论。
编辑推荐
1978年本书出了第一版,主要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金融危机。主要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金融危机。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再加上对较早前危机的更多研究,至少对我来说,表明有必要对第一版进行更新。1990年1月日本经济的崩溃促使本书第三版的诞生。第三版至今又有一些日子了。《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4版)为第四版。
作者简介
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1910——2003):麻省理工大学经济系资深教授,国际货币问题专家,擅长从历史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第二次世办大战后马歇计划的主要构建者之一。
目录
作者自序
彼德·L.伯恩斯坦为本书撰写的序
第一章 金融危机:顽疾难治
第二章 危机典型剖析
第三章 投机过热
第四章 火上浇油:货币扩张
第五章 欺诈的出现
第六章 关键阶段
第七章 国内蔓延
第八章 危机的国际传播
第九章 任其自然,抑或另辟蹊径
第十章 最后贷款人
第十一章 国际最后贷款人
第十二章 结论:历史的教训
附录一
附录二
文摘
投机具有两个阶段的事实提出了关于两类投机者的问题,即内部人和外部人的问题。这也被某些经济学家作为对弗里德曼不可能存在不稳定因素这一论断的答复。内部人往往采用投机手段驱使价格不断上涨,并在价格最高点将投机物品出售给外部人,从而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而外部人则在价格最高点购进商品,又在内部人采取措施使市场价格下跌时在谷底卖出商品。外部人的损失等于内部人的收益,市场整体没有变化。在一篇技术性文章中,约翰逊指出每一个具有不稳定性的投机者,必有另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投机者与之对应,反之亦然。30但职业性的内部人一开始通过加速价格的上升及下跌来扰乱市场,而高买低卖的业余外部人与投机热的牺牲者相比,对价格的操纵能力较低,前者只是在投机的后期才影响到后者。损失以后,他们又回到其正常的工作中,继续储蓄以备另一次赌博。
拉利·维默尔(Larry Wimmer)关于1869年美国黄金恐慌的一篇文章似乎表明不存在不稳定因素的投机。这篇文章有助于纠正人们,尤其是一些历史学家对这段历史的错误概念,但他和我都一致认为,古尔德(Gould)和费斯克(Fisk)总体上来说是扰乱了市场,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他们首先驱使价格上涨,然后,在将外部投机者从市场稳定者转变为不稳定者之后,将投机商品在高点卖出(至少古尔德是这样做的)。31两类投机者所得到的信息是不同的。早期,古尔德曾经试图说服政府有必要驱使黄金贴水(升水)上升,来迫使美元贬值,以提高谷物价格,而外部投机者却仍然根据他们的预期行事,其预期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得出的,他们认为政府政策将驱使贴水下降,恢复美元对黄金的可兑换性。9月16日,外部人抛弃了这一预期转而相信古尔德,大量买进,使得黄金价格上升。另一方面,9月22日,古尔德从其合伙人格兰特总统的妹夫那里了解到,外部人原来是正确的,他的计划不会得到采纳。因此,他大量卖出。后来,外部人才发现他们错了。结果是1869年9月24日黑色星期五的诞生,它在美国历史上是和1929年黑色星期二和黑色星期四,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以及三个黑色星期五齐名的黑色星期五之一。
另一种牵涉到两类投机者,内部人和外部人的事件是“买空卖空商店”。实际上,自1933年证券与交易所委员会宣布此业务为非法业务以来,这个名称已经消失了。同时,就我所知,经济文献中也并未讨论过它。对于买空卖空商店,曾有过一次很有价值的讨论,其销售区专为销售人员划分出来,参见华生·沃什伯恩和埃德蒙·狄龙的《高低金融家:臭名昭著的欺诈者及其对我们现代存货销售体系的滥用》(印第安那波利斯:鲍勃—美林,1932年)。两位作者是20世纪20年代位于纽约的全国律师办公事务所的律师。要了解买空卖空商店,人们必须熟读小说,实际上,从小说中人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投机热、经济恐慌、诈骗以及金融混乱的历史细节。克里斯蒂娜·斯塔德在其小说《万国之家》中对买空卖空商店进行了经典性的描述。32在一家买空卖空商店里,内部人从外部人那里获得公开买卖证券的订单,但却并不执行,因为他们认为外部人的赌注一般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同时,买空卖空商店还有套期保值的优势:如果最终表明外部人是稳定的投机者并且是正确的——低买高卖——那么,买空卖空商店的操作员似乎就是诈骗者和逃兵。在《万国之家》中,朱利斯·伯蒂伦(Jules Bertillon)于1934年逃到了拉脱维亚;而在今天,他的逃亡地恐怕会首选巴西或哥斯达黎加。
另一个有关高买低卖、具有不稳定性的外部投机者的例子是依萨克·牛顿(Isaac Newton)具有启迪意义的历史故事。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应该是理性的。1720年春,他写道:“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动,但无法计算人类的疯狂。”因此,他于4月20日出售了持有的南海公司股票,获得了100%的高额利润,约为7,000英镑。不幸的是,进一步的冲动随即又抓住了他,受那一年春季和夏季风靡全球的投机热传染,他在市场最高点时买入了更多的股票,最后损失了20,000英镑。许多经历过这类灾难的人都有这种非理性的习惯,最终他将这段经历抛诸脑后,在其一生余下的时间里,他甚至不能再听到南海之名。33
但是,即使每一个参与者的行为看起来都是理性的,各个阶段的投机或是内部人和外部人的投机仍可能导致经济的疯狂扩张和恐慌。这就是所谓的组成谬误,即总体与各部分之和不等。每个人的行动都是理性的——或应当是理性的,但并不等于其他人以同样的方式行动。如果某人行动十分迅速,先于他人买进并卖出,他可能会做得很好,就像内部人所做的那样,即使这个时候总体的情况看起来很糟。在南海泡沫事件中,卡斯维尔描述了这样一个理性的参与者:
超过资本实际价值的任何增长都仅仅是想像中的事情;不管普通算术如何延伸,1加1永远都不会等于3个半,结果,任何虚拟价值都将是某些人或另一些人的损失。对此,唯一的阻止办法是及早出售,让魔鬼抓住最后一个人。34
“魔鬼抓的是最后一个人”,“狗咬行动迟缓者”等类似格言都是医治经济恐慌的药方。在此,我们联想到剧院起火的情况或者联想一下所谓的连环信(假定大家都懂置之连环信的过程,我就不进行描述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及时脱身,除非信的连环无限扩张。只要认为自己处在连环的早期阶段,并相信所有其他人也都这样认为,那么,加入这个连环过程就是理智的。第五章中讨论的庞兹(Ponzi)骗局就是一种连环信,这一计划产生于1920年的波士顿,庞兹票据的购买者保证可以在45天内获得50%的高额利润,而这笔向更早期的购买者支付的利润是用后购买者的钱来支付的;参与这项计划的许多人都后悔将自己的盈利又投入进去,成为金字塔的底端。当后来的购买者怀疑自己的钱可能已经回不来时,这一连环系统就开始崩溃了。实际上,永远不可能有足够的钱支付给所有的人,因为诈骗者——南海公司的组织者、庞兹以及那些及早脱身的聪明人——已经拿走了钱,而新资金的进入最终会枯竭。
与合成谬误极为类似的是基本经济学中标准的“蛛网”分析理论,在这一理论中,需求与供给并不是同时联系在一起的,正如拍卖的同时也出清了市场,但有一个时滞。“外部冲击”由改变了形势、延长了时间并改变了预期的事件组成。在这些情况下,理性预期未能考虑到其他人做出类似反应的强度。比如,由于缺少物理学家、数学家、教师,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一拥而上,选择学习以上专业。经过一段时间后,市场供给增加,上述工作机会就变得较为稀缺,而非富余了。市场对咖啡、糖、棉花或其他商品的稀缺也可能出现类似的过度反应现象:价格先是一路上升,然后一路下跌。
经济过热和经济恐慌的历史中,有大量事例表明在外部冲击下的“蛛网”反应具有不稳定性。1808年,威灵顿战争期间,葡萄牙皇室家庭涌入巴西,巴西市场开放,在几个星期的时间里,许多曼彻斯特商品被送进这个市场,数量比过去20年中消费的还要多,这些商品包括冰鞋和平底锅,正如克莱泛姆所述,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在解释商业疯潮时往往会提到这一事件。海德曼,社会主义者,讥讽性地引用了19世纪20年代的范例:“最可笑的错误是由本应为公众利益服务的阶层制造的。暖炉被运输到热带城市,而谢菲尔德则细心地为滑雪者们愉快地度过休闲时光提供了一切准备,尽管这一地区的人们从未见过冰天雪地。人们为衣不蔽体的流浪汉细心地准备了上好的玻璃杯与瓷器,而这些流浪汉们却发现羊角和可可壳是中空的,足以装下他们想喝的东西(参见H.M.海德曼,《19世纪的商业危机》1892年第2版;1932年重印;纽约:奥古斯塔·凯利,1967年,第39页)。在这一点上,克莱泛姆是对的,而海德曼错了。他们两人的资料来源均是J.R.麦克库洛夫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版(爱丁堡,1830年),书中引用的是1810年而非1825年。
出版社 | 中国金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