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丛书是我国第一部企业现场管理运作实务系列教材,针对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以股代管、以改代管、以包代管、以罚代管、头重脚轻、基础不牢”的现象,以中国质量协会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把外抓市场与内抓现场统一起来,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强化企业内功,夯实拓展市场的根基,优化现场作业要素配置,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企业活力与效益出发,全面阐述企业分厂、车间、工段、班组、厂区、站队等现场作业单元的主体,即企业现场的“车间主任、班组长与经营计划、劳动定额、统计核算、工艺技术、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调度、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运行操作基本过程。
全书针对管理主体所处不同岗位与专业的工作实际,运用现代管理现论与技术方法,借鉴国内外企业现场管理成功经验,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立足创新,体现特色,将现场管理运作过程科学凝练表述为“基础知识、管理过程、专业技能、运作规范”模块,客观地反映了现场管理主体对于其客体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运作实务的客观规律。全书集知识性、专业性、操作性、技能性、规范性为一体,突出实践,好读易懂,便于掌握,重在应用。实现了企业专业管理理论与现场管理实际的有机结合。该套丛书已经被中国质量协会推荐为企业现场管理教材,达到了作为不同现场管理岗位专业人员运作实务指导手册的目标。
该系列教材按照优化现场管理过程要求,立体构思,统一风格,围绕主题,系列成册。多层次、广角度、全方位地按照模块结构逐一展开阐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内容翔实、语言规范,富于独到见解,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序
作者1977年恢复高考后进人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分配到企业工作,从车间班组开始,曾任技术员、工程师、车间主任、生产处长等职务,较长时间从事企业生产现场及其相关专业、部门的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90年经研究生统考进入武汉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他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对我主持创建的技术经济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潜心研读与该学科相关的专业课程。而后进入高校从事经济管理研究与科学工作,并将专业理论知识延伸运用到企业现疡管理与科研教学之中。曾出版数十部企业管理及基层工作方面的著述。企业生产作业现场管理岗位性质属于工程技术与微观经济范畴,专业岗位设置体现了技术与经济的交叉渗透。这次出版的《现代企业现场管理运作实务》系列教材,作者创造性地将技术经济学科知识及相关专业理论与企业现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了技术经济学科及企业管理相关理论的应用领域。该系列教材详尽阐述了企业现场“车间主任、班组长、经营计划、定额管理、统计核算、工艺技术、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调度、安全监察”技术与经济岗位管理人员的运行操作过程。作者对上述这些管理岗位几乎不同程度地经历过,从某种意义上讲,该书是其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结合当前企业改革与管理实际,对自身所经历多重岗位职责变化、经验教训所进行的科学归纳与客观总结,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企业现场不同专业的管理者运作规律与发展脉络,;颇有独到之处,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实现了知识品格与实践应用价值的有机结合,值得一读。
企业分厂、车间、场队、工段、班组、作业线等现场作业单元是生产任务的载体和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加强企业现场管理是企业深化改革、开发潜能、推行现代化管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面对进入WTO的挑战,进一步增强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千条线、现场一根针。”企业管理的所有管理职能最终都要由现场来实现。这是由现场自身特定的任务、地位、作用所决定的。从工作任务上讲,企业现场作业单元是根据企业内部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或不同的产品(劳务)而划分的。它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根据生产计划具体安排作业进度,保证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生产或工作任务;强化生产纪律和职业道德,保证安全生产;积极开展劳动竞赛与合理化建议活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面开展经济核算,注意保管和合理使用设备、工具和材料等,不断降低产品与劳务成本,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及时为企业职能部门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努力建设标准化的企业现场作业组织。这是现场管理者从事基础工作的着眼点、出发点、立足点、突破点,同时也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提高劳动效率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这就要求强化企业现场管理,要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构成科学先进的管理技术体系。如书中所列举的扎扎实实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来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推行全面生产维修(TPM)及时排除设备故障,以保证机器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推行看板管理,严密地组织上下工序之间的衔接;以及积极开展(5S)活动(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等。特别强调要提高现场管理者的“计划管理、核算定额、生产运行、工艺设备、安全质量”等专业技能,把强化企业内功落到实处,才能全面、持久地提高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